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侵犯商標專用權糾紛案,企業名稱與商標權沖突怎麼辦
一、商標專用權和企業名稱均是經法定程序確認的權利,分別受商標法律、法規和企業名稱登記管理法律、法規保護。
二、商標專用權和企業名稱權的取得,應當遵循《民法通則》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不得利用他人商標者企業名稱的信譽進行不正當競爭。
三、商標是區別不同商品或者服務來源的標志,由文字、圖形或者其組合構成;企業名稱是區別不同市場主體的標志,由行政區劃、字型大小、行業或者經營特點、組織形式構成,其中字型大小是區別不同企業的主要標志。
四、商標中的文字和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相同或者近似,使他人對市場主體及其商品或者服務的來源產生混淆(包括混淆的可能性,下同),從而構成不正當競爭的,應當依法予以制止。
五、前條所指混淆主要包括:
(一)將與他人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注冊為商標,引起相關公眾對企業名稱所有人與商標注冊人的誤認或者誤解的。
(二)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登記為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引起相關公眾對商標注冊人與企業名稱所有人的誤認或者誤解的。
六、處理商標與企業名稱的混淆,應當適用維護公平競爭和保護在先合法權利人利益的原則。
七、處理商標與企業名稱混淆的案件,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商標與企業名稱產生混淆,損害在先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二)商標已注冊和企業名稱已登記;
(三)自商標注冊之日或者企業名稱登記之日起五年內提出請求(含已提出請求但尚未處理的),但惡意注冊或者惡意登記的不受此限。
八、商標注冊人或者企業名稱所有人認為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書面形式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省級工商行政管理局投訴,並附送其權益被損害的相關證據材料。
九、商標與企業名稱混淆的案件,發生在同一省級行政區域內的,由省級工商行政管理局處理;跨省級行政區域的,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處理。
對要求保護商標專用權的案件,由省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企業登記部門承辦;對應當變更企業名稱的,承辦部門會同商標管理部門根據企業名稱核准機關執行,並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和企業注冊局備案。
對要求保護企業名稱權的案件,由省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商標管理部門承辦;對應當撤銷注冊商標的,由承辦部門提出意見後報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決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會同企業注冊局根據《商標法》及《商標法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十、違反商標管理和企業名稱登記有關規定使用商標或者企業名稱產生混淆的,由有管轄權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予以查處。
❷ 滴滴打球商標侵權滴滴判賠70萬,你認為審判結果合理嗎
滴滴打球商標侵權滴滴判賠70萬,你認為審判結果合理嗎?滴滴打球商標侵權滴滴判賠70萬,我認為是比較合理的,法院確實是根據實際情況以及法律的相關規定作出了最好的裁決。並且這個案子在一審之後雙方都沒有提起上訴,也就意味著雙方都對判決結果沒有異議。
❸ 滴滴和嘀嘀的商標侵權一案對電商法的影響
由於《電商法》還處於起草階段,故滴滴和嘀嘀的商標侵權案並沒有對《電商法》產生影響,同時,商標侵權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侵權人通常需承擔停止侵權的責任,明知或應知是侵權的行為人還要承擔賠償的責任。情節嚴重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商標法》第三十二條 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
《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的行為。
二、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行為。這種行為在理論上也稱為「反向假冒」行為。
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行為。結合《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因此,這種形式的商標侵權行為是需要銷-售者主觀明知為要件的。
四、偽造或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行為。須注意的是,這種侵權行為是商標標識的侵權行為,包括「製造」和「銷-售」兩種行為。
五、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
《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五十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屬於《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給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包括:
一、在同種或類似商品上,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標志作為商品名稱、裝潢使用,誤導公眾的;
二、故意為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提供倉儲、運輸、郵寄、隱匿等便利條件的;
三、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的字型大小或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
四、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文字注冊為域名,並通過該域名進行有關商品交易的電子商-務活動,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
近似商標
近似商標或標識的認定,是商標侵權判定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只有同時具備「商標或標識構成近似」和「在同一或類似商品上使用」兩個條件,侵權才能成立。近似商標與相同商標有所不同,在視覺上雖有一定差異,但在其他方面如發音、含義等方面與注冊商標近似,並足以造成消費者的誤認或混淆。考察兩個商標是否屬近似商標,一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商標外觀
即對兩個商標的文字、圖形或其組合的視覺形象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進行觀察,看是否能引起誤認或混淆。如國內某公司的「HOVER」圖形商標與國外某公司的已注冊的圖形商標「HOOVER」僅一個字母之差,視覺類似,加上發音基本相同,足以造成消費者誤認,應認定為近似商標。再如國內某公司使用的「SAFINO」與國外某公司在先注冊的「SANOFI」商標字母完全相同,僅最後4個字母排列順序稍有不同,但兩商標在文字整體結構和讀音上十分近似,極易使消費者誤認,因此構成了使用在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
二、商標讀音
從人們的聽覺出發,判斷兩商標是否因讀音近似而導致混淆。如「滴滴」雖然與「嘀嘀」含義不同,但因讀音近似,尤其是在漢語語言環境中使用,構成近似商標。
三、商標含義
分析兩個商標是否含義相同或近似並導致消費者對商品來源產生混淆。如「BLUE SKY」與「藍天」,中文含義一樣,很容易使人誤解生產廠商與特定商品之間的關系,誤認為標注「藍天」的商品系「BLUE SKY」的系列產品。
正常使用
他人擅自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圖形,並不一定就構成商標侵權。這要視其使用是否具有正當理由而定。例如,「滴滴」是某企業在法律上的注冊商標,另一企業在使用了「嘀嘀」文字。由於「滴滴」在這里既不是作為商標使用,又不是作為商品名稱使用,而是對商品的正常說明,因此不應認定為對「滴滴」注冊商標專用權構成侵犯。
其他因素
在商標侵權案-件認定過程中,除上述需要把握的因素外,還有可能涉及其他因素,如商標的知名度、顯著性、具體使用方式、主觀過錯程度及商品的零部件與整體之間的關系等。由於個案涉及的其他因素不一致,對商標侵權的認定也會不一致。就商標的知名度而論,一般來說,知名度越高,受保護的范圍就越寬,他人擅自使用時被認定為商標侵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案件影響
商標侵權問題是一項法律性、政策性及其操作性很強的工作,它既涉及到立法、司法和執法等層面,也涉及到經濟、文化、政治、外交等領域,因此是一項巨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
參考資料來源於:網路
一、http://ke..com/view/535233.htm
二、http://ke..com/view/84127.htm
❹ 侵犯商標專用權糾紛案,企業名稱與商標權沖突怎麼辦
不可來能的,口說無憑自,凡事都是需要證據的,而且必須取得他侵犯你的知識產權證據,1、自行取證。2、委託律師調查取證。由於知識產權案件專業性較強,由權利人自行取證,對取證的方向和范圍把握的十分准確會有一定的難度。律師是專門從事法律工作的,以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為職業。律師不僅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而且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和熟練的訴訟技巧,能在不同的訴訟階段為當事人作出適當的選擇。一般說來,律師調查取證要比當事人調查取證方便得多,收集證據的范圍也更加廣泛、精確。3、通過司法機關調查取證。公證機關的法定業務之一便是「保全證據」,法律對公證證據推定為真。充分運用公證機關收集、保全證據,是訴前准備工作的重要選擇。
❺ D站與B站的侵害商標權糾紛一案的判決結果是什麼
D站要賠償B站經濟損失300萬元及合理費用11萬元,並且立刻停止侵權的行為,同時站還得連續五天在新浪微博上刊登聲明以消除影響。這也告誡所有企業,靠著侵佔別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是不可取的,最終也只會是遭受法律的懲罰。
我希望現在的公司能夠注重自身的培養,而不是走所謂的捷徑,因為一個企業的發展不僅僅得到到消費者的支持,更要受到法律的約束。
❻ 滴滴打車仍然侵權 滴滴該如何處理
原本在有質疑嘀嘀打車侵權之後,嘀嘀打車就迅速的更名為滴滴打車避開風波,不過如今更名後風波再現。日前,廣州市睿馳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以擅自使用「滴滴」商標、服務項目與自己商標核定的服務相近、侵犯了自己商標權為由,將將滴滴打車運營商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訴至法院。目前,北京市海淀法院已受理此案並在進行進一步審理中。
滴滴打車仍然侵權
廣州睿馳公司訴稱,其公司擁有第38類第11122098號「嘀嘀」和第11282313號「滴滴」商標、第35類第11122065號「滴滴」商標。小桔公司通過軟體信息平台向社會公眾提供字樣為「嘀嘀打車」、「滴滴打車」服務,並在提供服務的軟體界面等處顯著標注「嘀嘀」、「滴滴」字樣,該服務包含「基於網路的信息傳送、全球網路用戶打車服務、語音通訊服務、計程車司機商業管理」等,與原告商標核定使用的服務相同或近似。
睿馳公司認為,小桔公司的行為侵犯了自己所享有的商標權,故起訴且要求小桔公司立即停止侵權、並在其網站及全國主流媒體上刊登聲明消除影響。
事實上,在今年年初,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就曾因「嘀嘀」商標問題與杭州某公司發生糾紛,並被對方以商標侵權為由告上法庭。5月20日,嘀嘀打車宣布更名為「滴滴打車」。
❼ 滴滴打球蹭商標被判賠引熱議,在商業中哪些行為屬於侵權
滴滴打球蹭商標被判賠引熱議,在商業中哪些行為屬於侵權?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商業也是迅速崛起,而在這巨大的復雜商業環境之中,總會出現許多商業侵權的故事,商標侵權,專有權侵權,著作權侵權等等。最近就有一個案子,在網上很火,那就是滴滴打球管家以營利為目的不正當手段去蹭滴滴的商標,而滴滴將滴滴打球管家告上法庭,法院判決滴滴打球管家賠償滴滴高達70餘萬元的侵權費。
❽ 滴滴打球侵權滴滴判賠70萬,你聽說過滴滴打球嗎
我真沒聽說過這個軟體,也是這次出來的訴訟案件才讓我關注這個軟體的,而且滴滴打球商標侵權被判賠償70萬元,我認為這是合理的,法院確實根據實際情況和法律的有關規定作出了最好的裁定。沒有一方在案件一審後提起上訴,這意味著雙方均不反對判決。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商業也迅速增長不得不說,在商業環境中,有許多此類侵權案件,有很多侵權案件,例如許多年前,王老吉和加多寶打過商標侵權案。此外,前新百倫還起訴了一家公司,其商標在新百倫被稱為A商標公司,著名的視頻網站Bilibili還起訴了一家名字相似的公司侵犯商標權,有很多這樣的情況,在商業環境中,商標侵權一直是很容易發生的案件,並且總是有一些企業在犯罪高峰期犯罪,任意侵犯他人商標的專有權,這導致被告成為在法庭上受罰。
❾ 朋友收到越秀法院的簡訊說某公司訴他侵害商標權糾紛一案這條簡訊是詐騙嗎
是的。如果是真的侵權,被起訴了,會收到法院的通知文件的,而不應該僅僅是一條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