❶ 村居人民調解委員會受理何種類型的矛盾糾紛如何界定受理范圍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的民間糾紛,包括發生在公民與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專、其他社會組織之屬間涉及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的各種糾紛。
公民與公民
公民與公民之間的糾紛,一般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鄰里、同事、居民、村民之間,因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或者發生爭議而引起的糾紛。
公民與法人
公民與法人、其他社會組織之間的糾紛十分廣泛,例如,農村村民與農村合作組織、經濟組織、鄉鎮企業之間因土地承包、農業產業化服務中的合同,劃分宅基地、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糾紛。
公民職工與所在企業
企業職工與所在企業之間,因企業轉制、租賃、兼並、破產、收購、轉讓,或者因企業拖欠職工工資、醫療費等發生的糾紛。
其他
城市居民與城市市政管理組織、施工單位、企業事業單位等因城市街道市政建設,危改房屋改造等引發的糾紛等等。
❷ 村幹部對村內糾紛的調解有法律效力嗎
沒有協議怎麼能證明達成了調解?即使是法院也需要出具書面調解協議的。
❸ 經村委會調解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復經村委會調解的協議有製法律效力,一方不服可以起訴解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三十二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當事人之間就調解協議的履行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發生爭議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三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無效的,當事人可以通過人民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❹ 村委會的調解書有法律效力嗎
村委會可以對民來間糾紛進自行調解,經調解協商一致的,可以製作調解書,由雙方當事人簽訂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從法律效力上來說,村委會的調解書與普通民事協議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要按調解書內容履行。如一方拒不履行,另一方可以到法院起訴處理。
❺ 村民委員會出面調解的糾紛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有,因為即使抄沒有任何人出面襲調節,一旦你們雙方同意了這個協議也就意味著這個協議生效了,關鍵在當初你們雙方同意是有沒有書面簽協議,有的話就簡單了,別理他,等他起訴就行。
如果沒有的話,可以通過證言證明,以及賠償時給的收條形成完整證據鏈證明已經達成協議。
❻ 村委會能否調解民事糾紛
有效。是這樣。
❼ 村委會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村裡開具的調解協議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其較民事調解書的效力要專低得很多。
一般的調解協屬議書是雙方當事人的經過協商,自願處分其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的一種文書形式。民事調解書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在查清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通過調解促使當事人達成協議而製作的法律文書。
根據現行法律「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執行」的規定,人民法院的《民事調解書》和《民事判決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且生效的民事調解書是具有執行效力的。你所說的「村裡開具的調解協議書」盡管有村集體組織的參與,但其效力是不具有強制執行力的,只具有合同的效力。如果對方不履行「村裡開具的調解協議書」,你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❽ 村幹部如何調解矛盾糾紛
事例:清官難斷家務事。調解村民的家務問題是一件老大難的事,但勝天村村幹部遠不怕。本村2組村民王某家院子正前面是老親王隊長家的自留地,因兩家多年前對此自留地有過私下交易,後又不知是何道理雙方作罷,如今又是正值土地增值,雙方各持己見,都說是自己的地。所以雖說兩家帶有親戚關系,但為了這塊自留地是吵的不見天日,打的不可開交。最後雙方鬧到村委會,都說要打官司,討公道。村主任張巧根了解該事後,立即和雙方到現場查看,所謂口說無憑,主任要求兩家都拿出房產證,用事實說話,並詳細聽了雙方對該自留地的說法。在明確矛盾根源後,村主任抓住核心對症下葯,通過幾天努力,說服雙方心平氣和的坐到桌子面前,把問題擺到桌面上談,並詳細地把兩家的宅基地情況都做了講解,針對中間對自留地交易一事也說的明了,後在司法同志的公正下,證明了該自留地的歸屬問題,雙方都心服口服。但村民王某和鄰居王隊長對自留地是一個想買,一個想賣的事實也做了說明,但事後究竟如何交易,交易額的高低都不在村委會的權利下,由雙方自行協商處理。需要的話,可以把雙方交易一事寫成書面材料,村委會做工作。雙方對此處理都滿意。如此一來不但幫助村民盡快實際解決問題而且省了打官司這即繁瑣又花銷大的吃力事情。
事例:本村17組兩家姓沈的村民是鄰居,甲、乙兩家並排的各自都住著兩層樓共4間房的房子內,由於甲家上上下下三代人,人口多,房間不夠,住在老房內顯得擁擠,就想再建新房,但苦於沒地基。考慮到甲家和乙家還有2間老土坯房,但中間是共用一個樑柱的,所以不堪一擊的老土房無論拆了那邊一間另一間就要垮掉,矛盾就這樣滋生了。沈甲因要造房想拆,而沈乙拆了沒啥用處就不想拆,還說一旦甲拆還不能弄垮他家的那間。後來甲找到村上,村幹部的態度明確,認為乙家的做法不妥,於是村幹部到乙家勸說,要求乙家能同時拆房或不拆的話,房子可能坍塌的事實不可避免。經過數次勸說,曉以利害。但就是不同意,不退讓。無奈之下,村委叫甲向司法求助,請求司法處理。得知司法要來,乙家反過來請求村幹部幫忙調解,要私下解決,不想把事情鬧大。礙於兩家真的要司法來解決,兩家可能會成仇人,所以我們趁機讓甲不要申請司法,私下解決。最後,在村幹部的調解下,乙家答應甲家:我們不同拆,但你方拆後我方的那間土坯房塌不塌都與甲方無關,若是塌了願意協助處理磚塊,以便騰出甲方應有的地基造房。就這樣,一場即將發生的令人難堪的司法官司化解了。我們村幹部事後也督促甲家在見房前先辦擴建房的手續,免得留下後遺症。
3、如何處理承包地糾紛?如何處理債務糾紛?如何處理拆遷安置糾紛?如何處理污染糾紛?如何處理?的糾紛?村幹部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法依法,有理說理,靈活應變。∈祿耍姑芫婪淄咨拼恚勾迕襠畎捕ń】擔故ぬ齏搴托澄榷
❾ 在村委會簽訂的調解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三十四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於2010年8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2、第五章調解協議
第二十八條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可以製作調解協議書。當事人認為無需製作調解協議書的,可以採取口頭協議方式,人民調解員應當記錄協議內容。
第二十九條調解協議書可以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二)糾紛的主要事實、爭議事項以及各方當事人的責任;
(三)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內容,履行的方式、期限。
調解協議書自各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調解員簽名並加蓋人民調解委員會印章之日起生效。調解協議書由當事人各執一份,人民調解委員會留存一份。
第三十條口頭調解協議自各方當事人達成協議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一條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
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對調解協議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督促當事人履行約定的義務。
第三十二條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當事人之間就調解協議的履行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發生爭議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三條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無效的,當事人可以通過人民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通過上述條文,可以看出,你可以向法院起訴,確認調解協議無效。
4、有不明白的我們在探討。
❿ 村委會的調解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之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是村幹部的調節本身不具有法律效力。
《人民調解法》第三十一條雖規定「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但前提是必須「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人民調解法》第七條、第八條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是依法設立的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
《人民調解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可以製作調解協議書。當事人認為無需製作調解協議書的,可以採取口頭協議方式,人民調解員應當記錄協議內容。
村委會與村民之間的協議書法律效力:
村委會與村民簽訂的協議只要符合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規定、不損害其他人利益等法律規定就是具有法律效力。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