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姐妹共建房屋發生糾紛怎麼辦想趕妹妹的一家人搬走,還喧楊一分錢也不給。因為房產證只寫了她姐姐的一個
一、我國實行不動產登記制度,現在房屋只登記姐姐是產權人,對妹妹不利專。
二、妹妹屬如果要想維護自己的權益,應按照以下步驟維權:
1、到房地產登記機關進行異議登記,要求將房屋登記為姐妹共有。
2、如果雙方就登記不能達成協議,妹妹應當向法院提起確權之訴,請法院判決妹妹擁有房屋份額。
三、如果妹妹提起訴訟,應能夠證明房屋建造過程中確有共有之合意以及有財產、勞動投入等相關證據。
『貳』 再婚夫妻一方死亡,有各自子女,婚前房產應該怎麼分配
婚後取得財產,屬於共有,夫妻倆一人一半,各自婚前個人財產,屬於個人所有,一方死亡,屬於他個人和婚後取得他那一半財產,需辦理繼承,先看有無遺囑,有遺囑,按照遺囑指定繼承人來辦理繼承手續,無遺囑,按照死者第一順位繼承人配偶、子女、父母,三方平均分配繼承屬於死者所有個人財產,三方權益均等。
應該先看去世的人生前有無遺囑,有遺囑的,應按遺囑執行,如果沒有遺囑的,按照法定繼承。
根據繼承法規定,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叄』 姐姐出錢買房子,產權上寫妹妹的名字,為防止糾紛,姐妹如何寫契約
姐姐出錢買房子,產權上寫妹妹的名字。從法律上講,這個房子如果成交後,內就屬於妹妹的了。容據此,最主要的是,姐姐要了解妹妹的人品,如果人品好的話,可以這樣做。人品不好的話,自己買的房子,千萬不要寫妹妹或者其他人的名字。
即使寫了很好的代管協議,在妹妹變心的情況下,姐姐要通過打官司才有可能拿回來。而這種民事官司,審理的時間都是很長的。
如果你一定要寫妹妹的名字,代管協議上應當寫明以下幾點即可:1、寫明坐落於某某地點的房屋,房子產證上的名字是妹妹(妹妹的名字),但是,實際買房子的人是錢是姐姐(姐姐的名字),妹妹是受受姐姐委託代管房子的人。妹妹對此無異議。2、房子買入後,如果要出租出賣,必須事先經過姐姐書面同意。出租出賣所得之款時,必須當天匯入姐姐支定的銀行賬戶內。3、該代管協議雙方必須嚴格遵守,代管人如有違反,違約方必須承擔賠償實際所有人的一切損失。
如果最寫得多些,妹妹會覺得姐姐做過頭了。
『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父母的房屋遺產由兄弟姐妹中一人領取了房屋產權證並視為己有發生糾紛應如何處理的批復
登記到老大配偶名下了,可以適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父母的房屋遺產由兄弟姐妹中一人領取了房屋產權證並視為己有發生糾紛應如何處理的批復》在1987.06.15由最高人民法院頒布。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粵法民字(1987)31號關於惠陽地區中級人民法院請示的上訴人鍾秋香、鍾玉妹訴鍾壽祥房屋糾紛一案的報告及卷宗收悉。
據你院報告稱:鍾和記(1941年故)與妻子蘇襯(1926年故)、繼妻王細(1984年故)先後生有四個兒女,即:鍾妙(1976年故)、鍾秋香、鍾玉妹、鍾秋勝(1981年故)。1940年鍾和記與王細夫婦收養了鍾壽祥(當時12歲)。1939年、1940年鍾和記和王細購置房屋六間,鍾和記死後,由王細、鍾玉妹、鍾秋香、鍾壽祥等長期居住。1973年鍾秋香將自己居住的那部分房屋進行了改建。鍾壽祥曾以自己的名字,於1947年、1953年、1960年先後領取了六間房屋所有權證。王細於1984年死後,鍾壽祥便在1985年將部分房屋拆除改建,並將其中部分房屋宅基地給其子使用,為此,雙方發生糾紛。
經研究,同意你院審判委員會的意見。即根據該房產的來源及使用等情況,以認定該屋為鍾和源、王細的遺產,屬鍾秋香、鍾玉妹、鍾壽祥、鍾妙、鍾秋勝5人共有為宜。鍾壽祥以個人名義領取的產權證,可視為代表共有人登記取得的產權證明。鍾妙、鍾秋勝已故,其應得部分由其合法繼承人繼承。以上意見供你院批復時參考。
原標題:親兄弟為遺產對簿公堂 多部門配合強制騰讓房屋
王甲和王乙是同胞兄弟,兩人母親早年亡故,父親王某一直由兩人輪流照顧,其生前所在村民組因為國家建設需要整體搬遷,政策規定相應給予安置補償。
最終,王某分得了安置點一處34.5平米的房屋1套,另,王乙還代領了王某的糧食補貼、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及高齡老人補助資金等2000餘元。2012年農歷正月王某去世後,王甲要求繼承王某遺留財產,而王乙認為王甲隱匿了王某的30000元土地補償款、25000元的存款以及豬圈拆遷補償,還有王某去世的喪葬費用40000元也都是自己負擔的。
經法院審理,因為王某隻有王甲和王乙兩子,其去世後未發現有遺囑和遺贈撫養協議,故按照法定繼承,王甲和王乙對王某遺產等份額繼承:其中房屋由兩人競價,王甲出價40000萬元獲得房屋所有權,找補王乙差價20000元;王乙代領資金分割一半給予王甲;王乙主張王甲隱匿王某的財產因為未提交證據不予採信。
法院宣判後,王甲、王乙均未上訴,判決生效後,在王甲的要求下,法院多次催促王乙履行生效判決,但王乙並未實施。王甲申請強制執行,在法院向王乙送達執行通知書後,王乙仍拒不履行生效判決所確定的義務,並將判決涉案房屋緊鎖,在房屋中堆放了大量木材和生活用品。執行法官多次要求其交出房屋鑰匙,配合法院執行,但其均以生病不在家中為借口拒絕。
因為案件涉及到家庭繼承糾紛,承辦法院希望能夠用調解的方式化解王甲和王乙兩親兄弟的矛盾,故多次到王乙家中勸說其能夠以親情為重,化干戈為玉帛,依法履行法院判決確定的法律義務。還多次尋求王乙所在村委會和司法調解部門幫忙勸解,但是王乙要求王甲承認隱匿王某財產並分割後才會交出房屋鑰匙。承辦法官對王乙解釋其有證據後可以另行起訴,如果經濟狀況不好可以通過政府幫助尋求法律援助,希望王乙先交出房屋鑰匙,和王甲一起將房內物品清點搬出,但王乙仍然拒絕。
強制執行 三部門配合了積案
在多次勸解無效的情況下,只有強制執行,因為王乙患有疾病,為執行順利,避免執行中王乙及家人的阻撓,案件承辦法官和庭室負責人匯報後,決定尋求政府和公安機關幫助,在三機關協調下,對案件執行制定了完備的預案。
當日早晨,承辦法官和法警現場對王乙及家人進行了再次勸解,但是王乙仍拒絕交出房屋鑰匙。承辦法官隨對其解釋不履行生效判決的後果,並決定對房屋強制騰讓。公安機關對房屋周圍進行了警戒,政府工作人員對王乙親屬也耐心勸解,執行過程全程錄像。因為預案考慮周到,在房屋騰讓過程中,及時制止出現的阻撓行為及苗頭,執行順利完成。房屋騰讓後,承辦法官也再對王甲及家人進行了勸說,王甲同意幫助王乙對物品進行妥當安置。
『伍』 哪幾類房子「難轉手」,應該謹慎入手
如果大家要買房的話,也應避開這幾類房子,這幾類房子特別難轉手。
一、房齡超過20年的二手房
銀行一般在審核貸款時,會查詢二手房具體房齡,通常要賣一套二手房的話,它的年齡必須控制在25年以內。但對於一些嚴格的銀行來說,他們會縮小條件比如說15年以內,房齡太長的話肯定也難以出手。很多朋友在買房的時候由於手頭比較緊,所以也會購買一些20年以上的房子,畢竟這些房子的價格比較低,但要想再次出手的話就難了。
以上這幾種房子,大家在購買的時候也要嚴格避開。
『陸』 父母房子賣給子女程序
房產買賣是指父母將房產透過買賣的方式過戶給子女,簽訂買賣協議後,到當度房屋產權登記部門申請房屋產權轉讓手續即可。
房產買賣所需證件主要是:
身份證、戶口簿、結婚證、房屋所有權證、房屋買賣協議。
買賣
我國《合同法》一百三十條規定:"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房產買賣就是房產所有權人將房屋所有權及其與之相關的土地使用權轉移給買受人,買受人依約支付房產價金的行為。
備注:
面積≤90㎡的契稅為1%,90㎡<面積≤140㎡的契稅為1.5%,140㎡<面積的契稅為3%
房產稅各地政策不一樣,按當地的標准,如上海市規定非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購的住房需繳納房產稅。
交易總額不是買房子的實際成交價,而是買賣合同的網簽價。交易差額是指本次網簽價減去這套房子上次交易的網簽價。
印花稅,買賣雙方按交易總額各交0.05%,普通住宅免徵。
土地增值稅,賣方按交易總額1%繳納,普通住宅免徵,非普通住宅滿2年免徵。
其它各類繳費視地方規定和房產類別而定,如轉讓手續費、土地收益金、土地出讓金、綜合地價款、產權交易登記費、中介費、測繪費等。
房屋轉讓過戶
規定:
投入使用的房地產買賣雙方,應當簽訂房地產買賣合同,合同文本可以使用房屋土地管理局制定的示範文本,也可使用自製合同。
使用自製合同的,當事人在過戶申請前應委託經市房地局認定的法律服務機構進行預審,法律服務機構對符合規定的自製合同,提出預審合格意見。
市、區、縣房地產交易管理機構受理過戶申請後,應對買賣雙方提供的申請過戶資料進行審核,審核內容如下:
一、當事人提供的材料是否合法、有效;
二、申請書填寫的內容與提供的材料是否一致、無誤;
三、房地產的權屬是否清楚,有無權屬糾紛或他項權利不清的現象,是否屬於《房地產轉讓辦法》規定不得轉讓的范圍;
四、受讓人按規定是否可以受讓該房地產;
五、買賣的房地產是否已設定抵押權;
六、買賣已出租的房地產,承租人是否放棄優先購買權;
七、買賣共有的房地產,共有人是否放棄優先購買權;
八、房地產交易管理機構認為應該審核的其他內容。
二手房過戶所需材料
過戶需要提供資料主要有:房屋所有權證、買賣雙方身份證明、房屋出售方婚姻狀況證明、房屋核檔證明、買賣契約以及其他房屋登記機構認為有必要提供的資料等。
轉讓過戶費用
一.正常過戶
1、交易稅費
a.營業稅 (稅率5.55% 賣方繳納)
根據2010年房產新政,轉讓出售購買時間不足5年的非普通住宅按照全額徵收營業稅。
轉讓出售購買時間超過5年的非普通住宅或者轉讓出售購買時間不足5年的普通住宅按照兩次交易差價徵收營業稅,轉讓出售購買時間超過5年的普通住宅免徵營業稅。
這里有兩個要點
①購買時間超過5年這里首先看產權證, 其次看契稅發票,再次看票據(房改房看國有住房出售收入專用票據)這三種證件按照時間最早的計算。
一般地說票據早於契稅發票,契稅發票早於產權證,房改房中時間最早的是房改所收的定金的票據。
②所售房產是普通住宅還是非普通住宅。
另:如果所售房產是非住宅類如商鋪、寫字間或廠房等則不論證是否過5年都需要全額徵收營業稅。
b. 個人所得稅(稅率交易總額1%或兩次交易差的20% 賣方繳納)
徵收條件以家庭為單位出售非唯一住房需繳納個人房轉讓所得稅。在這里有兩個條件:
①家庭唯一住宅②購買時間超過5年。
如果兩個條件同時滿足可以免交個人所得稅;任何一個條件不滿足都必須繳納個人所得稅。
註:如果是家庭唯一住宅但是購買時間不足5年則需要以納稅保證金形式先繳納。
若在一年以內能夠重新購買房產並取得產權則可以全部或部分退還納稅保證金,具體退還額度按照兩套房產交易價格較低的1%退還。
註:地稅局會審核賣方夫妻雙方名下是否有其他房產作為家庭唯一住宅的依據,其中包括雖然產權證沒有下放但是房管部門已經備案登記的住房(不包含非住宅類房產)。
另註:如果所售房產是非住宅類房產則不管什麼情況都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而且地稅局在征稅過程中對於營業稅繳納差額的情況,個人所得稅也必須徵收差額的20%
c. 印花稅 (稅率1%買賣雙方各半)不過從2009年至今國家暫免徵收。
d. 契稅 (基準稅率3% 優惠稅率1.5% 和1% 買方繳納)
徵收方法:
按照基準稅率徵收交易總額的3%,若買方是首次購買面積不足90平的普通住宅繳納交易總額的1%,若買方首次購買面積超過90平(包含90平)的普通住宅則繳納交易總額的1.5%。
註:首次購買和普通住宅同時具備才可以享受優惠,契稅的優惠是以個人計算的,只要是首次繳契稅都可以享受優惠。
若買方購買的房產是非普通住宅或者是非住宅則繳納交易總額的3%。
e.測繪費 1.36元/平米 總額=1.36元/平米*實際測繪面積
(08年4月後新政策房改房測繪費標准:面積75平米以下收200元,75平米以上144平米以下收300元,144平米以上收400元)
一般說來房改房都是需要測繪的,商品房如果原產權證上沒有濟南市房管局的測繪章也是需要測繪的。
f.二手房交易手續費 總額:住宅6元/平米*實際測繪面積 非住宅10元/平米
g.登記費(工本費) 80元 共有權證:20元
2、所需材料
⑴地稅局需要賣方夫妻雙方身份證和戶口本復印件一套(若賣方夫妻不在同一個戶口本上還需提供結婚證復印件一套)、
買方身份證復印件一套、網簽買賣協議一份、房產證復印件一套(如果賣方配偶已經去世還需要派出所的死亡證明一份)
⑵房管局需要網簽買賣協議一份、房產證原件、新測繪圖紙兩張,免稅證明或完稅證明復印件;如省直房改房還需已購公房確認表原件兩份和附表一。
註:房改房過戶時需要配偶一起出面簽字;若配偶已經去世但使用了其工齡,如果是在房改之後則需要先做繼承公證再交易過戶;
如在房改之前,則應提交派出所開具的死亡證明原件。省直房改房還需填寫《已購公房確認表》兩份並由單位和省直房改辦蓋章確認,並提交房改原始票據原件。
『柒』 兄弟姐妹間因房產分配糾紛要提起民事訴訟,一定要有房管局的房產證明嗎
是的。
有了房管局證明,才能證明住房產權。
比如,你家鄰居住房,你們沒有鄰居住房的房產證,那麼你們可以起訴鄰居,說住房是你們的嗎?
『捌』 請問最高人民法院一九七年《關於父母的房屋遺產由兄弟姐妹中一人領取了房屋產權證並視為己有發生糾紛應如
沒有作廢。但需要注意的是,該批復是對一起具體案件的批復,未必具有普遍意義,事實上,當時這起案件的情況,依據現行《繼承法》、《物權法》等法律已有明確適用規定
『玖』 如果是我姥爺的房子我母親還在其他我母親的兄弟姐妹都不在了。,只有他們的子女在可以繼承我姥爺的房產么
如果是我姥爺的房子我母親還在其他我母親的兄弟姐妹都不在了。,只有他們的子女在可以繼承我姥爺的房產么?
糾紛處理方式:1、自行協商。 以協商方式處理遺產糾紛有利於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團結,由協商解決完全基於有關當事人的自願行為,因此處理後不會傷害彼此之間的親情,也有利於糾紛的迅速、徹底解決。由於以協商方式處理遺產糾紛,不需經過別人的調解,更無須訴諸法院,節省了當事人的人力、財力和時間。同時,由於協議是當事人自行協商達成的,因而能夠使糾紛得到徹底解決。在協商解決時,應把握以下原則: (1)自願原則。因為不是法定的解決民事糾紛的必經程序,只有雙方當事人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用。 (2)合法原則。值得注意的是,當事人在協商處理繼承糾紛時,可以放棄自己的權利,對此不能按違法對待。 (3)不損害國家、社會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原則。當事人不得為達成協議,為了各自的利益而損害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或者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不受法律保護。 2、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在發生繼承糾紛後,如有關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協議達成以後,各當事人都應當自覺遵守和履行。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再向法院起訴解決。 3、訴訟。 繼承糾紛發生後,經協商不成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注意: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3條的規定,繼承糾紛不能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