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個關於土地糾紛的案例分析。。。誰能幫幫我
農業抄補貼和繳納農業稅的畝數是對應的,分地行為是家庭自己的,政府不會干涉,不過辦理補貼時村委會會根據政策自動把補貼給納稅人。他的三伯應該考慮公平,如果人家的稅款沒有靠補貼領回來,他打算要地就應該用現金補夠,當然商量著來最好了
❷ 土地違法案例分析
根據《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基本農田的審批必須是國務院。因此X房地產公專司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合法屬程序應當是先向Y市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項目用地。由Y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初審後,再將各項材料與初審意見上報,直至國務院批示。
Y市國土資源部門對該宗土地違法案件的處理應是X房地產公司與Z村村委會簽訂的用地協議無法律效益,收回其土地使用權。拆除在違法土地上新建的建(構)築物,恢復土地原貌。根據《刑法》342條規定,非法佔用耕地改作他用,數量較大的,追究其刑事責任。數量較大是指基本農田5畝以上,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10畝以上。故還應對X房地產公司與Z村村委會追究其刑事責任。
❸ 物權法案例分析。
本題中趙某為了提高自己的土地的效益,和李某訂立了期限至趙某承包土地期限到期為止的地役權合同,趙某為地役權人,李某為供役地權利人。因趙某和李某均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且雙方的合同已經備案(此處當理解為訂立了書面合同),形式合法,故此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1987年趙某經村委會同意後將果園轉讓給孫某,且進行了登記,該轉讓行為合法有效。《物權法》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土地所有權人享有地役權或者負擔地役權的,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時,該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宅基地使用權人繼續享有或者負擔已設立的地役權。依該規定,孫某自然有權繼續享有原地役權,供役地權利人李某應繼續負擔已設立的地役權。
同理,王某作為供役地的受讓人,亦即供役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題可知,他在承包該片土地時應當知道此地上已經設立了地役權,故也應當依照《物權法》第一百六十二條的規定繼續負擔已設立的地役權,王某的抗辯理由不成立。
《物權法》規定,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 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基於以上規定,再結合本題,王某應當修復水渠,賠償孫某所受的損失。
❹ 建築工程法規案例分析題
我想法院會按規章制度來處理。
❺ 這樁簡單的土地違法案,為啥作出兩份處罰決定——對兩件同一當事人案例的評析
□蔣中暉
閱讀提示:1998年村民王劉夫婦非法佔地建房,2003年在非法佔地住房前繼續擅自佔用耕地建院牆。一樁看似簡單的土地違法案,因時效條件不同,必須做兩份《處罰決定書》處罰同一當事人。這樣不僅可以使國土資源局在未來行政復議與訴訟中處於不敗之地,也使當事人對不同時限非法佔地有兩次復議和訴訟的權利。
[案情]
江蘇省邳州市某村村民王劉夫婦,1998年在未經相關管理機關批準的情況下,佔用本村集體耕地63平方米建設住房。2003年年初在未經批準的情況下,王劉夫婦在其前述非法佔地住房前繼續擅自佔用集體耕地144.4平方米圍建院牆。
經研究決定,邳州市國土資源局於2006年9月29日作出了邳國土資監(2003)10號、11號《土地違法案件行政處罰決定書》,分別責令王劉夫婦自接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自行拆除1998年非法佔地建設房屋,恢復土地原狀,退出非法佔用土地;自接到決定書十五日內自行拆除2003年非法佔地建設的住宅院牆。
在法定期限內,當事人王劉夫婦對兩份處罰決定既未提出行政復議又不起訴,也未自覺履行。邳州市國土資源局2004年2月14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六條、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條之規定依法申請邳州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邳州市人民法院經合議庭審查後做了兩份《行政裁定書》發送邳州市國土資源局裁定準予強制執行。
[分析]
該案情看似簡單,實則不易辦理。爭議焦點在於對案件時效條件的認定。
從表面上來看,自1998年發生時起至2003年時止,一直是王劉夫婦二人延續其未經批准非法佔地案件。但其中實則有兩個法律時間界限,一是時限在1999年1月1日前的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二是在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法律時限不同處罰的法律依據也會不同。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第三十八條第一款規定「農村居民建住宅,應當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使用耕地的,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使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內空閑地和其他土地的,由鄉級人民政府批准」,第四十五條規定「農村居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第三款雖然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但關於農宅用地具體違反條款及法律責任條款已改為「第六十二條」、「第七十七條」,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此外(1997)法行字第26號《最高人民法院函》對案件的時效條件認定也同樣非常重要,一是王劉夫婦非法佔地所建住房仍處於繼續狀態,但其所建院牆則是時隔五年後再次非法佔地行為,不能視為一次性連續非法佔地。原法法律責任中第四十五條規定可以拆除或沒收,新法第七十七條則規定只能拆除。根據施用法律從舊從輕原則,必須按照兩件土地違法案件辦理,即作兩份《處罰決定書》處罰同一當事人。這樣不僅保障了邳州市國土資源局能夠依法行政,在未來的行政復議與訴訟中立於不敗之地,同時也保障了當事人王劉夫婦對不同時限的非法佔地有兩次復議和訴訟權利。
❻ 經濟法中關於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和抵押問題的一個案例分析
在獲得土抄地使用權之前,申請方遞交的申請書上就應該寫明土地的用途,當取得土地使用權後,如果沒有按照遞交的用途使用,那麼就是違法的,可以被無償收回。 上面的那個事例:已經說明某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權,是用於建設與工業區配套的住宅小區才取得的,所以他後來那樣做,顯然是違反其初衷的。是不可以的。
❼ 資產評估未建土地案例分析怎麼寫
xxxx公司在建工程評估說明如下
(一)在建工程概況:
xxxx公司在建工程為鋼板倉建造,建築面積為2275平方米,工程承包合同約定承包價格為3,412,500.00元。
(二)在建工程項目的合規性文件核實情況:
評估人員對在建工程項目相關文件進行了查閱,對施工現場進行現場勘查以確定其在建工程的真實性,重點核查其可研、設計資料及工程費用的支付記錄;
(三)經核查和分析,xxxx公司在建工程賬面記錄的明細構成,其相關費用支出及工程款預付正常。
(四)在建工程評估值的確定:
評估人閱了在建工程帳面記錄的明細構成,經分析相關費用支出及工程進度情況正常,已支付工程款點總工程款的95%,取支出工程款比例計算評估值。
在建工程評估值:3,412,500.00×95%=3,241,875.00元。
❽ 土地法案例分析
(1)該合同全部無效
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十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
【第十四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土地承包經營期限為三十年。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訂立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承包經營土地的農民有保護和按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 在土地承包經營期限內,對個別承包經營者之間承包的土地進行適當調整的,必須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十五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的,必須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
根據以上法條,甲村委會有權對自己轄區的集體土地行使管理權利,有權與承包人訂立承包合同;該合同在承包方式,用途,土地使用期限等條款方面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約定存在,【但是根據題干中指出趙某是乙村村民,違反了第十五條的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村民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的法定限制】。根據合同法,違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屬於無效合同,而且該合同屬於訂立合同主體不合格,因而是全部無效合同。
(2)趙某的房屋不能有村民直接拆除
根據我國土地法【第六十六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
根據【第六十七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有權採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檢查的單位或者個人提供有關土地權利的文件和資料,進行查閱或者予以復制;
(二)要求被檢查的單位或者個人就有關土地權利的問題作出說明;
(三)進入被檢查單位或者個人非法佔用的土地現場進行勘測;
(四)責令非法佔用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停止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
由以上法條可以看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是管理監督土地使用情況的主要負責人,他有責任發現土地使用違法行為並要求停止該行為繼續,而村民沒有這個權利。因此,村名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請處理。
(3)本案法院應當判決村民賠償趙某合理經濟損失。
根據我國物權法【第三十二條】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第三十三條】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第三十四條】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
【第三十五條】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第三十六條】規定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
【第三十七條】規定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土地使用權和臨時建築的所有權都屬於物權范疇,根據以上條款,村民對土地使用權和附著物權屬有爭議是應當按照物權法規定的手段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因行使權利不當造成他人財產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對於趙某涉嫌土地使用權違法的,法院應當責令相關管理部門進行監督檢查處理,作為另案處理。
(4)假設甲村在發包這50畝耕地前發出公告,看到公告後本村村民王某與趙某都想承包,雙方應當按照以下法律規定:
根據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平等協商、自願、有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二)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用途;
(三)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餘期限;
(四)受讓方須有農業經營能力;
(五)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
【第四十七條】規定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土地,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承包權。
【第四十八條】規定發包方將農村土地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應當事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 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的,應當對承包方的資信情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審查後,再簽訂承包合同。
上述條款中都提到了,同等條件下優先承包給本經濟組織成員,因此同等條件下應當優先承包給王某。如果外村的趙某具有更優厚的條件,那麼應當承包給趙某,同時按照第四十八條規定的形式進行審查。
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❾ 國土資源 案例分析
您好!
1、國土局有權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2、國土局有權解除《土地使用權出讓回合同》;
3、國土局對公司施答行行政處罰不服屬於行政訴訟范疇,能否要求撤銷該行政處罰,必須得看相關證據。單單以現在你所述的情況,因沒有其他證據無法進行判斷。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2007修正)
第十三條土地使用權出讓,可以採取拍賣、招標或者雙方協議的方式。
商業、旅遊、娛樂和豪華住宅用地,有條件的,必須採取拍賣、招標方式;沒有條件,不能採取拍賣、招標方式的,可以採取雙方協議的方式。
採取雙方協議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出讓金不得低於按國家規定所確定的最低價。
第十五條土地使用權出讓,應當簽訂書面出讓合同。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與土地使用者簽訂。
第十六條土地使用者必須按照出讓合同約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未按照出讓合同約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土地管理部門有權解除合同,並可以請求違約賠償。
❿ 土地糾紛事件案例分析,請大家分析。請從律師的角度出發。
根據復你述的情況,你們的轉讓制行為沒有進行過戶登記,也未經村委會同意,土地的承包權仍屬a。b的種植屬代耕代種,或租種。征地款分為兩部分1是地上附著物或種植物的賠償歸種植人b所有;其他補償(包括安置、土地補償和社保費用)應歸承包人a享有。
剩餘土地的分配:如雙方有關於種植的書面合同或口頭合同,能夠明確b的種植期限的,雙方應按照合同繼續由b耕種。
在土地證上書寫的內容沒有描述清楚,這是雙方的私下約定,不能改變土地證的登記內容。但是,書寫內容可以證明b的種植行為,a是知道並允許的,可部分證明雙方的合同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