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民事糾紛至人傷殘

民事糾紛至人傷殘

發布時間:2021-02-02 08:18:50

㈠ 民事訴訟後還可以傷殘鑒定嗎

是可以的。

傷者進行傷殘鑒定是傷者對本人傷情情況的一個判定,在傷者認為有必要或者責任方認為有必要時可向司法機關申請,由受理司法機關開具委託書到司法鑒定機構進行的。如果是工傷的話,按照《勞動能力鑒定管理辦法》執行。

《司法鑒定程序通則》

第十一條 司法鑒定機構應當統一受理辦案機關的司法鑒定委託。

第十二條 委託人委託鑒定的,應當向司法鑒定機構提供真實、完整、充分的鑒定材料,並對鑒定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司法鑒定機構應當核對並記錄鑒定材料的名稱、種類、數量、性狀、保存狀況、收到時間等。
訴訟當事人對鑒定材料有異議的,應當向委託人提出。
本通則所稱鑒定材料包括生物檢材和非生物檢材、比對樣本材料以及其他與鑒定事項有關的鑒定資料。

第十三條 司法鑒定機構應當自收到委託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對於復雜、疑難或者特殊鑒定事項的委託,司法鑒定機構可以與委託人協商決定受理的時間。

第十四條 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對委託鑒定事項、鑒定材料等進行審查。對屬於本機構司法鑒定業務范圍,鑒定用途合法,提供的鑒定材料能夠滿足鑒定需要的,應當受理。
對於鑒定材料不完整、不充分,不能滿足鑒定需要的,司法鑒定機構可以要求委託人補充;經補充後能夠滿足鑒定需要的,應當受理。

《勞動能力鑒定管理辦法》
第八條 〔提出申請〕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用人單位、工傷職工可以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初次勞動能力鑒定申請。申請勞動能力鑒定的時限自作出工傷認定結論之日起最長不超過2年。工傷職工本人無法提出申請的,可由其近親屬代為提出。

第九條 〔提交材料〕申請勞動能力鑒定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勞動能力鑒定申請;
(二)《工傷認定決定書》原件和復印件;
(三)診斷證明、檢查檢驗報告等原件和復印件,完整有效的病歷;
(四)職工身份證或其他有效身份證明原件和復印件;
(五)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條 〔材料審核〕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收到勞動能力鑒定申請後,應當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及時審核。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應當以書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
申請人提供的材料完整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自收到勞動能力鑒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因傷情復雜、涉及醫療衛生專業較多的,鑒定工作期限可以延長30日。

㈡ 民事糾紛傷殘鑒定程序

治療結束一年後,向當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法院會發函到當地有堅定鑒定資格的單位,到時候會有人通知你什麼時候倒什麼地方去坐鑒定,自己需要攜帶的東西

㈢ 民事糾紛致輕微傷,一般能獲賠多少

1、若沒有達到傷殘,賠償標准就是按你受傷損失多少賠多少(即為治療傷情版所花費的費用)。具權體就是你上面所說的項目。
2、醫療費賠償金額=診療費+醫葯費+住院費+其他醫用費用

住院伙食補助費賠償金額=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標准(元/天) ×住院天數

營養費賠償金額=根據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意見確定

誤工費賠償金額=受害人工資(元/天)×誤工時間(天)

護理費賠償金額=陪護人的原收入×陪護時間
或者同等級別護工報酬標准×陪護時間

交通費賠償金額=實際發生的交通費用(憑票)
3、由於你沒有說出住院天數,誤工天數以及護理人員的工資收入等等,無法給你算出,你可以參考上面的計算公式自己算算。

㈣ 民事糾紛致殘辦理殘疾證怎麼辦理,能否申請生活補助

在我國,解決民事糾紛的方式有下列四種:(一)和解 (二)調解(三)仲裁(四)訴訟

(一)和解。即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當事人是民事糾紛的主體,他們對爭議的事項享有充分的處分權能。是否行使處分權能、何時行使處分權能以及以何種方式行使處分權能概由當事人自行決定。

(二)調解。糾紛當事人之外的第三者依據一定的社會規范(習慣、道德、法律等規范),在糾紛主體之間溝通信息,擺事實明道理,促成糾紛主體相互諒解、妥協,從而達成最終解決糾紛的合意。

在我國現階段的調解制度,主要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事主體之間的糾紛,這被西方人士成為「東方經驗」,除此之外,還有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公民之間的調解等。

(三)仲裁。所謂仲裁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在民事糾紛雙方當事人的參與下,依法對民事糾紛居中審理並製作一定法律文書平息沖突的方法。仲裁屬民間性質。仲裁的基礎是當事人的合意。也就是說,提交仲裁必須以雙方當事人同意為前提,否則,仲裁程序不能啟動。在通常情形下,仲裁庭成員也由當事人選任。仲裁的最大特點是快速、簡便。隨著國家法制的日益健全,仲裁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五)訴訟。民事訴訟即老百姓所講的「打民事官司」。相對於人民調解、當事人自我平息、單位(或部門、社區)處理和仲裁機制而言,民事訴訟是典型的公力救濟形式。這種公力救濟的最大特點是具有特殊的法律強制性。民事訴訟還是國家處理民事糾紛的最有效也是最後的手段。因此,國家往往要對訴訟的主體、程序、制度等做出嚴格的規定

你還有疑問,就再咨詢我把。

㈤ 民事糾紛至人傷,對方輕傷我是輕微傷

對於故意傷害抄行為,造成輕傷的,涉襲嫌故意傷害刑事犯罪,造成輕微傷的,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均需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具體情況,請當事人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確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㈥ 大家好,在民事糾紛中有人把我媽打至九級傷殘,對方要賠多少錢才合理,需要詳細點,謝謝了,作為兒子我很

九級傷殘是最輕的一種。只能拿到幾萬塊

㈦ 民事糾紛,致一個60歲老人十級傷殘的應該怎麼賠償

你造成對方傷殘,不是醫好就能了事,需要支付傷殘賠償金及住院護理費\營養費等,至於多少,你可以找人算算,然後與對方協商.

㈧ 民事糾紛中,法律有規定傷殘鑒定必須在案件受理後多長

首先到基層法院立案庭立案。
然後定開庭日期送達傳票。
然後開庭,現在法院都回是以調解為主答,因為調解是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這樣有助於社會穩定,調解不成的就只能判決了。
判決不服的上訴,上訴到中院打二審了。
所謂民事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可處分性的),是處理平等主體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所以所有違反這一概念的行為就會引起民事糾紛 。民事糾紛分為兩大內容:一類是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另一類是人身關系的民事糾紛。其解決機制有自力救濟、社會救濟、公力救濟。

㈨ 民事糾紛將人至殘應該負擔什麼責任

致殘還叫輕傷?那不是民事糾紛了,已經升級為刑事犯罪,交了錢也沒用,應該屬於故意傷害致人重傷,當追求相應的刑事責任。
不過他的情形有正當防衛的性質,值得訴訟。

㈩ 因為民事糾紛引起打架輕傷如何判刑

因民事糾紛引起抓扯,導致受害人輕傷的,行為人就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之規定,涉嫌故意傷害罪,依法要追究刑事責任,如有自首情節和積極賠償的,可從輕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10)民事糾紛至人傷殘擴展閱讀:

案例:因漏水問題引發矛盾男子將鄰居打成輕傷二級賠30萬

樓上樓下因為漏水問題發生矛盾,男子張某在電梯內將鄰居呼某打成輕傷二級,事後賠償30萬元。記者昨天獲悉,豐台法院認定張某構成故意傷害罪,對其免予刑事處罰。

法院查明,2012年9月22日上午,張某在豐台區某小區與呼某同乘電梯時,因瑣事與呼某發生糾紛,並將呼某打傷,致呼某右尺骨骨折,經法醫鑒定為輕傷二級,傷殘等級為十級。兩人事後分別報警。

呼某說,他進電梯後,樓上的張某從後面推了他一把,兩家因為房屋漏水的問題一直有矛盾。他說,張某用拳頭將他鼻子打流血,他抱著頭護著,對方一直用拳頭打他。

案發後,張某賠償呼某經濟損失共計30萬元,呼某對張某表示諒解。法院認為,張某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鑒於張某有自首情節,積極賠償取得諒解,且本案系鄰里糾紛引發,故對其免予刑事處罰。

閱讀全文

與民事糾紛至人傷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