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民事訴訟中的合並審理都有哪些情形
共同訴訟大致有以下六種類型:
(1)因對共有財產發生糾紛而提起的訴訟;
(2)因連帶債權或連帶債務而產生的訴訟;
(3)因共同侵權致人損害而產生的訴訟;
(4)以合夥組織作為當事人發生的訴訟;
(5)因共同贍養、扶養、撫養關系而發生的訴訟;
(6)因共同繼承遺產而發生的訴訟范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二條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第一百四十條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
本條是關於第三人參加訴訟的規定。第三人是指對他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或者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而參加到當事人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中來進行訴訟的人,屬於廣義的當事人范疇。
「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是指當事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涉及的法律關系與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的另一個法律關系有牽連,而在後一個法律關系中,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否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對另一個法律中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有直接影響。
『貳』 民事訴訟,合同糾紛和名譽侵權案中案可以合並審理嗎
同一案件有兩項訴求合並立案,開庭時可合並審理,如果作為兩個案件起訴的不能合並審理。
『叄』 合並審理的法律規定
合並審理的法律規定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3)民事關聯糾紛案件的合並審理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肆』 應當分別受理的民事訴訟案合並立案了,如何處理
如必要共同訴訟之合並、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提起的訴與原訴之合並、勞動爭議雙方當事人均不服仲裁裁決所提起之訴之合並。
1、《民訴法》第一百四十條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
2、《民訴法》第五十六條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數個訴之間彼此獨立、可分的案件,立案時已經分別立案的,如非確有必要,不必並案合一判決。如普通共同訴訟之合並。
在審理過程中,當事人直接向審判庭提起合並之訴的,審判庭依法並案審理或者決定並案審理的,應先由立案庭將其並入原來已經受理的案件,並向當事人出具相關的法律手續。
1、受訴法院對幾個合並的案件均具有管轄權,並且必須是適用於同一個訴訟程序。這是合並審理的前提條件。對於訴訟程序,則是指普通(簡易)程序和特別程序,也就是幾個合並之案件應當都屬於同一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或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才能進行合並審理。
2、幾個訴訟標的由同一原告或同一被告在同一訴訟程序中提出。在同一訴訟程序中,同一原告向同一被告提出多個訴訟標的,被告向原告提出的訴訟標的,均可以合並審理。
3、原告或被告的近親屬對原告或被告提出具有相互關聯的訴訟標的。在同一訴訟程序中,原告及其近親屬向被告及其近親屬提出與之有關聯的訴訟標的,被告及其近親屬向原告及其近親屬提出與之相關聯的訴訟標的,可以合並審理。
4、限制條件。關聯糾紛的合並審理是一柄雙刃劍,如果濫用不僅達不到良好的社會效果,而且會讓當事人利用合並審理進行惡意訴訟或拖延訴訟,更有甚者會造成以非對非、消極對待糾紛的處理等新的社會矛盾的產生。因此,對是否合並審理,人民法院應當慎重對待。
『伍』 民事訴訟中哪些案件可以合並審理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53條、第條和126條的相關規定,合並審理的情形主要發生在以下情況下:
1、共同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本條是關於共同訴訟的規定。共同訴訟分為兩種:一種是必要的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訴訟標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須合並審理的訴訟;另一種是普通共同訴訟,又稱一般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的,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訴訟,共同訴訟大致有以下六種類型:(1)因對共有財產發生糾紛而提起的訴訟;(2)因連帶債權或連帶債務而產生的訴訟;(3)因共同侵權致人損害而產生的訴訟;(4)以合夥組織作為當事人發生的訴訟;(5)因共同贍養、扶養、撫養關系而發生的訴訟;(6)因共同繼承遺產而發生的訴訟范圍。成立普通共同訴訟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這些訴訟都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並且本法院都有管轄權;(2)這些訴訟必須都能適用同一種訴訟程序;(3)必須符合合並審理的目的;(4)當事人必須同意合並審理。
2、第三人參加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本條是關於第三人參加訴訟的規定。第三人是指對他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或者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而參加到當事人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中來進行訴訟的人,屬於廣義的當事人范疇。「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是指當事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涉及的法律關系與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的另一個法律關系有牽連,而在後一個法律關系中,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否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對另一個法律中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有直接影響。也就是說,在訴訟中當事人爭議的法律關系中,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義務從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直接責任固然由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承擔,但造成這種後果的原因,則是出於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過錯。如果判決一方當事人應承擔某種法律義務或責任,該當事人有權請求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賠償損失或履行相應的義務。
『陸』 民事案件,兩案合並審理後 開庭當天原告缺席如何判
合並審理,是指人民法院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立訴訟合並在一個訴訟程序中進行審回理和裁判的制度。它有助於答簡化訴訟程序,實現訴訟經濟,也可以防止裁判之間的矛盾。
合並審理的法律手續
由於訴訟與審理、流程式控制制、結案歸檔、司法統計的需要,合並審理的案件應堅持一個原則:立審一致、一案一號。
1、立案時並案或者在流程表上標注系列案件。對於符合法定應當合並審理或者並案審理的案件,當事人分別起訴的,立案庭應當作為一個案件編立案號;對於符合可以合並審理的案件,盡可能依當事人的起訴分別立案並連續編號,並在案件流程信息表上標注「系列」案件,以便進入審理程序後業務庭決定是否合並審理(即合一開庭)。在審理過程中,當事人直接向審判庭提起合並之訴的,審判庭依法並案審理或者決定並案審理的,應先由立案庭將其並入原來已經受理的案件,並向當事人出具相關的法律手續。
2、決定合並審理的,應書面通知當事人。依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的普通共同訴訟案件合一開庭的,還應有當事人同意合並的材料。值得注意的是,業務庭不得將所合並的案件隨意並案合一判決,如確有必要應於開庭前通知立案庭銷號後並案。以防「打包」判決書(一份判決上列數個字型大小)的出現。
『柒』 民事訴訟中的合並審理都有哪些情形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53條、第56條和126條的相關規定,合並審理的情形主要發生在以下情況下:
1、共同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本條是關於共同訴訟的規定。共同訴訟分為兩種:一種是必要的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訴訟標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須合並審理的訴訟;另一種是普通共同訴訟,又稱一般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的,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訴訟,共同訴訟大致有以下六種類型:(1)因對共有財產發生糾紛而提起的訴訟;(2)因連帶債權或連帶債務而產生的訴訟;(3)因共同侵權致人損害而產生的訴訟;(4)以合夥組織作為當事人發生的訴訟;(5)因共同贍養、扶養、撫養關系而發生的訴訟;(6)因共同繼承遺產而發生的訴訟范圍。成立普通共同訴訟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這些訴訟都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並且本法院都有管轄權;(2)這些訴訟必須都能適用同一種訴訟程序;(3)必須符合合並審理的目的;(4)當事人必須同意合並審理。
2、第三人參加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本條是關於第三人參加訴訟的規定。第三人是指對他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或者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而參加到當事人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中來進行訴訟的人,屬於廣義的當事人范疇。「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是指當事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涉及的法律關系與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的另一個法律關系有牽連,而在後一個法律關系中,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否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對另一個法律中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有直接影響。也就是說,在訴訟中當事人爭議的法律關系中,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義務從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直接責任固然由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承擔,但造成這種後果的原因,則是出於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過錯。如果判決一方當事人應承擔某種法律義務或責任,該當事人有權請求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賠償損失或履行相應的義務。
『捌』 民事被告反訴原告同一個案件法院可以合並審理嗎
只是在同一個案子中的反訴,不應該再收取律師費,如果對方另案起訴,就應版該再另行收權取律師費。反訴是指在一個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訴訟法上稱為本訴)程序中,本訴的被告以本訴原告為被告,向受訴法院提出的與本訴有牽連的獨立的反請求。該權利亦是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的重要體現,是本訴被告所享有的重要權利,是保障本訴被告人民事權益的一項重要制度。反訴是指在正在進行的訴訟中(訴訟系屬中),本訴的被告以本訴的原告為被告提起的訴訟。其存在的目的在於:通過反訴與本訴合並審理,減少當事人訟累,降低訴訟成本,便於判決的執行。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本訴的被告可以向本訴的原告提起反訴。
『玖』 必要共同訴訟 必須合並審理嗎
必要的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兩人以上,參加訴訟的同一方當回事人之間答的訴訟標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須合並審理的訴訟。必要的共同訴訟訴訟標的必須是同一法律關系,各訴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人民法院不能分案審理,必須合並審理,對於原告 必要共同訴訟遺漏被告的人民法院則應當告知。必要共同訴訟強調的是同一法律關系,訴的不可分。
民訴法53條規定的是共同訴訟,不是必要共同訴訟。《民事訴訟法》第119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7條、第58條才是對必要共同訴訟的規定。
『拾』 行政訴訟中哪些案件可以合並審理
行政訴訟法可以一並審理的情形如下:
《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回 在涉及行政答許可、登記、徵收、徵用和行政機關對民事爭議所作的裁決的行政訴訟中,當事人申請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一並審理。
在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認為行政案件的審理需以民事訴訟的裁判為依據的,可以裁定中止行政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