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侵權責任法15條能否
《侵權責任法》抄第15條規定: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本條規定的是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侵權責任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Ⅱ 《侵權責任法》確定的歸責原則有哪些
歸責原則構抄建了侵權類型,即過錯責任、過錯推定責任、嚴格責任類型。
歸責原則對應著侵權責任的基本分類。三種歸責原則對應了各種侵權責任的具體類型,它們在構成要件、免責事由等方面都存在差異。過錯責任、過錯推定和嚴格責任對行為人所強加的責任是有區別的,就行為人來說,嚴格責任最重,過錯推定次之,過錯責任最輕。對受害人的保護也不相同,從受害人的角度考慮,在責任的選擇上應選擇對其最為有利的責任。
現代侵權法出現了一般條款和類型化相結合的模式,適應此種發展趨勢,我國《侵權責任法》採取了「一般條款+類型化」的模式。所謂一般條款,是指在成文法中居於核心地位的、成為一切侵權請求權之基礎的法律規范。所謂類型化,是指在一般條款之外就具體的侵權行為類型作出規定。《侵權責任法》第6條第1款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就在法律上確立了過錯責任的一般條款。
Ⅲ 如何理解適用《侵權責任法》第88條關於堆放物倒塌致害責任的規定
您好,《侵權責任法》第88條規定:「堆放物倒塌造成他人損害,堆放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一)堆放物倒塌致害責任適用過錯推定責任。《人身損害賠司法解釋》第16條規定:「下列情形,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六條的規定,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一)道路、橋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構築物因維護、管理瑕疵致人損害的;(二)堆放物品滾落、滑落或者堆放物倒塌致人損害的;(三)樹木傾倒、折斷或者果實墜落致人損害的。前款第(一)項情形,因設計、施工缺陷造成損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與設計、施工者承擔連帶責任。」司法解釋規定堆放物倒塌致害責任實行過錯推定規則,獲得理論界和實務界一致贊許,《侵權責任法》第88條沿襲了司法解釋的規定。
在實行過錯推定的時候,作為原告的受害人請求賠償,只需舉證證明被告是倒塌堆放物的堆放人,及因堆放物倒塌存在損害,而無須舉證證明堆放人有過錯,即從損害事實中推定堆放人在主觀上有過錯。堆放人主張自己無過錯者,應當舉證證明。不能證明或者證明不足,則推定成立,即應承擔侵權責任;確能證明者,則不承擔侵權責任。
(二)堆放物倒塌致害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一是有堆放物倒塌的致害行為,即堆放物全部或部分傾倒、坍塌。二是有受害人損害事實,即堆放物倒塌造成受害人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三是損害事實與堆放物倒塌的致害行為之間有因果關系。堆放物倒塌的原因,有多種情況:有其自身原因,如堆放方式不當等;也有外在原因,如自然力的原因、第三人的原因等。堆放物倒塌致人損害的因果關系,並不追究導致倒塌的具體原因,而是強調倒塌行為與損害後果的因果關系。四是堆放人有過錯。這種主觀過錯,一般是指堆放人堆放或管理不當,或者存在其他注意義務的欠缺,均以過失方式為之。這種過失的心理狀態,是疏忽或者懈怠。其過失的確定形式,采推定方式。凡堆放物品致人損害,首先推定堆放人有過失,認定其未盡注意義務,無需受害人證明。堆放人只有證明自己已盡相當注意,即無過失,才能推翻推定,免除自己的賠償責任。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失的,堆放人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Ⅳ 關於《侵權責任法》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
呵呵,藉助一些新聞您看看有沒有幫助吧
精神損害賠償得到法律彰顯
2007年11月日,「北京公交售票員掐死清華教授女兒案」民事賠償部分終審宣判,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撤銷了賠償10萬元精神損害金的一審判決,改判賠償30萬元,這是目前我國法院判決精神損害賠償的最高數額。
我國現行民事法律對於精神損害賠償沒有明確規定,正在審議中的國家賠償法修訂草案確立了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但僅限於行政法領域,司法實踐中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來規范,司法實踐中精神損害賠償已經有了不少案例。
最新通過的侵權責任法規定,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勝明表示,這是《侵權責任法》的一個亮點,表明我國在現行法律中第一次明確規定了精神損害賠償。
王勝明介紹說,草案審議過程中,關於精神損害賠償怎麼認定,什麼情況下構成精神損害賠償,以及精神損害賠償究竟賠多少,有過很大爭論。最終通過的法律規定,精神損害賠償嚴格限制在侵害人身權益。侵害人身權益是指侵害生命權、健康權、名譽權、隱私權等,但不包含侵害財產權,如果侵害了財產權益,就要根據財產的損失給予賠償。
Ⅳ 誰能解釋侵權責任法二十八條規定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兩個法律關系,樓頂的住戶是被你的太陽能侵權的。你不能免責,如果你有證據證明是太陽能水管被人破壞,你可以承擔了侵權責任後向破壞者追償,但如果找不到人那就沒有辦法!免責不了
Ⅵ 侵權責任法實施前,車主和車輛使用人對受害者如何承擔責任法律依據是什麼
公安部《道來路交通事故處理自辦法》規定,車主與車輛使用人承擔連帶責任。但是各地法院後期執行的不一致,比如江蘇省高院在1999年規定,出租、出借車輛,在借用或者租用人使用期間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的,應由借用人或者租用人承擔賠償責任。如果借用人或者租用人不具備使用車輛的資格和能力的,應當由機動車所有人與借用人或者租用人連帶承擔賠償責任。
Ⅶ 侵權責任法和人身損害賠償同用嗎
1,《侵抄權責任法》與《人身損害襲賠償司法解釋》可以同用。
2,《侵權責任法》頒布時間晚於《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依據新法優於舊法原則,在有沖突時,應當適用《侵權責任法》規定。
3,《侵權責任法》屬於法律,《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屬於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效力上《侵權責任法》高於《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應當優先適用。
4,在《侵權責任法》沒有規定的情況時,可以適用《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
Ⅷ 侵權責任法第91條的理解是全部責任還是部分
《侵權責任法》第九十一條規定「在公共場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繕安裝地回下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采答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施工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窨井等地下設施造成他人損害,管理人不能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規定的是全部責任,但在具體案件中,要考慮到受害人是否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仍然要適用《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六條到第二十九條的一般規定。
Ⅸ 《侵權責任法》上承擔責任的核心方式是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版危險;
(四)權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財產侵權一般為停止侵害、賠償損失;人身侵權一般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
Ⅹ 制定《侵權責任法》的意義是什麼
《侵權責任法》的通過實施將會在社會生活中發揮重大的作用,發生重大的影響。第一,它專標屬志著中國民法典的主體部分已經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也已初見雛形。第二,增強社會的權利意識。第三,進一步調動人民群眾維權的自覺性和規范化。第四全面規范民事審判活動,實現法律適用的統一化。
《侵權責任法》這部法律對整個侵權責任的問題做了全面系統的規定,尤其是在很多制度上有所創新。比如說,在法律里第一次明確了精神損害賠償的制度,規定了同命同價的原則。這些對公民權利的保障確實起了非常重要的意義。還有像醫療損害賠償的問題、環境污染的問題、產品缺陷的問題、召回制度等,這些問題都是在侵權領域里這么多學者研究以後得到的共識,這在立法上得以規定,對中國公民的基本民事權利的保護起到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這樣的一部立法,更重要的是彰顯了公民的權利意識,同時也強化了責任意識、義務意識,我想作為一個正義社會來說,確實需要對權利有維護有保護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應該說這部立法起到這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