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的產品在投訴方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前以經生產銷售了,這樣還算侵權嗎
不侵權,如果確定你的產品在對方專利申請日前已經上市銷售,則構成對方專利的現有技術,可以去無效他的專利,掃平障礙
⑵ 如何判斷實用新型專利是否構成侵權
判斷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是否構成侵權,法院基本上採用的是分三步走的方法。即:
根據專利法第59條規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准。因此,專利的權利要求書是我們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唯一依據。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之規定,權利要求書應當有獨立權利要求,可以有從屬權利要求。所謂獨立權利要求,是指從整體上反映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記載為達到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目的的必要技術特徵。獨立權利要求寫在從屬權利要求之前,它的結構由前序和特徵兩部分組成,二者合在一起限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可用下式來表示:前序特徵+特徵特徵=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所謂從屬權利要求,是指記載要求保護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附加技術特徵,對引用的權利要求作進一步的限定,其主要作用是專利權人用來維護專利權不被無效掉。因此,專利侵權判定中所說的權利要求,就是指獨立權利要求,而不是從屬權利要求。
為了方便比較,通常要把獨立權利要求分解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必要技術特徵。這個過程,就是對權利要求進行解釋。解釋權利要求的法定文件是專利說明書及附圖。當然,專利文檔等也是解釋權利要求的重要參考文件。
二, 確定被控侵權產品(含方法,以下均相同)的相應技術特徵。也就是根據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對被控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徵進行對應的分解。
三,將經過分解後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與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進行一一對應的比較。比較的結果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與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完全相同。即:假如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為a、b、c,而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也為a、 b、c,二者的關系可以表示為:abc=abc,那麼我們就認為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全面覆蓋了被控侵權產品,或者說被控侵權產品完全落入了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專利侵權成立。這種情形的專利侵權是標準的、不折不扣的專利侵權,有的人將其稱之為字面侵權。
(2)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多於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即:假如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為a、b、c,而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為a、b、c、d,二者的關系可以表示為: abcd > abc,那麼我們也認為專利侵權成立。此時,被控侵權產品和專利之間的關系很可能就是基本專利和從屬專利之間的關系,從屬專利權人未經基本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基本專利權人的基本專利,按照專利法的規定,也構成專利侵權。
(3)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多於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即:假如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為a、b、c,而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為a、b,二者的關系可以表示為: abc < ab,那麼我們一般認為專利侵權不成立,因為此時被控侵權產品缺少了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沒有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只有在極其特殊的情況下,例如,被控侵權產品所缺少的特徵恰恰被認定為是專利權利要求中的非必要技術特徵的情況下,即通常所說的多餘指定,才有可能認定專利侵權成立。關於多餘指定原則的適用問題,我將在下面作為一個專門的問題進行介紹。
(4)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與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不完全相同。即: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為a、b、c,而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為a'、b'、c',那麼此時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abc與a'b'c'之間具有實質性的區別,二者的關系可以表示為:abc1a'b'c'; 另一種是abc與 a'b'c'之間的區別是非實質性的,是等同物的替換,二者的關系可以表示為:abc@a'b'c'。對於第一種情況,我們會認定被控侵權產品沒有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專利侵權不成立;對於後一種情況,我們則認定被控侵權產品的特徵是對專利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的等同物替換,被控侵權產品仍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專利侵權成立。這就是專利侵權判定中所常說的等同原則。
⑶ 申請一種產品的實用新型專利,如果生產這種產品,利用的部分工藝被別人申明了發明專利,這樣算侵權嗎
應該算侵權的來
這里得說一下,專利源保護的是禁止別人使用的權利
即使你申請了專利,並不代表你就能生產你專利所保護的東西
跟你的情況一樣,你還有考慮你的產品生產過程中是否還用到了別人的專利,如果用到的話,就還需要別人許可
當然,針對具體案子得具體分析,首先,你所涉嫌侵權使用的專利是否是一個有效的專利,如果你能夠證明他本身就無效(缺乏新穎性等),你就可以放心大膽的使用,回頭他告你,你可以把准備的材料提交一下,宣告他的專利無效。
然後,針對工藝,其實這個即使你侵權使用了,別人也是很難調查取證的,因為工藝過程是在生產過程中的,最終出售的產品上並不能體現出來,所以他想告你的話,他調查取證很困難
⑷ 我在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公告日後生產的算不算侵權
要看你的產品有沒有落入專利的保護范圍,如果落入,就可能侵權了。
⑸ 我想請問:別人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我再生產出同樣的產品,是否侵權,專利人可以告我嗎
別人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自該專利申請授權以後,你再生產同樣的內產品,就構成侵權,專容利權人可以去法院起訴你。
如果您的產品生產、銷售該產品早於對方專利的申請日,並且對方起訴以後,那您有如下幾個應對方法:
1、向專利復審委員會請求宣告該專利無效。
2、主張先用權。
實用新型專利權不穩定的原因在於:實用新型的授權不經過實質審查,容易在新穎性、創造性等方面存在缺陷,故容易被宣告無效。
⑹ 如何判斷實用新型專利是否構成侵權的依據
判斷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是否構成侵權,法院基本上採用的是分三步走的方法。即:
一,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即首先要明確專利權人請求保護的是什麼。
根據專利法第59條規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准。因此,專利的權利要求書是我們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唯一依據。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之規定,權利要求書應當有獨立權利要求,可以有從屬權利要求。所謂獨立權利要求,是指從整體上反映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記載為達到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目的的必要技術特徵。獨立權利要求寫在從屬權利要求之前,它的結構由前序和特徵兩部分組成,二者合在一起限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可用下式來表示:前序特徵+特徵特徵=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所謂從屬權利要求,是指記載要求保護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附加技術特徵,對引用的權利要求作進一步的限定,其主要作用是專利權人用來維護專利權不被無效掉。因此,專利侵權判定中所說的權利要求,就是指獨立權利要求,而不是從屬權利要求。
⑺ 關於製造出來的產品是否會侵權別人的專利
把他復這個專利的申請文製件中的權利要求書找到,對比你的產品的技術特徵,看是否在他專利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若是,但他是實用新型專利,那還可檢索一下他申請日之前有否已失效的相同或相似專利;再判斷是否侵權。他之前如果有未失效的相同或相似專利,你也有可能侵犯另一個專利權。總之,這是件比較復雜和專業的事情,最好找個專利事務所咨詢一下。
⑻ 材料是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用這種材料做成的產品算侵權嗎
專利法第十一條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內,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容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
如果你的材料不是從專利權人那裡購買,或者其授權的公司或商家那裡購買的,你這種就屬於為經營目的的使用其專利產品,嚴格意義上屬於侵權。如果你能提供你的材料購買證據,能證明你的材料是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能讓你免於賠償,責任在於給你非法提供材料的商家。
如需更多幫助,可以加Q祥詢!
⑼ 申請了一個實用新型專利,獲得授權後,發現有一相似的發明專利,我的專利是否侵權了
這要看你的產品是否落入了這個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
按照專利法內規定,專利權應當授予在先容申請的申請人,即便你的實用新型專利授權了,也可以被無效掉。
對於你的產品是否侵權的問題,暫時還不成立,因為在先申請的發明專利還未被授予專利權,也就是它的法律狀態待定,可能授權也可能被駁回。
現在該專利還沒有授權,你可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公眾意見,阻止該專利授權,只要該專利不被授權,你就可以放心的做這個產品了(當然,任何人都可以做這個產品),如果專利被授權,就會面臨侵權的風險,到時候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