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做微商什麼樣的侵權叫商標侵權情節嚴重,什麼樣的侵犯知識產權叫情節嚴重
利用他人以注冊商標達到盈利目的就是侵權,跟罰款多少有關
⑵ 做微商有侵犯知識產權的,侵犯商標侵權的么,舉個例子
做微商如果你沒拿來到品牌代理權,源或者有自己的商標,那麼久很有可能會造成侵權。給你看個案例:
繼發文打擊非法分銷模式行為後,微信打擊朋友圈銷售假冒、侵權商品的大棒也已經悄然落下。微信18日針對首批售假賬號作出結果公示,共計有93個冒名侵權的公眾賬號和233個售假個人賬號被封停。
微信相關負責人昨日告訴南都記者,微信此舉緣起LV、阿迪達斯、厲峰投訴並舉證。該負責人還向南都記者透露,微信將於4月份搭建一平台,用戶提交售假線索,品牌方來驗貨,如果有商家覺得自己家的品牌被侵權了,屆時將可以申請該平台的接入入口。微商業相關企業和分析人士昨日普遍認為隨著微商對假冒類商品的打擊,微商自去年開始的野蠻生長時代即將終結。
這個是南方都市報的原文。
⑶ 自己的照片被微商盜用做宣傳,可以告侵權嗎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版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由此權可見,構成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通常應具備兩個要件:一是未經本人同意;二是以營利為目的。常見的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主要是未經本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業廣告、商品裝潢、書刊封面及印刷掛歷等。對於侵犯肖像權行為,受害人可自力制止,例如請求交出所拍膠卷,除去公開陳列肖像等,也可以依法請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或賠償損失等。賠償損失請求權,不以財產損害為要件。
其他法律和司法解釋對侵犯肖像權也作出一些相應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39條規定:以營利為目的,未經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作廣告、商標、裝飾櫥窗等,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 除此之外,惡意毀損、玷污、醜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進行人身攻擊等,也屬於侵害肖像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