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手房買賣糾紛如何處理
二手房買賣糾紛如何處理:
一、與賣家協商解決
任何糾紛解決的首選方法都是協商,因為協商不需要走太過正式的法律程序,耗費時間短,雖然也存在著難以達成一致意見等缺陷,但在有些情況下反而是比較有效的方法。所以當糾紛發生,購房者開始還是應該選擇與賣家面對面協商,擺出有關的事實依據,並提出和解的要求。如果能夠協商一致,那就將會是圓滿的解決辦法。
二、向消費者協會投訴
如果協商不成,並且房屋買賣的爭議或者分歧比較大,購房者可以向房屋所在地的消費者協會投訴,並提交詳細的文字材料和證明材料。雖說消費者協會的影響力可能不足以為你討回公道,但是畢竟賣家會因此受到調查,產生一定的困擾,有些賣家並不希望如此,自然就會選擇和平解決了。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如果你購房的時候涉及到了中介費、合同約定外的其他收費和物業費等費用,那你就可以向有關的物價行政管理部門投訴。如果遇見了合同欺詐等糾紛,你就可以向有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如果遇見各類建築安裝、市政、公用等建設工程在建期內發生的工程質量問題,你可以根據建設部《建設工程質量投訴處理暫行規定》向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投訴。
四、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合同雙方在合同中或者事後達成了仲裁協議的,可以向約定的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房地產糾紛交付仲裁的前提是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書面仲裁協議,否則仲裁機構無權受理。交由仲裁機構處理不僅方便快捷,而且仲裁機構和仲裁庭的成員都是由當事人雙方自行選定的,也有利於減少糾紛雙方的對立情緒。
五、向有關人民法院起訴
向有關人民法院起訴是最後的手段,如果之前的方法起不到效果,只能採取訴訟的方式,即使訴訟相對來說比較復雜並且耗時耗力,但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就需要拿起法律武器。但是要記住訴訟講求證據,所以購房者一定要注意收集證據,比如房屋買賣合同等。
2. 買房時,遇到一房二賣糾紛怎麼辦北京那個二手房律師比較專業
說道二手房律師還是靳雙權比較專業點,處理房產糾紛長達15年,無論經驗還是能力都可以。
3. 二手房一房二賣怎樣產生
1、誠信的缺失
我國自古以來是誠信禮儀之邦,然而,隨著時代的演變,經濟利益的驅使,部分市場交易主體對誠信二字僅存於紙面而不付諸實踐。現代城鎮社會從法理學上分析是「陌生人社會」,其是相對於「熟人社會」而言的,舉個普通的例子來講,現代城市商品房的左鄰右舍可能居住在一起十幾年都不認識隔壁住的是誰。而這樣的「陌生人社會」所衍射出來的一個現象就是在市場交易過程中某一主體違背誠信做交易,其換個地方進行交易便不怕遇見「熟人」(即過去被騙的人)。而在「熟人社會」中,舉例來說,如農村,某一村民違背誠信欺騙了另外的村民,可能當天就全村知曉,其無法在村裡立足。 「一房二賣」這種市場交易在現代城鎮中的普遍性,其外部源於其社會環境的陌生,但其思想根源在於誠信的缺失。
2、利益的驅使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利益的驅使,當然這里的利益未必是金錢上的,也不代表是貶義的,僅就從「一房二賣」這個角度而言,由於獲利空間大而違法或違約成本低的情況下,極易引導市場主體從事該行為。以深圳的二手房交易慣例來說,其合同文本一般是採用中介出具的合同樣板,對於其中未能按約定交付房屋的違約責任約定一般是定金罰則與違約金相並存的約定。因一般定金的最高標准不得超過合同標的額的20%,故而定金的懲罰相對不高,而違約金的數額即使約定過高也不見得能在訴訟或仲裁中獲得支持,因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而《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是「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因此,在前述中介的合同範本當中一般當事人採用的是合同標的額30%的違約金,但這里由於存在著合同簽訂中的價格並非真正的交易價格(主要是為了避稅)的時候,又會導致違約金的進一步降低。違反合同約定將出賣的二手房進行「一房二賣」的出賣人,其之所以從事該違約行為,其從經濟上的角度已經算了一筆帳,就是其再次出賣所獲的利益高於其違約或違法成本,而且由於其所處的環境主要為陌生人的社會圈,因此,即使其違背誠信從事交易,其也不過於擔心其會在其他場合從事交易時遭受別人的質疑,當然從這點來說,也跟我國現行關於個人誠信檔案未予以建立且規范化存在著一定關系。
3、法律規制的不足
目前我國對二手房出賣人從事「一房二賣」的交易行為並無具體的法律法規或其他規范性的規定,而對一手房的「一房二賣」問題則有明確的司法解釋,主要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無法取得房屋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中的第二項就是「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後,出賣人又將該房屋出賣給第三人。」但此處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根據該司法解釋第一條「本解釋所稱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以下統稱為出賣人)將尚未建成或者已竣工的房屋向社會銷售並轉移房屋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並不適用二手房買賣合同。但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於近期出具的《關於審理房地產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及說明(徵求意見稿第一稿)》第14條做了規定,可惜該規定一方面為地方性法院的指導意見,效力較低、另一方面其規定本身亦存在一定的缺陷,有關此點將在下文做分析。因此,目前我國對二手房「一房二賣」的糾紛一般適用《合同法》的總則及分則有關「買賣合同」一章的規定。 由於法律規范具有預見性、指導性及教育性等功能,因此,法律規范對法律主體行為規制的缺乏就容易導致糾紛的發生或違法、違約行為的頻發。
4、買受人法律風險防範意識較弱
二手房交易時常藉助中介的居間作用來實現,出賣人與買受人在信息上存在不對稱,尤其是對買受人來說。二手房一般的交易流程也給出賣人操作「一房二賣」留有空間,買受人在購買二手房時,除非是一次性全額付款的,不然,就深圳而言,一般是買受人與出賣人一起就購房首期款做資金監管後買受人辦理銀行按揭貸款時辦理房屋過戶手續,由於在此過程中僅簽了二手房買賣合同未無任何物權的公示效力,故而,出賣人仍為二手房的權利人,其仍有權就其房屋另作處分,而買受人一般在這過程中基於其法律風險防範意識較弱而可能遭受損失。
4. 買二手房:「一房多賣」糾紛怎麼解決
「一房二賣」的房子到底歸誰?
如果購房者遇見了「一房二賣」的情況,並不能因為自己是先訂立合同的人,便主張房子歸自己所有,具體還要分以下情況進行討論:
1、當事人中的一方已辦理過戶
根據《物權法》的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也就是說,不管你是先訂立房屋買賣合同的人,還是後訂立買賣合同的人,只要一方已經辦理了過戶,房子便歸其所有。
2、當事人均未辦理過戶且未交房
按照《物權法》規定,當事人簽訂房屋買賣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所以,如果當事人都還沒有辦理房屋過戶登記手續,且房屋也未交付,房屋所有權便歸已辦理預告登記的一方所有。
3、當事人均未辦理過戶及預告登記手續
根據《解釋》的規定,對房屋的轉移佔有,視為房屋的交付使用。所以,如果當事人都沒有辦理過戶手續和預告登記手續,那麼房屋便歸先行實際佔有房屋的人所有。
4、當事人均未辦理過戶及預告登記手續且未交房
如果當事人都沒有辦理過戶手續和預告登記手續,而且房屋也還沒有交付,那麼房子便歸先支付了房屋價款的人所有。
遇此情況,購房者如何維權?
這需要根據出售方是開發商還是二手房業主來進行討論,具體如下:
如果出售方是開發商,那麼根據《解釋》的規定,買受人可以要求出賣人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並要求出賣人賠償其損失,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而且,如果開發商是惡意串通第三方買賣房屋的話,出賣人與第三人訂立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會被視為無效。
如果出售方是二手房業主,則不能按照《解釋》的規定進行處理,需按照《合同法》的規定處理。根據規定,守約方可向違約方主張違約責任,但不能主張懲罰性賠償。shzyqiyu88
5. 一房二賣如何處理如何有效避免一房二賣
為防止一房二賣情況的發生,物權法設定了預告登記制度。預告登記是指當事人約定買賣期房或者轉讓其他不動產物權時,為了限制房主再次處分該不動產,保障債權人將來取得物權而作的登記。如在商品房預售中,購房者可以就尚未建成的住房進行預告登記,以制約開發商把已出售的住房再次出售或進行抵押。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不過,預告登記的有效期限並非無限長,物權法同時規定,預告登記後,債權消滅或者自能夠進行不動產登記之日起三個月內未申請登記的,預告登記失效。因此,要防止一房二賣,只進行預告登記還不夠的,還要及時辦理產權過戶,辦出自己的產證,才能徹底保證房屋的物權。二手房網簽也可以使房產交易透明化,通過規范合同文本,充分保障買賣雙方當事人的合法利益,通過備案有效防止一房二賣。同時,買房者在簽訂購房合同時,應盡量能夠明確「一房二賣」等禁止性規定,並加重此種行為的違約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十條【預告登記】當事人簽訂買賣房屋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預告登記後,債權消滅或者自能夠進行不動產登記之日起三個月內未申請登記的,預告登記失效。
6. 二手房遭遇違約 「一房二賣」困局如何防
當前,在房價快速上漲的形勢下,房產交易呈現故意違約或惡意違約多發現象,由於二手房交易機動性大,制約力度不足,更是房產交易違約的「高發地」。哪些原因造成二手房交易違約?普通購房者又該如何應對呢?
造成違約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部分賣房人唯利是圖、喪失誠信,契約精神缺失。這部分賣房人認為違約金數額可控,最多就是按照合同約定支付違約金;
二是部分賣房人法律意識淡薄,或者對法律知識缺乏。他們認為房子是我的,我想賣就賣,不想賣可以不用給出理由;
三是司法實踐中對惡意違約行為處罰較輕,讓個別賣房人看到了實施惡意違約、進而實現不法利益的可能;
四是現階段我國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體系,惡意違約者的違約成本太低;
五是部分房屋中介公司在提供居間服務中存在違法、違規和失職行為,提供的居間服務不夠規范。預防二手房買賣糾紛的出現,須從選擇規范專業的中介公司開始。
面對惡意違約者,很多守約者往往面臨三個選擇。有的購房者法律知識欠缺,維權意識不強,一旦遇到賣房人毀約,則自認倒霉,默不作聲;有的購房者擔心訴訟周期長、成本高、風險大,選擇接受賣房人的部分賠償;對於大部分購房者來說,一旦賣房人毀約,則自己就錯過了最佳購房機會,房價飛漲,同樣的錢卻買不到同樣的房,所以更多的購房者會果斷拿起法律武器,選擇維權到底。
面對惡意違約,如何保住房子呢?
對於廣大購房者來說,當遇到賣房人惡意違約時,是選擇要房子還是要賠償,取決於房屋交易處在哪個階段以及賣房人和購房人的行動快慢。違約發生時常見兩種情況,一是房屋已經辦理網簽,但尚未實際交付;二是既沒有辦理網簽也沒有實際交付。如果是前者,則房屋相對安全;如果是後者,就會給「一房二賣」帶來便利。
曾經有過這樣的惡意違約者,為了賣一個更高的價格,用盡一切辦法在3天內完成「一房二賣」,並且辦理網簽、售房及過戶。根據相關司法實踐,購房人在所購買房屋被「一房二賣」成為既定事實的情況下,想要到房產幾無可能,這種情況下只能按房屋溢價款索賠。
所以說,如果房屋未網簽就發生了糾紛,建議購房人第一時間到法院進行訴前財產保全,這樣爭取到房子的概率會大大增加,失去房子的風險將極大降低。
保全房子只是訴訟這一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之後還要立案,還要進行通常不止一次的開庭。甚至還有二審、執行程序。但無論如何,對於守約的購房者來說,想要打贏房產保衛戰,應當將涉案房產保全起來,避免「一房二賣」、惡意抵押等不可逆的風險出現。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無論如何,誠實守信比金錢更重要。一般意義上,惡意違約者會輸掉一場官司,還會輸掉誠信。對於一起起賣房人惡意違約案例,我們期望違約方無法利用違約行為獲利,而守約方的合法利益因此不受損害。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8-03-14,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
7. 二手房買賣糾紛
搜集證據,到法院起訴,主張對方承擔違約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章回違約責任第答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第一百零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