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庭糾紛事件,詳細內容請看下面,速求幫助
雖然我不太懂法律,但是我覺得情節已經比較嚴重了。如果下次他們還回來的時候,可以先開好錄音答設備,如果真的有恐嚇或者暴力威脅錄起來也算是證據。另外老人身體不太好,盡量不要每次都打起來吵起來,老人自己心裡也會不舒服。如果你們真的很討厭那家人,在平時看望或者出殯的時候,可以喊一些街里街坊,鄰居到你們家,即使打起來,也會有人幫忙,當然他們也是人證。
另外經過這次事件以後,他們應該不會經常來了,最多就是出殯那天(如果真的有這天)何須在老人葬禮上打打鬧鬧呢,寬容一回吧。
如果你想制裁的話,就是要有證據,例如我說的錄音和人證,否則是沒有法律依據的,詳細的呢,還是請你咨詢一下律師吧。
言語冒犯處,請見諒。
2. 家庭糾紛事件
只要老人沒有留下來遺自產,那麼老人的所有財產都是幾個子女平分的,這些個子女包括繼子養子和親生兒子,他們的權利都是一樣的。
但是為了防止有人覬覦財產,最好能勸老人留下遺囑或者勸老人現在就把遺產都分好。
分遺產的時候留下書面說明,這樣等老人百年以後,他這個嫂子也不能打壞主意了。
3. 家庭糾紛事件,求幫助
您好,所謂的恐嚇威脅罪,我國現行法律沒有規定此罪。只是存在恐嚇威脅行為,這個行為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主席令第三十八號)》第四十二條規定進行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單純的恐嚇行為在刑法修正案(八)之前是不構成犯罪的,而在刑法修正案(八)之後在尋釁滋事裡面增加了恐嚇的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尋釁滋事罪】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二)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
像你的這種情況屬於一般家庭糾紛
4. 急需解決的家庭糾紛事件
1、難為你了。
2、「我想知道這整件事中我爸有觸犯法律的地方嗎? 」:
(1)你爸將你媽媽的事到處亂說:如果是真有其事,也是侵犯你媽媽的隱私權;如果是沒有其事,你爸爸「瞎編亂造,說還有流產多少次什麼的」就涉嫌誹謗,較輕的是民事侵權(侵犯了你媽媽的隱私權),較重的涉嫌刑事犯罪。
(2)你爸爸動不動就打你媽媽的行為:是實施家庭暴力,侵犯了你媽媽的生命健康權,如果你媽媽被他打成輕傷以上,你爸涉嫌刑事犯罪(故意傷害、或是故意殺人);如果你媽媽的傷不重,你爸的行為也屬違法(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可以由公安給予治安處罰(行政拘留、罰款)。
(3)你爸到司機家和單位騷擾的行為:較輕的屬於違反治安管理的違法行為,嚴重的可能涉嫌誹謗犯罪、侵犯司機的名譽權或隱私權。
(4)你爸如果真的打人打司機:就是故意傷害,打成輕微傷是違反治安管理的違法行為,打成輕傷以上的涉嫌刑事犯罪。
3、「我們可以尋求什麼法律保護?」:可以。
(1)在他正四處散撥謠言時、或是打人、或在和你媽媽糾纏、或到司機家騷擾時:可以立即報警,打110,公安有義務制止他正在實施的違法行為,並根據情況給予他治安拘留或罰款等處罰。
(2)也可以收集他四處散撥、到單位騷擾的證據,到法院告他侵犯隱私權或是誹謗罪(誹謗罪可以自訴);請求讓他停止侵權、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或者是追究其刑事責任。
4、「他打我媽是拉著我媽頭發往牆上撞,但是沒什麼傷痕印記,怎麼辦?」:
(1)不管有沒有印痕,都要及時報警,同時還可以錄音錄像、向鄰居或居委會求助,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可以及時制止他的打人行為,二是可以留下足夠的證據。
(2)即使沒有較重的傷痕:如果他多次實施打人行為的,也可以認定為家庭暴力,從而在離婚時你母親可以爭取一次起訴就離婚成功、並可以在離婚時向他索要因被打而造成的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害賠償。
5、「我有他逼供時候的錄音,這有用么?」:有用。
6、「如果報警他被拘留了幾天之後出來要殺了我們怎麼辦?」:及時向公安報告他說要殺你們的情況,在有事時立即報警,自己多加小心,此外沒有其他辦法:他如果只是說、並沒有真的實施殺人行為,公安也不能把他怎麼樣的。
7、「怎麼辦怎麼辦!」:
(1)疑心生暗鬼,如果他心裡真的裝進了這鬼,你媽媽無論怎麼做、怎麼解釋也沒用的,路只有一條:離婚。
(2)你先幫你媽媽收集好他多次無中生有騷擾、打人的證據(可以是你以前的錄音、也可以是鄰居和你媽媽單位同事的證言、派出所的出警記錄、你爸在叫囂打人殺人時的錄音等),然後讓你媽媽去起訴離婚:怕他也不成,有時越怕他會越猖狂。
(3)但是,你以後盡量不要他持刀對抗,那樣可能會更激怒他,注意收集好證據盡快讓你媽媽起訴離婚吧。
5. 家庭糾紛暴力事件
先報警備案!!這樣的傷情照片保留好!!可以起訴離婚!!婚姻法保護弱勢一方,對有過錯一方少分或不分夫妻共同財產!!並且可以要求男方給付經濟幫助或補償賠償!!
6. 家庭糾紛處理案件
家庭糾紛屬於民事糾紛,不是公安機關的受案范圍。
發生家庭糾紛可以通過居委會、家中有威望的長輩協商解決,不能達成一致協議的,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7. 家庭遺產糾紛事件
遺產包括: 1、公民復的制合法收入。包括從事體力、腦力勞動所得收入,股票、紅利、接受的嘉獎等; 2、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房屋包括自用房、出租房、閑置房、營業用房等;儲蓄包括在銀行、信用社、保險公司、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生活用品包括傢具、家電、圖書、電腦、車輛等;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4、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包括古董、字畫、圖書、收藏品等; 5、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包括土地、農具、建材、農作物、礦藏等; 6、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 7、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包括抵押權、質押權、留置權,典權,債權等。 1、被繼承人的人身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等; 2、對國家所有資源或集體所有資源的使用權。 3、有關單位因被繼承人死亡而發給其家屬的撫恤金、生活補助費等。 4、被繼承人生前承租或借用他人的財產。 5、制定了受益人的保險金。
8. 所謂的家庭糾紛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高速發展,個人財富日益增多,社會利益逐漸呈現出版多元化的格局權。每一個階層、每一個群體,乃至於每一個個人,都在為權利而斗爭。在人們交往和合作的過程中,侵權和糾紛的發生不可避免。但是,財富的獲取、權利的伸張、糾紛的解決,不能恃強凌弱,也不應以暴易暴。我國憲法和法律賦予人民廣泛的自由權、人身權和財產權,同時也相應地保障人民在這些權利受到侵害或發生爭議時,享有平等而充分的尋求救濟的權利。如果某一權利受到侵害後,被侵權者無法獲得任何有效的救濟,那麼,該權利的存在將毫無意義。面對社會變遷和多元化的利益需求及其沖突,傳統的糾紛解決方式不堪重負,日漸力不從心。為此,有必要建立一個包括協商、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彼此協調共存、相輔相成、滿足社會主體多樣需求的程序體系和動態的調整系統,即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並賦予當事人相應的程序選擇權。家庭也是一樣的。
9. 家庭糾紛案件
我要睡覺了所以來就簡單自說說吧,女方提的問題有4個分別是家庭暴力.重婚.財產分割.假借條
第一,家庭暴力證據不足第二重婚證據不足第三財產分割時孩子不計算分割份額也就是說孩子沒分割財產權利,婚姻存續期間財產一人一半第四假借條問題女方如不能舉證男方做假將承擔4.5萬債務,反之男方承擔民事責任按案值應該也可以承擔刑事責任了
以上四點其中最後一點你丈夫考慮到假借條問題說明他充分的做了准備,他要是稍做咨詢你這場官司必輸,你也完全可以聽信那些同情你的人,說了一大堆指責你丈夫的話的那些人,但他們上過法庭嗎?當法官一一駁回你的證據證詞的時候後悔就晚了!我剛才打了很多字很詳細很詳細的說了你證據不足的原因,分析了問題,但是發現我的回答蒸發了,實在太累了再不睡覺不行了,就不在詳細說明了!要是你想得到我這種專業的回答、分析。你可以加我,我免費為你做一次法律咨詢!相信我!學法的、上過法庭、打過官司的分析問題絕對不是婦人之仁,絕對不是從別的地方拉個近似答案那麼簡單的!要有理有據!睡覺去了!
10. 家庭糾紛小案例
【家庭糾紛案例】10平方米小房斬斷手足情?
隨著全市各區市的舊城改造,拆掉了一處處「趴趴屋」,有不少人因為拆遷一躍躋身「富人」行列,然而房子大了,錢包鼓了,原先一家人擠在小屋裡其樂融融的日子卻不見了,更有人因而失去了自己的家。母與子的親情割裂、兄與弟的斷絕交往、夫與妻的東別西離,一樁又一樁的親情官司擺上桌面,一件又一件的房產糾紛讓一家人對簿公堂。
【場景】法院門前
10平方米小房斬斷手足情
在法院大門口,孫老大瞥了孫老二一眼,從嘴邊擠出一句話:「過戶,等著吧……」
這種情景在徐斌眼裡已見怪不怪,看著兩兄弟的背影徐斌感慨萬千。
60歲弟弟狀告70歲哥哥
「老孫家就這么兩個弟兄,一位60歲,一位70歲,好了一輩子,可這次卻對簿公堂。」今年年初的一天,孫老二感到「實在沒處說理去了」,便跑到法院咨詢,法官指導他寫了一張「起訴狀」。他的請求只有一條:請法院判決,將屬於我的房產還給我。
孫老二所說的房產是一間父母留下的小房,面積不到10平方米。父母早在兩年前先後去世,兩兄弟也沒有因為這處房產打唧唧,可如今舊城改造的觸角伸到了這處偏僻的路段,按照規定,小房可以拿到幾十萬元的補償金,政策下來了,兄弟之間的矛盾也開始了。
一家人曾經很和睦
徐斌說,孫老大常年在外地工作,父母平日都靠孫老二照顧,孫老二每天早晨上班前,都先到父母家做好早飯,自己吃上幾口趕緊往單位趕,下了班也得去父母家熱好了飯再回自己家。當然孫老大也沒袖手旁觀,每到年節都會找人往家捎東西,每次都有孫老二的份。到了春節,孫老大會風雨無阻地回青島陪父母過年,還特意把孫老二夫妻倆也叫到一起團圓。過去鄰居都說,孫家兩兄弟孝順、團結,別看老孫家孩子少,也沒有閨女,老兩口享的福一點也不比別家少。
1998年,孫老大的兒子要結婚,老人把兩兄弟叫到身邊說,只有這么一個孫子,要把一間稍大的房子給孫子成家。老人怕老二心裡不舒服,特意承諾以後不會虧待他,老二沒有任何怨言,一口答應下來。
父母去世矛盾爆發
孫家老人生前將名下的兩套房產,一處給了孫子,另一處給了小兒子。父母去世四五年後,拆遷的風聲刮到兩兄弟的耳朵邊,孫家兄弟倆這份為人稱道的手足親情,比這棟破敗的老房垮得還快。
父母生前有遺囑,案子非常清楚,孫老二贏了官司。然而親眼看到老二手裡拿著父母簽名的文書,老大還是不肯接受,從立案到鑒定,再到鑒定結果拿出來,幾個月過去,兩兄弟除了在法庭上幾句爭辯,沒有說過半句多餘的話。離開法院時,兩兄弟各自都是一臉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