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人民日報社保糾紛高發

人民日報社保糾紛高發

發布時間:2021-01-20 06:40:55

⑴ 2015.1.23人民日報第六版關於保險

社保不是萬能的——人民日報1月23日17版民生周刊(民生.民聲)報道
「物價這么高,70塊錢的基礎養老金只能當零花錢」,「物價連年上漲,每月一兩千元錢的企業養老金得緊著用」。隨著近期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制度改革方案出台,人們對社會養老保險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和期待。
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人們最樸素的人生願望,也是傳統文化中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忙碌一輩子的老人理應得到社會的尊敬和照顧,安享晚年。
然而,理想雖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十一連漲」後的養老金不能很好地滿足老人的生活所需,即使是保障水平最高的北京,每月3000多元的企業職工養老金花起來也必須精打細算,更不要說1.4億只能領到基礎養老金的城鄉老年居民了。
另一方面,養老保險基金的運行狀況同樣不盡如人意:2013年我國有19個省份的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收支缺口合計1702億元,很多省份是靠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勉強維持基金的正常運轉。全國層面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已連續3年收入增速低於支出,養老保障水平繼續提高的潛能正在下降。
比現實的「骨感」更令人擔憂的,是人們認識上的誤區——總以為社會保險是萬能的,能夠無限度地滿足所有人的養老需求。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布的東南亞地區養老和退休報告顯示,我國有63%的居民認為退休養老要靠政府,僅有9%的居民認為退休自己負責。
事實上,一個健康的養老保險體系,應該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保險共同組成,這其中,社會保險提供最基本保障,企業年金、商業保險也是保障「老有所養」的主要力量。受到運行目的、風險控制等因素影響,作為提供托底的社會保障,其運營效率、服務水平等方面,較商業保險都有較大差距,不能期望社會保險將所有的事情都辦好,實現「老有所養」,還需要企業和個人未雨綢繆,做好社會保險之外的功課。
與我國養老保險體系中社會保險占「大頭」的情況不同,美國的養老保險體系中,40%是由社會保險負擔,40%依靠企業年金,20%依靠個人購買商業保險。世界上167個實行養老保險制度的國家中,有1/3以上國家的企業年金制度覆蓋了約1/3的勞動人口,丹麥、法國、瑞士的年金覆蓋率幾乎達到100%,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也在50%左右。在很多發達國家中,企業年金制度已經成為法律強制的養老保險制度得到全面推廣,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則可以享受較大幅度的稅收優惠和政策鼓勵。
反觀我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3億人中,僅有5%的參保人員同時擁有企業年金保障。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更是寥寥無幾,中國人均長期壽險保單持有量僅為0.1份,遠低於發達國家1.5份以上的水平。
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長最快的國家,10年之後的2025年,老年人口總數就將達到3億。解決養老難題,除了繼續織密基本養老保險大網外,大力發展企業年金和商業保險勢在必行。目前,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已經啟動,在加大稅收優惠的同時,國家也需要通過各種法規,逐步引導企業將企業年金制度作為基本的職工福利建立起來,成為基本養老保險之外的第二張大網。
而強化作為第三張大網的商業保險保障功能,對保險公司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要真正挑好這副擔子,保險公司要更加苦練內功,加強自身在產品開發、資金管理方面的能力建設,為社會提供更高水平的養老保障,真正成為人們「老有所養」的重要支撐。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23日 17 版)

⑵ 社保不是萬能的 人民日報

保險沒用的前提是
萬一罹患重復大疾病,萬一發生意外,制萬一住院,孩子將來上學成家創業等
這時候,有個人說,沒錢?別怕,有我!說,多少錢?卡號給我,我給你打過去!不用還,沒利息,無條件!
你覺得,有這個可能嗎?
沒有什麼萬一,黨改革的目的,是讓人民老有錢養,病有錢治,學有錢上。這么大的國家,人民日報已經在頭版說了社保不是萬能的,也就是說,僅有社保是不夠的。讓大家藉助商業保險,抵禦風險。
希望可以幫到你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⑶ 《人民日報》:延遲退休年齡 世界各國如何做

如何修改退休年齡?人社部的方案研究幾年了還沒公開,
最快也要2018-2019年公開徵求意見、再次修改完善、頒布,頒布之後至少5年(2024年)才開始實施。
反對過快調整及突然襲擊。
建議1:
2024年起,原來50歲退休的每4年提高一歲,原來55歲退休的每8年提高一歲。
2024年 原50歲 原55歲
2028年 51歲
2032年 52歲 56歲
2036年 53歲
2040年 54歲 57歲
2044年 55歲
2048年 56歲 58歲
2052年 57歲
2056年 58歲 59歲
2060年 59歲
2064年 60歲 60歲
到2064年統一60歲退休,再根據國家財力和社保基金積累決定是否調整退休年齡。
短期內社保空賬的對策:2017年國務院出台政策,央企等國企劃轉10%的股權給社保基金,增強社保基金實力。
(參照:2016年,102家央企利潤總額1.2萬億元,10%就有1200億元。)
建議採取更多措施,比如:
A:公務員人數和行政支出每年遞減2%(隨著政府管理水平提高、及大陸人口幾年後就開始減少、再保留上千萬公務員已無必要)。
B:各地當年度財政資金有結余的一律上繳,嚴懲年度突擊花錢上萬億的荒唐行為。
C:稅收資金每年劃撥社保基金遞增2%,進一步提高社保實力。
不要一味提高退休年齡,讓百姓繳費四十年(20歲到60歲甚至更高)、只領幾年養老金就死亡。
建議2:建立靈活(彈性)退休制度。參考《公務員法》第88條,推廣到全民。
公務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申請提前退休:
(一)工作年限滿30年的;(二)距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滿20年的。
建議對全民都給予允許彈性退休的政策。對於下崗失業、生病的職工,更應該允許彈性退休。
建議3:把五花八門的養老保險種類(公務員、事業單位、企業職工、城鄉居民、軍人養老保險等)
統一為「公民養老保險」,待遇盡量公平並有保底和封頂,比如,最低待遇不可低於當地最低
工資的60%(福建在2010年已有此政策),最高不可以高於當地社平工資2倍。

⑷ 國家統一給「無地農民」買社保是怎麼回事真的假的

有一些沒有土地的,沒有經濟來源的,而且還是農民,這樣的人肯定就是弱勢群體,那麼國家給予交納一定的社保,當然是真的了。

⑸ 人民日報民生三問: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如何加強

十九大報告關於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新論述,為下一階段社會保障發展與改回革指出了方向和任務。過去我們答圍繞覆蓋全民、城鄉統籌、可持續等社會保障目標,更多強調的是「建設」,此次則明確表示要「建成」。這意味著社會保障事業要進一步攻堅克難,不留空白。

覆蓋全民,就是要把所有符合條件的人員都納入到社會保障體系中來,不分城鄉、不分年齡、不分職業,一個都不能少。城鄉統籌,就是要穩步推進保障制度和管理服務的一體化建設。權責清晰,主要強調社會保險權利與義務相對等的原則,盡可能地劃清邊界。保障適度,主要指保障水平應當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並隨經濟發展而逐步提高。可持續,則是強調制度要著眼長遠、安全可持續。

閱讀全文

與人民日報社保糾紛高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