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侵權責任法不承擔賠償

侵權責任法不承擔賠償

發布時間:2021-02-06 08:14:04

❶ 關於《侵權責任法》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

呵呵,藉助一些新聞您看看有沒有幫助吧
精神損害賠償得到法律彰顯

2007年11月日,「北京公交售票員掐死清華教授女兒案」民事賠償部分終審宣判,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撤銷了賠償10萬元精神損害金的一審判決,改判賠償30萬元,這是目前我國法院判決精神損害賠償的最高數額。

我國現行民事法律對於精神損害賠償沒有明確規定,正在審議中的國家賠償法修訂草案確立了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但僅限於行政法領域,司法實踐中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來規范,司法實踐中精神損害賠償已經有了不少案例。

最新通過的侵權責任法規定,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勝明表示,這是《侵權責任法》的一個亮點,表明我國在現行法律中第一次明確規定了精神損害賠償。

王勝明介紹說,草案審議過程中,關於精神損害賠償怎麼認定,什麼情況下構成精神損害賠償,以及精神損害賠償究竟賠多少,有過很大爭論。最終通過的法律規定,精神損害賠償嚴格限制在侵害人身權益。侵害人身權益是指侵害生命權、健康權、名譽權、隱私權等,但不包含侵害財產權,如果侵害了財產權益,就要根據財產的損失給予賠償。

❷ 對擴大的損失不能主張賠償侵權責任法是怎樣規定的

侵權之債中因受來害人的原因造成損失擴自大的,是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的。如果是受害人故意為之,則侵權人有權要求就損失擴大部分不承擔責任。附《侵權責任法》相關規定:第二十六條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第二十七條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

❸ 侵權責任法中的無賠償能力如何認定

過錯能力的有無是行為人是否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前提條件,因此,在處理此類特殊主體侵權案件時,須首先認定其過錯能力,而對行為人過錯能力的判定,則應當以其在行為時的辨別能力為核心要素進行審查。當然辨別能力與行為人的年齡、智力、精神狀況等有著密切關聯,只有將這些因素結合起來觀察才能准確判定行為人在行為時是否違反了理性人所具備的注意義務,從而最終決定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分擔。
過錯能力,是指行為人對自己因過錯實施的加害行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資格或條件。只有在確定加害人具有過錯能力之後,才需要進一步考察他的行為是否有過錯,即他的行為是否處於故意或者過失。只有當行為人因其過錯而應當受到譴責時,才可能使他承受侵權責任的法律後果。這種對加害人的可譴責性以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精神、智力能力為前提,並從這種能力中,我們能夠推導出加害人的個人責任。我們將加害人的這種特質稱為過錯能力,沒有這種能力的人不承擔責任。
年齡,是指一個人從出生時起到計算時止生存的時間長度,通常用年歲來表示。法律上採用的年齡一般是周歲年齡,其又稱為實足年齡,是指從出生到計算時為止,共經歷的周年數或生日數。當然,一般情況下智力發育水平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相應地增長的。年齡就被作為區別人的辨別能力的重要因素,一定年齡階段的人因被視為缺乏辨別能力者,故對自己的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不負擔損害賠償責任。
精神狀況,乃是人的思想意識的臨時定位,即人在某一時間的心理思維情況。人的精神狀況不會一成不變,它會隨著人所處的時間、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法律上對於精神狀況的判斷是以某人在行為時的情況來考察的。
辨別能力是我們認定過錯能力標準的核心要素。由於一些人的年齡、精神殘障或者其他原因導致他們對侵權行為引致的損害及其責任可能沒有辨別能力,因而,在道義上可能沒有主觀上的可歸責性,法律上也有可能免於責任承擔。他們一般是:兒童、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或者臨時欠缺意識的人(如吸毒者、醉酒者、癲癇病發作者)等。
理性人標准之意義在於衡量行為人行為時是否盡到了謹慎義務(注意義務)。何謂理性人標准?簡言之,即社會一般人(正常人)的認識、行為的標准。所謂的理性謹慎義務,基本上就是一種普通的謹慎,它在社會日常生活中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行為參照並在我們行為時進行對比,如此一來,我們便可以知道什麼行為可以為,什麼必須為,什麼不能為。

❹ 侵權責任法中不承擔責任的情況包括好意施惠嗎

不包括,好意施惠的雙方當事人可能並無締結合同關系的意圖,不能承擔違約責任,但不影響侵權責任的承擔,這是兩碼事

❺ 根據侵權責任法,正當防衛造成的侵害不需要賠償的。為什麼我還要承擔責任

這種情況應該是有內幕交易的,你可以提起行政復議或者不服判決向上一級法院上訴

❻ 《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相應的賠償責任是連帶責任還是按份責任

按份責任,按過錯程度擔責

第四十九條
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內同一人時,發生交容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解讀:根據《道交法》第76條的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引起的侵權責任,也應適用過錯原則。在租賃、借用等情況下,機動車所有人對侵權行為並無過錯時,應由機動車的實際使用人承擔侵權責任。但如果機動車所有人有故意隱瞞機動車存在事故隱患等過錯時,對侵權結果的產生,該機動車的所有人實際上存在一定過錯,因此此條規定其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❼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司法解釋的第三章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

第三十九條 【過失相抵與歸責原則的關系】
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過失相抵,適用於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和過錯推定原則的侵權責任案件。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侵權責任案件是否使用過失相抵,應當依照法律的特別規定;法律沒有特別規定,且沒有禁止適用規定的,受害人具有重大過失的,可以適用過失相抵的規定。
第四十條 【過失相抵的職權主義】
人民法院在審理侵權責任糾紛案件中,發現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也有過錯的,可以不待當事人主張,依照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減輕責任。
第四十一條 【損益相抵規則】
基於同一原因事實受有損害並受有利益者,其請求的賠償金額,應扣除所受的利益。
損益相抵的適用,可以不待當事人主張,依人民法院調查事實的結果直接適用。
第四十二條 【受害人過錯作為免責事由】
在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或者適用過錯推定責任原則的侵權責任糾紛案件中,受害人過錯是全部損害原因的,可以依照侵權責任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免除行為人的責任。
第四十三條 【第三人原因的不同類型】
侵權責任法第四章至第十一章對第三人原因或者第三人過錯另有規定的,不適用該法第二十八條規定。
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五條、第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責任人」,相當於第三人的概念。
第四十四條 【不可抗力】
依照侵權責任法第二十九條規定,以不可抗力作為免責事由的,其不可抗力對於損害的發生,應當對損害的發生具有全部的原因力。不具有全部原因力的,應當減輕行為人的責任。
第四十五條 【正當防衛】
正當防衛以不法侵害的存在為前提,該不法侵害應以在客觀上危害他人利益為標准。
錯誤的防衛構成過失侵權。防衛過程中故意侵害他人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正當防衛人對防衛超過必要限度的部分承擔責任,此限度通常以不法侵害的手段和強度以及防衛權益的性質為依據。
第四十六條 【緊急避險】
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或者依據公平分擔損失規則在其受益范圍內承擔補償責任。由他人行為引起的緊急避險,由避險造成的損害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賠償責任。
避險人能夠證明行為人明知對方是緊急避險而進行防衛的,防衛人不能免除責任。
第四十七條 【職務授權行為】
行為表象足以使一般人相信其行為人具有授權人授權,並在授權的范圍內實施行為的,為職務授權行為。職務授權行為造成的損害,行為人不承擔侵權責任。
職務授權行為超出必要范圍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授權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授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授權人在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其追償。
第四十八條 【受害人同意】
加害人在受害人同意的范圍內免除責任,但合同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的同意除外。
受害人同意可以通過受害人的明示表達,也可以依照社會一般標准從受害人的先行為中推斷。
受害人同意的范圍可以通過受害人的明示確定,也可以依照社會一般標准或者習慣以受害人先行為所可能遭受的通常危險為限。
第四十九條 【意外事件】
依照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規定的適用過錯責任的侵權責任糾紛案件,加害人可以主張意外事件而減輕或者免除責任。
第五十條 【自甘風險】
受害人明知活動存在危險而自願參加,對於損害的發生,不得請求他人承擔賠償責任。但活動的組織者有過錯的,不在此限。
危險的范圍,以受害人先行為所可能遭受的通常危險為限。

❽ 百度公司刪除侵權作品是不是就不承擔賠償責任了

您好!具體是否承擔賠償責任還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主要法律規定如下: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網路服務提供者知道網路用戶利用其網路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路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條依據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被侵權人以書面形式或者網路服務提供者公示的方式向網路服務提供者發出的通知,包含下列內容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有效:

(一)通知人的姓名(名稱)和聯系方式;

(二)要求採取必要措施的網路地址或者足以准確定位侵權內容的相關信息;

(三)通知人要求刪除相關信息的理由。

被侵權人發送的通知未滿足上述條件,網路服務提供者主張免除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六條人民法院適用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認定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的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是否及時,應當根據網路服務的性質、有效通知的形式和准確程度,網路信息侵害權益的類型和程度等因素綜合判斷。
如能提出更加具體的問題,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閱讀全文

與侵權責任法不承擔賠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