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邱則有專利侵權訴訟

邱則有專利侵權訴訟

發布時間:2021-02-07 03:56:36

『壹』 邱則有的戰術保護

早在此前的2001年,巨星公司就組建了知識產權研發部和法律部。由知識產權研發部負責對研究成果進行清查,並申請了大量的專利對研究成果進行保護。由法律部負責公司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相關事宜。另外,公司內設巨星材料開發中心和巨星結構研究中心,有16人專業從事技術開發工作,保持科研成果的不斷創新。 據該公司法律部主任胡琦介紹,他們採用不同戰術對新技術方案進行保護。
其中一種稱為防禦型專利的申請,是通過檢索後,對同一技術領域內的其他人所申請的專利進行防範而申請的專利,目的是防止該專利人對公司進行制約。主要方式是圍繞該專利進行外圍專利申請,形成一個嚴密的范圍圈將其包圍起來。如果該專利人企圖用該項專利對公司進行約束,則可以用外圍專利來限制其權利的發揮,或者以外圍專利與其進行交叉許可,從而增加了談判的籌碼,進而起到有效的防禦作用。
另一種稱為進攻型的專利申請,主要指對產品和核心技術進行申請專利保護,在申請時採用比較完善的多方案保護。一般採用兩種做法,一是圍繞該基本專利不斷地進行研究開發,申請眾多外圍專利,利用這些外圍專利進一步覆蓋該技術領域,形成專利網;二是為了避免競爭對手圍繞他們的基本專利申請外圍專利,從而導致其技術發展的限制,採取在專利申請中或者其他途徑主動公開一些與該基本專利相關但又不要申請專利的技術內容,限制競爭對手在該領域繼續做文章。
通過五年的工作,到目前為止,巨星公司共申請發明專利1500多項,實用新型專利88項,外觀設計專利1000項。其中,已授權的發明專利91項,實用新型專利68項,外觀設計專利190項。形成空心樓蓋領域從產品、製造方法,生產工具或模具,施工方法甚至外觀設計一個完整的專利網路。在此基礎上,成立中國空心樓蓋專利池和產業聯盟的設想慢慢成形。胡琦稱,目前尚未發現一項有實用價值的空心樓蓋技術能越出他們編制的專利網。
湖南省知識產權領域的著名律師黃輝明評價,相對於國內專利保護維權意識普遍尚待提高的情況,邱則有和巨星公司的做法無疑是超前的,而其成功的操作更是為國內需要進行專利保護和維權的實體樹立了一個典範。
而邱則有領導的巨星公司的技術創新並沒有因創建「專利池」和產業聯盟而耽擱了。
到目前為止,巨星公司已開發成功5代材料產品和集成技術。目前,已形成產業的有第一代材料產品——GBF高強薄壁管材和現澆砼空心無梁樓蓋結構技術,正在實施產業化已投入市場試用的第二代材料產品——GBF加勁肋管材和現澆砼雙向肋空心結構技術和第三代材料產品——GBF蜂巢芯模材料和集成技術。
在邱的不斷努力下,巨星公司還承擔了十餘項國家863計劃課題,部門和地方的攻關項目和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以及相應的材料標准和應用技術標准。目前已取得多項高科技成果,並在公司的東方紅工業園產業基地實施,已形成年產200萬米的高強薄壁管材生產線和年產50萬平米的模殼材料生產線,並在全國26個分(子)公司及辦事處建成23條不同規模的生產線。國家863計劃課題的管盒材料已在全國形成年產800萬米的生產能力,並在全國建築結構工程中應用2500萬平方米。
目前,邱則有控股和參股的公司共有29家之多,其名下所屬企業年總產值已達4.8億元。

『貳』 邱則有至2016年10月申請專利量幾件

您好來,您想查詢的邱則有源申請專利相關專利信息可以進入該網頁進行查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
1、電子申請注冊用戶:每日更新的注冊用戶的案件基本信息、費用信息、審查信息(提供圖形文件的查閱、下載)、公布公告信息、專利授權證書信息;
2、公眾用戶:每周更新的公眾用戶(申請人、專利權利人、代理機構等)的案件基本信息、審查信息、公布公告信息。
多國發明專利審查信息查詢: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歐洲專利局、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美國專利商標局受理的發明專利申請及審查信息。

『叄』 邱則有的創業故事

長沙巨星輕型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邱則有,和如今很多企業老闆一樣,對專利權幾乎一無所知。6年過去了。2007年10月16日,天馬大酒店,湖南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工程培訓會在此召開。在湖南省知識產權局局長龔世益和近百家知名企業負責人參與的大會上,邱則有和他的「群狼戰術」一再被講述與傳說。
1又贏了三起官司:
「又贏了3起官司,到今天為止,還沒有收到對方的上訴狀副本。」10月17日上午,在邱則有的辦公室里,他輕描淡寫地說。
在此背後的一組數據是:曾在不到2年的時間里,邱則有啟動了39件專利訴訟官司,39場訴訟無一敗訴。邱則有因此獲得了專利賠償1000餘萬元,同時,他的名字在業界廣為流傳。
2006年7月19日,新疆自治區某中級人民法院走進幾位湖南商人,領頭的正是邱則有。他們向該法院提交了起訴狀,狀告新疆某知名建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建材公司」)在工地施工時,使用的空心薄壁管等產品,侵犯了邱則有的專利權。
原來,早在2005年5月,邱則有所在公司的工作人員,發現新疆建材公司在阿克蘇、烏魯木齊等地的工地上,使用了邱則有的專利技術所生產的空心薄壁管等產品。工作人員馬上向新疆建材公司提出了質疑,但是新疆建材公司置之不理。隨後,工作人員還發現新疆建材公司將侵權產品銷往外地。這些產品給邱則有所在的公司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於是,邱則有向法院提交了包括專利說明書、公證書在內的相關證據。2006年6月19日、2007年6月13日,法院兩次開庭審理了此案,法官幾乎認可了巨星公司的全部證據。隨後,法院於2007年9月20日作出一審判決,判處新疆建材公司立即停止侵權,並賠償經濟損失共計27萬余元。
2「群狼戰術」屢戰屢勝:
「贏官司背後有很多技巧,我把核心技巧總結了一下,稱之為『群狼戰術』。」邱則有告訴記者。「如今,很多專利權人認為專利維權困難,他們怨政府,怨社會,還怨我們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整天怨天尤人、牢騷滿腹。」談起他的專利訴訟技巧,邱則有頗感得意。他對「群狼戰術」的妙處有深刻認識與闡析,他認為專利維權,不能光憑一個專利來維權,要用十個甚至幾十個專利來維權,最多的一次,邱則有曾用26個專利來維權。「一個不服再來一個,看你能躲過幾個專利。」邱則有說。對於「群狼戰術」的效果,邱則有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古時候作戰,亂箭齊發之時,再厲害的大將也難免陣前身亡。」這與邱則有的「群狼戰術」有異曲同工之妙。他認為,「群狼戰術」 還可達到「打官司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奇效。
邱則有算了這樣一筆賬:如果用20個專利分別起訴對方,對方必將繳械投降。因為用20個專利分別起訴,對方只要應訴,不管是勝是負,首先將要支出近1000萬元的費用。「我一審訴訟費大概只要花30萬元,而對方請律師所花費的代理費大約就要200萬元,二審訴訟費用對方還要花幾百萬元。另外,對方必將同時啟動專利無效程序,20個專利又要100萬元,無效程序結束後,對方還得到中院或高院打行政訴訟,這樣一來還得要幾百萬元。專利訴訟還沒打完,對方就已經付出了大量的費用,與其這樣,他還不如老老實實交專利許可費!這樣合算得多。」邱則有說。
「養肥了再殺」,這曾經是國外「6C聯盟」對付中國DVD企業的專利策略。如今,邱則有把這一策略,作為『群狼戰術』的先期准備。在發現侵權現象後,邱則有不一定立即啟動訴訟程序,而是向對方發出律師函。「專利訴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專利只是一把懸在對手頭上的利劍,不輕易砍下去。」但是,訴訟環境一旦成熟,邱則有立刻施出「群狼戰術」,律師函突然變成起訴狀,突如其來的打擊往往迅速讓對手甘拜下風,繳械投降。

『肆』 專利運營權人及專利

專利運營定義包括廣義的定義和狹義的定義,廣義的定義我認為就是專利的運用。在商業實踐中把專利用起來,獲得一個相應的效果,包括促進了企業的市場銷量和營業利潤。這是專利的根本目的,因為專利就是促進企業的盈利,可以說這是個根本問題。狹義的專利運營,類似地產中介一種中間商。我們一般所說專利運營是指專利權人和專利買家的中間商,以收取中介費或是低買高賣的模式。狹義的專利運營概念與具體的產品市場無關,是單純的把專利當做一種獨立產品買賣,做這個賣場的中間方就是專利運營,也叫專利運營商。周延鵬出的《智慧財產:全球營銷獲利聖經》一書指出,要把知識產權當做一種獨立財產賣出,同時講了實施中注意哪些問題及採用哪些環節。而我講的專利運營實際是廣義的專利運營,廣義的專利運營具體如下主題:1、第一大玩法---專利流氓我剛開始接觸專利流氓時,我認為這是我該做的,他能快速變現。但在接觸更多的時候發現,專利流氓在中國根本行不通,中國專利流氓只會被打擊或者被關起來。下面講下專利流氓的定義,專利流氓一般指的NPE叫實施實體,實施實體會拿到專利權,但是它不會靠這個專利技術造產品去賣,它是通過訴訟手段,讓實際生產產品的企業提供專利許可費。在美國專利訴訟平均賠償額為500萬美元,律師費在100萬美元。美國這種訴訟玩法在中國無法實現的,中國的專利訴訟平均賠償額是美國的1/500,也就是1萬美元。因此根本無法玩專利流氓,從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上根本不值得做專利流氓。同時中國的法院、行政機關、媒體、氛圍對專利流氓的持不認可的態度,這樣專利流氓在中國的發展就會受到各種打壓。中國零幾年做普通手機時就已經有開始嘗試專利流氓,當時謝文武用自己的專利告海爾生產的一種手機,最後的結果謝文武敗訴;2012年蔡耀華起訴蘋果,最終也以敗訴而告終。這些案例表明,法院對非運營實體的運營是不支持的。同時告訴大家,做專利流氓第一會挨罵;第二是不一定贏;第三是即使贏了也就賠償8萬元;第四是很有可能復審委系統、法院系統直接把你專利幹掉。因此我認為專利流氓在中國是玩不了。2、第二大玩法---產業中介第一種模式產業中介就是把專利權人手裡閑置的專利轉讓給需要專利的企業,然後收取中介費用。目前很多公司已經開始做這個事情,這種現在畢竟也有了一些成功案例。第二種模式是我們專利運營的正常模式。以美國高智為主,其模式是在全世界范圍內篩選發明家,尋找好技術,然後以自己的名義和自己的人員,將技術申請專利,申請專利前會找些專利買家評價技術需求。在買家有需求時,將嚴格要求專利質量,同時進行專利布局,最後將專利賣給買家。這種模式下限定這個技術是否好,是否會有買家買,關於專利運營的因素我會在十大因素中講。第三種模式是上海盛知華做的是比較成功的,盛知華的模式與以上模式基本相似,其根本是涉及特定產業,同時其總經理在美國做過大學技術轉移,在美國這種模式已經成熟。美國專利運營做的好在於其技術轉移市場非常完善,美國幾乎每一所大學都設置有技術授權辦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簡稱OTL),用來轉自己學校的專利技術產業化賣給外面公司。這也使得盛知華模式設置上受的很大啟發。現階段中國大專院校專利屬於國有資產,所以中國大專院校專利很難實現運營。這種體制的限制最後肯定是會被打破的,這種專利運營肯定是會有人運營成功的。第四種模式是七星天,雖然他們沒有過多成功案例,但他們的根基很好。他們主要合夥人是美國的專利律師,對專利撰寫、申請、有效性、侵權訴訟方面水平較高。而專利代理人、專利律師、專利權人做專利運營是不靠譜的,因為他們更注重某一個環節,而且他們在市面和人脈上沒有那麼廣泛。七星天的模式就是通過好的技術點,進行全球專利布局,這些業務與專利代理機構所做業務都有雷同。3、第三大玩法---資本運作、股權增值把專利當做一種股權的附加值進行運營。例如華南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它們與廣東的新四板合作,加入運營中心將專利權和股權打包,用專利權定價機制給專利進行評分,這樣有更多專利的企業,其股價將更高。把專利權當做股權的一部分來賣,可能會有更大的可能讓專利增值。以往專利以獨立產品出現沒有人願意買,但是將專利打包結合股權,用戶買的就不是專利本身,而是整個公司的股權和公司所有的經運營情況捆綁。4、第四大玩法---競爭手段以邱則有為代表,邱則有將空心樓蓋板的各種模具,申請專利最後授權專利2000多件,然後進行訴訟,在100多個訴訟中90%勝訴。這種模式中製造出這些能夠授權的專利也是一種能力,做出這些專利後就更容易去打官司,因為在競爭對手的產品中總有一種落入2000多個授權專利保護中。這種專利布局就會涉及到專利的等同原則的規避,要做好這一點也很難把握。5、第五大玩法---產業保障產業保障以我的自身的優勢,擁有很多客戶,我肯定不會拿幾個專利去賣給別人,也不可能去訴訟別人,我會選擇和客戶合作,對客戶的專利進行完善的布局,然後選擇入股客戶公司或者選擇專利權共有,客戶只需要出技術,我們出專利申請的人力、物力、和提高專利申請的可能性,雙方共贏這個專利的利益。主要以產品在市場的銷量賺多少錢來布局,專利來控制市場。這就是專利對產業保障的作用,這種模式的期限較長,涉及的方面較多。但好處是成本較低,成功率較高。因此在專利運營我們只能參與一個環節,而不要妄想全過程參與,畢竟存在諸多壁壘。我認為做產業保障是專利運營最有可能成功的模式。6、專利運營的三大基本因素首先技術創新程度,了解行業內這個技術是否是有用的技術,大部分專利申請是一個很小的改進,而不是一個開天闢地的發明,專利是否創新要以行業內的專家為准。其次專利布局的完善程度就不說了。最後專利產品的市場接受程度的預估,這是一個比較難做的點,因為很難預估產品的火爆程度,我認為只能通過銷售人員或者行業內的一些老闆進行市場評估。如果產品沒有市場,在專利布局在完善的情況下也是無用功。7、專利運營的三大內部因素內部因素主要對於企業的,企業本身申請專利就是使用的,因此專利運營的內部因素就很重要。首先看企業對專利運營投入多少錢;然後看老闆對專利的重視程度;最後看有沒有真正懂專利的人來做專利運營。8、專利運營的四大司法因素第一個司法保護程度,主要指的是等同原則的執行范圍問題;第二產品體積有多大和產品的單價有多大,例如大型機械需要購置一台機械做證據保全,從而提高專利訴訟的成本,這種大型機械既不值得做專利運營,而葯、手機、網路更適合做專利運營;第三是方法專利還是產品專利,對專利代理人來講寫專利盡量寫產品專利,少些方法專利,因為在侵權取證中方法專利很難取證;第四取證和鑒定難度與成本。

『伍』 邱則有的專利維權之路

邱則有似乎在進行研究時就預計到了這一技術巨大的市場空間。1996年,他和曾當過國企負責人的妻子雙雙下海,在長沙創辦了第一家以無梁樓蓋技術為支撐的高科技企業——長沙巨星輕質建材有限公司(長沙輕質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但是,同時也有不少人盯住了他手中的這塊大肥肉。 當時,邱則有的專利保護意識還不太強,為了不使其技術成果被人竊取,他將空心樓蓋的相關建材全部放在監獄生產。「我當時只曉得用商業秘密的形式來保護自己的科研成果,結果還是百密一疏。」邱則有感嘆說,有人通過他公司的一個員工竊取其高強薄壁管中的一種生產技術,並馬上申請了專利。
我也是吃一塹長一智。」邱則有說,他馬上查閱了大量有關專利保護,專利申請方面的資料,並向相關專家請教。1999年,他將自己的空心樓蓋技術成果,涵蓋了新材料製造技術,新結構體系技術,施工技術三個科學范圍21項自主發明,全部申請了專利。當時有9項獲國家專利局批准,形成一個專利體系。
在進行專利保護的同時,邱則有也大力開展了其新技術成果的推廣工作。他先採用技術入股的方式與別人合作,從建材生產到施工給予技術指導。在2000年6月時,就已獲得價值數千萬元的股份。但與此同時侵權事件也不斷發生。
先是有大量廠商紛紛仿製邱的空心樓蓋的系列建材,並為了同邱則有及其合作夥伴展開競爭,搶占市場,他們大肆壓價。而在價格壓低的同時,那些不法廠商自然降低產品質量檔次,粗製濫造,以至於採用了這些不法廠商的空心樓蓋建材的幾幢建築發生了倒塌事故。一時整個建材市場一片嘩然,人們開始質疑這種空心樓蓋技術的可靠性。邱則有和他的合作夥伴自然也牽連到其中,整個空心樓蓋市場面臨崩潰的危險。
邱和他的合作夥伴一邊保證他們生產的建材的質量和供應,同時也在全國各地展開了一系列的專利維權訴訟,開始了「肅清市場」的行動。
從2003年8月開始,邱則有先後在湖南、重慶、廣西、廈門、安徽等九個省市,針對30多個侵權者啟動了38件專利侵權訴訟和6件訴前禁令,所有案件或勝訴或賠償或和解。
湘潭某企業生產的一種建材產品的技術特徵全部落入了邱則有專利的保護范疇,邱則有採用了「圍剿戰術」,對這家企業同時啟動了5個專利訴訟。對方來長沙探聽虛實,邱則有拿出一專利證書,然後挑出一項項侵權事實說給他們聽,總共有11項,換句話說,總共可以打11個官司。兩次開庭後,這家企業要求和解,甘願讓出絕對控股權。
僅在2004年,邱則有的專利維權訴訟即獲賠償1000多萬。現在湖南市場已無侵權廠家,市場情況也得到改善。一些大的施工單位均表明,若在今後的施工過程中需要使用現澆砼空心樓蓋技術,均使用巨星產品,不侵犯巨星公司和邱則有的專利權。

『陸』 企業專利名稱變更流程及注意事項

主要有以下這幾種方法
1)專利轉讓與許可,有的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偏偏就是缺少專利,有可能花幾萬塊甚至幾十萬去買本專業領域內的專利。然而,對於專利權人來說,碰到這種企業的幾率太小。有過20萬買一個實用新型的案例,但說實話,這明顯是錢多人傻。專利轉讓最大的問題在於,需要專利的人與專利權人之間一來是互相聯系不上,二來是互相不信任。聯系不上指的是,用什麼途徑發表自己希望賣掉的專利呢,雖然網上很多專利交易平台,可惜需求量並不大,即便需求量很大,專利購買人也只需要同一技術領域內的專利,這樣的瞎貓很難碰上死耗子。二來是,專利是否有用,需要專業的專利代理人判定,專利不能當作一篇普通的技術文檔,一件專利的價值,並不在於它公開了多麼國際領先的技術,而在於它的保護范圍,保護范圍的判定,絕對不是一個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判斷出來的。而且不僅僅是保護范圍的問題,還涉及到後續專利能夠繼續申請,以及專利權的穩定性問題。不穩定的專利,保護范圍大也沒用,很容易就會失效。
(2)用專利創業,把專利變成實際的產品或者服務,靠把產品和服務銷售給最終消費者體現專利的價值。專利的作用體現在排斥其他競爭對手進入這個產業。這一點,可以參照中國專利第一人邱則有的做法,他以個人名義足足有2000件授權的發明專利,4000件授權的實用新型專利。他的專利並不是多麼高科技的行業,而是普普通通的蓋樓的空心磚。
(3)專利資助政策,製造批量垃圾專利依賴政府資助賺錢。這只能賺一點小錢,而且必須是自己很懂專利才能批量製造沒什麼用,卻能授權的專利。這還一般要求自己要具有所在城市的具有較高金額的專利資助政策才行。
(4)專利訴訟,這個不太好打,難度大,收益不高,拖延時間太久太久,而且可能沒收益。這主要是因為一般個人申請都是只申請實用新型,即便申請發明專利獲得授權,也一般是僅僅申請了一件發明專利。在中國普遍專利撰寫水平還不高的條件下,一件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一般是很小的,難以起到實質性的保護作用。使用實用新型專利,被告會提出無效,拖延一年多。使用發明專利,難說專利保護范圍是否有用。即便判決侵權,法定的酌情賠償在1萬以上100萬以下,一般來說五六萬而已,杯水車薪,完全負擔不起一年耗費的精力和律師費。當然,侵權賠償也可能很高,現有判例中,一件實用新型最終判決賠償1.3億元人民幣。這種情況可遇而不可求。

『柒』 專利運營權人及專利

專利運營定義包括廣義的定義和狹義的定義,廣義的定義我認為就是專利的運用。在商業實踐中把專利用起來,獲得一個相應的效果,包括促進了企業的市場銷量和營業利潤。這是專利的根本目的,因為專利就是促進企業的盈利,可以說這是個根本問題。 狹義的專利運營,類似地產中介一種中間商。我們一般所說專利運營是指專利權人和專利買家的中間商,以收取中介費或是低買高賣的模式。狹義的專利運營概念與具體的產品市場無關,是單純的把專利當做一種獨立產品買賣,做這個賣場的中間方就是專利運營,也叫專利運營商。周延鵬出的《智慧財產:全球營銷獲利聖經》一書指出,要把知識產權當做一種獨立財產賣出,同時講了實施中注意哪些問題及採用哪些環節。而我講的專利運營實際是廣義的專利運營,廣義的專利運營具體如下主題: 1、第一大玩法---專利流氓 我剛開始接觸專利流氓時,我認為這是我該做的,他能快速變現。但在接觸更多的時候發現,專利流氓在中國根本行不通,中國專利流氓只會被打擊或者被關起來。下面講下專利流氓的定義,專利流氓一般指的NPE叫實施實體,實施實體會拿到專利權,但是它不會靠這個專利技術造產品去賣,它是通過訴訟手段,讓實際生產產品的企業提供專利許可費。在美國專利訴訟平均賠償額為500萬美元,律師費在100萬美元。美國這種訴訟玩法在中國無法實現的,中國的專利訴訟平均賠償額是美國的1/500,也就是1萬美元。因此根本無法玩專利流氓,從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上根本不值得做專利流氓。同時中國的法院、行政機關、媒體、氛圍對專利流氓的持不認可的態度,這樣專利流氓在中國的發展就會受到各種打壓。中國零幾年做普通手機時就已經有開始嘗試專利流氓,當時謝文武用自己的專利告海爾生產的一種手機,最後的結果謝文武敗訴;2012年蔡耀華起訴蘋果,最終也以敗訴而告終。這些案例表明,法院對非運營實體的運營是不支持的。同時告訴大家,做專利流氓第一會挨罵;第二是不一定贏;第三是即使贏了也就賠償8萬元;第四是很有可能復審委系統、法院系統直接把你專利幹掉。因此我認為專利流氓在中國是玩不了。 2、第二大玩法---產業中介 第一種模式產業中介就是把專利權人手裡閑置的專利轉讓給需要專利的企業,然後收取中介費用。目前很多公司已經開始做這個事情,這種現在畢竟也有了一些成功案例。 第二種模式是我們專利運營的正常模式。以美國高智為主,其模式是在全世界范圍內篩選發明家,尋找好技術,然後以自己的名義和自己的人員,將技術申請專利,申請專利前會找些專利買家評價技術需求。在買家有需求時,將嚴格要求專利質量,同時進行專利布局,最後將專利賣給買家。這種模式下限定這個技術是否好,是否會有買家買,關於專利運營的因素我會在十大因素中講。 第三種模式是上海盛知華做的是比較成功的,盛知華的模式與以上模式基本相似,其根本是涉及特定產業,同時其總經理在美國做過大學技術轉移,在美國這種模式已經成熟。美國專利運營做的好在於其技術轉移市場非常完善,美國幾乎每一所大學都設置有技術授權辦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簡稱OTL),用來轉自己學校的專利技術產業化賣給外面公司。這也使得盛知華模式設置上受的很大啟發。現階段中國大專院校專利屬於國有資產,所以中國大專院校專利很難實現運營。這種體制的限制最後肯定是會被打破的,這種專利運營肯定是會有人運營成功的。 第四種模式是七星天,雖然他們沒有過多成功案例,但他們的根基很好。他們主要合夥人是美國的專利律師,對專利撰寫、申請、有效性、侵權訴訟方面水平較高。而專利代理人、專利律師、專利權人做專利運營是不靠譜的,因為他們更注重某一個環節,而且他們在市面和人脈上沒有那麼廣泛。七星天的模式就是通過好的技術點,進行全球專利布局,這些業務與專利代理機構所做業務都有雷同。 3、第三大玩法---資本運作、股權增值 把專利當做一種股權的附加值進行運營。例如華南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它們與廣東的新四板合作,加入運營中心將專利權和股權打包,用專利權定價機制給專利進行評分,這樣有更多專利的企業,其股價將更高。把專利權當做股權的一部分來賣,可能會有更大的可能讓專利增值。以往專利以獨立產品出現沒有人願意買,但是將專利打包結合股權,用戶買的就不是專利本身,而是整個公司的股權和公司所有的經運營情況捆綁。 4、第四大玩法---競爭手段 以邱則有為代表,邱則有將空心樓蓋板的各種模具,申請專利最後授權專利2000多件,然後進行訴訟,在100多個訴訟中90%勝訴。這種模式中製造出這些能夠授權的專利也是一種能力,做出這些專利後就更容易去打官司,因為在競爭對手的產品中總有一種落入2000多個授權專利保護中。這種專利布局就會涉及到專利的等同原則的規避,要做好這一點也很難把握。 5、第五大玩法---產業保障 產業保障以我的自身的優勢,擁有很多客戶,我肯定不會拿幾個專利去賣給別人,也不可能去訴訟別人,我會選擇和客戶合作,對客戶的專利進行完善的布局,然後選擇入股客戶公司或者選擇專利權共有,客戶只需要出技術,我們出專利申請的人力、物力、和提高專利申請的可能性,雙方共贏這個專利的利益。主要以產品在市場的銷量賺多少錢來布局,專利來控制市場。這就是專利對產業保障的作用,這種模式的期限較長,涉及的方面較多。但好處是成本較低,成功率較高。因此在專利運營我們只能參與一個環節,而不要妄想全過程參與,畢竟存在諸多壁壘。我認為做產業保障是專利運營最有可能成功的模式。 6、專利運營的三大基本因素 首先技術創新程度,了解行業內這個技術是否是有用的技術,大部分專利申請是一個很小的改進,而不是一個開天闢地的發明,專利是否創新要以行業內的專家為准。其次專利布局的完善程度就不說了。最後專利產品的市場接受程度的預估,這是一個比較難做的點,因為很難預估產品的火爆程度,我認為只能通過銷售人員或者行業內的一些老闆進行市場評估。如果產品沒有市場,在專利布局在完善的情況下也是無用功。 7、專利運營的三大內部因素 內部因素主要對於企業的,企業本身申請專利就是使用的,因此專利運營的內部因素就很重要。首先看企業對專利運營投入多少錢;然後看老闆對專利的重視程度;最後看有沒有真正懂專利的人來做專利運營。 8、專利運營的四大司法因素 第一個司法保護程度,主要指的是等同原則的執行范圍問題;第二產品體積有多大和產品的單價有多大,例如大型機械需要購置一台機械做證據保全,從而提高專利訴訟的成本,這種大型機械既不值得做專利運營,而葯、手機、網路更適合做專利運營;第三是方法專利還是產品專利,對專利代理人來講寫專利盡量寫產品專利,少些方法專利,因為在侵權取證中方法專利很難取證;第四取證和鑒定難度與成本。

閱讀全文

與邱則有專利侵權訴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