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純粹經濟損失侵權之訴

純粹經濟損失侵權之訴

發布時間:2021-01-22 10:17:12

A. 侵權責任法中的純粹經濟損失賠不賠

你好,侵權人給受害人造成的經濟損失是需要賠償的,純粹的經濟損失也是一樣要賠償的

B. 請說一下「純粹經濟損失」的定義,再舉個例子。

非因絕對權之侵害,而由其他原因致使的單純經濟上的不利益。因此在該定義下,非存在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情況下的違約責任將作為純粹經濟損失樣態之一種在下文予以討論。而對於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將被排除在純粹經濟損失的范圍而不予討論。

因為精神損害本身難謂是一種純粹經濟損失,對其賠償是因施害人之故被害人精神受到創傷,而責令施害人用金錢在某種程度上對受害人予以撫慰,或是責令施害人對受害人在精神受創傷之際無法正常工作、生活而遭受到的經濟損失進行賠償。

舉例:A與B為完成一筆交易協商在某日簽訂一份合同,此前A為作成此交易付出了大量締約費用。然而B卻根本無心簽定此合同,於是在約定的簽約日拒絕簽定合同。此過程中,因B締約上的過失造成的A的損失即為純粹經濟損失。

(2)純粹經濟損失侵權之訴擴展閱讀:

純粹經濟損失的賠償一般認為有兩種情況:第一:法律明文規定的,如被害死亡人負有贍養、撫養義務的人的贍養費與撫養費。

第二:加害人故意給受害人造成的純粹經濟損失,由於其主觀惡性,可以予以賠償,例如甲欲使乙虧本,故意告知乙虛假信息,乙依該信息遭受到的損失可以主張損害賠償。

但是根據司法判例,純粹經濟損失獲得賠償的不局限於以上兩種情況,法官對於具體案件,基於特定因素的考慮,也會准予賠償。

C. 你對純粹經濟損失的保護有何見解

純粹經濟損失的保護,應該來說是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造成的損失,然後會得到相應的保護措施。

D. 純粹經濟損失

如果確定不是你自己辦理的,可以去有關部門投訴,最好不要走司法,咱們內沒時間和他們容耗,可以選擇向當地銀行監管部門投訴,和向他們上級行投訴,都比較管用,實名,叫他們拿出結論,然後拿著結論,找當地人民銀行,問問他們需要什麼東西,再去找銀行開立相關手續,就可以刪除記錄了,還可以直接起訴,只要證明不是自己辦理的,就可以刪除不良記錄,我覺得你做生意,不可能不知道吧,

E. 純粹經濟損失屬不屬於民事法律關系

你好,

純粹經濟損失,要看損傷的數額是多少,只要你提起訴訟,均在民事法律范圍內。
按照不同的標准,對民事法律關系可作如下主要分類:
按照是否直接具有財產利益的內容
民事法律關系可分為財產法律關系和人身法律關系。
財產法律關系是指直接與財產有關的具有財產內容的民事法律關系。
人身關系是指與主體不可分離的,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的民事法律關系。

根據義務主體的范圍
民事法律關系可分為絕對法律關系和相對法律關系。
絕對法律關系是指義務主體不特定,權利人以外的一切人均為義務人的民事法律關系。
相對法律關系是指義務主體為特定人的民事法律關系。

根據內容的復雜程度
民事法律關系可分為單一民事法律關系和復合民事法律關系。
單一民事法律關系是指只有一組對應的權利義務的民事法律關系。
復合民事法律關系是指兩組以上對應的權利義務的民事法律關系。

根據形成和實現的特點
民事法律關系可分為權利性民事法律關系和保護性民事法律關系
權利性民事法律關系,是指民事主體依其合法行為而形成的,能夠正常實現的民事法律關系。
保護性民事法律關系,是指因不法行為而發生的民事法律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與消滅
1·民事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與消滅的含義
民事法律關系的發生,是指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實出現,民事主體之間形成民事權利義務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的變更,是指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實出現,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了變化。包括主體變更,客體變更和內容變更。
民事法律關系的消滅,是指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實出現,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的終結。
2·民事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與消滅的原因——民事法律事實

F. 純粹經濟損失的賠償范圍

純粹經濟損失的賠償范圍
純粹經濟損失的賠償范圍須分兩個環節討論,其一是義務人的范圍,其二是金錢的數額。損害賠償依其產生原因不同,可分為財產上的損害賠償和非財產上的損害賠償,純粹經濟損失當屬財產上的損害賠償。而損失發生的構成因素可分為普通因素與特別因素。其中「普通因素乃就某特定損害事故而言,其存在不因被害人而異之因素。故損害事故如非發生於現被害人而系發生於他人者,其損害之構成因素,與發生於現被害人同。普通因素因而有可稱謂客觀因素。特別因素,乃因被害人而異之因素。故損害事故如非發生於現被害人而系發生於他人者,其損害之構成因素,與發生於現被害人者即可能不同。特別因素因而有可稱謂主觀因素。」如果在計算損失是僅考慮客觀因素,則該計算方法稱為客觀計算方法,如在計算損失時兼而考慮客觀因素及主觀因素,則該計算方法稱為主觀計算方法。
對純粹經濟損失的計算究竟是以客觀方法還是以主觀方法計算,尚須放在具體案件中考察,但一般說來以客觀方法計算較為可取。因為純粹經濟損失發生本身既具有不確定因素,如若再令賠償人承擔難以預料中之難以預料之損失,負擔確有太重之虞。如某人在圖書館因過失推倒書架使得整排圖書需要重排,但其中有些圖書的重排工作需專業學者才能完成,因此圖書管需支出更多的費用。該案的純粹經濟損失的計算范圍只因限定在重排一般圖書所需支出的費用之內,而不應以主觀計演算法則,將特殊費用計算在內。此外,在對純粹經濟損失范圍的確定時,需要特別考量機會損失是否可納入純粹經濟損失的補償范圍。如在前文提到的締約過失案中,受害人損失的不只是締約費用,其因交易無法作成而導致了其本來可以期待的利潤收入變為泡影,該可能的利潤收入是否也可作為純粹經濟損失而要求責任人予以補償?又如前文所提之海水污染案,漁人喪失了捕魚的機會,旅店喪失了與可能的住客簽定合同的機會,再如某車違章,毀損道路,使得計程車司機喪失載客之機會等。不難發現,此種機會損失可分為兩種,前者締約過失案是直接性的機會損失,後兩者是關系性的機會損失,其間區別與前文所述物之所有人損失同第三人損失之區別類似。後者出於政策考慮,一般不予賠償,前者則須視具體案件情形而定,即需考慮該機會發生的幾率究竟有多大,以及補償是否合乎公正等因素。

G. 純粹經濟損失的合同法內

合同法范圍內的純粹經濟損失
合同法范圍內的純粹經濟損失幾乎囊括了除侵權與違約競合之外的一切侵害債權而造成經濟損失的情形。在一般的合同違約中,合同一方當事人違約,侵犯了他方債權,但因該債權非為絕對權,故而受害方所受之損失為純粹經濟損失。但與大多純粹經濟損失得不到補償不同,該經濟損失因受合同法調整,故受害方可追究違約方違約責任而得到補償。在存在第三方利益的合同中,合同債務人違約,給第三方造成損失,無論該損失第三方是否能夠得到補償,對第三方而言,該損失亦屬純粹經濟損失,除非損害涉及到了某些絕對權。而對於第三人侵害債權,而造成合同當事人的損失,則有必要分情形討論。
如某甲為一影視明星與乙演出公司簽有演出協議。但在甲將要演出的前一天,某丙突然將甲綁架,致使甲無法在演出當天表演,乙因甲無法表演而失信於大眾,不但當天演出門票全額退回,為演出付出的成本無法收回,且在此後的業務開展中亦遭受不利。丙之侵害債權行為給乙造成損失是否為純粹經濟損失。在該問題上須對丙的心理分情況討論。如丙與甲素有積怨,綁架是為了報復甲,那麼乙所受之損失當為純粹經濟損失。如丙是故意令乙遭受非議,受到損失,「就各國立法及判例學說加以觀察,可以發現一個共同規范趨勢,即對純粹財產上的侵害處於故意時,應成立侵權行為」。「英國法上若干以故意為要件的侵權行為(intentionaltorts),多以純粹經濟上損失為其保護客體,如欺詐(deceit),脅迫(intimidation),干預契約關系()等。德國民法第826條及台灣地區第184條第一項後段規定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方法加損害於他人時,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H. 純粹經濟損失的不實陳述

不實陳述引發的純粹經濟損失
不實陳述引發的純粹經濟損失,當是純粹經濟損失領域中較為特殊的一種類型。因為在該領域內,造成純粹經濟損失的主體通常存在於一具有某種專業技能的群體內,因而對純粹經濟損失製造者是否承擔純粹經濟損失將對一個行業產生影響。因此此類主體承擔的責任稱為專家責任,或資格證明人責任。在此領域內頗具代表性及指導意義的案例當屬英國上訴法院1964年判決的 Hedley Byrne & Co. Ltd v. Heller & Partners 一案。該案是一起因銀行提供不準確的信貸信息而引發的純粹經濟損失案。HedleyByrne,是一家廣告代理公司,與一家名為EasipowerLtd公司簽約為該公司執行一項廣告案。在執行該廣告案的過程中,HedleyByrne以自己的名義在一系列關於廣告時間及空間安排的合同中獨立承擔了責任。出於未雨綢繆的考慮,該公司請求其開戶銀行通過置信給EasipowerLtd的開戶銀行Heller&Partners以調查EasipowerLtd的資信。Heller&Partners回信道Easipower「無任何負擔」(withoutresponsibility),故其經營狀況良好。這一調查很快被證明是錯的,HedleyByrne因此在Easipower被清算時損失了數千英鎊合同損失。於是HedleyByrne起訴了Easipower的銀行,就金錢損失要求賠償。
在本案的判決中,法院最終沒有支持原告的賠償請求,但作出此判決並非對排除規則的適用,相反的,「若不是銀行事先作了免則聲明,那麼其將對HedleyByrne的純粹經濟損失承擔責任。」(』)並且參與該案的法官無異議的認為該案的判決不僅僅適用於銀行資信(banker-creditor)領域。該案的判決是一項重大的突破。盡管上議院並未在過失侵權框架內直接擴大注意義務的范圍,但是法官通過衡平法原則的運用,確定了在類似案件中的所謂「特定關系」(specialrelationships),從而間接的增加了那些特定群體的注意義務。遵循這一理論,在信託關系中,信託人對收益人的利益負有注意義務,同時這一義務還引申為會計人員也須對信託人利益負有注意義務。一名會計師因為他的審核報告而對信賴此審核報告作出決策的投標人負有注意義務,(CaparoInstriesv.Dicdman[1990]2AC605).如果一名僱主對其先前的一位雇員扮演了鑒定人的角色,那麼他也將因此負有注意義務。

I. 純粹經濟損失的締約過失

締約過失上的純粹經濟損失
締約過失責任生來就與侵權行為法和合同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發生於合同締約階段,而究其產生根源卻又來自於侵權法,因此它與合同法及侵權法保持著即獨立又曖昧不清的關聯。同樣也正是基於這種即獨立又曖昧不清的關聯,使得締約過失責任中的經濟損失與純粹經濟損失存有交合而又並不包含於其中。舉例而言,A與B為完成一筆交易協商在某日簽訂一份合同,此前A為作成此交易付出了大量締約費用。然而B卻根本無心簽定此合同,於是在約定的簽約日拒絕簽定合同。此過程中,因B締約上的過失造成的A的損失即為純粹經濟損失。而與此不同的是,對德國締約過失研究頗具影響的僱主責任案則不屬於純粹經濟損失的范疇。在該案中,一顧客在商店中購物,在未結帳前因店員疏忽而受傷,店員因經濟能力薄弱無法承擔大額賠款,而僱主卻可依據法律免責,使得顧客損失難得補償。自締約過失責任在法律上確認之後,此類顧客損失當可獲得補償,但此種損失並不屬於純粹經濟損失的范疇,而屬於一種嗣後損失。
故而因締約過失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除此經濟損失由絕對權受侵害引起外,一般而言當可歸於純粹經濟損失之中。受害人是否可得補償則須依據施害人是否承擔締約過失責任而定。

閱讀全文

與純粹經濟損失侵權之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