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民事糾紛如何起訴
可以自己寫好拿去。只要格式上書寫基本正確,能表達出你訴訟的意思就好。
Ⅱ 民事糾紛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訴嗎
當然可以,這是公民的正當權利。民事糾紛可以協商或調解,也可以直接起訴或回申請仲裁。
法條鏈答接:《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Ⅲ 請問民事經濟糾紛到法院起訴的流程是什麼
經濟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經濟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內會糾紛。經濟糾紛主要有兩大類:一是經濟合容同糾紛,如買賣合同糾紛,借款合同糾紛,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技術合同糾紛、承攬合同糾紛等;二是經濟侵權糾紛;如知識產權的侵權糾紛、所有權侵權糾紛、經營權侵權糾紛等。經濟訴訟是指人民法院在經濟糾紛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審理和解決經濟糾紛案件的訴訟活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訴訟法律關系的總和。經濟糾紛起訴流程:1、撰寫民事起訴狀,收集相關證據材料,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立案窗口立案;2、案件被受理後,法院會給你一份繳費通知書,按照指示向指定銀行繳納訴訟費用,再將銀行給你的繳費單據拿到法院換票;3、等待法院通知開庭,一般會給你發開庭傳票的;4、按照傳票指示的時間、地點出庭參加訴訟;5、開完庭等待判決結果,如對結果不服,自收到判決結果之日起至15日可向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Ⅳ 民事糾紛怎麼處理
雖然我不是學法律的,但關於民事糾紛案件,還真有些經驗心得。2018年我父親出了車禍,全身多處骨折,跑他的案子,遊走在法院、鑒定中心、律師事務所、交警隊、肇事方、保險公司之間,也算是對民事糾紛有些了解。
所以,別以受害者自居,也別說哪種方法對自己有利,主要是看你因為糾紛而遭受了多少損失,對方給予的補償或賠償是否達到了你的心理預期。如果私下達成和解,對方給予的賠償自己很滿意,那就沒有必要鬧到法院去。如果對方給予自己的賠償不滿意,那就直接起訴法院就好了。此外,如果自己遭受的損失或傷害較為嚴重,可以申請相應的鑒定來確定損失程度,這是可以增加賠償金額的一種方式。
此外,如果是債務糾紛那就另當別論了,民事糾紛包含很多,具體事物具體分析吧。
Ⅳ 民事糾紛賠償怎麼寫
鑒於甲與乙 *年*月*日因瑣事發生糾紛,至乙受傷,現經雙方資源協商,一致達成如下協議:
1、甲一次性賠償乙因傷造成的醫療費(包括後期治療費用)及其他經濟損失共計人民幣2000元。
2、甲須於本協議生效之日起10日內將上述賠償款支付給乙。
3、乙收到賠償款後,不得再向甲請求賠償因此次受傷受到的任何損失,並保證以後發生任何情況均與甲無關。
4、雙方需誠實信用,正確履行本協議內容。
5、本協議一式兩份,甲乙上方各執一份,自雙方簽字之日起生效。
甲(簽字): 乙(簽字):
日期:*年 * 月 *日
(5)民事糾紛什麼起訴擴展閱讀:
程序法上的特徵
第一,訴訟當事人的特定性。
(1)股東代表訴訟中的原告只能是持有某公司股份的股東,並且是符合一定條件的股東。
這些條件包括:在起訴時必須具有股東資格,而且在侵權行為發生時也具有股東資格;對不法行為沒有表示過支持或認可,且竭盡內部救濟的股東。
日本《商法》經1993年的修改後,已取消了持股數量的規定,即持有一股的股東也可提起股東代表訴訟,但在持股時間上仍規定須持續6個月持有某公司的股份。
美國聯邦法和較多的州在持股時間上規定了較為嚴格的「行為時所有」原則(也稱「股東同時存在原則」),但在持股數量方面多數不作規定。
(2)股東代表訴訟中的被告是董事、監事、其他公司經營管理者等。
公司不能作為原告,可是它在代表訴訟中又是真正的原告,法院有利於原告的判決,直接受益人是公司。公司在股東代表訴訟中的訴訟地位相當於證人。
第二,管轄法院的專屬性。同投資者集團訴訟一樣,按照《民訴法》關於地域管轄的規定,此類案件應由被告住所地或侵權行為地法院管轄,若由侵權行為地法院管轄.
則可能發生類似投資者集團訴訟那樣,眾多法院均有權受理。
但此類案件也有其不同於投資者集團訴訟的方面,例如它至少不存在侵權損失結果地的廣泛性,也就是說,被告所在地就是公司侵權損失結果地。
鑒於被告所在地與侵權損害結果地的一致性,應規定此種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法院專屬管轄。
第三,判決承受主體和判決效力的唯一性。
公司而非股東是股東代表訴訟裁判結果的直接承受主體。
但也有例外,例如,被告是該上市公司控股的多數股東、大部分股東參與違法行為或是無資格起訴的股東、原公司因合並而消滅等。
另一方面,法院作出的判決,對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和未參加訴訟的其他股東、公司及社會具有既判效力,判決生效後,不得對同一事項再行起訴.
新提起的訴訟案件的事由相同於已判決的訴訟案件,應當算作同一訴訟直接加以處理。
Ⅵ 民事糾紛打什麼電話
民事糾紛發生沖突的,可以報警打110。
也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訴處理,提交訴訟狀、身份證復印件、訴訟費、證據到法院立案庭辦理立案手續。
發生了民事糾紛,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調解委員會、有關單位、有 關行政部門進行調解,也可以依法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人民調解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根據自願原則進行調解。當事人對調解達成的協議應當履行;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6)民事糾紛什麼起訴擴展閱讀:
民事糾紛解決方式
1、自力救濟,包括自決與和解。它是指糾紛主體依靠自身力量解決糾紛,以達到維護自己權益的目的。自決是指糾紛主體一方憑借自己的力量使對方服從。和解是指雙方互相妥協和讓步。兩者共同點是,都是依靠自我的力量來解決爭議,無需第三方的參與,也不受任何規范的制約。
2、社會救濟,包括調解(訴訟外調解)和仲裁。他是只依靠社會力量處理民事糾紛的一種機制。
調解是由第三者(調解機構或調解人)出面對糾紛的雙方當事人進行調停說和,用一定的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勸導沖突雙方,促使他們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達成解決糾紛的協議。調解協議不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力,但具有合同意義上的效力。
3、公力救濟,包括訴訟和行政裁決。民事訴訟是指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以審理、判決、執行等方式解決民事糾紛的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產生的各種訴訟關系的總和。民事訴訟動態地表現為法院、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
4、行政裁決是指行政機關或法定授權的組織,依照法律授權,對當事人之間發生的、與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與合同無關的民事糾紛進行審查,並作出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裁決的主體具有法定性。行政機關只有獲得法律授權,才能對授權范圍內的民事糾紛案件進行審查並裁決,沒有法律授權,行政機關不能自行決定和裁決某些民事糾紛案件。
Ⅶ 民事糾紛如何訴訟
今年1月21號我家被復樓上淹制了,造成客廳棚頂的大白被泡了,卧室窗檯被泡了,廚房的棚頂有些變形,櫥櫃也裂縫了,當時樓上說給修,但是就一直再拖,然後9月份左右是第二次把我家廚房淹了,使得廚房吊頂和櫥櫃又加重了,十月份左右是第三次淹了,但是樓上還是一直拖,昨天上去找他,就開始跟我耍無賴了,我現在要走訴訟,應該是怎麼個流程?贏的幾率有多大?能不能得到賠償?因民事糾紛需向法院起訴的,主要有以下的流程: 1、收集有關雙方糾紛及造成的影響或損失的證據、對方的身份信息(或對方單位的工商登記信息及組織機構代碼證信息)。 2、向法院提交訴狀立案。 在起訴時,應該向法院提交訴狀、證據、雙方的身份信息(如是單位的,則應該提供單位的工商登記信息及組織機構代碼證信息)。其中訴狀和證據材料,都要提供正本一份,並按被告的人數提供相應的副本。 3、法院立案後,原告按規定交納訴訟費用。 4、由法院進行開庭審理,並進行調解或判決。 5、任一方對一審判決不服的,可上訴,由上級法院進行審理和判決。 5、對方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則可向法院申請執行,則法院依法進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