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圍城之後侵權

圍城之後侵權

發布時間:2021-02-01 13:17:41

㈠ 圍城的後世影響

1990年 黃蜀芹導演10集電視抄連續劇襲《圍城》,並有改編的《圍城》32集廣播連續劇。
《圍城之後》出自魯兆明的續貂之作,1992年7月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延續了《圍城》的悲劇色彩,由於風格力求模仿錢鍾書,一段時間曾出現大量冠以錢著的盜版,竟令一些讀者以為錢鍾書晚年續寫《圍城》。盡管多認為此書文學造詣不及《圍城》,而且由於盜版猖獗,作者魯兆明也並未因這部作品得名,但這部作品也算可圈可點,不是沒有可讀之處,甚至還像《圍城》一樣給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小說結局。出版《圍城之後》的春風文藝出版社由於侵權向錢鍾書道歉並支付賠償。
《圍城大結局》出自魏人的續狗尾之作,1993年3月由農村讀物出版社出版,這部作品是對《圍城之後》的續寫,半年就付梓可見作者魏人頗勤於筆耕,不過出版社和作者也因此獲訟於錢鍾書。
在中國大陸,很多人是借電視劇和廣播劇的播出才了解了錢鍾書和《圍城》這部小說的。《圍城》續作頻現,盡管一時興訟,也都能算是一段文壇佳話。兩部續作,也因此被好事者列為「錢學」研究書目。

㈡ 圍城情節概括

梗概

故事發生於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鴻漸是個從中國南方鄉紳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於家庭壓力與同鄉周家女子訂親。但在其上大學期間,周氏患病早亡。後來他出國求學。

方在歐洲游學期間,不理學業。為了給家人一個交待,方於畢業前購買了虛構的「克萊登大學」博士學位證書,並隨海外學成的留學生回國。在船上與留學生鮑小姐相識並熱戀,但被鮑小姐欺騙感情;同時也遇見了同船留學歸國的大學同學蘇文紈。

到達上海後,在已故未婚妻父親周先生開辦的銀行任職。此時,方獲得了蘇文紈的青睞,又與蘇的表妹唐曉芙一見鍾情,於是整日周旋於蘇、唐二人之間,並結識了正狂熱追求蘇文紈的趙辛楣,引發趙的一番誤解和情斗。

方最終與蘇、唐二人感情終結,蘇嫁與詩人曹元朗,而趙也明白方並非其情敵,從此與方惺惺相惜。期間,方鴻漸逐漸與周家不和。

抗戰開始,方家逃難至上海的租界。方在趙辛楣的引薦下,與趙辛楣、孫柔嘉、顧爾謙、李梅亭幾人同赴位於內地的三閭大學任教。由於方鴻漸性格等方面的弱點,陷入了復雜的人際糾紛當中;後與孫柔嘉訂婚,並離開三閭大學回到上海。在趙辛楣的幫助下,方鴻漸在一家報館任職,與孫柔嘉結婚。

婚後,方鴻漸夫婦與方家、孫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並激化。方鴻漸辭職並與孫柔嘉吵翻,逐漸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

主題

按照中國大陸官方教學機構的概括:《圍城》是一部多層意蘊的小說。小說中刻畫了一大批20世紀30年代的知識分子形象,他們游離於抗日戰爭之外,他們都留學歸來,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但是他們缺乏遠大的理想,又缺乏同傳統勢力和思想斗爭的勇氣,甚至無法把握自己的生活。

揭示人生的無奈和命運的神奇,從婚姻是圍城到人生是圍城,主角方鴻漸不斷渴望跳出圍城,但是卻又落入另一個圍城,描繪了人生和現實世界的斗爭和束縛。

(2)圍城之後侵權擴展閱讀: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長篇小說。第一版於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9年後,由於政治等方面原因,本書長期無法在中國大陸和台灣重印,僅在香港出現過盜印本。1980年經作者重新修訂後,在中國大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刊印。此後作者又小幅修改過幾次並再版。

創作背景

《圍城》是錢鍾書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另一部小說《百合心》未創作結束即被遺失,從此作者便再沒有續寫),開始創作於1944年,1946年完稿,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印製發行。該書是錢鍾書「錙銖積累」而成的,小說「從他熟悉的時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會階層取材。

但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節全屬虛構。盡管某幾個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虛烏有;某些情節略具真實,人物卻全是捏造的。」而男主角「方鴻漸則是取材於兩個親戚:一個志大才疏,常滿腹牢騷;一個狂妄自大,愛自吹自唱。兩人都讀過《圍城》,但是誰也沒自認為方鴻漸,因為他們從未有方鴻漸的經歷。」

後世影響

1990年黃蜀芹導演10集電視連續劇《圍城》,並有改編的《圍城》32集廣播連續劇。

《圍城之後》出自魯兆明的續貂之作,1992年7月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延續了《圍城》的悲劇色彩,由於風格力求模仿錢鍾書,一段時間曾出現大量冠以錢著的盜版,竟令一些讀者以為錢鍾書晚年續寫《圍城》。

盡管多認為此書文學造詣不及《圍城》,而且由於盜版猖獗,作者魯兆明也並未因這部作品得名,但這部作品也算可圈可點,不是沒有可讀之處,甚至還像《圍城》一樣給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小說結局。出版《圍城之後》的春風文藝出版社由於侵權向錢鍾書道歉並支付賠償。

《圍城大結局》出自魏人的續狗尾之作,1993年3月由農村讀物出版社出版,這部作品是對《圍城之後》的續寫,半年就付梓可見作者魏人頗勤於筆耕,不過出版社和作者也因此獲訟於錢鍾書。

在中國大陸,很多人是借電視劇和廣播劇的播出才了解了錢鍾書和《圍城》這部小說的。《圍城》續作頻現,盡管一時興訟,也都能算是一段文壇佳話。兩部續作,也因此被好事者列為「錢學」研究書目。



㈢ 圍城之後的作者簡介

魯兆明,男,祖籍河北省滄州黃驊,1965年5月20日生於天津,現居深圳;中國當代作家,內知名容房地產營銷策劃人;1986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系,曾任八一電影製片廠銀幕劇本編輯;改革開放後棄筆從商,在海南創業,後輾轉到深圳定居至今。
魯兆明現任河南華邦不動產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曾親自操作萬科、保利、順馳等多個大型房地產項目,四季花城、藍水假期、半島豪庭、第一大街、中央特區、萬達廣場、林溪別墅、經三名築、東方今典等國內知名項目均出自華邦顧問之手。
其小說《圍城之後》的創作時,值黃蜀芹導演的電視連續劇《圍城》熱播之後,於1990年6月以19天的時間完稿,1992年7月由沈陽的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小說初版後出版社即遭錢鍾書訴侵權,因此並無再版——魯兆明稱此案為中國版權法的第一案。

㈣ 《圍城》這本書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圍城》的象徵源自書中人物對話中引用的外國成語,「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又說像「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但如果僅僅局限於婚姻來談「圍城」困境,顯然不是錢鍾書的本意。「圍城」困境是貫穿於人生各個層次的。後來方鴻漸又重提此事,並評論道:「我近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感想。」這就是點題之筆。錢鍾書在全書安排了許多變奏,使得「圍城」的象徵意義超越婚姻層次,而形成多聲部的共鳴。

《圍城》從「圍城」這個比喻開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人類的「圍城」困境:不斷的追求和對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轉換,其間交織著的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執著與動搖——這一切構成的人生萬事。

「圍城」困境告訴我們人生追求的結果很可能是虛妄的,這看起來好像很有點悲觀,但骨子裡卻是個嚴肅的追求,熱忱深埋在冷靜之下,一如錢鍾書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終極理想、終極目的的虛妄,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過程不再僅僅成為一種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義得以被認識和承認,使我們明白追求與希望的無止境而義無反顧,不再墮入虛無。

(4)圍城之後侵權擴展閱讀:

1、後世影響

1990年黃蜀芹導演10集電視連續劇《圍城》,並有改編的《圍城》32集廣播連續劇。

《圍城之後》出自魯兆明的續貂之作,1992年7月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延續了《圍城》的悲劇色彩,由於風格力求模仿錢鍾書,一段時間曾出現大量冠以錢著的盜版,竟令一些讀者以為錢鍾書晚年續寫《圍城》。

盡管多認為此書文學造詣不及《圍城》,而且由於盜版猖獗,作者魯兆明也並未因這部作品得名,但這部作品也算可圈可點,不是沒有可讀之處,甚至還像《圍城》一樣給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小說結局。出版《圍城之後》的春風文藝出版社由於侵權向錢鍾書道歉並支付賠償。

《圍城大結局》出自魏人的續狗尾之作,1993年3月由農村讀物出版社出版,這部作品是對《圍城之後》的續寫,半年就付梓可見作者魏人頗勤於筆耕,不過出版社和作者也因此獲訟於錢鍾書。

在中國大陸,很多人是借電視劇和廣播劇的播出才了解了錢鍾書和《圍城》這部小說的。《圍城》續作頻現,盡管一時興訟,也都能算是一段文壇佳話。兩部續作,也因此被好事者列為「錢學」研究書目。

2、作品鑒賞

《圍城》一書是錢鍾書「錙銖積累」而寫成的,小說沒有明確的故事線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瑣碎的見識和經歷」拼湊」成的瑣碎的情節。就一般而言,情節瑣碎的書必然要有絕佳的言語表達才能成為一本成功的作品。

錢鍾書的《圍城》果真是把語言運用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因此,讀《圍城》不能像讀一般小說那樣只注重情節而忽視語言了,如果那樣的話(忽略其言語),《圍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圍城》裡面的精言妙語是這部小說的最成功之處,也是最值得賞析的地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圍城

㈤ 《圍城之後》經典句話

1誰知道從冷盤到咖啡,沒有一樣東西可口:上來的湯是涼的,冰淇淋倒是熱的;魚像海軍陸戰隊,已登陸了好幾天;肉像潛水艇士兵,會長期伏在水裡;除醋以外,麵包、牛油、紅酒無一不酸。
2據說「女朋友」就是「情人」的學名,說起來庄嚴些,正像玫瑰在生物學上叫「薔薇科木本復葉植物」,或者休妻的法律術語是「協議離婚」。
3父親捻著鬍子笑道:「鴻漸,這道理你娘不會懂了--女人念了幾句書最難駕馭。男人非比她高一層,不能和她平等匹配。所以大學畢業生才娶中學女生,留學生娶大學女生。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他,否則男人至少是雙料博士。鴻漸,我這話沒說錯罷?這跟『嫁女須勝吾家,娶婦必須不若吾家』一個道理。」
4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時髦,鄉氣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國裁縫仿製的西裝,把做樣子的外國人舊衣服上兩方補釘,也照式在衣袖和褲子上做了。
5他並無中文難達的新意,需要借英文來講;所以他說話里嵌的英文字,還比不得嘴裡嵌的金牙,因為金牙不僅妝點,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縫里嵌的肉屑,表示飯菜吃得好,此外全無用處。
6他記得《三國演義》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當然衣服也就等於妻子;他現在新添了皮外套,損失個把老婆才不放心上呢。
希望你滿意!!!

㈥ 魯兆明的相關

其小說《圍城之後》的創作時,值黃蜀芹導演的電視連續劇圍城熱播之後,於1990年版6月以19天的時間完權稿,1992年7月由沈陽的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小說初版後出版社即遭錢鍾書訴侵權,因此並無再版。 魯兆明稱此案為中國版權法的第一案。

㈦ 錢鍾書的《圍城》,講了什麼

圍城故事發生於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鴻漸是個從中國南方鄉紳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於家庭壓力與同鄉周家女子訂親。但在其上大學期間,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寫的唁電感動,資助他出國求學。

方鴻漸在歐洲游學期間,不理學業。為了給家人一個交待,方於畢業前購買了虛構的「克萊登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並隨海外學成的學生回國。在船上與留學生鮑小姐相識並熱戀,但被鮑小姐欺騙感情。同時也遇見了大學同學蘇文紈。

到達上海後,在已故未婚妻父親周先生開辦的銀行任職。此時,方獲得了同學蘇文紈的青睞,又與蘇的表妹唐曉芙一見鍾情,整日周旋於蘇、唐二人之間,期間並結識了追求蘇文紈的趙辛楣。

方最終與蘇、唐二人感情終結,蘇嫁與詩人曹元朗,而趙也明白方並非其情敵,從此與方惺惺相惜。方鴻漸逐漸與周家不和。

抗戰開始,方家逃難至上海的租界。在趙辛楣的引薦下,與趙辛楣、孫柔嘉、顧爾謙、李梅亭幾人同赴位於內地的三閭大學任教。

由於方鴻漸性格等方面的弱點,陷入了復雜的人際糾紛當中。後與孫柔嘉訂婚,並離開三閭大學回到上海。在趙辛楣的幫助下,方鴻漸在一家報館任職,與孫柔嘉結婚。

婚後,方鴻漸夫婦與方家、孫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並激化。方鴻漸辭職並與孫柔嘉吵翻,逐漸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7)圍城之後侵權擴展閱讀:

後世影響

1990年黃蜀芹導演10集電視連續劇《圍城》,並有改編的《圍城》32集廣播連續劇。

《圍城之後》出自魯兆明的續貂之作,1992年7月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延續了《圍城》的悲劇色彩,由於風格力求模仿錢鍾書,一段時間曾出現大量冠以錢著的盜版,竟令一些讀者以為錢鍾書晚年續寫《圍城》。

盡管多認為此書文學造詣不及《圍城》,而且由於盜版猖獗,作者魯兆明也並未因這部作品得名,但這部作品也算可圈可點,不是沒有可讀之處,甚至還像《圍城》一樣給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小說結局。出版《圍城之後》的春風文藝出版社由於侵權向錢鍾書道歉並支付賠償。

《圍城大結局》出自魏人的續狗尾之作,1993年3月由農村讀物出版社出版,這部作品是對《圍城之後》的續寫,半年就付梓可見作者魏人頗勤於筆耕,不過出版社和作者也因此獲訟於錢鍾書。

在中國大陸,很多人是借電視劇和廣播劇的播出才了解了錢鍾書和《圍城》這部小說的。《圍城》續作頻現,盡管一時興訟,也都能算是一段文壇佳話。兩部續作,也因此被好事者列為「錢學」研究書目。

㈧ 金庸狀告江南原因 金庸為什麼告江南 金庸起訴江南原因

原因:江南的小說《此間的少年》採用了金庸筆下的角色名,並且獲得了收益,還沒有支付版權費。

《此間的少年》是江南15年前在青韻書院網站上連載的網路小說,也是其最早出版的作品,創作靈感來源於他在北大的校園生活,故事發生在架空的「汴京大學」之中。但是,江南在小說中使用了喬峰、郭靖、黃蓉和令狐沖等金庸小說中的著名人物的名字。

金庸曾強調,「文學一定要原創,有些網民拿我小說的人物去發展自己的小說,是完全不可以的。你是小孩子,我不來理你,要真理你的話,你已經犯法了。在香港用我小說人物的名字是要付錢的。」

金庸稱,人物借用有兩種:有一種不是任何人創造的,這種人物是沒有版權的,比如乾隆皇帝、康熙皇帝;但假如是某一個作者獨創的,誰使用了就要付版權費。他介紹,周星馳在電影《功夫》中,用了他塑造的楊過、小龍女、郭靖、黃蓉這些人物,周星馳每用一次就付一萬塊錢。

(8)圍城之後侵權擴展閱讀

事件經過:

金庸在訴狀中,要求四被告立即停止侵犯其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的行為,停止復制、發行小說《此間的少年》,封存並銷毀庫存圖書。訴狀還要求被告向原告公開賠禮道歉,共同賠償原告經濟損失人民幣500萬元。

此外,四被告還要共同賠償原告為維權所支出的合理費用人民幣20萬元等。該案將於2017年2月16日開庭審理。

2018年8月16日,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對作家查良鏞(CHA,Louis)(筆名「金庸」)起訴作家楊治(筆名「江南」)《此間的少年》著作權侵權和不正當競爭案進行一審宣判,楊治不構成侵犯著作權,但構成不正當競爭,被判賠償查良鏞經濟損失168萬元及為制止侵權行為的合理開支20萬元。

㈨ 金庸是不是把江南給告了

金庸狀告《此間的少年》作者江南侵權
近日,武俠圈發生了一件大事,事件波及到廣大網路文學圈:10月11日,年近93歲的武俠大師金庸一紙訴狀,將39歲的作家首富江南(原名楊治)告上法庭。
金庸稱江南的同人小說《此間的少年》涉嫌「侵犯著作權以及不正當行為」,起訴江南連同三家出版公司,要求被告停止發行並銷毀小說,公開致歉並賠償經濟損失500萬元。

金庸為什麼告江南 金庸狀告江南原因
93歲的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鏞),近日以對方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為由,起訴暢銷書作家江南(原名楊治)等四被告。由於一方為以《射鵰英雄傳》等武俠小說馳名的大家,另一方今年3月剛以3200萬版稅登第十屆作家富豪榜榜首。此事昨日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根據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的公告,金庸在訴狀中,要求江南以及北京聯合出版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精典博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廣州購書中心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侵犯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的行為,停止復制、發行小說《此間的少年》,封存並銷毀庫存圖書;要求江南等前三名被告在中國青年報、一門戶網站刊登經法院審核的致歉聲明,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並共同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500萬元;要求四被告共同賠償為維權所支出的合理費用人民幣20萬元並承擔本案訴訟費。
金庸為何要告江南?
「在香港用我小說人物的名字是要付錢的」
《此間的少年》是江南15年前在青韻書院網站上連載的網路小說,也是其最早出版的作品,創作靈感來源於他在北大的校園生活,故事發生在架空的「汴京大學」之中。但是,江南在小說中使用了喬峰、郭靖、黃蓉和令狐沖等金庸小說中的著名人物的名字。根據該書,在這個學校里,郭靖和黃蓉因為一場自行車的事故認識,而這輛自行車是化學系的老師丘處機淘汰下來的;楊康和穆念慈則從中學起就是同學,念慈對楊康的單戀多年無果,最後選擇的人卻是彭連虎。《此間的少年》網上走紅後於2002年出版,之後又先後推出過其他三個版本,還被改編成電影、舞台劇等。
2005年1月26日,在談到網路原創文學抄襲時,金庸曾強調,「文學一定要原創,有些網民拿我小說的人物去發展自己的小說,是完全不可以的。你是小孩子,我不來理你,要真理你的話,你已經犯法了。在香港用我小說人物的名字是要付錢的。」金庸稱,人物借用有兩種:有一種不是任何人創造的,這種人物是沒有版權的,比如乾隆皇帝、康熙皇帝;但假如是某一個作者獨創的,誰使用了就要付版權費。他介紹,周星馳在電影《功夫》中,用了他塑造的楊過、小龍女、郭靖、黃蓉這些人物,周星馳每用一次就付一萬塊錢。金庸還說,文學作者「做什麼事情都要獨立思考,不要去抄襲人家。你自己沒有獨創性就不要寫文章了,只好去做其他事情」。
江南有何回應?
「抱歉於我22歲那年的孟浪和唐突」
除《此間的少年》之外,江南的作品還有《九州縹緲錄》系列、《龍族》和《天之熾》系列等。10月23日晚8點,江南通過個人微博正式發布「關於金庸先生訴《此間的少年》案件的聲明」。聲明中,江南稱自己是金庸的忠實讀者,承認「書中的人物姓名確實基本都是來自於金庸先生的系列武俠作品」。而且,江南直言,自己最初使用這些人物名字,「主要是出於好玩的心理」、是「娛人娛己」,並強調自己並未有侵權的想法,「無論昔日還是今日,我都一如既往地尊敬金庸先生個人和喜愛他的作品。雖然不乏在收到稿費時的沾沾自喜,但落筆的那一刻,想的僅僅是寫出自己和身邊人的校園故事,並未有侵權的想法。」
江南在聲明中介紹,對於出版,當時的自己是惴惴不安的。「雖然當年沒有什麼錢,很期待稿費的收入,但這種形式的出版物是否合規,心裡也是惴惴不安的。所以最早出版的時候,我和出版社也曾就書中人名的問題咨詢過相關的法律人士,被告知這種形式在當時未曾觸及相關的法律規定,才決定正式出品此書。」
江南表示,鑒於案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他已委託律師處理,相信法院會公正審理。與此同時,他自責道:「無論法律層面的結果如何,我都非常非常抱歉於我22歲那年的孟浪和唐突,因此這些事情給金庸先生造成的困擾令我非常地自責。」
《此間的少年》的影視改編權目前為華策所有,今年華策影業的「夢+1」計劃發布會上,《此間的少年》電影項目在列,導演和編劇為陳宇。據悉,華策計劃要拍《此間的少年》的網劇和電影。
金庸狀告江南合理嗎
業界爭議
同人小說侵權存在灰色地帶
在網路文學界、影視界,江南接到的這一紙訴狀,讓業內人士感到驚訝、震動。他們認為,此案一出,同人小說的版權困境問題由此凸顯。
一種觀點認為,同人小說若牟利,就涉嫌侵權。北京好景常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何常在認為,如果作品取材於原作者塑造的人物,寫作者出於個人愛好進行寫作,沒有問題;但出於商業化的目的,比如出版發行、影視拍攝等,就要徵得原作者的同意,畢竟這些人物都是原作者獨創的。網路作家琴律則認為,互聯網最初的版權界定很模糊,《此間的少年》借用金庸作品中的某些人物,只當作大家對金庸的崇拜;但後來江南因此而牟利,在某種程度上就有侵權之嫌。
另一種觀點強調,對同人小說應持寬容態度,視情況而定。阿里文學總編輯周運認為,對同人小說不能一棍子打死,如果人物名字出自某部作品,但實際內容關聯度不大,不應粗暴地定性為不合法;但如果惡意歪曲原作者創造的知名人物形象,就應判定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權。「比如金庸筆下的人物性格特點分明,如果為了嘩眾取寵,將人物關系徹底顛倒,正派寫成反派,反派寫成正派,這就算侵權。」
事實上,對於同人小說而言,文學平台和寫作者都存有尷尬。周運透露,同人小說有比較大的法律風險,存在灰色地帶。一方面可能會因侵權被原作者起訴,另一方面也的確有一些作者借機寫一些打擦邊球、違背公共道德的東西。他表示,「阿里文學對一般的同人小說都不會簽約,只會簽一些公共版權著作的同人作品。」網路作家琴律坦言, 網路作者一直很困惑,借用原作者作品中人物形象和人物關系是否可以,可以借用到什麼程度,到底需要什麼流程或法律條文才能夠允許借用,這些都還是法律空白。「但無論怎樣,這個案子對網路作者是一個提醒,甚至是警醒。」
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主任李明德看來,「著作權保護的是作品,但不會保護客觀事實,不保護表達的觀念、情感、看法等,金庸小說中的人物是不是構成作品,這個認定起來還是有一定困難的。」但李明德認為,江南可以說利用了金庸的聲譽,借用他的人物寫新東西、寫新場景,來提高自己小說的知名度。因此,他認為,江南構成不正當競爭的可能性較大,「當然,到時候還要看法院如何判決。」
版權專家怎麼看
著名小說的人物可視作知名商品
江南的《此間的少年》和金庸的系列作品,可以說是同人小說。同人小說,指的是利用原有的漫畫、動畫、小說、影視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節或背景設定等元素進行的二次創作小說。它一般是以網路小說為載體,大體有前傳後續類、穿越時空類、原創角色類等。同人文寫作已在國內流行多年,知名的網文平台都有開設同人專區,絕大多數都是付費閱讀模式。
同人作品的過往案例中,比較有名的應該是錢鍾書的《圍城》與作家魯兆明的《圍城之後》。在電視連續劇《圍城》熱播之後,魯兆明續寫了《圍城之後》,其實就是《圍城》的同人作品,只不過當時還沒有「同人」一說。1992年,這本書由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後被錢鍾書起訴侵權成功。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常務副總幹事張洪波昨日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類似這樣有關同人小說的侵權訴訟案件並不多見,就已有的案例來看,法院在審理判決時基本都不會按照侵犯《著作權法》來處理。因為就現有的《著作權法》條款,如果僅僅是人名一樣,而在主要情節、人物關系等方面不存在相同或相似,那就不構成著作權方面的侵權。之前法院在處理此類案件時,有時會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即把著名小說中的人物人名視為著名商品來對待。具體到本案,張洪波表示,因為目前還沒有看到過原告方金庸的訴狀,不了解他提出的法律證據和訴訟請求,所以還難以判斷案情的走向。

閱讀全文

與圍城之後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