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政府采購中招標投標質疑的要求有哪些
(1)招標投標質疑的當事人
在招標投標活動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供應商有權提出質疑.被質疑人則包括招標人或招標代理機構.如果是招標人自行招標的項目,則被質疑人只能是招標人,如果招標人委託代理機構代理招標的,供應商可以選擇以招標人或者招標代理機構為被質疑人.但在本質上是以招標人為被質疑人,因為招標代理機構是以招標人的的名義進行工作的。
(2)招標投標質疑的時限要求
《政府采購法》第52條規定,供應商認為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在知道或者應知其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向采購人提出質疑.對供應商提出質疑有嚴格的時限要求,如果招標投標確實存在問題,可以及時得到糾正;如果沒有問題,則應當使招標投標程序盡快繼續進行。
(3)可以進行招標投標質疑的內容
可以進行招標投標質疑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招標文件、招標過程和中標結果。
政府采購中招標投標質疑答復的程序及要求:
(1)質疑答復的時限要求
招標人或者招標代理機構應當在收到供應商的書面質疑後7個工作日內作出答復。
(2)質疑答復的形式要求
質疑答復應當以書面形式通知質疑人和其他有關供應商,但答復的內容不得涉及商業秘密。
(3)不服招標投標質疑答復的處理
質疑人如果對質疑答復沒有不同意見,則本次爭議處理完畢.《政府采購法》第55條規定,質疑人對招標人、招標代理機構的答復不滿意或者招標人、招標代理機構未在規定的時間內作出答復的,可以在答復期滿後15個工作日內向同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投訴。
B. 根據《政府采購法》規定,投標人投訴的前置條件是()
C
答案解析:
《政府采購法》規定質疑是投標人投訴的前置條件。當發生招標投內標爭議時,投標人必容須首先向招標人和招標代理機構提出質疑。如果對招標人和招標代理機構的答復不滿意或招標人和招標代理機構逾期未做答復的,投標人才可以向行政監督部門投訴。
C. 招標投標常見的爭議及其表達方式有哪些
(1)招標投標爭議的概念:因招標投標當事人權益發生的糾紛。
(2)招標投標當事主體民事主體和行政主體。
民事主體指招標人和投標人(還包括招標代理機構)。
招標投標行政主體指進行行政監督的國家機關及其授權機構。
(3)招標投標爭議的類型
按照爭議的當事主體分為民事爭議和行政爭議兩種類型。
民事爭議是民事主體之間的爭議。
行政爭議是民事主體與行政主體之間的爭議。
(4)表達和解決招標投標爭議的方式
1)招標投標民事爭議的解決方式。
民事爭議包括招標文件爭議、招標過程爭議、中標結果爭議和招標過程其他民事侵權爭議四種。對於招標文件爭議、招標過程爭議和中標結果爭議,表達和解決爭議的方式有異議(質疑)和投訴;對於招標過程其他民事侵權爭議,表達和解決爭議的方式有協商、調解、仲裁或訴訟。
①異議(質疑)。異議是指投標人認為招標文件、招標過程和中標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以書面形式向招標人或招標代理機構提出疑問和主張權利的行為。招標人和招標代理機構是處理異議和質疑的主體。
《招標投標法》規定投標人向招標人和招標代理機構表達爭議的方式是異議和質疑。
《政府采購法》規定投標人向招標人和招標代理機構表達爭議的方式是質疑。
投標人提出異議或質疑應注意以下事項:
A.投標人的異議和質疑要在一定的時間內提出。應當在知道或者應知其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提出質疑;
B.異議和質疑應由投標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提出;
C.異議和質疑應該向招標人或招標代理機構提出;
D.異議和質疑的對象可以是招標人、招標代理機構,或是其他投標人和利害關系人。
E.異議和質疑應該採用書面形式,由法人或授權人簽字或蓋投標人公章;
F.投標人應該在異議和質疑書中明確表明提出異議和質疑的事項、理由及對招標人和招標代理機構的要求;
G.投標人應該對異議和質疑中舉證內容的真實性負責,其提出的要求應當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H.投標人不能濫用提出異議和質疑的權利,否則其行為可能構成干擾招標投標活動正常秩序而受到行政監督部門的處罰。
②投訴。投訴是《招標投標法》和《政府采購法》賦予投標人的行政救濟手段。各招標投標行政監督部門是處理投訴的主體。
③協商。通過雙方的溝通、協調,在互諒互讓、平等友好、公平合理、利益補償的原則基礎上達成一致的爭議解決方式。
④調解。由第三方出面,通過調解和相互妥協解決爭議的方式。
⑤仲裁。爭議雙方自願將爭議交給仲裁機構作出裁決,並負有自動履行義務的一種爭議解決方式。爭議解決方式必須是自願的,必須達成仲裁協議。
⑥訴訟。在招標投標活動中,當事人如果未約定仲裁協議、爭議發生後也無法達成仲裁協議,則只能以訴訟作為解決爭議的最終方式。所有民事爭議都可以通過民事訴訟得到解決。當事人應在訴訟時效內提出訴訟。
⑦其他表達民事爭議的方式。
A.藉助於招標人和招標代理機構的內部監督。B.藉助於其他部門的監督職能。
C.藉助於行業協會的自律監督。D.藉助於社會輿論監督。
1)招標投標行政爭議的解決方式。有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兩種。
①行政復議。行政監督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或上一級主管部門是處理行政復議的主體。
②行政訴訟。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是處理行政訴訟的主體。
(5)表達和解決招標投標爭議的程序
1)屬於招標文件、招標過程和中標結果爭議的
《招標投標法》規定,投標人可先提出異議(質疑),再採取投訴的方式。投標人也可以不經異議(質疑)而直接採取投訴的方式。
《政府采購法》質疑是投標人投訴的前置條件。必須先提出質疑後投訴。
2)屬於招標過程其他民事侵權爭議的,應按照協商+調解+仲裁(訴訟)的程序解決爭議。協商和調解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解決爭議的方法。當協商和調解不能解決爭議時,可仲裁或訴訟。相對於訴訟,仲裁的時間較短、效率較高,爭議雙方應優先選擇仲裁。
發生招標投標行政爭議,民事主體可以首先提出行政復議,行政復議後結果不滿意的再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訴訟;也可以直接提出行政訴訟
D. 供應商如何質疑與投訴
供應商在參加政府采購招標投標過程中,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可以向代理機構提出質疑、向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投訴。政府采購專家韓孟玉認為質疑、投訴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要熟練掌握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 一是要認真學習《政府采購法》、《招標投標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遇到問題可以向有關專家進行咨詢,切勿不懂裝懂,鬧出笑話。二是領會招標文件的全部內容。尤其要全部掌握招標文件規定的廢標條款,只要達到廢標條款之一的就廢標。最大限度地減少由於廢了標而當事人不服,引發質疑或投訴。三是提出的質疑或投訴要有證據和法律依據。 供應商質疑應注意的問題 (一)質疑必須符合規定的質疑條件。供應商認提出質疑,就必須有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如果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與質疑供應商沒有關系,或者供應商沒有提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供應商不宜提出質疑。 (二)質疑必須符合的時限要求。《政府采購法》規定,供應商應當在知道或者應知其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向采購人提出質疑。采購人委託采購代理機構采購的,供應商可以向采購代理機構提出質疑。 (三)質疑必須採用書面形式。《政府采購法》規定,供應商對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提出質疑,必須採用書面形式。供應商如採用口頭形式提出質疑,是沒有法律效力的,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可以不予書面答復。質疑書的主要內容: 1.質疑人的名稱、地址、電話等; 2.具體的質疑事項及事實依據; 3.提出質疑的日期。 質疑書應當署名。質疑人為自然人的,應當由本人簽字;質疑人為法人或者其它組織的,應當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簽字蓋章並加蓋公章。 供應商投訴應注意的問題 (一)投訴供應商提起投訴的條件。《政府采購供應商投訴處理實施辦法》規定,投訴供應商提起投訴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投訴人是參與所投訴政府采購活動的供應商; 2.提起投訴前已依法進行質疑; 3.投訴書內容符合規定; 4.在投訴有效期限內提起投訴; 5.屬於本財政部門管轄; 6.同一投訴事項未經財政部門投訴處理; 7.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的其它條件。 (二)投訴的時限要求。《政府采購法》規定,質疑供應商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的答復不滿意或者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未在規定的時間內作出答復的,可以在答復期滿後十五個工作日內向同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投訴。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投訴後三十個工作日內,對投訴事項作出處理決定,並以書面形式通知投訴人和與投訴事項有關的當事人。 (三)投訴書要符合規定的內容。《政府采購供應商投訴處理實施辦法》規定,投訴人投訴時,應當提交投訴書,並按照被投訴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和與投訴事項有關的供應商數量提供投訴書的副本。投訴書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1.投訴人和被投訴人的名稱、地址、電話等; 2.具體的投訴事項及事實依據; 3.質疑和質疑答復情況及相關證明材料; 4.提起投訴的日期。 投訴書應當署名。投訴人為自然人的,應當由本人簽字;投訴人為法人或者其它組織的,應當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簽字蓋章並加蓋公章。 (四)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投訴事項作出處理決定的時限。《政府采購法》第五十六條規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投訴後三十個工作日內,對投訴事項作出處理決定,並以書面形式通知投訴人和與投訴事項有關的當事人。 (五)暫停采購活動時限。《政府采購法》第五十七條規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在處理投訴事項期間,可以視具體情況書面通知采購人暫停采購活動,但暫停時間最長不得超過三十日。 對投訴處理決定不報的法律救濟渠道 《政府采購法》第五十八條規定:投訴人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的投訴處理決定不服或者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逾期未作處理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作為政府采購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究竟怎樣處理供應商的投訴事項,才能更加快捷、有效地保障所有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呢?有專家建言,可以嘗試一種「一查、二看、三核實、四交代」的處理方法。 一查 「查」就是對供應商投訴的事項進行審查,看其是否屬於《政府采購法》明確規定的投訴范圍,從而快速確定是否受理該項投訴事宜。在實際工作中,政府采購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是錯綜復雜的,加之一個采購項目最終只能有一個供應商中標,因而其他未中標的參與者,往往會有的「有意見」,有的「發牢騷」,還有的做出亂投訴、瞎告狀的行為。為了提高處理采購糾紛的效率,防止少數不法分子借機擾亂政府采購市場秩序,切實保護所有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對供應商投訴事項的受理范圍就必須要嚴格堅持《政府采購法》的規定,即供應商只能就「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這3個事項進行投訴,對不屬於這個法定范圍的投訴事項,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可以不予受理。 二看 「看」就是查看供應商投訴的程序是否合法,查看供應商投訴的時間是否及時有效。《政府采購法》第六章對供應商的「投訴」行為設置了具體的投訴程序,供應商只有嚴格依照這些法定的程序進行投訴,才能夠有效、及時地行使或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利。這些法定的程序就是:供應商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權益受到損害的,必須首先要向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提出質疑;只有在被質疑人未按期做出答復,或對其做出的答復不滿意的情況下,才可以向同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提出投訴。如果供應商事先沒有向采購人提出質疑,而直接向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提出投訴,那麼,這種形式的投訴屬於無效投訴,將不被受理。 另外,投訴供應商也只有在質疑答復期滿後的15個工作日內,及時向同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提出投訴才能有效,逾期提出的投訴也屬於無效投訴。失去了法律保障,投訴事項也不能被受理。 三核實 「核實」就是核實采購文件資料、核實走訪采購當事人、核實投訴人的受害程度。對供應商提出的合法的投訴事項,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及時組織人員進行調查核實,以全面、客觀地查清投訴事項的真相,便於做出正確的處理決定,維護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先要查看與投訴事項有關的采購文件資料,看這些采購文件在公開性、公平性、公正性等方面是否存在著對供應商產生某種歧視性待遇的內容。如果確實存在,就必須要採取果斷措施加以整改。然後要深入實地走訪調查。政府采購活動涉及到眾多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因為局部的矛盾與問題而引起投訴時,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不能聽信一面之詞,不但要調查矛盾雙方當事人,更重要的還是要向涉及投訴事項的第三方采購當事人進行核實,以充分聽取各有關方面的意見,公正對待所有的采購當事人,這樣才能使調查結果更具真實性、全面性。最後要核實投訴當事人的受害程度。投訴供應商提出投訴的目的,就是要討回公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只有對供應商的受害程度做出客觀的評價,才能對其投訴事項做出合理的處理決定,也才能使投訴供應商口服心服。 四交代 「交代」就是對投訴事項要做出書面交代,對投訴供應商的「維權」行為要有個實質性的交代,對其他與投訴事項有關的采購當事人要有個通報性的交代,必要時還要向人民有個交代。作為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部門,不僅要維護投訴供應商的正當權益,還必須要保障所有采購當事人的合法利益,以切實維護政府采購的市場秩序。因此,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不僅要對每一件合法的投訴事項做出嚴肅認真的處理決定,而且,還必須要向各有關方面通報這一處理決定,以使政府采購行為更加公開、透明,更能經得起社會各界的評議與監督。
E. 關於政府采購質疑和申訴問題
答:抄
1,對於政府采購的投訴,只襲能向同級別的采購辦進行投訴,不過前提是你要質疑,現在質疑期限已過,你已經沒有機會投訴。只能向同級法院提起訴訟。
2,采購法沒有此項要求,不過有一點采購法有涉及,就是評標過程中一切以招標文件為准,如果招標文件是這樣要求的,就必須遵守。
3,此問題不違反采購法。單一來源結果的公示期,也是讓其他供應商提出質疑的時間,如果有供應商提出書面質疑,那麼就馬上停止采購。如果沒有,就可以繼續采購。
4,招標的資格審查是根據招標文件進行的,只要供應商嚴格按照招標文件的要求,不管是廠家還是供應商都可以通過。評標人員等不存在責任問題。
5,采購負責人是驗收不屬實,根據問題的大小來劃分他得責任,具體是否構成犯罪還要看具體情況。
另外可以給你出個招:現在政府部門都有網上投訴的欄目,你不要以為他們是擺設。一旦你投訴了,他們答復後,你要對他們的答復進行滿意,不滿意的回復。而你的回復情況涉及考核幹部,所以政府人員比較重視。建議你可以到同級財政局、人們政府進行網上投訴。
F. 如何處理供應商的質疑與投訴
(一)供應商是政府采購活動的重要當事人之一,賦予供應商對政府采購事項的知情權和對采購活動的監督權,要在充分體現保護供應商的合法權益的基礎上,提高政府采購活動的透明性、公平性和有效競爭性。質疑與投訴的處理,是政府采購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和內容,同時這也是充分發揮供應商對政府采購活動實施監督作用的有效途徑。供應商用實名向采購人提出詢問和質疑時,要無條件地予以明確答復;供應商認為采購文件、采購程序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情況下,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必須向供應商進行解答;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必須及時答復供應商的詢問與質疑;如供應商不滿意,可以在規定期限內,向同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繼續質疑投訴。 (二)做好詢問和質疑的處理。在《政府采購法》及相關規章制度授權情況下,如供應商詢問的,應當詳細說明所問內容。如是書面質疑或者書面詢問,采購人或代理機構應當負責及時給予答復;如質疑階段無法解決問題時,應採取進一步投訴的條件和時限;要盡量給供應商一個比較滿面意的解答。 (三)投訴後的處理。監管采購機構接到投訴後,要立即進行調查、取證,實事求是、不隱瞞觀點地開展所被投訴采購活動的方方面面,必要時停止采購活動。如果相關采購人、采購責任人有違法亂紀情節,可請司法機關介入按司法程序嚴肅處理。 (四)對懷有惡意、帶目的質疑與投訴行為,在掌握確鑿證據情況下,可對懷疑人、目的者採取措施,如報警、抵押金處罰等等 (五)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以及監管采購部門,不要偏聽偏信、言聽一辭,要冷靜面對質疑、詢問與投訴;要嚴格按照《政府采購法》和采購規章制度進行應對質疑、詢問,對最終的投訴(諸如:投訴救濟、行政訴訟等等)要依法執行. (六)對裁決後的文本要及時送達供應商、當事人等。在日後的采購活動中,要建「黑名單」可查制,以便更好地吸取經驗、教訓。
G. 政府采購中招標投標質疑答復的程序及要求是怎樣的
(1)質疑答復的時限要求
招標人或者招標代理機構應當在收到供應商的書面質疑後7個工作專日內作出答復。
(2)質屬疑答復的形式要求
質疑答復應當以書面形式通知質疑人和其他有關供應商,但答復的內容不得涉及商業秘密。
(3)不服招標投標質疑答復的處理
質疑人如果對質疑答復沒有不同意見,則本次爭議處理完畢。《政府采購法》第55條規定,質疑人對招標人、招標代理機構的答復不滿意或者招標人、招標代理機構未在規定的時間內作出答復的,可以在答復期滿後15個工作日內向同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