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侵權行為

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侵權行為

發布時間:2021-08-01 03:16:21

A. 按照債的分類方式,不當得利之債、無因管理之債、侵權行為之債屬於( )。

D
答案解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為「債權制度」,詳見教材P23。
本題是概念區分題。A項「連帶之債」和B項「按份之債」,是關於一個債權人或一個債務人有多個主體的情況劃分。本題列舉的「不當得利之債、無因管理之債、侵權行為之債」不僅未涉及法律主體數量問題,而且不是由當事人以其意思決定才產生的。因此,正確答案為D。

B. 什麼叫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

1,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遭受損失,為他人管理事務的行為。無因管理法律制度源於古羅馬法,近代各國民法建立相應的無因管理法律制度。無因管理法律制度倡楊社會互助的道德追求,確認無因管理的合法性,以阻卻管理行為的違法性,體現公平正義的法律精神。在性質上,無因管理是一種事實行為。無因管理有真正無因管理和不真正無因管理兩種類型,真正無因管理包含適法無因管理和不適法無因管理,不真正無因管理包含誤信管理、不法管理和幻想管理,不同類型的無因管理,其構成要件不同,產生的法律效果亦不同。

無因管理的表現形式有很多:常見的有見義勇為/下雨,鄰居不在,幫助鄰居家收被子等等行為....都屬於無因管理,通俗一點就是沒有義務的助人行為.....

2, 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而獲利益而使他人利益受到損害的事實。

因為不當得利是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一種不正常現象,在社會生活中任何人不得無合法根據地取得利益而致他人損害,因此,依法律規定,取得不當利益的一方當事人應將其所取得的利益返還給受損失的一方,受損失一方當事人有權請求取得利益的一方返還其不當得到的利益。因此,不當得利為債的發生原因,基於不當得利而產生的債稱為不當得利之債。

不當得利之債既不同於合同之債,也不同於無因管理之債。不當得利不是當事人雙方間的合意,不當得利之債並非是當事人追求的法律目的,也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而是法律為糾正不當得利的現象而直接賦予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不當得利從其性質上說屬於事件,而非行為,當然不是一方當事人為維護他人利益而實施的合法事實行為。不當得利可因各種原因發生,但作為債的發生原因,則不論其是因何原因造成的,只要發生不當得利的後果,就在當事人間產生不當得利之債。

3,債的發生原因有四,即合同、侵權行為、不當得利和無因管理。

C. 為什麼無因管理可以阻卻違法,否定侵權行為的成立

(一)構成要件:不正抄當的無襲因管理,又稱不適法的無因管理,其構成要件有二:①符合無因管理的三個構成要件;②管理事務的的承擔,不利於本人,和(或者)違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的意思。 須注意:前述的誤信管理與不法管理,壓根兒就不構成無因管理。與此不同,不正當無因管理雖構成無因管理,但不能當然產生正當無因管理的法律效果。 (二)不正當無因管理的法律效果 其法律效果為:①不具有違法阻卻性,構成侵權。②若本人主張享有無因管理所得之利益,則本人負有償付必要費用、必要債務、管理人因管理遭受損失的義務,但本人的償付義務以其所得利益為限。③若本人不主張享有無因管理所得之利益,一般可按照不當得利制度處理(當然,本人亦可主張侵權損害賠償)。

D. 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無因管理屬於行為,管理人的意志內容有意義,其是否有為他人利益管理的意思是能否成立無因管理的重要條件。 不當得利屬於事件,不論當事人的意志內容如何,均不會影響不當得利的成立。 由於不當得利是無法律根據的得到利益,而無因管理是本人得到利益的法律根據,所以在法律適用上,無因管理排斥不當得利。就同一現象來說,應首先分析其是否為無因管理,若不成立無因管理再分析其是否是構成不當得利的發生原因有四,即合同、侵權行為、不當得利和無因管理。

E. 無因管理與不當得利的區別

無因管理與不當得利的區別:

一、定義不同

1、不當得利指沒有合法根據,或事後喪失了合法根據而被確認為是因致他人遭受損失而獲得的利益。

2、無因管理是沒有法定或者約定義務,為避免造成損失,主動管理他人事務或為他人提供服務的行為。

二、成立條件不同

1、不當得利是一方取得財產利益,一方受有損失。

2、無因管理是管理人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也未受本人委託,管理人從事管理他人事務的事實行為,其目的在於為他人謀利或免使他人利益受損。

三、事實不同

1、無因管理是一種法律事實。

2、而不當得利是由於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誤解或過錯所造成的使他人遭受損失而獲得的利益。

四、解決問題不同

1、無因管理制度解決:

①管理人以為本人謀利益的意思管理事務支出的必要費用,應有權請求返還;

②管理人因管理事務所獲得的利益,有義務交還本人;

③管理人因管理事務而受到其他損失時,有權請求本人予以賠償。這些內容只有無因管理制度才能包攬。

2、不當得利制度只能解決其中的管理費用的償還和因管理事務所獲利益的返還,其他問題無法涉及。

五、制度目的不同

1、不當得利制度的目的在於使受益人返還不當得利,因此在受益人為善意時,返還的范圍僅僅以「現存利益」為限,如果受益人未獲利益或因其善意使所獲利益喪失,則不存在返還問題。

2、無因管理中,管理人因管理事務很可能支出必要費用,但卻未必獲得利益。若以不當得利制度取代無因管理制度,則不利於對管理人合法權益的保護。

六、制度意義不同

1、無因管理是立法鼓勵助人為樂、危難相助、見義勇為風尚的產物,其制度意義在於劃清侵權行為和互相幫助行為的界限。

2、相形之下,不當得利制度就不具備同樣的目的與功能。

F. 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分別是屬於事件還是行為,或者是其他,為什麼

民法上講的事件和行為統稱為民事法律事實,是指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終止的客觀事實。其中事件是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自然事實,行為是指人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
不當得利是指沒有法律上的依據,一方得利,他方受損的事實。比如,由於洪水的緣故,甲的魚塘里的魚被沖到了已的魚塘,已的受益事實即為不當得利,但已並沒有參與到該過程的行為,沒有意思表示。所以不當得利為事件。
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對他人事務的管理的事實。可見無因管理是行為人有目的(避免他人損失)有意識的活動,是法律行為。

G. 無因管理 不當得利 是 民事法律行為嗎

1.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者約定義務,為避免造成損失(損失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或者僅為他人),主動管理他人事務或為他人提供服務的法律事實。管理他人事務的人,為管理人;事務被管理的人,為本人。2.不當得利指沒有合法根據,或事後喪失了合法根據而被確認為是因致他人遭受損失而獲得的利益,應負返還的義務。如售貨時多收貨款,拾得遺失物據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稱受益人,遭受損害的人稱受害人。不當得利的取得,不是由於受益人針對受害人而為的違法行為;而是由於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誤解或過錯所造成的。受益人與受害人之間因此形成債的關系,受益人為債務人,受害人為債權人。
3.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目的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法民事行為
4.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都不是民事法律行為而是事實行為。

H. 無因管理與不當得利,這種法律制度的規定追求什麼價值

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遭受損失,為他人管理事務的行為。無因管理法律制度源於古羅馬法,近代各國民法建立相應的無因管理法律制度。無因管理法律制度倡楊社會互助的道德追求,確認無因管理的合法性,以阻卻管理行為的違法性,體現公平正義的法律精神。在性質上,無因管理是一種事實行為。無因管理有真正無因管理和不真正無因管理兩種類型,真正無因管理包含適法無因管理和不適法無因管理,不真正無因管理包含誤信管理、不法管理和幻想管理,不同類型的無因管理,其構成要件不同,產生的法律效果亦不同。
無因管理的表現形式有很多:常見的有見義勇為/下雨,鄰居不在,幫助鄰居家收被子等等行為....都屬於無因管理,通俗一點就是沒有義務的助人行為。

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而獲利益而使他人利益受到損害的事實。因為不當得利是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一種不正常現象,在社會生活中任何人不得無合法根據地取得利益而致他人損害,因此,依法律規定,取得不當利益的一方當事人應將其所取得的利益返還給受損失的一方,受損失一方當事人有權請求取得利益的一方返還其不當得到的利益。因此,不當得利為債的發生原因,基於不當得利而產生的債稱為不當得利之債。
不當得利之債既不同於合同之債,也不同於無因管理之債。不當得利不是當事人雙方間的合意,不當得利之債並非是當事人追求的法律目的,也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而是法律為糾正不當得利的現象而直接賦予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不當得利從其性質上說屬於事件,而非行為,當然不是一方當事人為維護他人利益而實施的合法事實行為。不當得利可因各種原因發生,但作為債的發生原因,則不論其是因何原因造成的,只要發生不當得利的後果,就在當事人間產生不當得利之債。債的發生原因有四,即合同、侵權行為、不當得利和無因管理。

I. 債的產生:①合同②不當得利③無因管理④侵權行為⑤締約過失⑥遺贈、拾得遺失物。可以分別舉例啊

因合同而產生:A與抄B簽訂買賣合同,A付了錢,B應當按合同給付對等物。
因不當得利:銀行利息計算錯誤,多付給你100元利息,此款對於你來講就是不當得利,應當返還給受損失的銀行。
因無因管理:你家的牛走丟,被人撿到後對牛進行了照料飼養,那麼此人進行了無因管理行為,你應當補償她支出的合理費用。
因侵權:甲打傷乙。因為甲侵犯乙人身權,這一侵權行為在甲乙之間發生債權債務關系。
因締約過失:A准備租房子給B,准備第二天簽約;C不想A租出房子,故意說高價租房子,並約定第三天簽約,因而A推掉第二天的B,但第三天C見目的達到了,同樣不簽約給A造成了損失。
因遺贈:A的法定繼承人為B,但A遺贈財產給C,但A死亡時,C有權請求B交出指定遺產。
因拾得遺失物:A將東西遺失在B的計程車上,B撿到後應該返還。

J. 不當得利和無因管理的區別是什麼(最好有案例)

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遭受損失,為他人管理事務的行為。再舉一個例子:你撿了個手機,但是手機進水了,你為了保護好他的手機花了一定的錢,這就是無因管理。你沒有還給人家是不當得利.從上可以看出:1.二者的構成不同。這是很明顯的,不再多說。2.二者的根本區別是,不當得利其實也是一種侵權,你是侵權人.而無因管理恰恰相反,形成一種無因管理之債,你是債權人.3.其實二者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就是都沒有法定的義務和權利。就如,你手機掉地上,我沒有撿起來的義務,我撿起來了,就有了歸還的義務對方就沒有請求的權利,你手機進水我沒有維修的義務,我修了,你就支付無因管理費用的義務,我就有請求的權利。

閱讀全文

與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侵權行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