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醫與近代西醫是不是有較大沖突,在理論上
根本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理論,不存在沖突不沖突。
❷ 中醫為什麼從來沒有醫鬧,也沒有醫療糾紛呢
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例因醫鬧遇害的中醫大夫叫華佗。
❸ 醫患糾紛在西醫中屢見不鮮,為何在中醫的醫患糾紛卻少見
這可能是主要是因為中醫他們處理這種關系是比較明確,同時他們也更加的注重患者的一種健康問題,而且也比較有耐性,同時很多人在求中醫時也是抱著嘗試的態度。
醫患問題可以說是這兩年頻頻發生的一種問題,而且在這個經濟發展迅速的時代,醫患問題真的是非常嚴重。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對醫生和病人之間的這種關系開始慢慢兒的僵化,也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矛盾,所以醫患問題是我們現如今社會一個很令人頭疼的問題。
所以說醫患糾紛的發生都是和個人有關系的。它完全在於病人本身抱著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
❹ 如何認定糾紛中醫方的過錯
在審判實踐中,法官可以具體結合以下原則,運用「醫療水準」這一判斷標准來認定醫方的過錯:
1、「醫學判斷」法則。
所謂「醫學判斷」法則,是指只要醫療專業者遵循專業標準的要求作決定,不能僅因事後判認其所作的決定錯誤而對其課以責任。醫方在對患者施行診療時,若其已盡到符合其專業要求的注意、學識及技術標准,即便治療結果不理想,甚至有不幸發生,醫方也無過錯,不應對該後果承擔責任。
2、「可尊重的少數」法則。
醫師為診療護理行為時,必須具備高度的專門知識與技術,各個醫師可能持有不同的見解,在此場合,要容許醫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權。我們知道,科學與全民公決不同,而且「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因此,在醫療行為給患者帶來損害時,我們不能因多數人同意採取某種治療措施就肯定其完全正確而不承擔責任,也不能因所採用的治療方法系屬少數人認可而讓該少數人承擔責任。只要醫師採取的治療方法不違反其專業標准,就不能認定其有過錯。
3、「最佳判斷」法則。
醫方所為的診療護理行為除必須符合其專業標准所要求的注意義務、學識及技術等之外,還必須是其最佳判斷。換句話說,當醫師的專業判斷能力高於一般標准,而該醫師又明知一般標准所要求的醫療方法具有不合理的危險性時,法院對該醫師的注意義務的要求應高於一般標准。比如,美國一些法院要求該醫師必須依其能力做「最佳判斷」方可免責;日本民法理論中也有類似要求,稱為「最善之注意義務或完全之注意」。「最佳判斷」法則與醫師的一般注意義務有別,法院適用該原則時須非常小心。「最佳判斷」法則一般僅應在該最佳判斷確定的治療方法不增加患者的危險或該治療方法已被認為符合「可尊重的少數」法則時,方可適用。
4、「允許風險」法則,或稱「容許性危險」,法則。
該法則認為,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包括醫療活動中,為謀求社會進步,應允許威脅法益的人類活動的存在。醫學的進步,使以往被認為屬於絕症的疾病也有了治癒的可能,給患者及其親人帶來歡樂和希望,但新葯的使用,也會產生副作用。醫學的進步是經過千千萬萬次的反復實驗和多次的失敗才得到的。因此,判斷醫方的過錯,應考慮「允許風險」法則的適用。
5、醫療的緊急性與醫療嘗試。
所謂醫療的緊急性,是指由於醫療的判斷時間緊促,對患者的病情及病狀無法作詳細的檢查、觀察、診斷,自難要求醫生與平常時期的注意能力等同。因此,緊急性在醫療過失上,便成為最重要的緩和注意義務的條件。但這並非有意減輕醫方的注意義務,而是仍以相同的注意程度作為判斷標准,不過在因緊急情況而無法注意時,免除醫方責任的承擔。所謂醫療嘗試,是指任何醫療行為雖均具有抽象的威脅,醫學理論更要依賴新的葯物嘗試或技能實驗才能發展。這時,常有相當的「未知領域」的存在,醫生在此未知領域,當負注意義務。因此,醫生在進行新的醫療嘗試時,除經患者承諾外,還要對患者的症狀、體質、醫院的設備、醫生的能力及其它必要的實驗及可能的危險,均應先慎重考慮,並應提供周全的應急設備,否則,將難逃過錯之咎。
6、一般醫師與專科醫師的不同。
在醫療行業,存在著諸多分工。首先有醫院管理人與醫務工作者之分;醫務工作者依其專業,又有醫生、護士、檢驗師、麻醉師、葯劑師等區分。他們的注意標准應依其所屬專業而加以判斷。醫院內大者有內科、外科等諸多專科,每個科內都有專業醫師,如今已不再也不可能有包治百病的全能醫師,因此,專科醫師對其專門領域內的注意義務標准要高於一般醫師的注意義務。至於某醫師是否為專科醫師,不能以其是否取得該專業的執業證書或同類的資格證書為依據,而要看該醫師是否以該專科的形態執業。倘若其能力未能及於專科醫師的水平而強行為之,應從保護患者利益的角度出發,依專科醫師的標准來判斷該醫師是否過錯。
7、地區性原則。由於不同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有差距,因此,醫師執業的環境、醫療經驗等,都有地區性的差異。這在我國尤為明顯。在一些偏遠的農村,許多醫務工作者由於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對現代醫療知識及醫療技術知之甚少。因此,判定醫生是否盡到注意義務,應以同地區或類似地區(指發展水平大致相當,環境、習俗、人口等相似的地區)的醫療專業為依據。可見,在判定醫方的過錯時應考慮到地域、環境等地區性差別因素,既不縱容醫方的過錯,又要針對具體環境而不對醫方過於苛刻。
❺ 中醫裡面對(和領導別人沖突時)緊張心跳飛快造成身體的危害是什麼,以及調理方法
正常抄人都會有緊張的時候,這都襲是無可厚非的,有時候面對領導、長輩、客戶或者異性都有可能出現,每個人程度不一樣。
偶爾出現是沒有問題的,人的生理機能會進行自己的調節,情緒激動、感覺危險、天氣寒冷等等的時候,身體自己會覺得我要多分泌一些幫助主人的激素,這時交感神經興奮,會分泌腎上腺素,這時就會出現肌肉收縮,心慌、出汗、尿頻、臉紅、口乾等等的。一般都是一過性的,持續時間比較短,緊張的源頭消失後這些症狀也會消失。
如果要說危害,那麼過度過頻的情緒波動,長時間的緊張狀態等是可以成為一些疾病的誘因,比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就是平時說甲亢。
要調節,最主要自己有一個認知去主動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多戶外活動及和其他人的溝通接觸。心情開朗,做事有準備,慢慢地隨著自信心的增強,緊張情況會好轉。
❻ 醫療糾紛中醫院沒有盡到風險告知義務要承擔多少責任
如果在醫療糾紛中間醫院沒盡到風險告知義務,應該承擔30~40%的責任。
❼ 為什麼中醫很少有醫療糾紛中醫的特色是什麼
現在的人更多還是追求西醫多一點,主要是覺得西醫的葯或者是治療方式能夠快速達到治療的目的。中醫都相對中醫來說簡單而且人少,自然中醫的醫療糾紛就少了。而且中醫的理論基礎和治療方式和中醫存在不同,西醫講究的是全身用葯,用中葯,針灸,拔火罐作為治療手段,這些中葯對人體產生的毒害作用和副作用就會少一點,發生的醫療糾紛機率就小。從上面中醫的治療方法和理論基礎不難看出,中醫講究的是人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治療。而不像現在的臨床醫學,就是哪裡一有病灶就治哪裡,更何況普通人對中醫就已經有所了解,基本上也不存在什麼醫患溝通問題,醫患溝通導致醫療糾紛的事例很多,而且現在的西醫,醫生都很忙,沒有多大耐心,有時候對患者的態度稍微差一點就有可能產生醫療糾紛,而中醫就不一樣了,去看中醫的人比較少,用葯方面也不會存在很大的安全問題。
❽ 你好,醫患糾紛中醫師的責任問題
如果是兩個合夥開辦診所,則以雙方約定的風險承擔約定來承擔,如果沒有約定可以按出資比例來共同分擔
❾ 如何認定醫療糾紛中醫方的過錯,哪些情形不屬醫療事故
有下列情來形之一的,不屬於醫療源事故: (一)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而採取緊急醫學措施造成不良後果的; (二)在醫療活動中由於患者病情異常或者患者體質特殊而發生醫療意外的; (三)在現有醫學科學技術條件下,發生無法預料或者不能防範的不良後果的; (四)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誤診療導致不良後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後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