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去年申請離職,公司老闆同意,後留我繼續工作未走,請問離職前錢的合同還有效嗎,是否應該重新簽合同
一去年申請離職,老闆雖同意,但未辦正式離職手續,而且合同尚未到期,不用重新簽合同,原合同依然有效。如果己辦正式離職手續,要重簽合同.
② 因為與公司糾紛離職,離職時有10多萬借支款公司沒有沖賬,但都有票據,後來我拿著這些票據離職了。
你的這些票據有領導簽字嗎如果有就沒問題。如果沒有領導簽字有知情人也可以。
③ 我因今天辭職的時候與公司發生薪資糾紛,沒有辦理完辭職報告,今天已
如果你已經取得了仲裁委的受理或者你可以證明申請交到了仲裁委可以不去上班。但不應該突然離崗導致單位產生損失
④ 離職後財務糾紛,我還有必要回去說明嗎
離職後財務糾紛有必要回去說明。
做為一名財務人員,也從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要求出發,版不管權是在職還是離職,都有義務幫助企業解決財務糾紛,把這個財務糾紛解決好了,就可以心安理得了,並分清責任,也可以防止在今後的新崗位上再發生此類事件。
⑤ 離職時還欠公司錢,該怎麼辦
1、關於押金:與你沒有任何關系,這是你公司和對方公司的事,你沒有義務管這事。因為:
()你說了這押金是你「公司因工作需要,要向合作某公司交2000元押金」:可見,向合作公司交押金是你公司與對方公司之間的往來業務,你只是經辦人、代理人,由你代為對對方公司交抵押只是你的職務行為,交不交押金、交多少押金都要由你公司決定,所以此行為的權利和義務應由你公司承擔、而不是由你承擔。
(2)你雖然給你公司打是貸款單,但借款單上寫明了「借款理由,並由你公司領導簽字」,也證明這借款不是你的個人借款、不是個人行為而是用於單位業務需要,也證明要回借款不是你的責任、只是你公司的事。
2、「合作過程中,我公司無任何過錯,對方明顯是故意不退款的。請問,我提起仲裁需要什麼證據?我有和對方公司負責人談話的錄音,電話中談到對方不同意退款,這個錄音管用嗎?」:
(1)勞動仲裁只解決用人單位與其員工之間因勞動合同履行而產生的勞動爭議糾紛:你不是對方公司的員工,你無權以對方公司為被申請人提起勞動仲裁的。
(2)這個押金糾紛也不是勞動爭議,而是兩個公司之間的合同糾紛,不能適用勞動仲裁、只能適用民事上的《合同法》來解決:協商不成的,如果兩個公司達成仲裁協議可以提起經濟仲裁(但是向當地仲裁委提出、而不是勞動仲裁委)
(3)即使是提起(經濟)仲裁,你也不是合法主體,只能由你公司提起、而且還要在雙方達成一致同意仲裁解決的情況下,因為這不是你個人與對方的事,而是你公司與對方的關系。
(4)你所說的證據可以用,但只能是由你公司在與對方公司協商不成後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時使用。
(5)總之:押金的事與你無關,應由單位解決。
3、「我該怎麼辦?」:
(1)你不必再管押金的事,不理「公司財務要求我退還押金才能辦理離職手續」的說法,以書面形式提前1個月通知你公司要求辭職(我想你應該不在試用期了。如果還在試用期提前3天即可),注意辭職通知書最好以掛號或是快遞、或是請公證人員同去的方式提交,以留作你已經履行提前1月通知義務的證據。
(2)1個月後去找公司辦理離職手續,如果公司拒不給你辦理,你可以向公司所在地勞動監察大隊投訴,或者是提起勞動仲裁(在此前,應注意收集你在公司工作的上崗證、工資單等你在單位工作的證據、你已經提前2月發出辭職通知的證據等。
(3)如果想和平解決此事,可以和單位領導溝通,說明押金的事應由單位處理、你可以協助但沒有義務也沒有權利去要或起訴,如果你自己和他們說不通,也可以找個律師和老闆談或者是請他們發個律師函 (讓老闆把這事想明白、讓他知道不及時給你辦理離職手續將會有什麼後果)。
⑥ 員工已經離職了,然後之前在崗位的時候有一個項目糾紛問題,也有金錢上的糾紛,請問員工離職後這些事情還
勞動者離職,如果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存在糾紛,不能以離職就免除其責任,勞動仲裁的時效是一年,如果一年沒有通過合法途徑主張就失效。
⑦ 辭職後以防和公司還有任何經濟糾紛
勞動者辭職,那麼要拿到公司開具的解除勞動合同證明,那麼以後公司發生什麼問題,與勞動者本人無關。除非勞動者故意的。
⑧ 離職後與公司沒有任何糾紛是什麼意思
離職後與單位沒有任何糾紛,是離職的時候雙方協商好的,正常辦理完手續的。
⑨ 關於工作糾紛問題
來金晶科技吧,工資1000還拖欠,獸性化管理,工人自殺的有跳樓的,抹脖子的,還有在單位上吊的,事故也很多,又被車撞死的,被玻璃砸成肉泥的,被破碎機攪成肉餡的,領導比禽獸還禽獸,工人1000怎麼活,
⑩ 簽了自願離職,沒有與公司有經濟糾紛後仲裁還能贏嗎
沒有影響,在勞動者知道權益被侵害的一年內,都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根據《勞內動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容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