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事糾紛派出所一直不解決怎麼辦
財產類民事源糾紛公安一般不予受理,如出現因民事糾紛產生斗毆等情節,公安局應對糾紛中的肇事方或過錯方視情節給予相應的治安處罰:凡持械傷人或故意損壞財物者,應視情必須給予治安拘留或治安罰款的處罰;糾紛雙方均有錯且又均符合治安處罰條件的,必須視情分別給予處罰。治安處罰不影響對民事賠償的調解。民事糾紛案件的調解處理,應製作書面「調解協議書」,交由當事人雙方簽字生效。「調解協議書」應存檔備查。對不服公安派出所調解意見的,應勸導雙方到人民法院提請民事訴訟。民事糾紛的處理方式:1、協商。2、調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爭議各方相互諒解和讓步,最終化解矛盾。3、仲裁。將糾紛提交仲裁機構,由其居中裁決的糾紛解決機制。仲裁一裁終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決,對方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4、訴訟。一方向法院提出請求,由法院裁決糾紛的制度。訴訟是最終、最權威的糾紛解決機制,是當事人保護權利的最後屏障。
② 民事糾紛派出所是怎麼處理的
財產類民事糾襲紛公安一般不予受理,如出現因民事糾紛產生斗毆等情節,公安局應對糾紛中的肇事方或過錯方視情節給予相應的治安處罰:凡持械傷人或故意損壞財物者,應視情必須給予治安拘留或治安罰款的處罰;糾紛雙方均有錯且又均符合治安處罰條件的,必須視情分別給予處罰。治安處罰不影響對民事賠償的調解。民事糾紛案件的調解處理,應製作書面「調解協議書」,交由當事人雙方簽字生效。「調解協議書」應存檔備查。對不服公安派出所調解意見的,應勸導雙方到人民法院提請民事訴訟。民事糾紛的處理方式:1、協商。2、調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爭議各方相互諒解和讓步,最終化解矛盾。3、仲裁。將糾紛提交仲裁機構,由其居中裁決的糾紛解決機制。仲裁一裁終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決,對方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4、訴訟。一方向法院提出請求,由法院裁決糾紛的制度。訴訟是最終、最權威的糾紛解決機制,是當事人保護權利的最後屏障。
③ 接報房產爭議類糾紛警情,公安機關如何處置
接報房產爭議類糾紛警情,公安機關如何處置?本案值得借鑒
2018-02-13上營來源閱92
轉藏到我的圖書館
微信分享:
上訴人伊寧市公安局與被上訴人顧桐閣不履行法定職責糾紛一案二審判決書
審理法院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中級人民法院
案號 : (2017)新40行終46號
裁判日期 : 2017-11-07
文書來源 : 中國裁判文書網
案件類型 : 判決
文書性質 : 行政
審理程序 : 二審
合 議 庭 : 田金華 李霞 張學珍
原告信息
上訴人:伊寧市公安局
被告信息
被上訴人:顧桐閣
被上訴人代理律師
任明曉
新疆中和律師事務所
文書正文
當事人信息
上訴人(原審被告)伊寧市公安局,住所地伊寧市斯大林東路2號。
法定代表人王洪軍,該局局長。
委託代理人劉成,該局法制大隊副隊長。
委託代理人張良,該局法制大隊民警。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顧桐閣,女,滿族,1994年8月17日出生,無固定職業,住伊寧市。
委託代理人任明曉,新疆眾合律師事務所律師。
審理經過
上訴人伊寧市公安局因與被上訴人顧桐閣不履行法定職責糾紛一案,不服伊寧市人民法院(2017)新4002行初38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伊寧市公安局的委託代理人劉成、張良,被上訴人顧桐閣及其委託代理人任明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一審法院查明
原審查明,2011年1月19日,顧桐閣的母親烏某某取得位於伊寧市新華西路新市委、政府片區6號水岸世界5號樓1102室房屋所有權,並領取房屋所有權證。2015年,顧烏某某向某某等人借款。2016年1月25日,烏某某將其所屬上述房屋變更登記至他人名下以償還朱某某等人的部分借款。但截止2016年10月16日該房屋並未實際交付,顧桐閣及其母親烏某某一直居住在該房屋內,且屋內仍存放顧桐閣的個人財產及相關證件。
2016年9月19日0時23分,顧桐閣撥打110向伊寧市公安局報警稱有一名其不認識的漢族女性在其居住的上述房屋內鬧事。伊寧市公安局出警到達現場並於同日01時36分反饋記錄為:到達現場雙方均為漢族女性,因房屋抵押貸款欠款一事發生糾紛,告知雙方次日去派出所處理。
2016年9月21日21時27分許,顧桐閣再次撥打110向伊寧市公安局報警稱有人闖入其居住的上述房屋內鬧事。22時04分,因同一事由顧桐閣第三次撥打110向伊寧市公安局報警。伊寧市公安局出警到達現場並於次日即22日22時04分反饋記錄為:此警情屬於債務糾紛,民警多次告知雙方當事人,此事不屬於公安機關受理,到法院進行訴訟解決。
2016年9月21日,伊寧市伊犁河路街道辦事處人民調解委員會對顧桐閣的母親烏某某與朱某某之間的欠款糾紛進行了調解,但未果。
2016年10月16日12時02分許,顧桐閣第四次撥打110向伊寧市公安局報警稱其人身及個人財產受到侵害,伊寧市公安局出警到達現場並了解警情後,口頭告知顧桐閣其所居住的房屋所有權已經發生變更,對房屋內的物品,應當由顧桐閣自行妥善保管,如發生侵害行為應當由其他有關部門處理,同時因侵權行為造成的不利後果,應當由當事人自行承擔法律責任。在出警後的反饋記錄載明:屬經濟糾紛,有關事宜應當去法院處理。顧桐閣以向伊寧市公安局報警,伊寧市公安局不作為導致顧桐閣的個人物品及相關證件遭到案外他人侵佔為由訴至本院,要求確認伊寧市公安局行政不作為違法。
一審法院認為
原審認為:公安機關具有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及合法財產法定職責。本案中,原屬顧桐閣母親烏某某的位於伊寧市新華西路新市委、政府片區6號水岸世界5號樓1102室房屋因債權債務關系雖已變更登記至案外他人名下,但房屋實際並未交付。在該房屋仍未交付債權人的情況下,顧桐閣作為烏某某的女兒,繼續居住在該房屋內並不違反法律規定。債權人如認為顧桐閣繼續居住在該房屋內及在房屋內存放個人財產的行為構成侵權,均應當通過法律途徑主張權利,而無權代具有公權力的組織行使讓顧桐閣搬離該房屋或者移除房屋內顧桐閣個人財產的權利。伊寧市公安局在顧桐閣第四次報警出警時已經得知,房屋內有顧桐閣個人的財產,而伊寧市公安局亦明知存在民事糾紛的當事人系顧桐閣的母親烏海燕和案外他人,並非顧桐閣,故對於顧桐閣在其人身安全及合法財產處於不安全的狀態向伊寧市公安局撥打110報警時,伊寧市公安局應當履行依法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不法侵害行為的發生,從而切實保護公民財產及人身安全的法定職責。本案中,伊寧市公安局接警後雖派員出警,但出警人員僅進行了口頭勸告後即離開,不能視為已依法履行了法定職責,亦構成行政不作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四條第二款第(三)項之規定,判決如下:確認伊寧市公安局行政不作為違法。案件受理費50元,由伊寧市公安局負擔。
上訴人訴稱
伊寧市公安局不服判決,上訴稱: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四十七條第三款規定,對不屬於公安機關職責范圍內的事項,告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扭送人向其他有關主管機關報案。上訴人已經履行了自己的職責,並無違法行為,更不需要對答辯人的報案作出處理決定,一審法院以上訴人僅口頭勸告,即構成行政不作為沒有法律依據。故請求二審法院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
被上訴人辯稱
顧桐閣答辯稱,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被上訴人在自身財產受到不法侵害時依法向公安機關報案求助,是法律賦予的權利,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而上訴人對本案處置不當,造成上訴人的財產及個人物品受到不法侵害,構成了行政不作為。故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駁回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維持一審判決。
本院查明
本院審理查明的事實與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基本一致,本院予以確認。另查明,2016年10月16日12時02分許,顧桐閣第四次向伊寧市公安局報警時,房屋內的物品已經被搬離。庭審中,顧桐閣表示其已知曉房屋內物品被案外人拿走。
本院認為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顧桐閣先後四次撥打110報警,上訴人伊寧市公安局均予以接警並處置,現雙方爭議的焦點為被上訴人第四次報警時上訴人伊寧市公安局的處置方法是否構成行政不作為。
顧桐閣在庭審中稱,因其在伊寧市新華西路新市委、政府片區6號水岸世界5號樓1102室房屋內的財產被人搬空,遂撥打110報警。根據《110案件信息表》顯示,接警時間為2016年10月16日12時01分52秒,12時02分02秒蘇豪崗亭出警,12時03分01秒蘇豪崗亭到達現場,處警詳細列表中「反饋」記載「民警到達現場後得知是經濟糾紛,而後讓報警人到法院受理經濟糾紛」,處警的類型為經濟糾紛。該案件信息表中記載的處警內容雖與被上訴人在法庭陳述的財務丟失不一致,但可以確認的是被上訴人報警時及民警達到現場時該房屋內已無被上訴人的財物,不存在不法行為正在發生的情形,亦不存在公安機關必須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安全的緊急情況。鑒於被上訴人前三次報警的原因均系其母親烏某某與案外人之間關於房屋交付的經濟糾紛,現該房屋內的財產被搬離亦是源於此經濟糾紛,而解決經濟糾紛不屬於公安機關法定職責的范圍。故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四十七條第三款規定,對不屬於公安機關職責范圍內的事項,告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扭送人向其他有關主管機關報案,上訴人伊寧市公安局已口頭告知被上訴人向法院提起訴訟解決該糾紛,符合上述規定,並不構成行政不作為。但公安機關在前兩次處警時,應當告知案外人不能採取私權救濟或者不當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權益,否則將承擔法律後果,現上訴人僅以經濟糾紛為由告知雙方以法律途徑解決,該處理方式過於簡單,不利於矛盾的化解和社會的安定。庭審中,被上訴人表示已知曉該房屋內的財產被案外人拿走,其可通過法律途徑去解決。據此,原審法院認定公安機關僅口頭告知顧桐閣,未依法履行保護公民財產及人身安全的法定職責,構成行政不作為並確認違法,屬認定事實不清,定性不當,本院予以糾正。
綜上,上訴人的上訴請求成立,本院予以支持,一審法院判決錯誤,本院予以糾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九條、第八十九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二審裁判結果
一、撤銷伊寧市人民法院(2017)新4002行初38號行政判決;
二、駁回被上訴人顧桐閣的一審訴訟請求。
二審案件受理費50元由被上訴人顧桐閣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④ 公安局民事糾紛怎麼處理
1、公安機關嚴禁介入經濟糾紛(民事糾紛),但在處理某些治安案件中,可以就其中的民事賠償問題作出調解。
2、司法實踐中,很多涉嫌詐騙罪等經濟犯罪案件多由合同、債務等普通經濟糾紛案件演化升級而來,一個案件到底屬於民事經濟糾紛還是詐騙犯罪案件有時候界限是很模糊的,實踐中難免有將貌似詐騙案件實為民間經濟糾紛案件作為刑事案件予以立案偵查的情況出現。其實,詐騙類案件與合同、債務等普通經濟糾紛案件是有本質區別的。公安部對於公安機關是否應當對經濟類案件進行立案偵查,也是有明確規定的,《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不得非法越權干預經濟糾紛案件處理的通知》(1989年3月15日)、《公安部關於嚴禁公安機關插手經濟糾紛違法抓人的通知》(1992年4月25日)都有明確規定:工作中,必須劃清經濟犯罪和經濟糾紛的界限,決不能把經濟糾紛當作詐騙等經濟犯罪來處理。嚴禁非法干預經濟糾紛問題的處理。對經濟糾紛問題,應由有關企事業及其行政主管部門、仲裁機關和人民法院依法處理,公安機關不要去干預。更不允許以查處詐騙等經濟犯罪為名,以收審、扣押人質等非法手段去插手經濟糾紛問題。否則,造成嚴重後果的,要依法追究有關當事人和主管負責人的法律責任。各地公安機關承辦經濟犯罪案件,必須嚴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案件管轄的規定。要正確區分詐騙、走私等經濟犯罪與經濟合同糾紛的界限,准確定性。凡屬債務、合同等經濟糾紛,公安機關絕對不得介入。
3、但在輕微傷害等治安案件中,公安機關可以做相關調解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第九條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公安機關辦理傷害案件規定〉第三十條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毆打他人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情節較輕尚不夠刑事處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公安機關可以依法調解處理:
(一)親友、鄰里或者同事之間因瑣事發生糾紛,雙方均有過錯的;
(二)未成年人、在校學生毆打他人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
(三)行為人的侵害行為系由被害人事前的過錯行為引起的;
(四)其他適用調解處理更易化解矛盾的。
⑤ 公安在民間糾紛調解中仍然起著中要作用為什麼
當事人的描述並不準確,公安機關一般只適合條件治安案件,以及一般的鄰里糾紛。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五十三條 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毆打他人、故意傷害、侮辱、誹謗、誣告陷害、故意損毀財物、干擾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隱私、非法侵入住宅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調解處理:
(一)親友、鄰里、同事、在校學生之間因瑣事發生糾紛引起的;
(二)行為人的侵害行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過錯行為引起的;
(三)其他適用調解處理更易化解矛盾的。
對不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民間糾紛,應當告知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調解組織申請處理。
對情節輕微、事實清楚、因果關系明確,不涉及醫療費用、物品損失或者雙方當事人對醫療費用和物品損失的賠付無爭議,符合治安調解條件,雙方當事人同意當場調解並當場履行的治安案件,可以當場調解,並製作調解協議書。
同時,關於公民的經濟類糾紛,公安機關是無權介入的。根據《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不得非法越權干預經濟糾紛案件處理的通知》
一、必須劃清經濟犯罪和經濟糾紛的界限,嚴格依法辦事。在當前詐騙、投機倒把等經濟犯罪日趨嚴重的情況下,依法查處按管轄分工應由公安機關管轄的經濟犯罪案件,這是各級公安機關的重要職責。公安機關應當十分重視嚴厲打擊嚴重經濟犯罪的工作,採取有力措施,集中力量查處大案要案,以保證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的順利進行。工作中,要注意劃清經濟犯罪和經濟糾紛的界限,決不能把經濟糾紛當作詐騙等經濟犯罪來處理。一時難以劃清的,要慎重從事,經過請示報告,研究清楚後再依法恰當處理,切不可輕易採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以致造成被動和難以挽回的後果 在查處經濟犯罪案件的過程中,地區之間要相互配合,協商辦事,不允許搞地方保護主義,偏袒本地當事人或擅自凍結款項。
二、嚴禁非法干預經濟糾紛問題的處理。對經濟糾紛問題,應由有關企事業及其行政主管部門、仲裁機關和人民法院依法處理,公安機關不要去干預。更不允許以查處詐騙等經濟犯罪為名,以收審、扣押人質等非法手段去插手經濟糾紛問題否則,造成嚴重後果的,要依法追究有關當事人和主管負責人的法律責任。
三、遇有到公安機關投訴的經濟糾紛事項,應當告知當事人到有關主管機關去解決,或及時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
四、禁止用非法手段提成牟利。有關罰沒款提成問題,應嚴格依照財政部、公安部及地方政府財政部門的有關規定處理,不得隨意超越職權范圍,以查處詐騙罪為名,干預經濟糾紛,替當事人追索欠債,從中提成牟利。非法動用強制措施,侵害經濟糾紛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更是絕對不能允許的。對借機中飽私囊的,要依法嚴肅處理。
⑥ 公安機關有權處理經濟糾紛案嗎
1、人為因素引起的道路堵塞屬於交警部門責權處理范圍。
因人為故意引起的道路堵塞,涉嫌擾亂公共秩序,危害道路交通安全,交通警察部門有權對交通違法行為進行檢查和處罰。
2、國家明令禁止公安機關插手經濟糾紛。
對於公安機關插手經濟糾紛,公安部曾經發出《公安部關於嚴禁越權干預經濟糾紛的通知》、《公安部關於嚴禁公安機關插手經濟糾紛違法抓人的通知》及《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不得非法越權干預經濟糾紛案件處理的通知》加以規范。其中要求,對於把經濟糾紛當成詐騙案件辦理的公安機關且不予改正者,要追究主管領導責任,並通過新聞媒體曝光。
3、經濟糾紛屬於民事訴訟范疇。
經濟糾紛有兩大類:
一是經濟合同糾紛。如買賣合同糾紛,借款合同糾紛,承攬合同糾紛,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技術合同糾紛等;
二是經濟侵權糾紛。如知識產權(如專利權、商標權)侵權糾紛、所有權侵權糾紛、經營權侵權糾紛等。在市場經濟中,合同是平等的市場主體間確立交易關系,共同實施交易行為,追求和實現經濟目的的法定和普遍的形式。其中,合同糾紛是經濟糾紛的主要部分。
綜上所述,經濟糾紛屬於民事訴訟范疇,由當事人到人民法院通過訴訟程序解決。因人為因素引起的道路堵塞,由交警部門針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理,但公安機關無權插手干涉具體經濟糾紛。
⑦ 請問公安局一般如何處理家庭糾紛
家庭糾紛屬於民事糾紛,屬於私權糾紛,而公安機關是行政機關,屬於回公權機關。一般情況下答,公安機關是不受理民事糾紛調解,民事糾紛主要由當事人自行和解或調解解決,或人民調解組織調解,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同時,《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條、第九條及《人民警察法》第二條第一款均規定,公安機關具有預防、制止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公安機關對違法行為應當依法制止並處罰,而不能以存在民事糾紛為由怠於履行法定職責,姑息違法行為,否則即構成不履行法定職責。
所以,你們的家庭糾紛,公安機關是不會立案的,只能做普通的民事調解。而調解過程一般會做相關接警記錄,這種記錄僅僅是工作例行備案,不是案底,也不會對糾紛當事人產生不利影響。
⑧ 關於家庭糾紛派出所如何處理
離婚、撫育、扶養、贍養、收養、監護權、解除同居關系等家庭糾紛,這些回家庭糾紛屬於民事答糾紛,不是公安機關的受案范圍。當事人應該協商解決,或者找居委會或者村委會協調,或者通過法律途徑處理。但是如果雙方存在肢體上的沖突找公安,公安機關會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