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民法中對於有第三方責任人的財產賠償問題,主要責任是第三方,那麼對於原被告應該怎麼追究責任
你好!來最高人民法院關源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五條賠償權利人起訴部分共同侵權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共同侵權人作為共同被告。賠償權利人在訴訟中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的訴訟請求的,其他共同侵權人對被放棄訴訟請求的被告應當承擔的賠償份額不承擔連帶責任。責任范圍難以確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權人承擔同等責任。
人民法院應當將放棄訴訟請求的法律後果告知賠償權利人,並將放棄訴訟請求的情況在法律文書中敘明。如果對我的解答還算滿意,請採納答案並給好評吧,有什麼法律問題還可以進我的法律工作室找我咨詢,您的肯定是對我的最大鼓勵!
⑵ 侵權責任法中產生補充責任的侵權類型有哪些
你好:
補充責任是指基於同一個損害事實產生兩個以上的賠償請求權,數個請求權的救濟目的相同,但對請求權的行使順序有特別規定的,受害人應當首先向直接加害人請求賠償,在直接加害人不能賠償或者賠償不足時,受害人可以向補充責任人請求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補充責任人在承擔了補充責任後,有權向直接責任人行使追償權,但就其過錯行為產生的直接損害部分不享有追償權。
《侵權責任法》中,關於補充責任的條款,主要有三條:第34條規定:「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第37條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第40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⑶ 如何追究第三者責任
(三)損害事實:是配偶身份利益受到損害的事實。損害事實的存在與否是第三者應否承擔迫害賠償責任的根據。由於第三者和過錯方配偶結合,共同侵犯無過錯配偶的身份權,使合法的婚姻關系受到破壞,配偶的身份利益受到損害,而且由於忠實義務的違反,破壞了配偶身份的純正和夫妻感情的專一。這些都將給無過錯方配偶造成極大的精神痛苦和情感傷害,為恢復這些損害,還可能造成一些輔助性的財產損失。但精神損害的確定,實際上應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具體的個體實際產生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創傷。如果某些個體因道德觀、價值觀的變化而對第三者與過錯方配偶的行為採取超然的態度,自不存在損害的事實。相應地,也不能請求損害賠償,但如果其確因第三者與過錯方配偶行為採取超然的態度,自不存在損害的事實。響應地,也不能請求損害賠償,但如果其確因第三者與過錯方配偶行為而遭受精神痛苦和創傷則應考慮另一因素,即社會的一般觀念,如果整個社會都因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多元化和「進化」而將第三者看得與吃飯、穿衣一般平常。而獨極個別人因心理極脆弱或精神之不健全等因素而產生傷害,則內因才是原因,外因只是條件,此時不能請求對方承擔賠償責任。從這一方面看以侵權責任規范第三者,並無法律道德主義之嫌,因為它已實際上容許了多種道德觀的存在,而只是以損害為標准確定責任。(一)因果關系:即第三者與過錯方配偶的行為與無過錯方配偶所受的精神痛苦和情感傷害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其精神損害是由第三者與過錯方配偶行為直接造成,而並非由於文中所述心理脆弱或精神不健全等自身因素所致。這也是考慮責任存在與否的重要困素。(二)相關問題:第三者與過錯方配偶侵權致無過錯方配偶損害的賠償主要是精神損害賠償。由其配偶身份利益受損而致精神痛苦或情感傷害。考慮賠償額時應根據受害人精神損害程度、加害人主觀過錯和加害人經濟負擔能力等一般方法,由法官裁定賠償金額。對於因恢復損害而致的輔助性財產損失,應由受害人舉證,據實賠償。關於賠償義務主體,有不同說法。有人以為,既可以是第三者與過錯配偶任何一方,也可以是雙方,應依受害人請求而定。但筆者以為,第三者與過錯配偶結合起來實施一個侵權行為,這個行為中缺少任何一方都是不能成立的。因此,他們應構成共同侵權行為。在民事訴訟中,由於其訴訟標的同一,因此他們必須共同參加訴訟,作為共同被告。即使原告只起訴其中一方,人民法院也應當依職權追加另一方共同被告,承擔連帶責任。否則既不利於案件事實的查清,也不利於賠償責任的公平分配。關於起訴時間,從理論上說是不應該限制在離婚時提起的。在其遭受損害之後,其就應當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但如果如此規定的話,將使許多感情尚未破裂的夫妻不著國補救其婚姻而是對簿公堂,往往促使著婚姻的完全破裂。若雙方對離婚尚未達成一致,又要再起訴。既不利於當事人又增加人民法院的工作負擔。而且,在夫妻財產制多採取婚後所得共同制的情況下,損害賠償金的給付也成問題。因此,建議規定侵權之訴應於離婚訴訟之時或其後提起。五、關於新婚姻法新婚姻法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並規定因重婚和與他人同居而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向誰請求賠償?新婚姻法未明文規定。但司法解釋規定賠償主體為離婚訴訟當事人中過錯方配偶,因此排除了追究第三者民事責任的可能性。司法實踐中,我們無疑應當遵循司法解釋的規定,但對於規定本身的合理性尚可進行探討。筆者以為,理論的創設不是為理論而理論,其從根本上是為社會生活服務的。隨著社會生活的需要和發展而創立並修正的。在現實中針對特定的社會現象,應採用何種理論及以此理論為根據而制定的規定進行規范,應根本上取決於社會現象的現實狀況。「一切從實際出發」,而不是純理論本身。從這個意義上講,理論上,我們可以選擇契約理論,以過錯方不履行因婚姻成立而產生的人身契約義務為由,而強制其承擔違約責任並不追究第三者責任。但我們也可以根據侵權理論,認定第三者與過錯方配偶實施共同侵權行為,而責令雙方承擔相應的公家權責任。甚至基於契約理論也可引進第三人積極侵害債權理論而追究第三者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講,理論上,我們可以選擇契約理論,以過錯方不履行因婚姻成立而產生的人身契約義務為由,而強制其承擔違約責任並不追究第三者責任。但我們也可以根據侵權理論,認定第三者與過錯方配偶實施共同侵權行為,而責令雙方承擔相應的公家權責任。甚至基於契約理論了可引進第三人積極侵害債權理論而追究第三者責任。但在實踐中,我們應根據社會生活的現實決定採用何種理論,或至少交由當事人自己選擇。上文已述及當前第三者的泛濫及道德調整的無力,及因此而產生的諸多社會問題。如果僅規定追究過錯配偶責任而暗地縱容第三者的存在,顯然不足以維護當事人權益,不利於社會關系的協調,也不利於社會生活的穩定。第三者從一夫一妻制產生以來就沒有消失過,並且各國都存在。但現代各國的態度是不一致的,為何對於同一問題會有如此不同的觀點,這是因為各國的婚姻家庭觀念不同,各國的現狀也不同。各國只能根據自己的國情、「時情」制定自己的法律,解決自己的現實問題。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家本位的觀念,已積沉成為民族的特徵,不是輕易能夠改變的。我們的立法也應尊重這一國情,和現代第三者泛濫的時代背景,來規范人們的生活而不宜盲目追趕所謂世界潮流,或害怕「開歷史倒車」。
⑷ 委託開發中侵權第三方專利,受委託方有責任嗎
《專利》第十條第款: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授予除本另規定外任何單位內或者未經專利權許都實容施其專利即產經營目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直接獲產品 面寫清楚產經營目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產製造管否知道該產品侵權產品或者與委託協議都能免除侵權責任 訴侵權要求追加委託侵權責任或者委託提起訴訟要求進行賠償
⑸ 論述侵權責任法中的一般侵權行為的免責事由
參考答案: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侵害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版同時也規定了在具備權某些條件時,可以減輕或免除侵權人的責任。
1.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2.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
3.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
4.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辦理。
5.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承擔適當的責任。
6.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責任或者給予適當補償。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發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⑹ 由於第三方侵權行為導致合同無法繼續履行可否要求賠償
按相關法律規定,由於第三方侵權行為導致合同無法繼續履行的,守版約方有權要權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賠償守約方相關的損失。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二十一條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⑺ 侵權行為中,什麼叫過錯責任,什麼叫無過錯責任
過錯責任是指行為人違反民事義務並致他人損害時,應以過錯作專為責任的要屬件和確定責任范圍的依據的責任。可見依過錯責任原則,若行為人沒有過錯,如加害行為因不可抗力而致,則雖有損害發生,行為人也不負責任。還有,在確定責任范圍時應當確定受害人是否具有過錯,受害人具有過錯的事實可能導致加害人責任的減輕和免除。侵權責任以過錯責任為原則,以無過錯責任為例外。
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依照法律規定不以當事人的主觀過錯為構成侵權行為的必備要件的歸責原則,即不論當事人在主觀上有沒有過錯,都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⑻ 在侵權責任領域中,哪些情況應當承擔
答:一、侵權損害也稱侵權行為,是指不法侵害他人的民事權益,造成他人損害的行為。
二、我國《侵權責任法》規定,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和繼承權等人身和財產權益。
三、侵權行為的構成要滿足下列兩個條件:
(1)侵害他人的人身或財產權益是違法的。
(2)侵權行為造成他人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