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退伍軍人復原過後十年以下國家每年給多少
從2011年8月1日起,給部分農村籍退役士兵發放老年生活補助。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版一、部分農村籍退權役士兵是指從1954年11月1日試行義務兵役制後至《退役士兵安置條例》實施前入伍、年齡在60周歲以上(含60周歲)、未享受到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農村籍退役士兵。
二、補助標准為每服一年義務兵役(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每人每月發給10元。國家將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適時適當提高標准。
自2014年10月起,漲到每人每月發給15元。
㈡ 關於退伍軍人解除勞動合同,國家有何補償政策
退伍軍人解除勞動合同跟職工解除勞動合同是一樣的道理。
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未辦理退工手續造成勞動者損失的,勞動者有權要求用人單位進行賠償。
用人單位除按《中國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的情形無需支付經濟補償金外,其它情況根據解除的原因不同,賠償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一、解除勞動合同後用人單位應負義務
1、用人單位的支付義務
勞動合同解除後,用人單位應按實際情況向勞動者支付工資、各種補償金、賠償金等。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第一、工資。
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時,用人單位欠發工資、加班費或其他各類津貼、福利的,勞動者有權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此外,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工資的情形還包括「代通金」,即額外支付1個月工資以取代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代通金」的標準是合同解除前一個月勞動者的工資。
第二、經濟補償金。
符合《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情形的,用人單位應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經濟補償金的基數標準是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前十二個月勞動者的平均工資,再根據勞動者的工作年限計算經濟補償金的具體數額。經濟補償金的基數最高不超過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均工資的三倍,支付年限不超過12年。
第三、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
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包括解除、終止的理由違法,也包括解除、終止的程序違法),勞動者有權要求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賠償金的數額是補償金的兩倍。
第四、競業限制補償金。
如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了競業限制條款,則應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之後,按月向勞動者支付競業限制補償金。競業限制補償金的標準是合同解除或終止前十二個月勞動者的月均工資。
第五、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如果勞動者在職期間因工緻殘五級以下的,勞動者本人可以提出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用人單位須向勞動者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金額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六、社會保險費。就上海地區而言,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保的,勞動者有權據此要求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後,勞動者有權要求用人單位補繳社保費。
2、用人單位辦理辦理退工手續的義務
退工手續主要包括兩點:
第一、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用人單位出具的證明應載明勞動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日期、工作崗位、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
第二、用人單位應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保關系轉移手續。
3、用人單位的保存義務
即使雙方已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用人單位也應對已經解除或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履行保存義務,保存期限是兩年。這是許多用人單位容易忽略的一點。此外,用人單位關於支付勞動者工資數額、時間、領取者姓名的書面記錄,也應保存兩年以上。
二、解除勞動合同的補償法律規定
1、如果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合同,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這里所稱的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按應發工資計算。
2、如果單位沒有正當合法理由單方辭退,需要按上面標准支付雙倍的賠償金。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第八十七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三、經濟補償金的具體計算方法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四、單位拒不支付的維權方式
和單位協商要不了經濟補償金或經濟賠償金的,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如果用人單位對勞動仲裁結果不執行的話,還可以去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㈢ 國家對60歲以上退伍軍人補貼有多少
有補貼。
補貼標准如下:
一、農村退伍軍人可以享受免徵營業稅
針對退伍軍人轉業從事企業經營,從領取稅務登記證那天開始,可以享受3年內免徵營業稅的福利政策。也包括隨軍家屬都可享受此政策。
二、農村退伍軍人生活補助
根據有關政策規定,退伍軍人按照服役年數,給予每月相應的生活補助。針對2011年之後退伍的軍人,補貼以10元為基數,服役年數每增加一年,補貼每月累加10元。比如說服役3年時間的退伍軍人,在年滿60歲之後,可以每月領取30元的晚年生活補助。
三、農村退伍軍人養老補貼
1、基礎養老金,按照當年統一標准進行發放;
2、個人賬戶養老金,以復員退伍軍人領取養老金待遇當年繳費檔次的平均額加上政府繳費補貼為基數,乘以其軍齡(不滿1年按1年算)計算賬戶化額度,該額度計入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發辦法與其他參保人相同;
3、繳費年限養老金。繳費年限包含從軍軍齡。
四、繳納養老保險年限享受軍齡優待
舉個例子來說,假如只需要繳納15年可以領取養老金,這時從軍5年,那麼只需要繳納(15-5=10),只需繳納10年即可。
政策適用退伍軍人的界定:
政策實施對象的人員范圍為,1954年11月1日試行義務兵役制後至《退役士兵安置條例》實施前入伍,年齡在60周歲以上(含60周歲)、未享受到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農村籍退役士兵。
農村籍退役士兵的界定為,退役時落戶農村戶籍目前仍為農村戶籍、退役時落戶農村戶籍後轉為非農戶籍的人員。上述人員中不包括已享受退休金或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金待遇的人員。
㈣ 退伍軍人維權在當地找那個部門
退役軍人離開部隊以後就是普通公民了(退役殘疾軍人除外),所以要維權的也要分因為什麼事而維權。
1.對於原部隊遺留問題、退役後由於安置、待遇、補貼的維權:
通過戶籍所在地縣市級民政部門進行投訴維權(原部隊的問題不接待退役軍人的維權,而是有部隊政治部門和過戶籍所在地縣市級民政部門溝通維權);
2.對於在職期間發生勞動糾紛的:
到戶籍所在地社保局進行投訴維權,簡單的可以直接打社保熱線12333進行投訴維權;
3.發生治安、交通問題的:
到發生事情所在地派出所報案維權,緊急的要打110進行維權;
4.發生房產、財產等糾紛的:
要麼經過居住地居委會、村委會調解維權,要麼到法院進行起訴維權。
5.最為普遍的是在網上(當地政府官網)和到戶籍所在地政府信訪部門投訴維權。總之退役軍人就是普通百姓,沒有了軍人的光環,要維權的也就要依法向相關部門投訴維權。
(4)國家退役投訴擴展閱讀
1.法律法規——《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為保障國家對軍人的撫恤優待,激勵軍人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的獻身精神,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等有關法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於2004年8月1日發布了《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該條例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2.國務院組成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
為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集中統一、職責清晰的退役軍人管理保障體制,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方案提出,將民政部的退役軍人優撫安置職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軍官轉業安置職責,以及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後勤保障部有關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㈤ 國家對今年退伍軍人有哪些政策
1、城鎮退役士兵安置 根據《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條例》規定,城鎮退役士兵按照「從哪裡來、回哪裡去」的原則,由原徵集的縣人民政府安排工作。退出現役的義務兵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應予以接收: ⑴服現役期滿的; ⑵服現役期未滿,因下列原因之一,經部隊師(旅)級以上機關批准提前退出現役的: ① 因戰、因公負傷致殘,不適宜繼續服役的; ②因病致殘或患病基本治癒,經駐軍師以上醫院證明,不宜繼續服現役的及經連續治療半年未愈的精神病患者; ③部隊編制員額縮減,需要退出現役的; ④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經家庭所在地的縣(市、市轄區)民政部門證明,經軍隊團以上機關批准,需要退出現役的; ⑤國家建設需要調出部隊的; ⑥因其他原因不宜繼續服現役的。 城鎮退役士兵大體分為三種:入伍時原系待業青年;入伍時原系在職職工;入伍時原系在校學生。對三種情況的退伍義務兵分別採取不同的安置政策。 ⑴「歸口安置」政策。即退伍義務兵原是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正式職工的,退伍後 原則上回原單位復工復職,原工作單位已撤消或合並的,由上一級機關或合並後的單位負責安置。退伍義務兵原是學校未畢業的學生,退伍後要求繼續學習而本人又 符合學習條件的,在年齡上可適當放寬,原學校應在他們退伍後的下一學期准予復學。如果原學校已撤銷、合並或者由於其它原因在原學校復學確有困難,可以由本 人或者學校申請,縣、市以上教育部門另行安排他們到相應的學校學習。 ⑵按系統分配任務,指令性計劃安置政策。原徵集地人民政府在安置城鎮退伍義務兵時,對於入伍前沒有參加工作的退伍義務兵,採取政府向各行業系統合理分配退伍軍人安置任務,各行業系統所屬企事業單位必須無條件的承擔分配任務。 ⑶「區別對待」政策。根據魯政發〔1998〕73號文件精神,對進西藏服役原是農業戶口的義務 兵,凡在部隊獲得「優秀士兵」稱號以上榮譽的,報市級以上安置部門批准後由當地政府安排工作。無正當理由,本人要求中途退伍的;被部隊開除軍籍或除名的; 在部隊或者退伍待分配期間犯有刑事罪(過失罪除外)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處罰的,退伍軍人安置機構不負責安排工作。 2、農村退役士兵安置 根據《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和新兵役法的規定,家居農村的退伍義務兵按照「從哪裡來、回哪裡去」的原則,由原徵集地的縣、市、區人民政府接收安置,由鄉、鎮的人民政府妥善安排他們的生產和生活。主要搞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做好開發和使用兩用人才的工作,扶持退伍軍人勤勞致富。積極創辦退伍軍人兩用人才服務機構,從思想、政策、物質上給予一定扶持。 (2)做好推薦錄用工作。對在部隊表現突出、有一定專長的退伍兵,積極向所在有關部門推薦,各用人單位向農村招工時,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退伍軍人。 3、轉業士官安置 (1)退出現役的轉業士官,原則上回原籍安置,由徵集地的縣、市、直轄區的人民政府安排工作。異地安置的須報請上一級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安排。退出現役的士官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應予以接收: ① 服現役滿本期規定的年限,未被批准繼續服現役的; ②軍隊編制員額縮減需退出現役的; ③國家建設需要調出部隊的; ④經駐軍醫院診斷本人健康狀況不適宜繼續服現役的; ⑤因家庭發生重大變故,服現役末滿本期規定年限要求退出現役的,需有縣(市區)以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證明,經批准退出現役的。
希望採納
㈥ 國家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具體地址
你問的是退役軍人事務部吧?這個部門好像是最低到縣有機構,目前可能都還是籌備狀態(國家部去年底也才剛掛牌),你可以了解一下當地的籌備情況
㈦ 國家會怎樣對待退役軍人
國家對待退役軍人只會越來越好
㈧ 地方政府不按國家政策法規來安排退役士官可以去法院起訴嗎
趕上了好政策,可以啊?今年不是成立了一個,專門為轉業安置問題解決部門么?
㈨ 國家會因為什麼事才將退役軍人召回
退伍軍人在國抄家處於戰爭情況下可以有條件的被召回的。
作為一個71年當兵的老軍人,只有見過1979年初一次召回退役、轉業軍人的事情。召回的目的就是為了79年2月的對越自衛還擊戰,當時屬於部隊新老兵交替、部隊幹部大量轉業階段,面臨開展在即的,熟練的技術兵種缺乏就是一個現實問題;經過中央軍委的批准,參戰部隊下達了召回炮兵、坦克兵、工兵、通訊兵等技術兵種中已經退役、轉業的士兵和幹部。
在以後的對越自衛還擊戰輪戰時期、或者90年代後的和平時期不存在召回退役、轉業的士兵和幹部的。而且我國依據《兵役法》規定,已經實行了預備役士兵和幹部的制度,也就不可能存在類似79年召回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