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關於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

關於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

發布時間:2021-02-04 14:08:22

㈠ 求一篇 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 外文文獻。 最好是帶翻譯的。

上中國知網上看看

㈡ 鐵路上撞死人的賠償文件是哪年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
釋》已於2010年1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82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0年3月16日起施行。
《鐵路法》:「因鐵路行車事故及其他鐵路運營事故造成人身傷亡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鐵路法》:「如果人身傷亡是因不可抗力或者由於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鐵路運輸企業不承擔賠償責任」。比如違章通過平交道口或者人行過道,或者在鐵路線路上行走、坐卧造成的人身傷亡,即屬於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人身傷亡,鐵路運輸企業對此是不承擔賠償責任的。

責任並不在鐵路一方的事故,實踐中鐵路方面一般會對傷亡者進行一定補償(不是賠償)

㈢ 在鐵路上出事故,應該在哪起訴,被告應是誰

在鐵路上出事故,應該事故發生地、列車最先到達地或者被告住所地鐵路運輸法院起訴,被告是鐵路運輸企業。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條 鐵路運輸人身損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為賠償權利人,有權請求賠償。
第三條
賠償權利人要求對方當事人承擔侵權責任的,由事故發生地、列車最先到達地或者被告住所地鐵路運輸法院管轄;賠償權利人依照合同法要求承運人承擔違約責任予以人身損害賠償的,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鐵路運輸法院管轄。
第四條
鐵路運輸造成人身損害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五條
鐵路運輸中發生人身損害,鐵路運輸企業舉證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不可抗力造成的;
(二)受害人故意以卧軌、碰撞等方式造成的。
第六條
因受害人翻越、穿越、損毀、移動鐵路線路兩側防護圍牆、柵欄或者其他防護設施穿越鐵路線路,偷乘貨車,攀附行進中的列車,在未設置人行通道的鐵路橋梁、隧道內通行,攀爬高架鐵路線路,以及其他未經許可進入鐵路線路、車站、貨場等鐵路作業區域的過錯行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根據受害人的過錯程度適當減輕鐵路運輸企業的賠償責任,並按照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鐵路運輸企業未充分履行安全防護、警示等義務,受害人有上述過錯行為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在全部損失的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二十之間承擔賠償責任;
(二)鐵路運輸企業已充分履行安全防護、警示等義務,受害人仍施以上述過錯行為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在全部損失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十之間承擔賠償責任。
第七條
受害人橫向穿越未封閉的鐵路線路時存在過錯,造成人身損害的,按照前條規定處理。
受害人不聽從值守人員勸阻或者無視禁行警示信號、標志硬行通過鐵路平交道口、人行過道,或者沿鐵路線路縱向行走,或者在鐵路線路上坐卧,造成人身損害,鐵路運輸企業舉證證明已充分履行安全防護、警示等義務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條
鐵路運輸造成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人身損害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監護人有過錯的,按照過錯程度減輕鐵路運輸企業的賠償責任,但鐵路運輸企業承擔的賠償責任應當不低於全部損失的百分之五十。
鐵路運輸造成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人身損害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監護人及受害人自身有過錯的,按照過錯程度減輕鐵路運輸企業的賠償責任,但鐵路運輸企業承擔的賠償責任應當不低於全部損失的百分之四十。
第九條
鐵路機車車輛與機動車發生碰撞造成機動車駕駛人員以外的人人身損害的,由鐵路運輸企業與機動車一方對受害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鐵路運輸企業與機動車一方之間,按照各自的過錯分擔責任;雙方均無過錯的,按照公平原則分擔責任。對受害人實際承擔賠償責任超出應當承擔份額的一方,有權向另一方追償。
鐵路機車車輛與機動車發生碰撞造成機動車駕駛人員人身損害的,按照本解釋第四條至第七條的規定處理。
第十條
在非鐵路運輸企業實行監護的鐵路無人看守道口發生事故造成人身損害的,由鐵路運輸企業按照本解釋的有關規定承擔賠償責任。道口管理單位有過錯的,鐵路運輸企業對賠償權利人承擔賠償責任後,有權向道口管理單位追償。
第十一條
對於鐵路橋梁、涵洞等設施負有管理、維護等職責的單位,因未盡職責使該鐵路橋梁、涵洞等設施不能正常使用,導致行人、車輛穿越鐵路線路造成人身損害的,鐵路運輸企業按照本解釋有關規定承擔賠償責任後,有權向該單位追償。
第十二條
鐵路旅客運送期間發生旅客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要求鐵路運輸企業承擔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三百零一條、第三百零二條等規定,確定鐵路運輸企業是否承擔責任及責任的大小;賠償權利人要求鐵路運輸企業承擔侵權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有關侵權責任的法律規定,確定鐵路運輸企業是否承擔賠償責任及責任的大小。
第十三條
鐵路旅客運送期間因第三人侵權造成旅客人身損害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鐵路運輸企業有過錯的,應當在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鐵路運輸企業承擔賠償責任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車外第三人投擲石塊等擊打列車造成車內旅客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要求鐵路運輸企業先予賠償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鐵路運輸企業賠付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第十四條
有權作出事故認定的組織依照《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等有關規定製作的事故認定書,經庭審質證,對於事故認定書所認定的事實,當事人沒有相反證據和理由足以推翻的,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十五條
在專用鐵路及鐵路專用線上因運輸造成人身損害,依法應當由肇事工具或者設備的所有人、使用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的,適用本解釋。
第十六條
本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本解釋施行後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解釋。

㈣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詳細內容

第一條人民法院審理鐵路行車事故及其他鐵路運營事故造成的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本解釋。
與鐵路運輸企業建立勞動合同關系或者形成勞動關系的鐵路職工在執行職務中發生的人身損害,依照有關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規定及其他相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二條鐵路運輸人身損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為賠償權利人,有權請求賠償。
第三條賠償權利人要求對方當事人承擔侵權責任的,由事故發生地、列車最先到達地或者被告住所地鐵路運輸法院管轄;賠償權利人依照合同法要求承運人承擔違約責任予以人身損害賠償的,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鐵路運輸法院管轄。
第四條鐵路運輸造成人身損害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五條鐵路運輸中發生人身損害,鐵路運輸企業舉證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不可抗力造成的;
(二)受害人故意以卧軌、碰撞等方式造成的。
第六條因受害人翻越、穿越、損毀、移動鐵路線路兩側防護圍牆、柵欄或者其他防護設施穿越鐵路線路,偷乘貨車,攀附行進中的列車,在未設置人行通道的鐵路橋梁、隧道內通行,攀爬高架鐵路線路,以及其他未經許可進入鐵路線路、車站、貨場等鐵路作業區域的過錯行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根據受害人的過錯程度適當減輕鐵路運輸企業的賠償責任,並按照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鐵路運輸企業未充分履行安全防護、警示等義務,受害人有上述過錯行為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在全部損失的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二十之間承擔賠償責任;
(二)鐵路運輸企業已充分履行安全防護、警示等義務,受害人仍施以上述過錯行為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在全部損失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十之間承擔賠償責任。
第七條 受害人橫向穿越未封閉的鐵路線路時存在過錯,造成人身損害的,按照前條規定處理。
受害人不聽從值守人員勸阻或者無視禁行警示信號、標志硬行通過鐵路平交道口、人行過道,或者沿鐵路線路縱向行走,或者在鐵路線路上坐卧,造成人身損害,鐵路運輸企業舉證證明已充分履行安全防護、警示等義務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條鐵路運輸造成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人身損害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監護人有過錯的,按照過錯程度減輕鐵路運輸企業的賠償責任,但鐵路運輸企業承擔的賠償責任應當不低於全部損失的百分之五十。
鐵路運輸造成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人身損害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監護人及受害人自身有過錯的,按照過錯程度減輕鐵路運輸企業的賠償責任,但鐵路運輸企業承擔的賠償責任應當不低於全部損失的百分之四十。
第九條鐵路機車車輛與機動車發生碰撞造成機動車駕駛人員以外的人人身損害的,由鐵路運輸企業與機動車一方對受害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鐵路運輸企業與機動車一方之間,按照各自的過錯分擔責任;雙方均無過錯的,按照公平原則分擔責任。對受害人實際承擔賠償責任超出應當承擔份額的一方,有權向另一方追償。
鐵路機車車輛與機動車發生碰撞造成機動車駕駛人員人身損害的,按照本解釋第四條至第七條的規定處理。
第十條在非鐵路運輸企業實行監護的鐵路無人看守道口發生事故造成人身損害的,由鐵路運輸企業按照本解釋的有關規定承擔賠償責任。道口管理單位有過錯的,鐵路運輸企業對賠償權利人承擔賠償責任後,有權向道口管理單位追償。
第十一條對於鐵路橋梁、涵洞等設施負有管理、維護等職責的單位,因未盡職責使該鐵路橋梁、涵洞等設施不能正常使用,導致行人、車輛穿越鐵路線路造成人身損害的,鐵路運輸企業按照本解釋有關規定承擔賠償責任後,有權向該單位追償。
第十二條鐵路旅客運送期間發生旅客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要求鐵路運輸企業承擔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三百零一條、第三百零二條等規定,確定鐵路運輸企業是否承擔責任及責任的大小;賠償權利人要求鐵路運輸企業承擔侵權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有關侵權責任的法律規定,確定鐵路運輸企業是否承擔賠償責任及責任的大小。
第十三條鐵路旅客運送期間因第三人侵權造成旅客人身損害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鐵路運輸企業有過錯的,應當在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鐵路運輸企業承擔賠償責任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車外第三人投擲石塊等擊打列車造成車內旅客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要求鐵路運輸企業先予賠償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鐵路運輸企業賠付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第十四條有權作出事故認定的組織依照《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等有關規定製作的事故認定書,經庭審質證,對於事故認定書所認定的事實,當事人沒有相反證據和理由足以推翻的,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十五條在專用鐵路及鐵路專用線上因運輸造成人身損害,依法應當由肇事工具或者設備的所有人、使用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的,適用本解釋。
第十六條本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本解釋施行後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解釋。

㈤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3月16日實施的《關於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

這類案件的管轄權抄之爭和襲其他類型案件的管轄權之爭有本質的區別。別的案件雙方爭奪管轄權,多是為了拖延訴訟時間或者是爭取距離上的便利;但鐵路交通事故案件的管轄權問題往往會涉及到案件最終能否勝訴。由於鐵路運輸法院和鐵路局之間的微妙關系,通過多年來關於這類案件案例的情況來看,只要是鐵路運輸法院審理的,幾乎都是判決駁回當事人訴求;而地方法院多是會判決鐵路局承擔主要責任。

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新出來的只有一個關於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別的沒看到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0年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82次會議通過)

法釋〔2010〕5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10年1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82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0年3月16日起施行。

二○一○年三月三日

為正確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依法維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就有關適用法律問題作如下解釋:

第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鐵路行車事故及其他鐵路運營事故造成的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本解釋。

與鐵路運輸企業建立勞動合同關系或者形成勞動關系的鐵路職工在執行職務中發生的人身損害,依照有關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規定及其他相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二條 鐵路運輸人身損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為賠償權利人,有權請求賠償。

第三條 賠償權利人要求對方當事人承擔侵權責任的,由事故發生地、列車最先到達地或者被告住所地鐵路運輸法院管轄;賠償權利人依照合同法要求承運人承擔違約責任予以人身損害賠償的,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鐵路運輸法院管轄。

第四條 鐵路運輸造成人身損害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五條 鐵路運輸中發生人身損害,鐵路運輸企業舉證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不可抗力造成的;

(二)受害人故意以卧軌、碰撞等方式造成的。

第六條 因受害人翻越、穿越、損毀、移動鐵路線路兩側防護圍牆、柵欄或者其他防護設施穿越鐵路線路,偷乘貨車,攀附行進中的列車,在未設置人行通道的鐵路橋梁、隧道內通行,攀爬高架鐵路線路,以及其他未經許可進入鐵路線路、車站、貨場等鐵路作業區域的過錯行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根據受害人的過錯程度適當減輕鐵路運輸企業的賠償責任,並按照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鐵路運輸企業未充分履行安全防護、警示等義務,受害人有上述過錯行為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在全部損失的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二十之間承擔賠償責任;

(二)鐵路運輸企業已充分履行安全防護、警示等義務,受害人仍施以上述過錯行為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在全部損失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十之間承擔賠償責任。

第七條 受害人橫向穿越未封閉的鐵路線路時存在過錯,造成人身損害的,按照前條規定處理。

受害人不聽從值守人員勸阻或者無視禁行警示信號、標志硬行通過鐵路平交道口、人行過道,或者沿鐵路線路縱向行走,或者在鐵路線路上坐卧,造成人身損害,鐵路運輸企業舉證證明已充分履行安全防護、警示等義務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條 鐵路運輸造成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人身損害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監護人有過錯的,按照過錯程度減輕鐵路運輸企業的賠償責任,但鐵路運輸企業承擔的賠償責任應當不低於全部損失的百分之五十。

鐵路運輸造成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人身損害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監護人及受害人自身有過錯的,按照過錯程度減輕鐵路運輸企業的賠償責任,但鐵路運輸企業承擔的賠償責任應當不低於全部損失的百分之四十。

第九條 鐵路機車車輛與機動車發生碰撞造成機動車駕駛人員以外的人人身損害的,由鐵路運輸企業與機動車一方對受害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鐵路運輸企業與機動車一方之間,按照各自的過錯分擔責任;雙方均無過錯的,按照公平原則分擔責任。對受害人實際承擔賠償責任超出應當承擔份額的一方,有權向另一方追償。

鐵路機車車輛與機動車發生碰撞造成機動車駕駛人員人身損害的,按照本解釋第四條至第七條的規定處理。

第十條 在非鐵路運輸企業實行監護的鐵路無人看守道口發生事故造成人身損害的,由鐵路運輸企業按照本解釋的有關規定承擔賠償責任。道口管理單位有過錯的,鐵路運輸企業對賠償權利人承擔賠償責任後,有權向道口管理單位追償。

第十一條 對於鐵路橋梁、涵洞等設施負有管理、維護等職責的單位,因未盡職責使該鐵路橋梁、涵洞等設施不能正常使用,導致行人、車輛穿越鐵路線路造成人身損害的,鐵路運輸企業按照本解釋有關規定承擔賠償責任後,有權向該單位追償。

第十二條 鐵路旅客運送期間發生旅客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要求鐵路運輸企業承擔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三百零一條、第三百零二條等規定,確定鐵路運輸企業是否承擔責任及責任的大小;賠償權利人要求鐵路運輸企業承擔侵權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有關侵權責任的法律規定,確定鐵路運輸企業是否承擔賠償責任及責任的大小。

第十三條 鐵路旅客運送期間因第三人侵權造成旅客人身損害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鐵路運輸企業有過錯的,應當在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鐵路運輸企業承擔賠償責任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車外第三人投擲石塊等擊打列車造成車內旅客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要求鐵路運輸企業先予賠償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鐵路運輸企業賠付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第十四條 有權作出事故認定的組織依照《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等有關規定製作的事故認定書,經庭審質證,對於事故認定書所認定的事實,當事人沒有相反證據和理由足以推翻的,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十五條 在專用鐵路及鐵路專用線上因運輸造成人身損害,依法應當由肇事工具或者設備的所有人、使用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的,適用本解釋。

第十六條 本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本解釋施行後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解釋。

㈦ 我國現行法律和司法解釋對鐵路運營事故責任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10年1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82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0年3月16日起施行。

二○一○年三月三日

為正確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依法維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就有關適用法律問題作如下解釋:

第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鐵路行車事故及其他鐵路運營事故造成的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本解釋。

與鐵路運輸企業建立勞動合同關系或者形成勞動關系的鐵路職工在執行職務中發生的人身損害,依照有關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規定及其他相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二條 鐵路運輸人身損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為賠償權利人,有權請求賠償。

第三條
賠償權利人要求對方當事人承擔侵權責任的,由事故發生地、列車最先到達地或者被告住所地鐵路運輸法院管轄;賠償權利人依照合同法要求承運人承擔違約責任予以人身損害賠償的,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鐵路運輸法院管轄。

第四條 鐵路運輸造成人身損害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五條 鐵路運輸中發生人身損害,鐵路運輸企業舉證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不可抗力造成的;

(二)受害人故意以卧軌、碰撞等方式造成的。

第六條
因受害人翻越、穿越、損毀、移動鐵路線路兩側防護圍牆、柵欄或者其他防護設施穿越鐵路線路,偷乘貨車,攀附行進中的列車,在未設置人行通道的鐵路橋梁、隧道內通行,攀爬高架鐵路線路,以及其他未經許可進入鐵路線路、車站、貨場等鐵路作業區域的過錯行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根據受害人的過錯程度適當減輕鐵路運輸企業的賠償責任,並按照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鐵路運輸企業未充分履行安全防護、警示等義務,受害人有上述過錯行為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在全部損失的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二十之間承擔賠償責任;

(二)鐵路運輸企業已充分履行安全防護、警示等義務,受害人仍施以上述過錯行為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在全部損失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十之間承擔賠償責任。

第七條 受害人橫向穿越未封閉的鐵路線路時存在過錯,造成人身損害的,按照前條規定處理。

受害人不聽從值守人員勸阻或者無視禁行警示信號、標志硬行通過鐵路平交道口、人行過道,或者沿鐵路線路縱向行走,或者在鐵路線路上坐卧,造成人身損害,鐵路運輸企業舉證證明已充分履行安全防護、警示等義務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條
鐵路運輸造成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人身損害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監護人有過錯的,按照過錯程度減輕鐵路運輸企業的賠償責任,但鐵路運輸企業承擔的賠償責任應當不低於全部損失的百分之五十。

鐵路運輸造成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人身損害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監護人及受害人自身有過錯的,按照過錯程度減輕鐵路運輸企業的賠償責任,但鐵路運輸企業承擔的賠償責任應當不低於全部損失的百分之四十。

第九條
鐵路機車車輛與機動車發生碰撞造成機動車駕駛人員以外的人人身損害的,由鐵路運輸企業與機動車一方對受害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鐵路運輸企業與機動車一方之間,按照各自的過錯分擔責任;雙方均無過錯的,按照公平原則分擔責任。對受害人實際承擔賠償責任超出應當承擔份額的一方,有權向另一方追償。

鐵路機車車輛與機動車發生碰撞造成機動車駕駛人員人身損害的,按照本解釋第四條至第七條的規定處理。

第十條
在非鐵路運輸企業實行監護的鐵路無人看守道口發生事故造成人身損害的,由鐵路運輸企業按照本解釋的有關規定承擔賠償責任。道口管理單位有過錯的,鐵路運輸企業對賠償權利人承擔賠償責任後,有權向道口管理單位追償。

第十一條
對於鐵路橋梁、涵洞等設施負有管理、維護等職責的單位,因未盡職責使該鐵路橋梁、涵洞等設施不能正常使用,導致行人、車輛穿越鐵路線路造成人身損害的,鐵路運輸企業按照本解釋有關規定承擔賠償責任後,有權向該單位追償。

第十二條
鐵路旅客運送期間發生旅客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要求鐵路運輸企業承擔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三百零一條、第三百零二條等規定,確定鐵路運輸企業是否承擔責任及責任的大小;賠償權利人要求鐵路運輸企業承擔侵權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有關侵權責任的法律規定,確定鐵路運輸企業是否承擔賠償責任及責任的大小。

第十三條
鐵路旅客運送期間因第三人侵權造成旅客人身損害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鐵路運輸企業有過錯的,應當在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鐵路運輸企業承擔賠償責任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車外第三人投擲石塊等擊打列車造成車內旅客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要求鐵路運輸企業先予賠償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鐵路運輸企業賠付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第十四條
有權作出事故認定的組織依照《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等有關規定製作的事故認定書,經庭審質證,對於事故認定書所認定的事實,當事人沒有相反證據和理由足以推翻的,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十五條 在專用鐵路及鐵路專用線上因運輸造成人身損害,依法應當由肇事工具或者設備的所有人、使用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的,適用本解釋。

第十六條 本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本解釋施行後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解釋。

㈧ 旅客起訴鐵路要求人身損害賠償,可以向哪個法

您好,這個需要到鐵路法院起訴,一般鐵路法院位於省會城市。

㈨ 民事經濟糾紛案件一般需要涉及哪些法律,如《合同法》《民事通則》《擔保法》還有哪些可以參考

民事實體法:規定民事主體具體權利義務內容或者法律保護的具體情況的法律。

一、總則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通知

二、物權

1. 綜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2.物權登記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機動車登記規定(2008.5.27修訂)

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管理辦法(1996.1.25)

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管理辦法實施細則(2000.4.6修訂)

3.所有權

(1)國家所有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2008.10.28)

國有資產產權界定和產權糾紛處理暫行辦法(1993.12.21)

(2)土地所有權

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1995.3.11)

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2003.1.3)

(3)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物業管理條例(2007.8.26修訂)

高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9.5.14)

高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9.5.15)

4.用益物權

(1)土地承包經營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2009.8.27修正)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2005.1.1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05.7.29)

(2)建設用地使用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1990.5.19)

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定(2007.9.28)

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2003.6.11)

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1992.2.24)

高院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05.6.18)

5.擔保物權

(1)抵押權

公證機構辦理抵押登記辦法(2002.2.20)

城市房地產抵押管理辦法(2001.8.15修正)

動產抵押登記辦法(2007.10.17)

高院關於債務人有多個債權人將其全部財產抵押給其中一個債權人是否有效問題的批復(1994.3.26)

高院關於能否將國有土地使用權折價抵償給抵押權人問題的批復(1998.9.3)

高院關於國有工業企業以機器設備等財產為抵押物與債權人簽訂的抵押合同的效力問題的批復(2002.6.18)

高院關於房地產管理機關能否撤銷錯誤的注銷抵押登記行為問題的批復2003.10.17)

(2)質權

憑證式國債質押貸款辦法(1999.7.9)

證券公司股票質押貸款管理辦法(2004.11.4)

個人長期存單質押貸款辦法(2007.7.3)

單位定期存單質押貸款管理規定(2007.7.3)

應收帳款質押登記辦法(2007.9.30)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股權出質登記辦法(2008.9.1)

三、合同法(債權法)

1. 常見合同法律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1993.3.15)

高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1999.12.19)

高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2009.4.24)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高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2009.9.21)

高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4.28)

高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04.10.2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問題的批復(2002.6.2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4.12.16)

高院關於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9.7.30)

高院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2009.7.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1991.7.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企業相互貸款的合同出借方尚未取得約定利息人民法院應當如何裁決問題的解答(1996.3.25)

高院關於對企業借貸合同借款方逾期不歸還借款的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1996.9.2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確認公民與企業之間借貸行為效力問題的批復(1999.2.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逾期付款違約金應當按照何種標准計算問題的批復》的批復(2000.11.1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達成的還款協議是否應當受法律保護問題的批復(1997.4.1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單上簽字或者蓋章的法律效力問題的批復(1999.2.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2004.8.28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1999.8.30)

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2010.12.1)

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2001.4.4)

城市房地產轉讓管理規定(2001.8.15修正)

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2004.7.20修正)

2.債的保證擔保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1995.6.30)

高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12.8)

高院關於因法院錯判導致債權利息損失擴大保證人應否承擔責任問題的批復(2000.8.8)

高院關於已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向其他保證人行使追償權問題的批復(2002.11.23)

高院關於人民法院應當如何認定保證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後又在催款通知書上簽字問題的批復(2004.4.14)

住房置業擔保管理試行辦法(2000.5.11)

四、人格權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1993.8.7)

五、婚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2001.4.28修正)

高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高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高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高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

高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

高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

婚姻登記條例

六、收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1998.11.4修正)

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1999.5.25)

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登記辦法(1999.5.25)

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2003.10.27)

七、繼承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1985.4.1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985.9.1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處理農村五保對象遺產問題的批復(2000.7.25)

遺囑公證細則(2000.3.24)

八、侵權責任法

1.綜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2009.12.2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12.2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2001.3.8)

人體重傷鑒定標准(1990.3.29)

人體輕傷鑒定標准(試行)(1990.4.20)

人體輕微傷的鑒定標准(1996.7.25)

2.產品侵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9.8.27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2006.4.29)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節錄)(2009.2.28)

產品質量申訴處理辦法(1998.3.12)

有關消費爭議的商品送檢規定(2000.3.10)

產品質量仲裁檢驗和產品質量鑒定管理辦法(1999.4.1)

3.道路交通事故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06.3.2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交通事故中的財產損失是否包括被損車輛停運損失問題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被盜機動車輛肇事後由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購買人使用分期付款購買的車輛從事運輸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財產損失保留車輛所有權的出賣方不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

4.鐵路、航空、水上事故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

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節錄)(2007.7.11)

鐵路旅客人身傷害及自帶行李損失事故處理辦法(2003.8.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1994.10.2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節錄)(2009.8.27修正)

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賠償責任限額規定(2006.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節錄)(1992.11.7)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事故調察處理條例(節錄)(1990.3.3)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間海上旅客運輸賠償責任限額規定(1993.12.1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外海上人身傷亡案件損害賠償的規定(試行)(1991.11.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船舶碰撞和碰觸案件財產損害賠償的規定(1995.8.1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008.5.19)

5.醫療事故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2002.4.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2002.7.31) 醫療事故分級標准(試行)

6.工傷事故

工傷保險條例(2010.12.20修訂)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2004.11.1)

工傷認定辦法(2010.12.31修訂)

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2003.9.23)

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2010.12.31修訂)

7.其他傷害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節錄)(1989.12.26)

國務院關於核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批復(2007.6.30)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2002.6.2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2001.1.1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旅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九、勞動人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09.8.27修正)

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995.8.4)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07.6.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2008.9.18)

集體合同規定(2004.1.2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1.4.1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2006.8.1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2010.9.1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003.8.2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適用法律等問題的答復(2004.4.30)

十、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法

1.涉外民事法律關系的法律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使用法(2010.10.28)

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關於處理涉外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1995.6.2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中國公民申請承認外國法院離婚判決程序問題的規定(1991.7.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外民商事案件訴訟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2002.2.2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受理申請承認外國法院離婚判決案件有關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糾紛案件法律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向外國公司送法司法文書能否向其駐華代表機構送達並適用留置送達問題的批復(2002.6.18)

2.涉港澳台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

(1)裁判認可與執行

高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高院關於人民法院認可台灣地區有關法院民事判決的規定(1998.5.2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認可台灣地區有關法院民事判決的補充規定(2009.4.2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持台灣地區有關法院民事調解書或者有關機構出具或確認的調解協議書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可人民法院應否受理的批復(1999.4.2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持台灣地區有關法院支付命令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可人民法院應否受理的批復(2001.4.1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2006.3.2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2008.7.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2000.1.2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相互認可和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

(2)文書送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委託送達民商事司法文書的安排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就民商事案件相互委託送達司法文書和調取證據的安排(2001.8.2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台民事訴訟文書送達的若干規定(2008.4.1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港澳民商事案件司法文書送達問題若干規定(2009.3.9)


民事程序法:規定以保證民事主體的權利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

十一、民事訴訟法

1.綜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2002.9.1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2004.9.1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級別管轄異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009.11.1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規定(2005.4.5修訂)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2005.9.2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以法院專遞形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若干規定(2004.9.1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2008.8.21)

2.訴訟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2001.12.2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訟代理人審閱民事案件材料的規定(2002.11.15)

司法鑒定程序通則

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2001.11.16)

人民法院對外委託司法鑒定管理規定(2002.3.27)

3.訴訟費用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2006.12.1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的通知(2007.4.20)

4.立案與審判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暫行規定(1997.4.2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規范人民法院再審立案的若干意見(試行)(2002.9.1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2003.9.1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對民事案件發回重審和指令再審有關問題的規定

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抗訴案件辦案規則(2001.10.1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2000.9.2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督促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2001.1.8)

5.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1998.7.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加強和改進委託執行工作的若干規定(2000.3.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正確適用暫緩執行措施若干問題的規定(2002.9.2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2004.11.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設定抵押的房屋的規定(2005.12.1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規定(2006.12.2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委託評拍賣和變賣工作的若干規定(2009.11.1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2010.7.1)

十二、仲裁法

1.民商事仲裁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2009.8.27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2006.8.2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幾個問題的通知(1997.3.26)

2.勞動爭議仲裁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2007.12.29)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2009.1.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2009.6.27)

‍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規則(2009.12.29)

㈩ 火車撞人怎麼賠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10年1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82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0年3月16日起施行。

二○一○年三月三日

為正確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依法維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就有關適用法律問題作如下解釋:

第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鐵路行車事故及其他鐵路運營事故造成的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本解釋。

與鐵路運輸企業建立勞動合同關系或者形成勞動關系的鐵路職工在執行職務中發生的人身損害,依照有關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規定及其他相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二條 鐵路運輸人身損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為賠償權利人,有權請求賠償。

第三條
賠償權利人要求對方當事人承擔侵權責任的,由事故發生地、列車最先到達地或者被告住所地鐵路運輸法院管轄;賠償權利人依照合同法要求承運人承擔違約責任予以人身損害賠償的,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鐵路運輸法院管轄。

第四條 鐵路運輸造成人身損害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五條 鐵路運輸中發生人身損害,鐵路運輸企業舉證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不可抗力造成的;

(二)受害人故意以卧軌、碰撞等方式造成的。

第六條
因受害人翻越、穿越、損毀、移動鐵路線路兩側防護圍牆、柵欄或者其他防護設施穿越鐵路線路,偷乘貨車,攀附行進中的列車,在未設置人行通道的鐵路橋梁、隧道內通行,攀爬高架鐵路線路,以及其他未經許可進入鐵路線路、車站、貨場等鐵路作業區域的過錯行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根據受害人的過錯程度適當減輕鐵路運輸企業的賠償責任,並按照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鐵路運輸企業未充分履行安全防護、警示等義務,受害人有上述過錯行為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在全部損失的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二十之間承擔賠償責任;

(二)鐵路運輸企業已充分履行安全防護、警示等義務,受害人仍施以上述過錯行為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在全部損失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十之間承擔賠償責任。

第七條 受害人橫向穿越未封閉的鐵路線路時存在過錯,造成人身損害的,按照前條規定處理。

受害人不聽從值守人員勸阻或者無視禁行警示信號、標志硬行通過鐵路平交道口、人行過道,或者沿鐵路線路縱向行走,或者在鐵路線路上坐卧,造成人身損害,鐵路運輸企業舉證證明已充分履行安全防護、警示等義務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條
鐵路運輸造成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人身損害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監護人有過錯的,按照過錯程度減輕鐵路運輸企業的賠償責任,但鐵路運輸企業承擔的賠償責任應當不低於全部損失的百分之五十。

鐵路運輸造成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人身損害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監護人及受害人自身有過錯的,按照過錯程度減輕鐵路運輸企業的賠償責任,但鐵路運輸企業承擔的賠償責任應當不低於全部損失的百分之四十。

第九條
鐵路機車車輛與機動車發生碰撞造成機動車駕駛人員以外的人人身損害的,由鐵路運輸企業與機動車一方對受害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鐵路運輸企業與機動車一方之間,按照各自的過錯分擔責任;雙方均無過錯的,按照公平原則分擔責任。對受害人實際承擔賠償責任超出應當承擔份額的一方,有權向另一方追償。

鐵路機車車輛與機動車發生碰撞造成機動車駕駛人員人身損害的,按照本解釋第四條至第七條的規定處理。

閱讀全文

與關於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