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武漢勞動局在線咨詢
1、未簽勞動合同,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你有權要求單位支付雙倍工資經濟補償;
2、單內位未繳納容工傷保險,所有工傷賠償金都應由單位承擔。
3、首先要求單位向當地勞動保障部們申請工傷認定。
4、住院治療所需醫療費用、陪人費、生活費等都由單位支付,停工期間的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5、再治療完全結束後,做勞動能力傷殘鑒定,並按傷殘鑒定結論提出傷殘賠償。
6、如單位不給於合理賠償,可到勞動部們的勞動仲裁辦起訴維權。
❷ 關於武漢市勞動爭議仲裁問題
你的想法是想如何,你想怎麼樣我們才能幫你分析啊。即使是裁員也應當獲得經濟補償金
❸ 武漢徐東勞動仲裁電話
建議撥打全國統一的勞動行政部門咨詢投訴電話12333,或者撥打114進一步咨詢。版
附勞動仲裁委員會受權理范圍: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❹ 請問勞動仲裁糾紛咨詢
按勞動監察的要求提供證據。
❺ 武漢勞動仲裁委員會的電話和地址是多少是不是還有區勞動仲裁委員會啊我要打官司。
武漢工傷律師雷飛飛提示,勞動者如遇到勞動糾紛可向單位所在地或者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湖北省勞動仲裁委員會 電話:027—87824305 傳真: 027—87824305地址:武漢市武昌區水果湖8號。
武漢市勞動仲裁委員會 電話:027—85741690 傳真: 027—85755651地址:武漢市漢口青年路342號。
武漢市勞動仲裁委員會東湖高新辦事處 電話:027—67880232 傳真: 027— 67880232地址:武漢市珞瑜路546號東湖高新管委會大樓。
武漢市江岸區勞動仲裁委員會電話:027—82716957 傳真: 027—82220200地址:武漢市漢口解放大道麒麟趾路口1號。
武漢市江漢區勞動仲裁委員會電話:027—65657660 傳真: 027—65657660地址:武漢市漢口天門墩3號。
武漢市硚口區勞動仲裁委員會電話:027—83783624 傳真: 027—83783520地址:武漢市漢口天門墩3號。
武漢市漢陽區勞動仲裁委員會電話:027—84873466 傳真: 027—84872334地址:武漢市漢陽區五里墩街二合村特1號。
武漢市武昌區勞動仲裁委員會電話:027—50706804 傳真: 027—50706804地址:武漢市武昌區解放路530號。
武漢市洪山區勞動仲裁委員會電話:027—87385979 傳真: 027—87397602地址:武漢市洪山區珞獅路198號。
武漢市青山區勞動仲裁委員會電話:027—51600205 傳真: 027—68865269地址:武漢市青山區冶金一街12號。
武漢市東西湖區動仲裁委員會電話:027—87385979 傳真: 027—87397602地址:武漢市東西湖區吳南4號。
武漢市蔡甸區勞動仲裁委員會電話:027—84949530 傳真:027—84942505地址:武漢市蔡甸區蔡甸街漢陽大道707號。
武漢市漢南區勞動仲裁委員會電話:027—84757869 傳真:027—84756100地址:武漢市漢南區紗帽街銀蓮路。
武漢市江夏區勞動仲裁委員會電話:027—87013829 傳真:027—87953543地址:武漢市江夏區紙坊鎮熊廷弼路93號。
武漢市新洲區勞動仲裁委員會電話:027—89357251 傳真:027—89357251地址:武漢市新洲區衡洲大道
武漢市黃陂區勞動仲裁委員會 電話:027—61009107 傳真:027—61007252地址:武漢市黃陂區前川百秀街249號。
武漢市沌口勞動人事局 電話:027—84891821 傳真:027—84891005地址:武漢市沌陽大道145號9(開發區管委會)。
如果需要幫助,可以網路 雷飛飛律師 與我取得聯系。
❻ 在武漢怎樣申請勞動仲裁拜託各位了 3Q
仲裁機關一般是政府部門的勞動關系辦公部門。 (武漢市仲裁機關是市勞動局的勞動關系處和各區勞動局勞動關系處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的辦事機構)。 武漢市勞動仲裁委員會 香港路特一號 027- 82440853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你所在的飯店)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勞動者收取定金、保證金(物)或抵押金(物)。 根據<勞動法>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勞動法>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勞動法規定在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但是每個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個小時(參見<勞動法>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違反了勞動法和相關法律法規 可以向地方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反映(訴訟是指向人民法院起訴),當地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和賠償,具體如下:欠付1個月以內的向勞動者支付所欠工資的20%的賠償金,欠付3個月以內的向勞動者支付所欠工資的50%的賠償金,欠付3個月以上的象勞動者支付所欠工資的100%的賠償金.拒發所欠工資和賠償金的地方政府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對企業和負責人格與經濟處罰. 你也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但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勞動爭議案件未經仲裁是不得訴訟的. 武漢市勞動仲裁委員會你可以乘車到機場河這一站下,在勞動大廈的二樓,武漢市勞動監察大隊在三樓辦公。 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87824305 武漢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85805368 江漢區:85881517 江岸區:82716957 硚口區:83783624 漢陽區:84887677 武昌區:88876722 洪山區:87385979 青山區:51600205 新洲區:89357251 黃陂區:61009107 東西湖區:83228202 江夏區:87953543 蔡甸區:84942505 漢南區:84851341(丁玥徐淳彭燕娥) 具體怎麼做,到哪你可以問那裡面的人,他們會告訴你如何進行申請的.
❼ 武漢市勞動局電話是多少
武漢市人來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源勞動局)辦公室對外服務電話:027-83919111,武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地址,武漢市江岸區金橋大道111號。根據《中共武漢市委武漢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武漢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武發〔2009〕14號)精神,設立武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武漢市公務員局),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
(7)武漢勞動糾紛咨詢擴展閱讀:
武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要職責:
(一)貫徹實施國家、省關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的政策法規;擬訂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政策,起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地方性法規草案、政府規章草案,經批准後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二)擬訂全市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規劃和人力資源流動政策並組織實施,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並負責監督管理,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有效配置,加強區域人才合作。
(三)負責全市促進就業工作,擬訂統籌城鄉的就業發展規劃和政策並組織實施,牽頭擬訂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擬訂年度就業再就業專項資金使用計劃,擬訂就業援助制度,推動創業帶動就業。
❽ 武漢勞動仲裁委員會
威海市環翠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辦公室
地址:
杏花街2號
❾ 武漢勞動局投訴電話
想問問,上了半個月班,試用期內,簽了合同,因為有事不得已辭職,老闆也表示了理解同意了,到發工資了這半個月的工資不給發了,說是試用期內,還是自願離職的,什麼道理?
❿ 武漢勞動仲裁的電話是多少
如需電話咨詢勞動仲裁相關事宜,請撥打當地12333勞動保障維權熱線咨詢,或者撥打當地114進行號碼查詢。
當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有權申請仲裁、或者向有關部門投訴,具體採取哪種方式還是兩種方式並用效果較好,要看爭議的具體內容。勞動監察屬於行政執法,在勞動監察過程中,勞動監督機關一經作出處理決定,立即發生法律效力,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立即執行。有關當事人不服處理決定的,可以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在申請復議或行政訴訟期間,不影響決定的執行。
基本程序
1.爭議發生後一年內申請仲裁,遞交仲裁申訴書。
2.仲裁委員會收到申訴書之日起五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
3.仲裁庭開庭五日前書面通知雙方當事人。
4.開庭,明確請求,答辯,調查事實,舉證質證,辯論,陳述。
5.調解。
6.調解不成,裁決。
(10)武漢勞動糾紛咨詢擴展閱讀:
辦案規則:
第一條 為公正及時處理勞動、人事爭議 (以下簡稱爭議),規范仲裁辦案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以下簡稱調解仲裁法)以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以下簡稱公務員法)、 《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國務院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 本規則適用下列爭議的仲裁:
(一)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與勞動者之間,以及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之間,因確認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二)實施公務員法的機關與聘任制公務員之間、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 (單位)與聘任工作人員之間因履行聘任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之間因除名、辭退、辭職、離職等解除人事關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發生的爭議;
(四)社會團體與工作人員之間因除名、辭退、辭職、離職等解除人事關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發生的爭議;
(五)軍隊文職人員聘用單位與文職人員之間因履行聘用合同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由仲裁委員會處理的其他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