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媒體對醫患糾紛的報道

媒體對醫患糾紛的報道

發布時間:2021-01-23 21:50:52

A. 醫療糾紛想請媒體幫忙

我家小孩在溫州一醫出生造成臂叢神經損傷,呼吸困難等現已發20萬了,後期費用還需要很多,我現在已沒有錢治療了,想請媒體幫忙解決一下,謝謝

B. 醫患糾紛向媒體披露要負什麼責任

你該像你的代理律師'咨詢

C. 醫療事故糾紛媒體報社記者能介入嗎

記者介入,這個是記者文章報道,報社記者來源體載,,

D. 對於醫療糾紛需要哪些新聞媒體介入

這個只要是可以給你們做宣傳的就可以,只要有人知道就可以,而且你這塊直接通過其他手段來維權。像現在比較火的律伴這個平台。

E. 如果媒體涉及到醫療事故而且醫院名氣又比較大,會真實地進行報道嗎

現在國家的輿論導向有變化,一般不會報道此類事件。您想引起輿論的關注無非內是想比較公容平、公正的解決醫療糾紛。國家現在強調法制社會,弘正醫療糾紛咨詢建議您:可以先要求醫院封存病歷、然後找專業人分析整個診療過程,找出其中的醫療過錯,進而根據情況計算出賠償數額,可以到當地衛生局醫調委協商解決,也可以到法院直接起訴,醫院名氣再大,只要您有理,有證據法律就支持您!

F. 溫州醫療糾紛找哪個媒體比較有用

找法院起訴解決最有用;找媒體說實在的只是增加影響力,只是報道客觀現實而已,並不是解決一切糾紛的萬能葯。現在什麼都說找媒體主要是出於有些當事單位息事寧人或實在心虛理虧的心理。

G. 醫療糾紛 找什麼媒體求助

建議走的途徑:
一、抄到當地衛生局反映情況,如果處理結果不滿意可以到法院起訴。
二、通過媒體求助不一定能獲得你想要的結果,當地電視台和報紙不一定會報道,網路是傳播的一個途徑,但要保證反映的問題真實,否則會被對方抓住錯誤。

新聞媒體只是監督社會現象,不能對具體問題進行解決的,只是會對某些問題的解決有推動作用,這也是可以一試的。

H. 媒體報道是否有利於解決醫療糾紛

可以從媒體的正反兩個方面來說
並不是所有的媒體都需要搶占這樣的頭條 比如cctv
其他的媒體大部分的也是從醫療事業的發展 人員的配置 各種的存在的問題的現實情況出發

I. 醫患關系,醫患糾紛矛盾來自哪裡

您好!醫患糾紛來自於患者和醫護人員兩方面;
(一)患者方面的原因
患者法律意識逐步增強 患者及其家屬等正確和不正確地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法律規定了患者的知情權,於是,不少患者經常行使這種權利,有的行使得正確,由於我們醫務人員的原因導致矛盾的產生,也有的患者不正確地行使知情權,對於醫療人員的合理拒絕非常不滿,並且往往導致矛盾的產生。還有一些患者或其家屬等人,對醫療的期望值過高,認為我在醫院花了錢,醫院就得給我治好病,於是,當出現的醫療結果不是他們所期望的結果時,就將抱怨、憤怒發泄到醫務人員身上,認為是醫務人員侵害了他們的利益,出於感情因素或者經濟考慮,將矛盾激化,形成糾紛,有的還要法律訴訟。
患者經濟意識逐步增強 隨著醫療制度的改革及失常經濟的影響,醫療費用快速增長超出群眾心裡承受能力,導致患者不滿。多數老百姓不太清楚現行醫療改革的服務體制,或受大眾媒體的誤導總把看病難、看病貴矛盾的對准醫療機構。殊不知葯價高是多部門,多機構的原因。首先,葯價的高低與生產廠家有關。目前大多數葯廠經營艱難,為了生存,只好選擇生產價值高、經濟效益好的葯品。其次,葯品的流通要經過多個環節層層批發,層層加價,必然導致葯價高。更重要的是目前醫院仍屬於福利性質,葯價仍是國家物價部門制定的,醫院無權定價。另者因近年科技的發展,診療技術隨之發展,檢查及治療手段增多,費用也隨之增高[2]。
(二)醫護人員方面的原因
醫德醫風不正 「治病救人」本是醫生應盡的職責,但少數醫務人員違反規章制度和操作常規,醫療文書書寫不規范,對患者檢查不全面。工作責任心不強,技術水平不高,有部分醫務人員受經濟利益驅動,為患者治療時,開大處方,拿葯品回扣,甚至讓患者作不必要的檢查,這些不正常的行為敗壞了醫生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使患者對醫生產生不信任感。
醫患溝通欠缺,醫護人員服務意識不強 因為醫患關系在醫療活動中體現在多方面的角色不對稱性,特別是對醫學的理解和相關知識的擁有上優劣勢明顯存在差異。正是這些差異的存在影響了醫患之間的溝通。因此,個別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端正,服務意識淡漠,缺乏對患者的同情心,在工作中解答患者問題,不耐煩,簡單生硬,缺乏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嚴重製約著醫患關系的發展,進而導致醫療糾紛發生。
醫院管理落後,制度不健全 由於醫院制度不健全,職責不明確,科室各自為政,不顧患者利益和整體利益;管理手段落後,對來訪者接待處理不利,使本可以平息的矛盾升級為醫療糾紛。如:檢查不認真,不能履行好告知義務,病案管理、醫療質量管理等措施不到位,對醫學資料不能很好保管,不注意保護患者隱私、醫用材料質量有瑕疵、收費記帳登記錯誤等存在諸多薄弱環節,留下易引起醫療缺陷的易發科室、易發因素、易發時間,這些都是糾紛增加的主要原因。
輿論導向失之偏頗,推波助瀾 醫療界與其他行業一樣,均存在技術和服務等方面的不足。少數人員有收受紅包、回扣等違紀現象,但那絕不是主流。新聞記者未必熟悉醫學專業知識,使得部分媒體對醫療糾紛的報道帶有一定片面性,誤導了群眾,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醫患矛盾。中國醫協收回1950份調查表結果表明:媒體對醫療糾紛的報道客觀全面僅為1.64%,比較客觀17.7%,不客觀為80.66%,這些嚴重影響醫院的形象和聲譽。新聞媒體不適宜的報道及一些社會因素的干擾、參與也對醫療糾紛的發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謝謝閱讀!

J. 媒體怎樣適當介入醫療糾紛

媒體介入,是有目的的,故稱炒作。
最好的方式是自己正面敘述事情的經過,詳細記錄雙方的訴求,自己站在第三方的立場,做到公正。
但問題要進行分析呀!
你不要太多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因為醫療和法律,都是知識密集型行業。
最好的辦法是多走訪專業人士,讓他們去評論。
作為媒體,你隨自己對該事的認識,不斷深入地記錄,最後做個總結,就可以了。
因為你的記錄,也是會有傾向的,之前,最好找專業人士對糾紛做個定性,對結果做個預測,別讓自己的傾向弄反復了。畢竟,對於醫療糾紛,醫療和法律界的人,比普通人更關心。外行做出的東西,想過內行這一關,不是件容易事。細節上瑕疵多了,遭人鄙視。

閱讀全文

與媒體對醫患糾紛的報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