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作為一名輔警如何協助民警調解矛盾糾紛
可以把雙方當事人的矛盾糾紛記錄下來,協助民警做好糾紛調解工作,配合社區內調解員疏導當事人情緒。
『貳』 警察可以調解家庭糾紛嗎
離婚、撫育、扶養、贍養、收養、監護權、解除同居關系等家庭糾紛,這些家專庭糾紛屬於民事屬糾紛,不是公安機關的受案范圍。當事人應該協商解決,或者找居委會或者村委會協調,或者通過法律途徑處理。但是如果雙方存在肢體上的沖突找公安,公安機關會受理。
『叄』 民警有對於經濟糾紛調解義務嗎調解到什麼程度才算完成
民警沒有行使經濟糾紛調解的義務,遇上民事經濟糾紛建議通過私下和解、人民調解組織調解,或者人民法院訴訟方式來解決。
派出所對一般民事糾紛進行調解的法律依據是《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公安部令第125號)第十章治安調解。
具體規定如下:
第一百五十三條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毆打他人、故意傷害、侮辱、誹謗、誣告陷害、故意損毀財物、干擾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隱私、非法侵入住宅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調解處理:
(一)親友、鄰里、同事、在校學生之間因瑣事發生糾紛引起的;
(二)行為人的侵害行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過錯行為引起的;
(三)其他適用調解處理更易化解矛盾的。
對不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民間糾紛,應當告知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調解組織申請處理。
對情節輕微、事實清楚、因果關系明確,不涉及醫療費用、物品損失或者雙方當事人對醫療費用和物品損失的賠付無爭議,符合治安調解條件,雙方當事人同意當場調解並當場履行的治安案件,可以當場調解,並製作調解協議書。
(3)警察如向調節糾紛擴展閱讀:
解決經濟糾紛的途徑和方式主要有仲裁、民事訴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
1、仲裁與民事訴訟是兩種不同的爭議解決方式。
當事人發生爭議只能在仲裁或者民事訴訟兩種方式中選擇一種解決方式。有效的仲裁協議可排除法院的管轄權。只有在沒有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或者當事人放棄仲裁協議的情況下,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轄權,這在法律上稱為或裁或審原則。
2、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方式的選擇則與糾紛的性質有關。
根據法律的不同規定,有的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也可以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時再起訴;有的則只能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才能提起行政訴訟;還有的則只能通過行政復議的方式解決,由行政機關對糾紛作出最終裁決。
『肆』 民事糾紛警察怎樣調解
依照人民調解原則,人民調解工作的原則,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平等自願原則。人民調解,必須在當事人平等自願的基礎上進行,不得強迫。這一原則的要求,一是糾紛的受理,必須基於當事人自願,而且是各方當事人自願,如果當事人不願意接受調解,或者不願意接受某個組織和個人的調解,或者有一方當事人不願意接受調解,均不能強迫之;二是在調解的過程中,對當事人必須進行耐心細致的勸解、開導、說服,不允許採取歧視、強迫、偏袒和壓制的辦法;三是經調解達成協議,其是非界限、責任承擔、權利義務內容,必須由當事人自願接受,不得強加於人。
二、合法合理原則。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必須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進行,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沒有明確規定的,依據社會主義道德進行。這一原則要求,一是人民調解活動必須合法,其調解范圍、程序步驟、工作方法必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調解行為規范、公正、合理;二是調解民間紛紛的主要方式是以國家法律、黨和政府的政策以及社會主義道德對當事人進行說服教育,使當事人按照法律、政策和道德,分是非、辨責任;三是糾紛調解的結果和當事人權利義務的確定,不得違背法律、政策和道德的要求,不能用本地的「土政策」代替法律,也不能在法律與情理發生抵觸的時候違背法律的規定,無原則地求得糾紛的平息。
三、不限制當事人訴訟權利原則。民間糾紛發生後,當事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不得因未經調解而限制其訴訟權利。在調解民間糾紛過程中,當事人在任何時候、以任何理由都可以中斷調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調解達成協議的糾紛,當事人仍然有權利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對糾紛及其協議予以裁判。如:有的調解協議註明「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提起訴訟」,這一條因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而無效。當然,當事人也負有履行人民調解協議的法定義務,不得隨意反悔。當事人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對方當事人可以以人民調解協議起訴。一方當事人以原糾紛起訴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以人民調解協議抗辯。
『伍』 淺談基層民警如何做好矛盾糾紛調解工作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民群眾的利益觀和價值觀也隨之發生改變,由此而引起的民事版糾紛和信權訪事件也不斷增多。這些看似簡單的糾紛處理起來往往比較費力,有時甚至還會因為民警對細節的把握不當引起群眾不滿和投訴。對此,派出所民警要把深入推進社會買頓化解作為執法為民的生動實踐,作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抓手,作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要內容,不斷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調解糾紛的方式方法,努力將糾紛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一、站在「大戰略」高度,進一步提升認識水平如何看待化解社會矛盾工作,站在什麼樣的高度來認識……
『陸』 民警調解民事糾紛的方法步驟和原則
步驟 1、把雙方當事人分離,並對當事人安撫情緒
2、逐一對當事人進行具體事情的了解,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
3、對其進行法律、道德方面的講解
4、解決問題的方法
原則應該是公平公正公開吧
『柒』 警察調解民事糾紛,許可權范圍是什麼
公安機關不受理民事糾紛調解,民事糾紛由人民調解組織調解,也可以向人民法版院起訴。權
公安機關調解的是治安糾紛,法律依據是公安部《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公安部令第125號),調節范圍是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毆打他人、故意傷害、侮辱、誹謗、誣告陷害、故意損毀財物、干擾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隱私、非法侵入住宅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親友、鄰里、同事、在校學生之間因瑣事發生糾紛引起的;
2、行為人的侵害行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過錯行為引起的;
3、其他適用調解處理更易化解矛盾的。
公安機關調解治安糾紛達成協議的,在公安機關主持下製作調解協議書,雙方當事人應當在調解協議書上簽名,並履行調解協議。調解達成協議並履行的,公安機關不再處罰。對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應當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依法予以處罰;對違法行為造成的損害賠償糾紛,公安機關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告知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捌』 警察有調節小型民事糾紛的職能嗎
警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有規定。這種糾紛是民事糾紛,也可以屬於治安案件。
『玖』 你好,問一下,警察調解民事糾紛的許可權范圍是什麼
你好,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對於因民間糾紛回引起的毆打他人、故意答傷害、侮辱、誹謗、誣告陷害、故意損毀財物、干擾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隱私、非法侵入住宅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調解處理:(一)親友、鄰里、同事、在校學生之間因瑣事發生糾紛引起的;(二)行為人的侵害行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過錯行為引起的;(三)其他適用調解處理更易化解矛盾的。對不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民間糾紛,應當告知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調解組織申請處理。對情節輕微、事實清楚、因果關系明確,不涉及醫療費用、物品損失或者雙方當事人對醫療費用和物品損失的賠付無爭議,符合治安調解條件,雙方當事人同意當場調解並當場履行的治安案件,可以當場調解,並製作調解協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