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發生在小學生身邊的侵權事件

發生在小學生身邊的侵權事件

發布時間:2021-01-17 19:39:08

① 小學生可能遇到的侵權行為

目前,中小學校園侵權案件頻繁發生,學校與家長經常爭執不斷。未成年學生是社會上的一個特殊群體,所以我們應該從法律視角探析學生受傷害事故的法律構成及其責任認定,充分的利用法律手段妥善處理學生受傷害事故,減少學生受到傷害後對學校教育秩序的負面影響,以及切實維護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合法權益。本文中,筆者將《侵權責任法》第38條至第40條規定的侵權行為,稱為「中小學校園侵權」。校園侵權就是學校作為侵權人(或者侵權人之一)以及校園作為侵權行為主要發生場所而命名的一類侵權事實。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38條至第40條有關規定,概括出中小學校園侵權的概念、性質。中小學校園侵權指的是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在校學生在學校、幼兒園和其他教育機構對未成年學生負有教育和管理職責的時間和地域范圍內,因學校未盡到教育和管理職責而致使未成年學生遭受來自學校或其他第三人的人身損害。

對於中小學校園侵權責任的性質,涉及到了學校與未成年學生之間的關系。本文中列舉了當今存在的幾種觀點,又通過對這些觀點的分析,得出了中小學校與未成年學生之間是法定的教育、管理和保護關系說。

第二部分根據侵權責任法中的有關規定,校園侵權事件中根據學生年齡大小,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學生應該適用過錯推定責任原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學生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第三部分是中小學校園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結合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本文中小學生受傷害事實的存在、過錯、及因果關系這三方面論述。一般侵權行為中的侵權行為在校園侵權中筆者認為可以與過錯一塊進行判斷,判斷一個行為是否存在過錯的同時就可以判斷校園侵權的行為是否存在。

第四部分從校園侵權中舉證責任的承擔以及校園侵權中學校民事責任的免除兩個方面論述了有關學校民事責任的承擔問題。在一般民事訴訟中,「誰主張,誰舉證」,在校園侵權中根據歸責原則的不同,舉證責任的承擔也是不同的。受害學生如果為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學生,那麼舉證責任應由校方承擔;如果受害學生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學生,那麼舉證責任應由受害學生自己承擔。

第五部分筆者從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保險制度、合理利用協商解決制度以及提高教師素質等四方面提出了建議。

② 小學生身邊的安全隱患

校園安全十大隱患

一、 來自學生之間的暴力、打鬥行為。

二、 來自學生之間的欺詐、侵權行為。

三、 放學後,來自校外不良人員對在校學生的侵害。

四、 廁所、校園死角學生聚伙吸煙、打鬥行為。

五、 商店、食堂、小賣點的食品安全。

六、 由網吧等社會文化娛樂場所引發的不安全因素。

七、 校園內部的丟竊,包括自行車丟失。

八、 失火、觸電、溺水,中毒。

九、 理化生實驗,體育運動中的意外傷害。

十、 課間、室外活動時行走、上下樓或違紀攀爬造成的傷害。

校外安全十大隱患

一、 校門外道路交通事故。

二、 學校周邊發生的暴力、打鬥、傷害行為。

三、 學校周邊發生的敲詐、侵權行為。

四、 校外不良人員對在校學生的言行和心理威脅。

五、 在網吧等社會文化娛樂場所引發的侵權和傷害。

六、 因學生曠課、逃學、離家出走在社會上發生的不安全因素。

七、 上網游戲、聊天、不健康書刊音像作品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八、 社會黃賭毒現象影響學生產生的不安全因素。

九、 社會不法分子對青少年的引誘、拉攏、教唆。

十、 父母離異,單親,空巢留守、私租房屋引發的不安全因素。

教育不當產生的十大安全隱患

一、 學校制度制訂不當出現的安全責任事故。

二、 學校預防管理不當出現的安全責任事故。

三、 教師法制意識淡薄,方法簡單粗暴造成違法,對學生的傷害。

四、 場地設施提醒不當造成的學生身體傷害。

五、 學習、人際關系等出現心理壓力造成的意外。

六、 批評方法不當造成的意外。

七、 家庭中父母教育子女方法不當引發孩子過激行為。

八、 處理問題有失公正造成心理失衡,出現偏激。

九、 期望值過高帶來心理壓力,造成不良後果。

十、 逆反心理、特殊個性造成的不良後果。

③ 身邊各種侵權事件並了解相關法律知識

身邊與法律有關的有以下:
家庭生活 父母與孩子的關系 婚姻法、版繼承法
學權校生活 學校與學生 教育法
青少年成長 未成年之前 未成年人保護法
社區生活 居民之間 民法
交通與安全 國家與公民 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消費與維權 商家與顧客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葯品與食品 葯品、食品本身 食品安全法 、葯品管理法
知識產權 作者和出版社 著作權法 、專利法、商標法

④ 我們身邊發生的侵權事件

案情:

1993年7月22日,原告農墾公司與被告住宅公司就農墾大廈的施工簽訂施工合同。合同載明,建築面積暫定43277平方米,工程分兩期實施,第一期工程細節在合同中明確予以規定,第二期工程則視情況另簽協議。1996年7月,農墾大廈一期土建工程完工。因建設資金問題,二期工程沒有繼續修建。

1997年7月7日,農墾公司取得農墾大廈的房屋所有權證,該證書「房屋狀況」載明了「商場、辦公」用途。一期工程完工後,農墾公司入住使用了一部分,出租給他人使用了一部分,住宅公司以工程款未支付完畢為由佔用了部分樓層拒絕撤出。2001年9月,農墾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住宅公司撤出施工現場。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於2002年7月29日終審判決住宅公司於判決生效後十日內將農墾大廈第二、三層房屋騰空交付給農墾公司。判決生效後,住宅公司於同年9月20日撤出所佔房屋。

2005年11月,農墾公司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住宅公司賠償自2002年5月29日起至撤出農墾大廈期間佔用該房屋的經濟損失3407500元。住宅公司以其未構成侵權、未經綜合驗收(主要為消防)的房屋不能投入使用因而農墾公司沒有損失等理由拒絕原告的賠償請求。

分析:

第一,在私權與公共利益的利益衡量中,國家公權對私權行使的適度干預。

民事權利的行使因受國家公權力的限制而得不到法院的支持,這種情況在審判實踐中發生並不多。有觀點認為,民事權利之爭由民事法律調整,如果一方當事人有違公法,應由執行國家公法的具體行政機關對其進行行政上的處罰,不能因其有違行政法規而使其民事權利得不到保護。

第二,所有權權能具有可分性,侵犯不同的權能會產生不同的侵權後果,侵犯所有權的侵權責任承擔應與侵權後果相適應。

但本案判決可能引起的爭議在於,在本案判決之前,住宅公司佔用農墾公司房屋的行為已被重慶一中院(2002)渝一中民終字第2036號判決認定為侵權,而此案中農墾公司要求住宅公司承擔侵權責任予以賠償損失的訴求未獲支持,這與前案的認定是否存在矛盾?

對此,判決指出,關於住宅公司不構成侵犯農墾公司房屋「使用」權的認定,與重慶一中院(2002)渝一中民終字第2036號判決中關於住宅公司已構成侵權的認定並無矛盾。

(4)發生在小學生身邊的侵權事件擴展閱讀:

侵權行為與違約區別:

一、侵權行為違反的是法定義務,違約行為違反的是約定義務;

二、侵權行為侵犯的是絕對權,違約行為侵犯的是相對權;

三、侵權行為的法律責任包括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違約行為的責任僅限於財產責任。

⑤ 我們小學生在日常生活 學習中有哪些方面的合法權益容易受到侵犯我們該怎樣向有關

父母及其他法定監護人應明確認識到,每一個小學生都享有生存的權利、發展的權利和受到保護的權利。

小學生的營養、衛生、安全、健康等基本生存需要應得到高度的重視,家長在分配家庭收入時應首先滿足小學生的基本需要。

小學生有權接受教育,並應有時間休息,游戲。

當遭受疾病或任何危險時,小學生有權獲得父母及其他法定監護人的及時保護以及盡可能完善的彌補措施,例如及時送往醫院,父母的陪伴等。

小學生的人身權利受法律保護。父母及其他法定監護人對小學生的任何行為都必須以維護小學生的尊嚴為前提。即使父母對小生進行必要的約束亦應充分尊重小學生的人身權利。

小學生依法享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任何人不得非法干涉小學生的隱私、通信等合法權利。

小學生依法享有財產繼承權。

父母與其他法定監護人必須承擔撫養、教育、保護兒童的法律責任。

盡最大可能保證小學生享有生存與發展的權利。

滿足兒童的基本需要,保證兒童健康。

尊重兒童的受教育權,保證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盡一切可能避免子女輟學。

禁止虐待、遺棄兒童。禁止歧視兒童,尤其是女童與有殘疾的兒童。

不得允許或迫使小學生從事繁重工作、參與各種違法活動。

不得允許或迫使小學生訂立婚約或結婚。

父母應當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適當的教育的方法教育子女,引導他們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流浪以及聚賭、吸毒、賣淫。

⑥ 我們身邊常見的侵犯知識產權的事件有哪些

山寨手機,盜版論文等等等

⑦ 小學生身邊的法律卻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的根本版大法。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權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6年7月1日起施行。新《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於2006年6月29日修訂通過,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⑧ 介紹幾個小學生在校發生的事故案例

小學二年級學生甲某(10歲),下午放學後在學校操場玩耍,不甚自己從單杠上摔下,導致右手摔斷,事發後周圍學生未報告老師,學校保安,老師等沒有把學生送往醫院,也沒有通知家長。後是一同學的母親通知了家長,才將孩子送到醫院,這已是事發兩小時後了。請問學校是否有責任?有什麼責任?是否需賠償?賠償多少?依據哪些法律條款?如果不同法律條款有沖突,又怎麼辦?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全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積極預防、妥善處理在校學生傷害事故,保護學生、學校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其他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及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學校實施的教育教學活動或者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以及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內發生的,造成在校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的處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學生傷害事故應當遵循依法、客觀公正、合理適當的原則,及時、妥善地處理。

第四條 學校的舉辦者應當提供符合安全標準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

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學校安全工作,指導學校落實預防學生傷害事故的措施,指導、協助學校妥善處理學生傷害事故,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第五條 學校應當對在校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預防和消除教育教學環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當發生傷害事故時,應當及時採取措施救助受傷害學生。

學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應當針對學生年齡、認知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的不同,採用相應的內容和預防措施。

第六條 學生應當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紀律;在不同的受教育階段,應當根據自身的年齡、認知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應的危險。

第七條 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下稱為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監護職責,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工作。

學校對未成年學生不承擔監護職責,但法律有規定的或者學校依法接受委託承擔相應監護職責的情形除外。

第二章 事故與責任

第八條 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應當根據相關當事人的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依法確定。

因學校、學生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相關當事人應當根據其行為過錯程度的比例及其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承擔相應的責任。當事人的行為是損害後果發生的主要原因,應當承擔主要責任;當事人的行為是損害後果發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九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

(二)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採取措施的;

(三)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葯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的有關標准、要求的;

(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學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但未採取必要措施的;

(六)學校違反有關規定,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

(七)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八)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現,但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後果加重的;

(九)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

(十)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負有組織、管理未成年學生的職責期間,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的;

(十一)對未成年學生擅自離校等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信息,學校發現或者知道,但未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導致未成年學生因脫離監護人的保護而發生傷害的;(十二)學校有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條 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由於過錯,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學生傷害事故,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生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社會公共行為准則、學校的規章制度或者紀律,實施按其年齡和認知能力應當知道具有危險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為的;

(二)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誡、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

(三)學生或者其監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學校的;

(四)未成年學生的身體狀況、行為、情緒等有異常情況,監護人知道或者已被學校告知,但未履行相應監護職責的;

(五)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有其他過錯的。

第十一條 學校安排學生參加活動,因提供場地、設備、交通工具、食品及其他消費與服務的經營者,或者學校以外的活動組織者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有過錯的當事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十二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

(一)地震、雷擊、台風、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來自學校外部的突發性、偶發性侵害造成的;

(三)學生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學校不知道或者難於知道的;

(四)學生自殺、自傷的;

(五)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的;

(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十三條 下列情形下發生的造成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學校行為並無不當的,不承擔事故責任;事故責任應當按有關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認定:

(一)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

(二)在學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發生的;

(三)在放學後、節假日或者假期等學校工作時間以外,學生自行滯留學校或者自行到校發生的;

(四)其他在學校管理職責范圍外發生的。

第十四條 因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與其職務無關的個人行為,或者因學生、教師及其他個人故意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造成學生人身損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三章 事故處理程序

第十五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及時救助受傷害學生,並應當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有條件的,應當採取緊急救援等方式救助。

第十六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情形嚴重的,學校應當及時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屬於重大傷亡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第十七條 學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應學校要求或者認為必要,可以指導、協助學校進行事故的處理工作,盡快恢復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第十八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與受傷害學生或者學生家長可以通過協商方式解決;雙方自願,可以書面請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調解。成年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也可以依法直接提起訴訟。

第十九條 教育行政部門收到調解申請,認為必要的,可以指定專門人員進行調解,並應當在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完成調解。

第二十條 經教育行政部門調解,雙方就事故處理達成一致意見的,應當在調解人員的見證下簽訂調解協議,結束調解;在調解期限內,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或者調解過程中一方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已經受理的,應當終止調解。調解結束或者終止,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

第二十一條 對經調解達成的協議,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者反悔的,雙方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第二十二條 事故處理結束,學校應當將事故處理結果書面報告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重大傷亡事故的處理結果,學校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第四章 事故損害的賠償

第二十三條 對發生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組織或者個人,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

第二十四條 學生傷害事故賠償的范圍與標准,按照有關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中的有關規定確定。

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調解時,認為學校有責任的,可以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及國家有關規定,提出相應的調解方案。

第二十五條 對受傷害學生的傷殘程度存在爭議的,可以委託當地具有相應鑒定資格的醫院或者有關機構,依據國家規定的人體傷殘標准進行鑒定。

第二十六條 學校對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根據責任大小,適當予以經濟賠償,但不承擔解決戶口、住房、就業等與救助受傷害學生、賠償相應經濟損失無直接關系的其他事項。

學校無責任的,如果有條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本著自願和可能的原則,對受傷害學生給予適當的幫助。

第二十七條 因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履行職務中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予以賠償後,可以向有關責任人員追償。

第二十八條 未成年學生對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由其監護人依法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學生的行為侵害學校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以及其他組織、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成年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應當依法予以賠償。

第二十九條 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經調解形成的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應當由學校負擔的賠償金,學校應當負責籌措;學校無力完全籌措的,由學校的主管部門或者舉辦者協助籌措。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學校舉辦者有條件的,可以通過設立學生傷害賠償准備金等多種形式,依法籌措傷害賠償金。

第三十一條 學校有條件的,應當依據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參加學校責任保險。

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鼓勵中小學參加學校責任保險。

提倡學生自願參加意外傷害保險。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前提下,學校可以為學生參加意外傷害保險創造便利條件,但不得從中收取任何費用。

第五章 事故責任者的處理

第三十二條 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負有責任且情節嚴重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對學校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分別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有關責任人的行為觸犯刑律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 學校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應當責令其限期整頓;對情節嚴重或者拒不改正的,應當依據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

第三十四條 教育行政部門未履行相應職責,對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負有責任的,由有關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分別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有關責任人的行為觸犯刑律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 違反學校紀律,對造成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學生,學校可以給予相應的處分;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 受傷害學生的監護人、親屬或者其他有關人員,在事故處理過程中無理取鬧,擾亂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或者侵犯學校、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的,學校應當報告公安機關依法處理;造成損失的,可以依法要求賠償。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七條 本辦法所稱學校,是指國家或者社會力量舉辦的全日制的中小學(含特殊教育學校)、各類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本辦法所稱學生是指在上述學校中全日制就讀的受教育者。

第三十八條 幼兒園發生的幼兒傷害事故,應當根據幼兒為完全無行為能力人的特點,參照本辦法處理。

第三十九條 其他教育機構發生的學生傷害事故,參照本辦法處理。

在學校注冊的其他受教育者在學校管理范圍內發生的傷害事故,參照本辦法處理。

第四十條 本辦法自2002年9月1日起實施,原國家教委、教育部頒布的與學生人身安全事故處理有關的規定,與本辦法不符的,以本辦法為准。

在本辦法實施之前已處理完畢的學生傷害事故不再重新處理。

⑨ 小學生違法的真實事例

敲詐勒索危害大
案例描述:2010年4月,六年級兩位女生麻××以要罵、打等威脅手段從一年級一位女生麻××手中拿來飯卡讓自己打菜刷卡,並不讓她跟老師、家長說。後來,一年級女生的家長發現這段時間女兒飯卡消費數比較大,便問女兒原因才發現這一情況,便向學校反映。我通過調查了解,證實反映情況屬實。
案例分析:通過了解分析,兩位六年級學生而且還是女生之所以有敲詐勒索的違法行為,主要是受社會上不勞而獲、貪圖享樂等不良風氣的影響,內心也渴望能吃好穿好,可她們家庭環境一般,不能滿足她們這一願望,再加上受電視、電影等不良行為的誘導,便一起合謀,把目標對准同學校也是同村的一年級女生麻××身上,向她敲詐勒索。因為她們知道每星期初,她的爸爸都會在她的飯卡里充進比較多的錢。這種行為性質惡劣、影響極壞,如不進行嚴肅教育,讓她們懸崖勒馬,最終將會走上犯罪道路。
處置情況和結果:根據家長的反映,我找來兩位六年級學生詢問,她們承認確有其事。然後分別叫她們書面寫出過程及從一年級學生手中拿卡打菜的次數和錢數,對照刷卡機基本吻合。從中看出她們交待問題還老實,態度也較好。為了讓她們進一步認識到自己錯誤行為的嚴重性,我告知她們其行為是一種敲詐勒索的違法行為,我國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規定: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讓她們知道這種行為如不堅決改正,任其發展就會觸犯刑法,受到刑事制裁。並通知她們的家長來校,還了自己子女從一年級學生卡上刷了的錢,讓子女當面向一年級學生道歉,並作出書面保證。從接下去到小學畢業這段時間來看,她們確實做到了,而且各方面都有明顯進步。

閱讀全文

與發生在小學生身邊的侵權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