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單位名譽權糾紛陳述詞

單位名譽權糾紛陳述詞

發布時間:2021-08-03 22:04:22

❶ 名譽權糾紛

您好,。《中來華人民共和國自民法通則》第 101 條規定:「公民、犯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了,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❷ 侵犯名譽權律師函怎麼寫

律師函回復的方法: 1)闡明事態。在一份律師函里頭,必須讓對方清楚真實的事態,不誇大也不縮小。 2)提出主張。律師函要不露聲色的告知對方你的主張。 3)告知後果。 格式: 某某律師事務所律師函 (2013) 律函字第( )號 xxx公司: 某某律師事務所接受某某公司的委託,指派某某律師為某某公司與xxx公司的廣告糾紛中國人,現本律師就有關事宜致函於你。 某某公司買了貴公司的產品,但是貴公司卻在我們的產品上打你們公司的廣告,對我公司的生意造成了影響,造成本公司的實際損失,(具體內容可以根據你們的實際情況書寫)。 為此,某某要求本律師致函與你,請貴公司在收到本函後立即消除影響,三日內賠償本公司損失中國元。如果不於賠償款,本律師將根據我的委託人的委託依法追究你和貴方的法律責任。 順訟 商琪 某某律師事務所 律師: 某某 聯系中國: 201 年 月

❸ 名譽權糾紛證據有哪些

證據的種類很多,只要能證明事實即可。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❹ 如何確定名譽侵權的基本要件

1、行為人有主觀過錯
行為人是否具有主觀過錯,應當以一個「誠信謹慎之人」在相同情況下須盡到的注意義務為主要標准,並結合加害人的身份地位、發布內容、認知能力、事後表現等自身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2、行為人的行為違法
誹謗行為是指向第三人傳播不利於特定人或特定人群名譽的虛假事實或者以他人傳播的虛假事實為依據進行不利於特定人或特定人群名譽的不當評論而足以致使該特定人或特定人群社會評價降低的民事侵權行為。傳播的內容可以是「事實陳述」或「意見表達」,傳播的方式可以口頭或書面形式。認定是否存在誹謗行為,應當查明該事實、評論是否客觀、真實,這就需要當事人進行舉證予以證明。
侮辱行為是指採用暴力或言語等方式欺辱特定人或特定人群,足以貶損該特定人或特定人群人格或尊嚴的民事侵權行為。認定是否存在侮辱行為,應當查明該言論是否存在暴利性或貶損性言論。應當強調的是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今天,一些詞語的性質、含義因為互聯網而發生了一些改變,在審查中應當結合時代特點、網路用語習慣進行綜合判斷。
3、要有名譽權損害事實
在衡量名譽權是否受損時,應主要判斷權利人的社會評價在侵權行為發生後是否降低。對於公民個人來說,公民的社會評價降低主要體現在公民人格諸如品格、道德的評價;對於法人來說,法人的社會評價主要體現在法人向社會提供的產品、服務上,具體考量的因素包括顧客對其產品或服務的評價、公司的整體聲譽與形象、客流量或經營性收入等
4、存在因果關系
如上所述,根據案件事實以及證據能夠證實行為人故意或者過失實施了違法行為,行為具體、直接的指向了受害人,並且造成了受害人名譽權的損失導致其社會評價降低,則可以認定行為人的行為與受害人名譽權的損失具有因果關系。

❺ 請教關於名譽權糾紛案的相關問題

一、民法中對侵害其名譽權是如何規定的?:
1、關於相關的法律依據:不只是「民法」,具體規定散見於《民法通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法通則》適用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名譽侵權的司法解釋等。
(1)《民法通則》第101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修改稿)第160條:「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10、11條。

2、關於名譽侵權的界定:
(1)名譽侵權的概念:名譽權是公民、法人享有的以其名譽受利益為內容的權利。【名譽權】以【名譽】和【尊嚴】為客體,名譽指:社會對某一公民、法人的思想品德、信譽才乾等方面的評價;尊嚴指:公民個人依據社會所給予的評價對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個人品質等方面的自我評價。
損害公民、法人名譽和尊嚴的違法行為,就屬於侵害名譽權。
(2)名譽侵權的構成要件是:一是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對受害人的名譽進行毀損的惡意; 二是行為人【客觀上】是否有【捏造事實】或【散布虛假事實,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侮辱或誹謗他人,以及【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隱私】材料或者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隱私,損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 三是受害人是否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 四是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系。
(3)侵犯名譽權的常見方式:有侮辱和誹謗。侮辱是指用暴力或其他方式欺負他人,貶損他人人格的行為,包括:暴力侮辱。如當眾撕破婦女衣服,讓其出醜等。二是口頭侮辱,即用語言嘲笑、辱罵他人,使他人蒙受恥辱,敗壞聲名。如,當眾辱罵某婦女為「*婦」,使該婦女蒙受恥辱,三是書面侮辱,即通過書寫文字、圖形對他人進行侮辱,侵害他人名譽。如,以大字報或者漫畫醜化他人形象等。
誹謗是指行為人捏造、散布虛假的事實,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即捏造虛假事實並予以傳播。誹謗只能以言語的方式進行。言語可以是口頭言語,即口頭將捏造的虛假事實進行散布,敗壞他人名譽;也可以以書面形式進行誹謗,即通過書寫文字散布捏造的、無中生有的虛假事實。
侵害名譽權的另一種主要表現形式是陳述有關他人名譽的事實而損害名譽權。陳述有關他人名譽的事實,可能是真實的事實,也可能是捏造的虛假事實。如果行為人有意以損害他人名譽為目的或者具有損害他人名譽的動機而陳述有關他人名譽的事實,盡管陳述的事實是真實的,仍可能構成侵害名譽權。常見的情形是行為人披露他人的隱私,在侵害他人隱私權的同時,也侵害他人的名譽權。行為人因故意或者過失陳述有關他人名譽的事實,該陳述事實與客觀事實有出入,導致他人名譽受損的,也構成侵害名譽權。

二、如果我所公布的資料全部是真實的,是否構成侵害其名譽權?相關依據?:
(1)如果您們只是陳述事實,並沒有藉此機會誹謗、詆毀寶利的動機、也沒有使用侮辱該公司的字眼,就不構成名譽侵權;
(2)但如果您們有以上的情形,可能會構成名譽侵權。比如,在您的博客中我看到的「難道寶利集團的人都作了『良心切除』手術」、「無恥的開發商!」等字眼。
(3)但是,即使是您們有借機對寶利公司誹謗、詆毀的動機和行為,也要以這行為對寶利公司的名譽造成了傷害後果才能構成名譽侵權,而且侵權的責任大小、程度要以侵權行為的程度、影響、造成的後果相對稱。
(4)不管是您們在街頭公布的內容還是媒體報道的內容(好像還沒有媒體介入?),要區分以下情況:一是所述情況基本真實、且沒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內容的:不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二是所述情況基本屬實、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內容、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三是所述情況的基本內容失實,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認定侵害他人名譽權。

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問:對產品質量、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引起的名譽權糾紛,如何認定是否構成侵權?
答:消費者對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但【借機誹謗、詆毀,損害其名譽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新聞單位對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內容基本屬實,沒有侮辱內容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其名譽權;主要內容失實,損害其名譽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三、如果我所公布的資料全部是真實的,這種做法是否有不當之處?相關依據?
(1)只要材料全部真實,這種做法並無不當:您們是在與開發商充分協商無果、又向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請求幫助和調解也無效之後才在街頭公布事實真相,屬於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正當行為。您們還有權向消費者協會申訴、向媒體投訴,這都是符合法律規定的。
依據是:
①《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六條 :「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國家鼓勵、支持一切組織和個人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社會監督。
大眾傳播媒介應當做好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宣傳,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②第八條:「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③第十條 :「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④第十一條 :「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⑤第十五條 :「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提出批評、建議。」

(2)但是,做法雖然並無不當,但在實施此行為中應注意用詞,就事說事,不能使用過激言詞,以免有侵犯他人名譽權的嫌疑。

四、我應訴此案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1)如果是我,應訴時我會對對方提交的有侵權動機、侵權事實、對方有損害後果的證據進行質疑,說明您方只是想維護自己為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在屢次協商無果的情況下才出此政策,一生積蓄的投入,沒想到得到的不是入住新居的歡喜,卻帶來了無盡的煩惱,人到中年,只想安居,哪個願意在街頭哭訴?屢次協商無果,哪個會不急?您方並沒有在問題出現之初就採用這種辦法,證明您方並無侵犯對方名譽權的主觀故意和過失; 其次,您方的行為影響有限,只是在來寶利公司辦事的人群中得到一定回應,並沒有對寶利公司的名譽造成嚴重侵害;再次,您方只是用圖片和文章陳述事實,並沒有侮辱和誹謗之詞,沒有侵犯對方名譽權的行為。

(2)您方應注意收集己方無侵權動、侵權事實的證據,比如:之前屢次與寶利公司交涉、與政府信訪辦協商的證據,在街頭陳述的文字和圖片中沒有過激言詞的證據等。

(3)提供您所購房屋確實存在質量問題的證據,如建築業內人士(專家更好)的看法、對房屋水泥標號的鑒定書、房屋沒有通過竣工驗收的證明等。

❻ 侵犯企業名譽權適用的法律

1、侵權責任法 適用於 民事主體,既包括自然人 ,也包括 法人(企業),當然適用侵犯企業名譽權的案件。
2、反不正當競爭法 類似於蒙牛誹謗伊利

❼ 公司侵犯名譽權造成誹謗怎麼辦

單位對我的名譽權造成侵害,我除了要求單位還我清白,賠禮道歉外,是否可以索取精神賠償?還有,他是不是應該像原來發文誹謗我的時候一樣,也要發文進行公開的書面道歉呢?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在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單位作出了辭退我的決定,裡面的辭退理由非常荒唐可笑,是沒有經過調查憑空捏造出來的事情,我咨詢過別人,這已經構成了名譽侵權,我已經針對此事向單位上級部門提出申訴,現在在等待調查呢。我現在比較疑惑的問題是,我想讓他像原來下發誹謗的公文一樣,再下發一個公文,進行公開道歉,這樣是不是合理的要求?(我本人認為合理)同時,我想讓他對我的影響進行精神賠償,如果在現在還沒有經過法律途徑的情況下,他不給我賠償,我是否可以提起法律訴訟?我能夠得到多少賠償? 補充:他們想利用捏造的事實來辭退我,他們捏造的事實是我利用休息時間在家辦學習班,帶孩子學習,賺取培訓費,他們還說,確有證人證實此事存在,但是他們說為了保護證人,不提供證人。單位明確規定不允許做兼職的,我本人對此很了解,的確也從未辦過任何培訓班。我如果起訴的話,是應該起訴公司吧?還是行文部門?還是主要行為人(行文部門領導)?

❽ 法律系的同學,請問侵犯名譽權的民事訴訟狀該怎麼寫

與普通民事起訴狀相同,只不過案由為名譽權糾紛,涉及肖像權的可以使用肖像權、名譽權糾紛。
需要注意的是名譽權糾紛為侵權責任法所規范,原告需要主張自身享有的名譽,被告的侵權行為與名譽權損害結果。

❾ 如何確定名譽權糾紛的舉證責任

一、如何維護名譽權
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可以要求侵權人終止侵權行為:公開賠禮道歉,公開消除侵權行為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恢復名譽,也可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如果侵權人對公民的請求不予理睬,公民可以向法院起訴。
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公民有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權利。訴訟是維護自己權利的合法方式,也是名譽權權利內容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
二、關於侵害名譽權責任的構成
名譽權糾紛案件屬於侵權行為法調整范圍,因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7條首先規定:對於一個行為是否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應當按照一般民事侵權責任構成要件去衡量。也就是說構成名譽侵權,必須具備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因果關系和主觀過錯四個侵權要件。針對《民法通則》有關侵害名譽權的規定過於簡單的情況,《解答》歸納了幾種侵害名譽權的典型行為方式,重點解決了以下幾個審判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① 擅自公布他人隱私是否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② 並非只有故意才能構成侵害他人名譽權
③ 撰寫、發表文學作品是否也會侵害他人名譽權
④ 編輯出版單位的侵權責任
⑤ 關於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承擔方式
三、如何確定名譽權糾紛的舉證責任
(一)證明當事人主體資格的證據
1、當事人為自然人的,應提交身份證明資料,如身份證或戶口本等。
2、當事人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提交主體登記資料,如工商營業執照副本或由工商登記機關出具的工商登記清單,社團法人登記證等。
3、當事人在訴爭的法律事實發生後曾有變更的,應提交變更登記資料。
(二)證明侵權事實存在的證據
1、被告侮辱或誹謗原告的證據,如有侮辱性語言或與事實不符的文章、大、小字報、公開信件。
2、文章內容涉及到的事實真相的證據,如學歷證明等。
(三)證明侵權事實與損害後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的證據,如單位處分等。
(四)有具體訴訟請求的,應提交訴訟請求金額的計算清單。

❿ 侵害名譽權應負哪些民事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120條的規定,當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時,受害人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的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民法通則》第120條和第134條的規定,可以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並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後果等情況酌定。

侵權人拒不執行生效判決,不為對方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公告、登報等方式,將判決的主要內容和有關情況公之於眾,費用由被執行人負擔,並可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02條第(6)項規定,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因新聞報道或其他作品發生的名譽權糾紛,可根據原告的起訴確定被告。只訴作者的,列作者為被告;只訴新聞出版單位的,列新聞出版單位為被告;對作者和出版單位都提起訴訟的,作者和新聞出版單位均列為被告,但作者與新聞出版單位為隸屬關系,作品系作者履行職務所形成的,只列單位為被告。

閱讀全文

與單位名譽權糾紛陳述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