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業主與物業出現糾紛時主要怎麼使用法律維權
比如小區實行24小時保安站崗值班制,盜賊入門後,業主連續求救無效;或者小區實行電子監控,錄像帶上有盜賊的頭像,而當值保安卻沒有發現,或發現盜賊沒有及時制止等,才有可能通過法律途徑得到索賠。
8、公共區域照明費如何分攤?
住宅樓內公共照明系統屬公共設施,其產生的電費屬能源費范疇,按照《城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收費暫行辦法》的規定,該能源費用可以計入物業管理費成本,並由受益人即樓內全體人分攤。
B. 經過朋友介紹到物業當保安,上班第一天就和業主發生肢體沖突,確實是對方先罵人,我才動了手,經理要把我
你牛,喝多了我牆都不服就服你,既然工作不順心就別幹了,再找一個自己喜歡得吧
C. 請問物管跟業主發生沖突是屬於明事訴訟嗎
發生物業糾紛屬於民事案件。如果發生肢體沖突就屬於治安案件了。造成傷害後果可能上升到刑事案件。沖動是魔鬼。
D. 如果遇到業主跟物業工作人員發生口角和沖突時,應如何處理這是應聘房地產物業的問題,麻煩給解答下 謝謝
首先,你是應聘者角色,那麼你應該知道物業行業特點及理念是什麼,一般都是專以服務為主,顧客(屬或業主)至上的理念,重視服務是物業公司的最重要的原則及要求。
那麼,你應該按照從服務角度出發談此問題,你可以說如果發生爭執或者沖突,首先要安撫客戶,可以先請客戶坐一下,倒杯水,緩和緩和。常用型的解決尷尬的用語你可以說「不好意思,剛剛有點激動,您消消氣「等等。
另外,如果你和客戶爭吵的很厲害或者沖突很厲害,你不好控制自己情緒或者不好處理,你可以引導客戶到你的其他同事那處理,但是你不要沒禮貌的離開,雙方都冷靜冷靜,你可以先說你一會過來,讓客戶冷靜冷靜之後你來收場。就像兩個人打仗一樣,往往別人怎麼勸都很難說的清或者緩解壓力,相反等你和他都冷靜之後你來收場,可能就一句「不好意思啊,剛才有點不冷靜」對方也能感覺到你的態度,覺得你懂事、大度,也許還能和客戶建立最好的朋友關系。
最後,沖動是魔鬼!!!雖然有的時候做物業工作壓力大、委屈多,但是從中也能學好很多人與人之間交流處理的方法,自己盡量不要讓沖動占據自己的頭腦。
遇到問題不要退縮,多處理幾次,反思幾次,多像有經驗的學習,相信你會處理好此問題的。
順祝應聘成功~
E. 當和物業發生沖突的時候,業主怎麼辦
樓道防火門是抄屬於公共部位,應該由物業公司管理。
在正常情況下物業公司必須為你服務,
但是樓道防火門在正常情況下是不能關閉的或常開的,只有在著火時才關閉。
不知道你是要做什麼。
發生問題不是說干啊,吵啊能解決的,要好好協商
F. 業主物業發生肢體沖突違法嗎
發生肢體沖突還要看是否造成觸犯法律的最低標准線。
如果是輕微傷,也就是治安事件,如果構成了輕傷,就觸犯刑法了哦。
G. 物業公司與業主發生糾紛怎麼辦
解決方式:
一、雙方當事人通過協商調解解決。
物業管理民事糾紛的調解,包括民事調解和行政調解兩種。民事調解由爭議雙方當事人共同選定一個機構、和個人,由第三方依據雙方的意見和授權提出解決意見。
經雙方同意並執行,由此化解糾紛。但此種方式的調解不具有法律效力。調解結束後,如果當事人一方拒不執行約定的事項,則糾紛依然得不到解決。
物業管理糾紛的行政調解則是藉助主管政府的勢力進行調解處理,但這種處理如一方不遵守執行,則要藉助其他手段解決。
民間的調解和行政調解與仲裁或訴訟程序中的調解是不同的。仲裁或訴訟中的調解是仲裁程序中的一個環節,不具有獨立性。
二、通過仲裁的方法解決物業管理糾紛。
依據我國《仲裁法》的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
仲裁庭管轄物業管理糾紛的依據是當事人認定的協議。仲裁協議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訂立合同時就約定一個條款,說明一旦有爭議就提交仲裁,這叫仲裁條款;另一種方式是雙方當事人出現糾紛後臨時達成提交仲裁庭的書面協議。
(一)仲裁協議要寫明以下內容:
1、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項;
3、待定的仲裁委員會。
注意:達成仲裁協議的爭議,不得向法院起訴;即使起訴,法院也不受理。
(二)仲裁處理的一般程序是:
1、一方當事人向待定的仲裁委員會提交仲裁申請書;
2、委員會於收到申請書後5日內決定立案或不立案;
3、立案後在規定期限內將仲裁規則和仲裁員名冊送申請人,並將仲裁申請書副本和仲裁規則、仲裁員名冊送達被申請人。
4、被申請人在規定期限內答辯,雙方按名冊待定仲裁員。普通程序審理 時由三名仲裁員組成,雙方各選一名,仲裁委員 會指定一名任首席仲裁員;案情簡單、爭議標的小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由一名仲裁員審理;
5、開庭:庭審調查質證、辯論、提議調解;
6、製作調解書或調解不成時製作裁決書;
7、當事人向法院申請執行。
與司法審判的兩審終審制不同,眾裁裁決是一裁終局的。
三、通過訴訟方法解決物業管理糾紛。
物業管理民事糾紛的訴訟程序大體上有以下幾個驟:
1、當事人一方(原告)提交起訴狀,起訴到法院;
2、法院立案後將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
3、被告提交答辯狀;
4、開庭:調查、辯論、調解;
5、製作調解書或一審判決書;
6、雙方均不上訴,則判決書生效;或一方不服提起上訴,進入第二審程序;
7、第二審審理:製作二審調解書或下達二審判決書,此為終審判決,不得上述;
8、執行。
(7)業主與物業因糾紛發生肢體沖突擴展閱讀:
物業管理公司糾紛:
(一) 基於物業管理合同的糾紛
依據業主和開發商之前簽訂的或者由業主委員會於專門的物業管理公司簽訂的有關物業管理合同,雙方確立一系列權利義務。如物業公司承擔安全及服務義務。
如果物業管理公司顛倒市場主體的位置和不履行應承擔的義務,管而不理,致使業主享受不到繳費後的服務。或者,業主因為種種原因拒繳物業管理費。
這些都可能引起糾紛。而且,由於我國目前物業管理市場體制發展不成熟,主要是物業管理公司不作為導致糾紛發生,進而引發各種極端事件。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法發 [2000]26號文件即《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第一部分的規定,這類糾紛本質上屬於合同糾紛。應當按照合同法等相關法律進行處理。
(二) 物業管理公司侵犯業主權益的糾紛
第一種類型中,物業管理公司也侵犯了業主的合法權益,但因為是因為基於物業管理合同發生,而且往往是消極侵權,所以將其單列。
第二種類型特指,物業管理公司的積極侵權行為引起的糾紛。例如侵佔業主財產,阻撓業主成立業主委員會,侵佔業主共有房產等等。
這類糾紛一般與物業管理服務合同的履行沒有直接關系,屬於一般侵權糾紛,最高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講物業管理糾紛不加區別地規定為合同糾紛欠妥。當然,第一類和第二類往往會同時發生,出現競合的現象。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當事人由選擇權。
(三) 開發商遺留問題引起的糾紛
業主入主後,還可能出現公攤面積不清、房屋質量不合格或不符合約定、開發商在賣房過程中的許多承諾未能按時兌現……嚴格地講,這類糾紛與物業管理公司沒有直接關系。
而屬於業主與開發商的糾紛。但是因為這些問題往往是在業主入住以後出現,而且物業管理公司對物業的維護管理負有責任。
H. 如果遇到業主和物業人員發生口角和沖突時,你應該怎麼辦
找到矛盾點,盡力解決,也許是曲線救國,只是都在氣頭上,一定安撫,冷靜下來對於解決問題是有利的。
I. 民警如何處理業主與物業的沖突
□李富成 隨著業主不斷入住新建小區,業主與物業的沖突越來越多。小區業主與物業沖突起因是業主車輛進出小區應否收費:物業要求業主交費,否則,不能進出小區;業主認為進出自己的小區理所當然,不應交費。沖突的方式表現為:物業組織保安在業主車前阻攔,業主強行沖撞,矛盾升級後,雙方或單方報「110」,要求公安機關處理,業主與物業的矛盾就轉移到基層民警手上。 從法律關系看,小區業主委員會是小區居民自治組織,小區內日常生活的最高權力機關,物業是由業主委員會通過合同形式聘用的組織,根據合同約定從事小區內的日常管理工作,二者是僱主與雇員的關系,雙方的權利義務由合同事先約定。 如果小區依法成立業主委員會,小區業主進出小區是否收費應當根據業主委員會與物業事先簽訂的合同執行。如果合同約定,可以收費,根據民事活動的意志自治原則,全體業主應當遵守。當個別業主不遵守交費規定,物業採取攔車方式收費,雙方或一方報警後,「110」民警應當明確地告知物業,可以根據合同約定,通過訴訟解決他們的沖突,不宜以攔車這種極端方式阻礙業主車輛的進出,不讓業主車輛進出小區是不對的。因為,業主車輛進出小區屬於憲法上的通行權,屬於自然人固有的權利,而收費則屬於民事上的權利,以雙方有約定為前提。由於通行權的法律位階高於收費權的法律位階,當二者發生沖突時,低位階的法律應當服從於高位階的法律。所以,遇到此類警情,「110」民警應當優先保證業主的通行權,對物業一方可告知其權利救濟的訴訟途徑。 如果小區沒有成立業主委員會,物業與業主之間沒有簽訂收費合同,物業收取業主的通行費,如果業主自願,公安機關不宜干預。如果業主不自願,保安用強行攔車方式不讓其通行,業主打「110」報警。「110」民警可以明確告知保安的行為違法,屬於敲詐勒索,情節嚴重可能構成犯罪,民警應當對保安訓誡。如果保安辯解是根據物業經理要求行事的,那麼,在查證屬實之後,物業經理與保安構成共同違法或犯罪,公安機關應當對其訓誡。如果保安攔車的情節嚴重,履行法定程序後,可對物業經理及保安行政拘留,情節極為嚴重的,應當依法立案,通過司法程序,追究其刑事責任。 在民警處警中,物業可能會出示當地物價部門的收費依據,以證明其收費行為的合法性。由於物價部門出具的文件,僅僅是對物業收費標準的一種指導,物價部門無權對第三方設定民事上的權利義務。物業與業主之間權利義務關系,必須通過合同約定。(作者單位:江蘇省公安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