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公司內部糾紛救濟類型

公司內部糾紛救濟類型

發布時間:2021-01-22 22:00:32

A. 糾紛類型有哪些種類

常見糾紛類型:復

1.人格權糾紛制

2.離婚糾紛

3.法定繼承糾紛

4.所有權糾紛

5.財產損害賠償糾紛

6.承包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

7.土地承包經營權確認糾紛

8.建設用地使用權糾紛

9.買賣合同糾紛

10.房地產開發經營合同糾紛

11.房屋買賣合同糾紛

12.金融借款合同糾紛

13.民間借貸糾紛

14.保證合同糾紛

15.租賃合同糾紛

16.侵害商標權糾紛

17.勞動合同糾紛

18.股權轉讓糾紛

19.責任保險合同糾紛

20.人身保險合同糾紛

21.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

22.醫療損害責任糾紛

(1)公司內部糾紛救濟類型擴展閱讀:

糾紛是現實中較為常見的糾紛,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與職建立勞動關系後,一般都能相互合作,認真履行勞動合同

由於各種原因,雙方之間產生糾紛也是難以避免的事情。勞動糾紛的發生,不僅使正常的勞動關系得不到維護,還會使勞動者的合法利益受到損害,不利於社會的穩定。困此,應當正確把握勞動糾紛的特點。

B. 企業內部沖突解決機制

利益沖突不僅在公司中,而且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應當明確的是,利益沖突本身並不必然導致糾紛的產生,它僅僅是糾紛產生的一個潛在發生要素,只有在利益沖突無法化解的情況下才會導致糾紛的實際發生。利益沖突的化解機制從發展階段上可以分為兩種:事前化解機制和事後化解機制。如果利益沖突突破事前的制度安排的控制范圍時,可以有事後的救濟方式及時化解掉,利益沖突失控而引發的糾紛就不會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講,也僅僅從這個意義上講,糾紛只是在邏輯層面上存在的。

具體到公司來講,公司參與主體之間普遍存在的利益沖突可能在兩種情況下導致公司糾紛的實際發生:(1)控制公司利益沖突制度缺位或無效;(2)化解利益沖突的事後救濟機制的缺位或無效。從實踐來看,公司的利益沖突首先是通過公司股東在設立公司之初所進行的談判,以合同安排的形式解決或預防的。這種合同安排在公司成立後演變為公司的章程從而成為一種主要的事前化解方式;另一方面,公司法和其他法律提供的外部干預和救濟構成了公司糾紛的事後化解機制。當公司參與人的利益沖突超出事前的制度安排的控制范圍時,及時將沖突消弭於無形,從而及時排除了公司糾紛的存在。但是,公司利益沖突的事前約束和事後救濟制度都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無效。利益沖突一旦脫離約束與化解的樊籬就可能爆發從而導致公司糾紛的發生。

我國的很多公司是由原來的國有企業直接改制而建立的,在我國的公司實踐中,不僅存在著一般意義上的公司參與主體之間的利益沖突,而且許多本不該帶到公司中來的問題也進來了,這就使得整個利益博弈格局更加復雜化。主要表現為三點:(1)國有股東地位畸高。由於國有股直接關繫到國有財產從而涉及到經濟所有制的問題,因此公司法對國有股東多方照顧,加上獨特的國有股「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使得公司實踐基本上成為國有股東利用公司這一道具進行的「非公非私」的亂舞,而其他公司參與人充其量也只是與國有股東共舞。更為嚴重的是,這樣一來,整個公司制度實際上就留有一個非常重大的缺口,國有股東在持有對公司出資所有權的情況下而享有股東地位,從而形成一個無法克服的邏輯困境和法律死角。(2)公司內部治理結構虛設。由於我國大部分股份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多數都是原來的國有企業改造而來的,從內部的治理結構上,也僅僅是將原有的「老三會」變為現在的「新三會」。新瓶裝舊酒,不僅由工會轉化而來的監事會形同虛設,而且股東會和董事會也成了國有股東其實是國有股東代表即公司管理層的一言堂,內部人控制嚴重,使內部治理結構這一重要的制衡機制處於失效狀態。(3)債權人的軟約束。公司的主要債權人限於「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和其他國有或國有控股的銀行,這樣國有控股的公司和國有銀行之間基本上就是同受國家控制的「關聯交易人」關系,甚至公司債權人是在受到國家意志控制的情況下被動進入公司這個是非舞台的,債權人對公司的約束基本處於有氣無力的狀態。

一般情況下,公司參與人均可通過討價還價達成合同安排以解決或預防利益沖突的產生。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兩位學者F.H.Easterbrook和D.R.Fischel在他們的著作《公司法的經濟結構》中提出:從規范意義上說,公司法應當盡可能允許公司的參與者自由談判,減少強制性規定,才能維持市場效率。強制性的規定只不過是為了補充公司參與者的契約所留下的缺口或空白,從而使他們之間的契約趨於完善或變得更有約束力。這種合同安排在公司實踐中通常是公司發起人在公司設立階段制定的發起人協議和公司章程等,公司成立後,公司章程成為約束公司、股東、董事和經理等各個公司參與人的協議。

C. 公司和公司之間的糾紛屬於什麼案件

1、不要猜,說具體事情,才能准確判斷。
2、籠統的說,公司與公司之間的糾紛,民事案件,經濟合同糾紛,刑事案件都有可能。

D. 公司內部的經濟糾紛屬於什麼類型

公司內部的經濟糾紛屬於民事糾紛。
民事糾紛 又稱民事爭議,是法律糾回紛答和社會糾紛的一種。所謂民事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可處分性的)。民事糾紛作為法律糾紛的一種,一般來說,是因為違反了民事法律規范而引起的。民事主體違反了民事法律義務規范而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權利,由此而產生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民事爭議。總的來講,民事糾紛就是處理平等主體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所以所有違反這一概念的行為就會引起民事糾紛 。
發生了民事糾紛,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調解委員會、有關單位、有 關行政部門進行調解,也可以依法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在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指導下,調解民間糾紛的組織。人民調解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根據自願原則進行調解。當事人對調解達成的協議應當履行;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民事糾紛分為兩大內容:一類是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另一類是人身關系的民事糾紛。其解決機制有自力救濟、社會救濟、公力救濟。

E. 公司糾紛的公司糾紛的分類

公司糾紛的類型是公司糾紛的外在表現形式,依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公司糾紛可以劃分為:股東與公司間的糾紛;股東與股東間的糾紛;公司或股東與公司管理者間的糾紛;公司債權人與公司或股東間的糾紛。 但通常我們將公司糾紛劃分為以下三類:
一、公司資本金方面的糾紛,基於公司資本關系引發的糾紛
二、股東權利方面的糾紛,基於股權關系引發的糾紛
三、公司人格獨立和股東有限責任方面的糾紛

F. 公司訴訟的主要類型有哪些

我國的訴訟類型分為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 刑事訴訟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1.刑事訴訟是行使國家刑罰權的活動。刑事訴訟的中心內容是解決被追訴者(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問題。因此,刑事訴訟法與刑法關系密切,學習刑事訴訟法必須對刑法有所了解。 2.刑事訴訟由國家專門機關負責進行。刑事訴訟活動主要由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負責進行。其中,享有偵查權的機關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檢察機關、軍隊的保衛部門、監獄和走私犯罪偵查局。在考試中,一般以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的偵查許可權為考察重點。人民檢察院是唯一享有檢察權的機關。在刑事訴訟中,檢察權貫穿始終,如對公安機關不立案的監督;自偵案件的偵查;批准逮捕;審查起訴;出庭支持公訴;抗訴;執行監督;等等。人民法院是唯一享有審判權的機關。 3.刑事訴訟必須有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在刑事訴訟中,訴訟主體除包括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外,還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自訴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被告和證人、鑒定人、書記員、翻譯人員等訴訟參與人。各訴訟參與人(尤其是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訴訟地位及其權利義務關系是刑事訴訟學習的重點。 4.刑事訴訟必須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這是刑事訴訟的一個重要特徵。與其它社會活動不同,刑事訴訟活動是刑事訴訟法的產物。只有符合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活動才具有法律效力。 行政訴訟是人民法院在當事人雙方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下,審理和解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行政案件的活動。即行政訴訟必須有一方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另一方行政機關的行政糾紛的存在為前提,但是,僅有這一糾紛並不一定有訴訟,必須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告了行政機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訴訟,符合行政訴訟法關於受案范圍、起訴條件等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和立案,這就是行政案件,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下,審理和解決這一案件的整個活動就是行政訴訟。因此,有人說行政訴訟法是「民告官」的法律。 民事訴訟就是民事官司,是指當事人之間因民事權益矛盾或者經濟利益沖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經人民法院審理和解決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和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審理的特殊案件的活動,以及這些訴訟活動中所產生的法律關系的總和。通俗地講就是你的人身和經濟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當事人通過打民事官司,達到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目的。 常見的民事官司主要有: 1.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因財產權而發生的糾紛,多數指對財產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所發生的糾紛; 2.公民之間因買賣、租賃、借貸、贈與、典當等合同行為而發生的糾紛以及繼承遺產所引起的糾紛。 3.因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等所產生的債務糾紛以及損壞財產引起的賠償糾紛。 4.因人身權利引起的糾紛,這主要是指侵害公民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和肖像權。 5.因侵害公民的發明權(專利權)、著作權版權)而引起的糾紛。 6.婚姻家庭引起的糾紛,主要有離婚以及因離婚引起的財產分割、子女撫養方面的糾紛,家庭成員間的贍養、撫育、扶養等糾紛。 7.因經濟合同、企業勞動用工、企業承包、土地承包、相鄰權等引起的糾紛。 8.法律規定的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文件規定的應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其他民事訴訟案件 討要工程款是典型的民事合同糾紛,不屬於勞動局管轄,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G. 矛盾糾紛種類有哪些

矛盾糾紛分類包括:

1.民事糾紛

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涉及人身關系或財產關系的糾紛.包括婚姻家庭、鄰里關系、房產物業、人身損害、合同、借貸等民事行為引發的糾紛.

2.行政糾紛

指各級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行政爭議和糾紛.包括土地、山林、水利、資源權屬、醫療衛生、治安管理、城市管理等行政行為引發的爭議和糾紛.

3.涉法涉訴糾紛

指當事人對刑事執法、行政執法等權利部門對案件或問題處理不滿而又引發的矛盾糾紛.涉及到刑事、民事和行政訴訟判決或裁定,有些是歷史遺留問題,有些是現實問題,主要是當事人對己經生效的法律判決或行政裁決表示不滿.

(7)公司內部糾紛救濟類型擴展閱讀:

根據民事糾紛特點和內容,可將民事糾紛分為兩大內容:一類是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包括財產所有關系的民事糾紛和財產流轉關系的民事糾紛。另一類是人身關系的民事糾紛,包括人格權關系民事糾紛和身份關系的民事糾紛。

構成行政爭議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爭議的雙方中有一方是行政機關。

(2)爭議是由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行為引起的。

(3)行政爭議是以行政機關依其職權,因其作為或不作為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形成行政法律上權利義務的法律行為為前提。沒有行政機關行使職權的行為,行政爭議便不存在。

(4)當事人不服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提出復議或訴訟,是法律允許的,解決行政爭議,必須依照法定程序進行。

H. 公司員工之間的糾紛怎麼處理。

公司員工之間的糾紛處理方式是‍:

一、可以通過協商調解的方式解決。調解前先弄清事情的基本情況。

第一、弄清當事人。有時張三和李四的糾紛只是表面現象,而趙五和王六之間的糾紛才是實質,或是主要問題。主次關系或多重關系都需要理清,調解時才能「對症下葯」。 對糾紛各方當事人的思想狀況及在矛盾中所處的地位要基本掌握,從而可以根據不同的當事人,確定不同的調解方法。

第二、弄清沖突的焦點。不弄清沖突的焦點是什麼、爭執的對象是什麼,只根據表面現象或一時的表現急於著手調解是不妥當的。

第三、弄清產生沖突的背景。有時糾紛是由於誤會產生,有的糾紛起因是一些不實之言。因此,弄清真正的原因,糾紛也就容易平息了。

二、勸解通常採用以下方法。

第一、當面勸解。有的糾紛已爭執清楚;當事人也有解決問題的思想基礎,客觀條件具備。這時,可以把雙方當事人叫到一起,彼此把問題說清楚,致歉,握手言合。

第二、引導勸解。對於火氣大,缺乏解決問題的思想基礎的人,應耐心引導他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一下問題,同時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後再來解決糾紛。

第三、迂迴勸解。有時當事人背後還有支持者,可先做支持者工作,通過支持者迂迴地做當事人的工作。

閱讀全文

與公司內部糾紛救濟類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