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東出資後,哪些行為會被認定為抽逃資金
1、通過虛構債權債務關系將其出資轉出。
2、製作虛假財務會計報表虛增利潤進行分配。
3、利用關聯交易將出資轉出。
4、其他未以法定程序將出資抽回的行為。
❷ 抽逃資金後的法律責任有哪幾類
1、民事責任
根據我國公司法相關規定,股東以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公司以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股東一旦履行了出資義務,股東出資的財產即轉為公司財產,股東抽逃資金實質上是不法侵佔公司財產。最高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確定,股東應當在抽逃出資額范圍內承擔民事責任。
涉嫌構成抽逃出資的股東,如果其抽逃出資的同時,存在著前述規定之特定的情形,即給債權人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或者致使公司資產抵債或無法正常營業;或者合謀抽逃出資;或者進行違法活動;以及或者因抽逃出資被行政處罰兩次後,又抽逃出資的,則涉嫌構成抽逃出資罪,並被追究刑事責任。如果僅僅存在著抽逃出資的事實,並沒有造成後果或者有前述規定之情形,即使其抽逃出資的數額巨大,則根據現行法律及其政策規定看,仍然不宜作為抽逃出資罪定罪處罰。
❸ 股東借款是不是抽逃資金
1、如果股東借款用於公司的業務經營周轉,如,購買設備、材料等。不屬於抽逃資金。
2、股東抽逃出資,是指股東將已交納的出資又通過某種形式轉歸其個人所有的行為。
❹ 股東抽逃注冊資金該怎麼處理
1、所謂
股東
抽逃出資
是指股東將已交納的出資又通過某種形式轉歸其個人所有的行為。但是法律都僅有關於抽逃出資行為後果(罰則)的表述,而沒有對行為的概念及其模式給出完整的、具體化的陳述和說明。究竟什麼樣的行為可以或者應當認定為抽逃出資的行為?目前並沒有一個固定的解釋或者操作規范和認定標准。在認定股東抽逃出資時其要件有:
(1)必須是股東侵佔了被投資企業的財產;
(2)股東侵佔被投資企業的
資產
是偷偷進行的,不被人所知,比如:未進行恰當的帳務處理;
(3)股東侵佔企業財產的目的是逃避對
企業債務
的擔保責任。根據以上描述,本案是否構成
抽逃資金
,要看股東的行為是否為其他股東所知,是否侵佔了
公司債權人
的利益。2、根據描述,公司
賬面
上應該就剩萬把元錢了,但
實收資本
反映120萬,以此去聯系生意還是比較受信任。只有沒有去欺騙生意夥伴,沒有侵犯生意人的合法權益,也不能認為此項行為具有什麼危害性,只要在按照約定履行義務,並無不妥。3、公司的
發起人
、股東在公司成立後,抽逃其出資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所抽逃出資
金額
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
以下
的
罰款
。故對構成抽逃出資的股東,將被要求將所抽逃的出資
款項
全額返還公司,並將被施以
行政處罰
。
公司發起人
、股東違反
公司法
的規定未交付貨幣、實物或者未轉移財產權,虛假出資,或者在公司成立後又抽逃其出資,
數額
巨大、後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虛假出資金額或者抽逃出資金額2%以上10%以下
罰金
。知情人應首先向工商部門反映。
❺ 股東糾紛,法人抽逃出資,偷稅漏稅
抽逃出資行為,看她採取的方式是什麼,20萬數額已經足以構成抽逃出資罪或侵佔罪了。
你在公安系統有關系么,有的話可以直接報案,讓公安立案處理。
❻ 如何認定股東抽逃資金,抽逃資金的股東應承擔
公司法司法解釋3第12條規定:
公司成立後,公司、股東或者公司債權人以相關股東的版行為符合下列情形之權一且損害公司權益為由,請求認定該股東抽逃出資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通過虛構債權債務關系將其出資轉出;
(二)製作虛假財務會計報表虛增利潤進行分配;
(三)利用關聯交易將出資轉出;
(四)其他未經法定程序將出資抽回的行為。
第十四條
股東抽逃出資,公司或者其他股東請求其向公司返還出資本息、協助抽逃出資的其他股東、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實際控制人對此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公司債權人請求抽逃出資的股東在抽逃出資本息范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協助抽逃出資的其他股東、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實際控制人對此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抽逃出資的股東已經承擔上述責任,其他債權人提出相同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❼ 如何判斷公司股東抽逃資金
對股東抽逃出資的界定
(一)股東抽逃出資的概念及其表現形式
所謂公司股東抽逃出資,是指股東將已經交納的出資又通過某種形式轉歸其個人所有的行為。其具體的表現形式為:在公司的財務賬冊上,關於實收資本的記載是真實的,並且在公司成立之日足額存於公司,後又以違反公司章程或財務會計准則的各種手段從公司轉移為股東個人所有的行為。(具體的抽逃出資形式,在前述的《公司法》解釋三第12條中已經規定)
值得注意的是,股東抽逃出資的概念與相關的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別,筆者試作如下的分析:
1、 與股東虛假出資的區別。虛假出資是指股東未支付相應對價而取得公司股權的行為,其發生在公司注冊成立之前,一般表現為虛假驗資。而抽逃出資則發生在公司注冊成立之後,股東把實際注冊的出資又抽回的行為。
2、 與股東抽回出資的區別。抽回出資實際上是股東退股的明示行為,它可能發生在公司成立前,也可能發生在公司成立後。而抽逃出資是一種帶有欺詐特點的隱蔽性的違法活動,只能發生在公司成立之後。
3、 與公司轉移資產的區別。司法實踐中有部分企業為逃避債務,惡意將公司財產轉移,造成企業處於「空殼」狀態,如甲公司把其優質資產以投資名義轉移至乙公司,造成甲公司的債權人的債權無法實現;而抽逃出資是指股東或者公司把股東的出資以隱蔽手段轉移給股東個人的行為。
(二)股東抽逃出資形式的界定
在《公司法》解釋三出台後,對於股東抽逃出資的具體行為方式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司法實踐中,對於股東抽逃出資行為的認定,關鍵在於判斷股東的出資,在該筆出資的所有權從公司轉為股東個人時,股東是否向公司支付了合理的對價,即股東是否向公司支付了合理的對價。而判斷是否支付了合理的對價,其主要依據是公司真實的相關財務資料,比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長期投資賬冊、資產損益表、財務狀況變動表、利潤分配表及其工作底稿等。
同時,在對於股東是否存在抽逃出資時,司法實踐中同時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1、股東與公司間的合法借貸關系或真實的商業往來關系不能認定為股東抽逃出資。對此,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於股東借款是否屬於抽逃出資行為問題的答復(商企字[2002]第180號)對於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依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公司享有股東投資形式的全部法人財產權。股東以出資方式將有關財產投入到公司後,該財產的所有權發生轉移,成為公司的財產,公司依法對其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公司借款給股東,是公司依法享有其財產所有權的體現,股東與公司 之間的這種關系屬於借貸關系,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公司對合法借出的資金依法享有相應的債權,借款的股東依法承擔相應的債務。因此,在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僅憑股東向公司借款就認定為股東抽逃出資缺乏法律依據。」在司法實踐中,對於股東以債權債務抽逃公司的出資時就應當證明該筆債權債務是虛構的,並非實際存在。
2、股東行使股份收買請求權不能認定為抽逃出資。所謂股東行使股份收買請求權,是指股東大會作出的對股東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決議時,如公司合並、延長公司章程約定的經營期限等,對該決議持反對意見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以公平價格收買自己所持有的股份。此時,股東收回其出資不能認定為抽逃出資。
❽ 股東抽逃資金是否構成刑事犯罪
不一定,
虛假出資、抽逃出資案(刑法第159條) 公司發起人、股東違反公專司法的規定未交付貨幣屬、實物或者未轉移財產權,虛假出資,或者在公司成立後又抽逃其出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給公司、股東、債權人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累計數額在十萬元至五十萬元以上的;
2、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致使公司資不抵債或者無法正常經營的;
2公司發起人、股東合謀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的;
3因虛假出資、抽逃出資,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的;
4利用虛假出資、抽逃出資所得資金進行違法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