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買賣合同質量糾紛案例

買賣合同質量糾紛案例

發布時間:2021-01-18 21:44:41

『壹』 買賣合同糾紛訴至法院,被告方以質量問題抗辯,提出鑒定的時效是什麼時候

1、應當在舉證期間抄內提出。襲
2、法律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二十五條規定,當事人申請鑒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當事人申請重新鑒定的除外。同時鑒定申請方應當預交鑒定費和提供相關的鑒定材料。

『貳』 買賣合同中產生質量糾紛,怎麼辦

買賣合同質量糾紛買受人如果在約定檢驗期通知出賣人,如沒有約定檢驗期的,應當在合理期間內通知出賣人。買受人可以不接受物品或者解除合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

第一百四十八條 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買受人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出賣人承擔。

第一百五十八條 當事人約定檢驗期間的,買受人應當在檢驗期間內將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情形通知出賣人。

買受人怠於通知的,視為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符合約定。 當事人沒有約定檢驗期間的,買受人應當在發現或者應當發現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不符合約定的合理期間內通知出賣人。

買受人在合理期間內未通知或者自標的物收到之日起兩年內未通知出賣人的,視為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符合約定,但對標的物有質量保證期的,適用質量保證期,不適用該兩年的規定。

出賣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提供的標的物不符合約定的,買受人不受前兩款規定的通知時間的限制。

(2)買賣合同質量糾紛案例擴展閱讀:

檢驗期間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既可以由當事人約定,也可以由法官酌定,買賣法還規定了兩年的最長期間。

這些不同的期間含義如何,相互之間的關系如何,在實踐中仍然存在很大的爭議,不同地區的法院有不同的做法。下面擬從幾個案例出發,對相關問題作一探討。

案例一:正達公司與莘鴻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中,法院認為當事人約定了機器質保期為一年,正達公司提出質量異議的期限應當是自收貨之日起一年,檢驗期也應當是一年。在該案中,法院直接將質量保證期認定為了檢驗期。

案例二:漢源公司與雙貴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中,法院認為當事人雖然在合同中約定了「保修期為6個月,並按約定的質量標准進行驗收,貨到工地,安裝調試後止」,但該檢驗期間過短,買受人無法完成全面檢驗,因此原告可以在兩年最長期間內提出質量異議。

而原告在收貨後兩年內向法院提起了訴訟,應當視為在合理期間內提出了異議。在該案中,法院認為檢驗期間過短後,並沒有另行確定合理期間,也未考慮保修期的約定,而是直接適用了兩年最長期間。

案例三:偉達公司訴瑞達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中,法院認為偉達公司雖然主張交付的貨物存在質量問題,但其未在合同約定的到貨30天內提交書面異議,亦未提供相關證據證明貨物的質量問題,對其主張不予採信。

雙方約定了三年的質保期,偉達公司如果有證據證明在質保期內電池有質量問題,可以要求瑞達公司更換,但這屬於雙方自行協商或另行起訴的問題。在該案中,法院認定買受人應當在檢驗期間內提出異議,否則即使未過質保期,也不能再以標的物存在質量問題提出異議。

案例四:啟測公司訴奧爾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中,一審法院以買受人未在質量保證期內提出質量異議,對其抗辯不予支持,而二審法院則認為雙方沒有約定檢驗期間時,買受人應當在合理期間內或質量保證期內提出異議,否則視為質量符合約定。

檢驗期間為我國合同法所確認,該法第一百五十八條不僅規定了約定期間、合理期間,還明確了兩年最長期間以及質量保證期等,這種將各種期間雜糅在一起的立法,易造成實踐中對上述各期間相互關系理解與適用上的混亂:

在案例一,法院將質量保證期等同為了檢驗期;

在案例二,法院在當事人有質量保證期約定的情況下,並沒有考慮該約定而是適用了兩年最長期間;

在案例三,法院認為檢驗期間與質量保證期存在根本區別,兩者不能混同;

在案例四,法院認為當事人有質量保證期但無檢驗期間約定的情況下,還應受合理期間的約束。可見,司法實踐對各期間的關系存在較大分歧,在適用過程中也有不同的判斷標准。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買賣合同解釋),試圖緩解司法實務中的混亂,如明確了合理期間的判斷標准、區分外觀瑕疵和隱蔽瑕疵等,但對於各期間之間的關系並未涉及,實踐中仍然存在不同的做法。

『叄』 不合格產品的質量糾紛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二十六條生產者應當對其生產的產品質量負責。產品質量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應當符合該標准。

(二)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但是,對產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說明的除外。

(三)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產品標准,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

第三十二條生產者生產產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

第四十條售出的產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造成損失的,銷售者應當賠償損失:

(一)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說明的。

(二)不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產品標準的。

(三)不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銷售者依照前款規定負責修理、更換、退貨、賠償損失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產品的其他銷售者(以下簡稱供貨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

銷售者未按照第一款規定給予修理、更換、退貨或者賠償損失的,由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

生產者之間,銷售者之間,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訂立的買賣合同、承攬合同有不同約定的,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約定執行。

第四十一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以下簡稱他人財產)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生產者能夠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

(二)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三)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的。

第四十三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

屬於產品的生產者的責任,產品的銷售者賠償的,產品的銷售者有權向產品的生產者追償。屬於產品的銷售者的責任,產品的生產者賠償的,產品的生產者有權向產品的銷售者追償。

(3)買賣合同質量糾紛案例擴展閱讀

法官解析產品質量責任糾紛案教你依法維權:

汽車自燃、食物中毒、熱水器爆炸……近年來,產品質量問題、食品安全問題、葯品合格問題一再引發社會公眾的熱議與關注。在保障產品質量和食品葯品安全的過程中,法律保護的及時、充分與到位,是消費者最熱切期盼,也是最有力的保護屏障。

近日,北京市一中院針對產品責任糾紛的系列問題召開新聞通報會,及時回應社會關切,通過對案件特徵的總結和訴訟維權重難點問題的梳理,引導和提示消費者如何在遭受產品缺陷侵害後合法理性維權。

北京市一中院二庭庭長高萍認為,基於此類案件以上特徵,消費者在藉助法律維權時,相應的要注意以下4個方面:

1、注意合理確定訴訟主體。

在原告資格方面,消費者以產品責任糾紛為案由起訴,原告資格不限於商品買賣合同的當事人,產品的實際使用人、實際受害人均可以起訴。另外,對於明知產品存在質量缺陷仍然購買的,即「知假買假」的當事人,法律亦不禁止。

在被告方面,消費者既可以起訴生產者,也可以起訴銷售者。如果是通過商場、展銷會、交易市場等場所購買的商品,還可以起訴活動開辦者、櫃台的所有者。新消法頒布後,網路購物中的網路交易平台也可能成為被告,在其不能提供生產者或銷售者信息的情況下,需承擔先行賠付責任。

2、注意正確選擇法律關系和法律依據。

選擇不同的法律規范主張權利,會導致不同的法律適用,最終的處理結果也會有所差異。在法律關系方面,如果以合同法律關系主張,則依據雙方的買賣合同約定,確定違約責任和實際損失的大小進行賠償。

若以侵權法律關系主張,則可能獲得實際損失之外的懲罰性賠償與精神損害賠償。在法律依據方面,消費者以《侵權責任法》起訴,能獲得實際損失的賠償金額。

以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起訴,可能獲得除實際損失以外的3倍價款的賠償。選擇不同的法律關系和法律依據主張自身權利,可能導致賠償數額的巨大差異,消費者需理性慎重選擇。

3、注意對核心事實證明的程度與方式。

在產品責任糾紛中,消費者需證明的事項一般包括4個方面:

一是購買物的同一性,即消費者所稱的瑕疵產品為生產者、銷售者所生產出售的產品。

二是產品存在質量缺陷或不符合安全標准。

三是產品的質量缺陷造成了消費者財產和人身損害。

四是損害和產品質量缺陷存在因果關系。

4、注意正確理解損害賠償法律規定的條件和涵義。

產品責任糾紛中,被侵害人可獲賠的范圍包括缺陷產品本身、缺陷產品造成的其他財產損失。造成人身傷害的應賠償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交通費。殘疾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喪葬費、死亡賠償金。

如果造成嚴重的人身傷害,被侵害人還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在賠償數額上可請求多倍賠償,依據侵權責任法,消費者可以獲得酌定的懲罰性賠償。

『肆』 買賣合同糾紛與產品質量問題有關系嗎

當然有關系,買賣合同糾紛中,雙方關於產品質量問題的爭議十分突出,焦點往往集中在產品是否存在質量問題,由此引起拒付貨款或要求索賠,當原告方請求對方給付貨款起訴的,被告以產品質量問題為由抗辯,調解難度高,審理難度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在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審理中,最為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被告關於質量問題的舉證不夠規范,不足以認定質量問題,原告又不可能予以認可,導致法院無法認定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和關聯性。買方為了證明提出的貨物質量異議,會向法院申請質量鑒定,但是貨物質量鑒定程序往往不會輕易啟動,只有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出鑒定申請,且在雙方約定或者法定的質量異議期限內,初步證明存在某些方面質量問題的事實,同時鑒定是解決當事人雙方訟爭的必要證據,法院才會考慮啟動鑒定程序。因此,為了更好的應對買賣合同糾紛中關於產品質量問題的抗辯,同時發揮法院司法的能動性,化解當事人之間的尖銳矛盾,做到案結事了;進一步推動事人相互信任、坦誠相待、不相欺詐,適當履行自己的合同義務;更好的規范市場秩序,提高企業信用,保障企業健康良好發展。建議經營者在簽訂和履行買賣合同時努力做到:1、書面合同的形式,明確質量標准及違約責任;2、及時檢驗質量,注意保留樣品,並在合法期限向對方提出;3、在協商無果情況下,及時收集產品質量問題的證據,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伍』 買賣合同糾紛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一般買賣合同糾紛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1、商品質量條款未約回定或約定不明。合同中對答於交易的對象——合同的標的物的質量一般應該有個明確的約定,包括標的物的質量標准、質量異議期限以及法定的鑒定檢驗機構。2、商品交接及貨款支付未約定或約定不明。合同中應約定是送貨還是提貨,目的地在哪裡,運費如何承擔。因為這樣直接涉及合同履行地的認定,對案件的管轄會產生重大影響。3、違反誠信原則。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誠實信用原則,任何完美的合同如果遭遇一方不講誠信,就會產生糾紛。4、未考察主體資格或主體的償債能力。5、違約責任問題。

『陸』 一個買賣合同質量糾紛案,最可能的判決是怎樣的

1、X公司無責任,水泥廠每出廠一批水泥,都有按批號留樣90d,在此期間,如買方認為產品質量不符合要求,則雙方應將留樣送省級或省級以上國家認可的水泥質量監督檢驗機構進行仲裁檢驗。X公司發函要求J在五天內一起去省級以上質檢部門質檢,J置之不理。因水泥檢驗期限在出廠後九十天,鑒於J不予配合,X公司只能將該批號水泥出廠時的封樣送縣質檢站質檢,結果為合格。
2、J買進水泥後,應先試驗合格後再使用,——即先檢後用。水泥進場時不及時試驗,後面的事
就說不清了。
3、混凝土強度低原因是多方面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強度等級是多少、砂石質量好壞、施工時各種原材料(水泥、砂、石、水)是否按混凝土配合比計量准確摻配?
4、水泥結塊,是受潮的原因,屬保管不善,是J的責任!如果是早就受潮結塊,施工時就會發現。
5、J與L在未通知X公司的情況下,雙方對J未用完的水泥(共餘20包)的其中一包開封,L發現該水泥已結塊,並用尼龍紙袋封閉後去縣質檢站質檢的做法,應視為無效:其一,袋裝水泥取樣應在20袋裡每袋取約1㎏,拌勻後組成一個水泥試樣。一袋水泥不能代表一批;其二,水泥是水硬性膠凝材料,受潮後結塊強度降低,這是常識,用受潮結塊的水泥充當試樣去做試驗,不能說明水泥出廠時的質量是否合格。
綜上所述:J要敗訴!現有的證據,一文不值!除非有新的證據,能證明是廠家或是供應商的責任。

『柒』 買賣合同糾紛,買方拒絕支付貨款,理由是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對於質量問題的舉證責任如何分配

你好,關於產品質量損害賠償的舉證責任,由受害人就產品侵權的構成要件進行舉證,即對專產屬品存在缺陷、使用缺陷產品導致損害以及產品缺陷與損害之間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進行證明。受害人如能證明產品存在缺陷、使用缺陷產品造成了損害以及缺陷產品與損害之間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則產品侵權責任得以確立。生產者或銷售者則就法定免責事由舉證,如不能證明免責事由存在,則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法定免責事由有:(一)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二)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三)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的。
也就是說先由買方就侵權的構成要件進行舉證,在其舉證完成之後,由賣方就法定免責事由進行舉證,如果不能證明存在免責事由,則要承擔產品侵權責任。

『捌』 設備質量問題買賣合同糾紛起訴狀

起 事起訴 狀
原告:
住所:
法定代表人: 職務:

被告:
住所:
法定代表人: 職務

訴訟請求:
1、判令被告向原告返還全部貨款人民幣96000元,利息人民幣 元(截止2013年 月 日,請求支持至實際支付之日,按照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
2、判令被告向原告賠償因其違約給原告造成的全部損失計人民幣 元;
3、判令被告承擔本案的全部訴訟費用。
案由:買賣合同糾紛
事實和理由:
2015年7月11日,原告與被告於南京市六合區簽署了《采購合同》(合同編號:),約定原告向被告購買。。。。。。。。。。。。。。。。。。。。。。。。。。。。。。。。。。。。
合同簽訂後,原告於2015年7月11日向被告支付了全部貨款並於2015年7月11日對被告所供貨物進行了取樣檢驗,檢驗結果顯示貨物質量不合格,。。。。。。。。。。。。,並要求被告返還全部貨款,被告於2015年7月11日向原告發函表示願意在2015年7月11日退還貨款,但此後被告並未按期退款,雖經原告多次催收,被告對此置之不理。被告的上述違約行為已經嚴重損害了原告的合法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原告依法向貴院提起訴訟,請求貴院查明事實,依法裁判,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此致
區人民法院
具狀人: 有限公司
2015年 7月12 日

『玖』 買賣合同中的產品質量糾紛,急貼求助

商品買賣合同履行過程中,產品質量不合格的,應該在檢驗期內通知賣方。
合同中約定檢驗期的內,約定的檢驗期為檢容驗期,沒有約定檢驗期的,商品保質期視為檢驗期,沒有保質期的檢驗期為兩年。
商品質量應以合同約定為標准,合同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為標准;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以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為標准。
商品質量不合格,賣方應該按照合同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合同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買方可以根據商品的性質、損失大小,要求賣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拾』 買賣合同質量糾紛怎麼解決,買賣合同訴訟時效怎麼計算

一、買賣合同質量糾紛怎麼解決:因貨物質量問題而引起的索賠糾紛,一般有以下幾種處理方法:1、扣價。這是常見的處理質量索賠的方法之一,主要適用於交貨質量雖然與合同不符,但產品的主要使用價值尚未受到重大影響,在買方同意接受貨物的條件下,雙方可以通過協商達成扣價協議,或者可按合同所規定的質量差價,實行按比例扣價處理。2、退貨。退貨又稱拒絕收貨,這對賣方來說是一種最嚴格的處理方法。在現實生活中,只有賣方交付的貨物與合同規定嚴重不符,而合同又沒有相反的規定的,買方才能行使拒絕收貨的權利。這種拒絕收貨的權利包括買方自行解除合同所規定的他應承擔的義務,並有權提出進一步的損害賠償的主張。如果買方在此之前已經付款,則他有權收回已付的貨款。3、其他補救方法。除上述兩項主要方法外,還有損害賠償、換貨、修理等補救方法。至於採用何種補救方法,應根據合同的具體情況並由雙方協商確定,如果協商不能達成一致意見,可以提交仲裁或訴訟解決。
二、買賣合同訴訟時效怎麼計算:訴訟時效又稱消滅時效,在我國現行民法上是指對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的人,使其喪失勝訴權的法律制度,訴訟時效制度設立的目的是為了及時解決民事糾紛、節約訴訟資源。失去訴訟時效的當事人仍享有實體權利。訴訟時效計算期間是從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侵害之日起計算,就買賣合同而言,如果當事人就支付貨款期限沒有約定的,買受人應當在收到標的物或者提取標的物單證的同時支付。但根據交易習慣或當事人另行約定可以排除同時支付情形的除外,買受人在收取貨物後出具沒有還款日期的欠款條,應視為對還款日期的重新約定,訴訟時效應當從債權人主張債權或者債務人同意履行之日起計算。

閱讀全文

與買賣合同質量糾紛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