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業小區業主樓道堆放物品怎麼處理
物業公司通來常的做法是源:
1、在物業管理區域內張貼通知、溫馨提示之類的;這個對於物業服務公司很重要;在溫馨提示中重點要強調阻礙消防通道的危險性,及侵犯全體業主公共區域的不道德行為;
2、要對出現的情況及時勸阻,不能等事態蔓延嚴重了,再去勸阻;
3、對於堅決不清理的業主,建議及時上報當地城市管理部門和消防行政主管部門;另附消防隱患舉報電話96119;或撥打當地消防主管部門電話;
(1)小區廣告合同糾紛擴展閱讀:
物業管理是指業主對區分所有建築物共有部分以及建築區劃內共有建築物、場所、設施的共同管理或者委託物業服務企業、其他管理人對業主共有的建築物、設施、設備、場所、場地進行管理的活動;物權法規定,業主可以自行管理物業,也可以委託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它管理者進行管理。
物業管理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物業管理是指業主委託物業服務企業依據委託合同進行的房屋建築及其設備,市政公用設施、綠化、衛生、交通、生活秩序和環境容貌等管理項目進行維護,修繕活動;
廣義的物業管理應當包括業主共同管理的過程,和委託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進行的管理過程
參考資料:網路-物業管理
2. 「取消物業」呼聲愈發高漲!為什麼物業這么「不受待見」了
隨著房地產行業的高速發展,到處高樓大廈林立,人們從平房住上了樓房,從鄉鎮入住到小區。隨著房價的高漲,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已經成為大多數中國人的夢,尤其是在大城市漂泊奮斗的年輕人。我們不說在城市買一套動輒百萬的房子有多難,而要說一說物業費!
隨著社區居住品質、檔次的提高,物業費也越來越高。時不時就能在網上一些業主的喊話:取消物業!那麼物業費到底是做什麼的?為什麼物業越來越不受待見、業主紛紛要求取消物業呢?
一些物業公司「只收錢不做事」的做法徹底激怒了許多業主,所以,這兩年「取消物業」的呼聲也是水漲船高,如果物業公司到現在還不進行改變,那麼被市場淘汰只不過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3. 宣傳是學區房,入住卻變成公寓,開發商為何如此猖狂
現在的開發商都是這樣的,因為這樣可以牟取暴利,可以說是開發商都是喪心病狂的。近日,家住臨沂市蘭山區後園馨園E區小區的業主們報料稱,自己購買的“住宅”突然變為酒店式公寓,導致小區子女無法正常入學。業主們出具的廣告宣傳、購房合同等資料顯示,當時開發商售樓時,宣傳樓盤的屬性為住宅。
涉事小區簡介:項目名稱:後園馨園E區;小區地址:臨沂蘭山區東方不夜城師院東街;建成年代2018年;產權年限:40年;容積率2.0;綠化率:35%;物業費用1.3-2元/㎡/月;開發商:重慶匯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現場多位業主告訴記者,購房時並不知情自己買的是公寓,一直以為買的是普通住宅。他們提供的視頻、錄音顯示,開發商在銷售時宣稱該項目是住宅,“三小十二中,臨沂最優學區房,孩子上學成長無憂”。
4. 預防購房糾紛 重慶探索「不利因素告知」機制
重慶市九龍坡區市民陳功峰近期准備購買改善型住房,在看了幾個樓盤後發現,售樓部對小區化糞池、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周邊交通幹道等都做了明顯公告提示,並將這些「不利因素」寫入了購房合同附件。「這樣的做法能讓我們充分了解樓盤及周邊環境信息,有效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避免交房後產生不必要的糾紛。」陳功峰對記者說。
九龍坡區是重慶市中心城區之一,商品房市場需求量大。九龍坡區市場監管局廣告監管科科長程登市說:「當前房地產銷售主要為預售模式,消費者購買時無法確定房屋周邊環境;加上一些開發商為快速銷售獲利,故意隱瞞不利因素或虛假宣傳,導致部分商品房交付後與廣告宣傳的有較大出入,購房糾紛多發。2019年,九龍坡區市場監管局接到消費者關於房地產銷售的投訴和信訪案件近200件,主要矛盾點集中在商品房配套設施和周邊環境上。」
由於房屋配套和周邊環境信息多數未在購房合同中予以明確,而購房者往往未保留相關證據,出現問題後通過法律途徑維權,在舉證方面存在一定困難。如某房地產開發商在九龍坡區銷售一樓盤商鋪時,未告知部分商鋪處於「斷頭路」地帶,且靠近垃圾處理站、化糞池,商鋪商業價值大打折扣,因交付後售樓部已拆除、缺少證據,30多個業主難以維權。
為維護消費者權益、預防購房矛盾糾紛,2019年以來重慶市市場監管局在九龍坡區房地產在售項目中探索「不利因素告知機制」。市場監管部門共梳理房地產項目不利因素37項,包括樓盤規劃紅線內雜訊、異味、排煙管道等23項,規劃紅線外污染源、交通油氣等公共基礎設施14項。
在規范房地產廣告營銷方面,重慶市場監管部門聯合住建、規劃、城管等部門,要求九龍坡區房地產開發企業通過立牌公示、沙盤模型標注等方式,對這37項不利因素以及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進行提示告知;在購房合同監管方面,市場監管部門引導開發商將不利因素告知書作為購房合同附件,充分保障購房者權益。
在九龍坡區「海月渝州」「彩雲湖」「錦樾峰境」等多個樓盤銷售部,記者看到「不利因素公示牌」十分醒目,開發商將小區內的排風井、垃圾站以及小區外的加油站、隧道等在公示牌和沙盤上標注清晰,並對這些不利因素可能產生的雜訊、採光、視線等影響做出了明確說明。
「彩雲湖」銷售部負責人張馨予表示,商品房難以完美無瑕讓所有購房者滿意,處理購房糾紛讓企業十分頭疼,「不利因素告知」表面上看是企業自己「揭短」,但實際上這種公開誠信的做法有助於企業樹立良好品牌、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我們樓盤去年6月開始銷售就實施不利因素告知,不但沒有影響反而促進了銷售。」「海月渝州」銷售部負責人孟憲鵬說。
目前九龍坡區45個在售房地產項目全部推行「不利因素告知機制」,已簽訂帶有不利因素告知書為附件的購房合同超過3400份。九龍坡區市場監管局局長吳昌說,去年以來通過實施「不利因素告知機制」,涉房投訴舉報同比下降45%、信訪量下降78%。
重慶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市場監管部門將在重慶市更多區縣推廣「不利因素告知機制」,加強購房合同監管,從源頭上預防涉房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