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某段工齡有爭議,可不可以先退休,再解決爭議工齡
先應當爭議定工齡多少後再辦退休,工齡長短決定於退休金大小
B. 退休工齡不對怎麼辦
找社保經辦機構申訴,是什麼地方工齡不對,是執行文件條款有爭議,還是該給算的沒有算,並提供有說服力的文字材料,做到有理有據!
C. 工齡糾紛是否可訴,有何依據
可訴!
下列司法解抄釋中襲的「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不就是指是工齡嘛,如果不可訴,那麼何必分擔舉證責任?法院不受理,你可以象上級法院申訴。還可以象檢察院提起審判監督。最後還可以找人大,院長接待日找院長要求給出不予受理的合法理由。總之「不屬於法院管轄」的說法過於泛泛,很難說是因為什麼不予受理。
3、2001年4月30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規定,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4、2002年4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條規定:在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即是規定了因用人單位作出不利於勞動者的決定而發生爭議的勞動訴訟,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D. 要退休了但是對工齡有爭議,是先辦手續還是協商好後再辦
先協商好了再辦理手續,等你辦了手續再協商,基本就沒人理你了。
E. 辦退休工齡上單位與社保有爭議
根據《關於勞動合同制職工工齡計算問題的復函》的規定,如果你已轉為企業勞動合同制工人,那麼你最後一次在本企業從事臨時工的工作時間與被招收為勞動合同制工人後的工作時間可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F. 退休後工齡與實際工齡不相否怎麼辦
1993年之前的工齡需要個人的人事檔案佐證。
如果檔案遺失或者缺少資料,檔案里記載版的相關工權作經歷就無法證明,本可作為視同繳費年限的工齡也不會被社保認可。這時候如果要辦理退休手續,視同繳費年限將不會計入養老金計算中。所以只有依據原始檔案中的招工紀錄、工資表、出生日期等,才能確認其退休的時間和計算退休後待遇。
如果參保人檔案遺失,資料缺失,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事檔案被原單位丟失後當事人起訴原用人單位補辦人事檔案並賠償經濟損失是否受理的復函》答復:保存檔案的企事業單位,違反關於妥善保存檔案的法律規定,丟失檔案的,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G. 勞動者退休後,要求重新計算工齡爭議如何處理
繳費年限認定,是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一般稱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或者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的行政行為,退休人員不服的,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救濟。
H. 退休時,社保工齡有爭議。
您好,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您可以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解決!祝您生活愉快!
I. 退休時工齡糾紛問題
你如果是84年就來參加工作,在那個年代,源是嚴格按照國家計劃經濟體制招工錄用的,必須有勞動局審批的招工手續,才可以計算工齡,並且按照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否則是不計算工齡的,那時候,職工是有嚴格的檔案記載的,檔案應該詳盡的記載你的工作年限,從我們國家實行養老保險制度開始,是按照繳費年限計算工齡的,繳納多少年,就計算多少年,不清楚你的情況是怎麼樣的,不好結論,以上供你參考,
J. 工齡上有爭義,退休後還可起訴單位嗎有時間規定
與單位勞動爭議的訴訟時效是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內回
先申請勞動仲裁,對裁答決結果不服再到法院起訴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