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logo和商標的區別。
1、權利的取得不同。LOGO作為美術作品不用注冊登記,創作完成即自動獲得著作權,而專商標必須經過屬國家相應機關注冊才能取得商標權。
2、權利歸屬不同。LOGO的設計者和所有人很可能不是同一個人,普通公司都要委託設計者來設計LOGO,那麼LOGO作為委託作品,其著作權的歸屬有兩種情況,約定歸委託人所有,或者沒有約定,那麼就歸設計者所有,而商標只屬於商標權人所有,這是知識產權范疇。
3、受保護的期限不同。LOGO作為美術作品受保護的期限一般是50年,而商標可以無限期的續展,受保護的時間是無限的。
4、保護的法律不同。LOGO受《著作權法》保護,商標受《商標法》保護。LOGO可以注冊為商標,那麼這個商標LOGO和同時受《著作權法》和《商標法》保護,這意味著LOGO和商標受保護范圍是不同的,LOGO的保護范圍不如商標廣。
『貳』 商標侵權的四個要素
具備下述四個構成要件的,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侵權行為:內
1)必須有違法行容為存在,即指行為人實施了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行為;
2)必須有損害事實發生,即指行為人實施的銷售假冒商標商品的行為造成了商標權人的損害後果。銷售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會給權利人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同時也會給享有注冊商標權的單位等帶來商譽損害。無論是財產損失還是商譽損害都屬損害事實。
3〕違法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即指行為人對所銷售的商品屬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事實系已經知道或者應當知道。
4)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即指不法行為人的銷售行為與造成商標權人的損害結果存在前因後果的關系。
『叄』 久吉絕味侵權絕味嗎
您好,久吉絕味是否侵犯絕味的商標權要考慮和對比文字的字形、讀音和含義,圖形的構圖和顏色,或者各構成要素的組合結構等,看二者整體或者主要部分是否具有市場混淆的可能性。其整體或主要部分具有市場混淆可能性的,可以認定構成近似,侵犯商標權;否則,不認定構成近似,沒有侵權。原因在於:商標相同和近似的判定原則為主要有二:一、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准,既要進行對商標的整體比對,又要進行對商標主要部分的比對,比對應當在比對對象隔離的狀態下分別進行;判斷商標侵權中的近似不限於商標整體的近似,還包括主要部分的近似。二、判斷商標是否近似,應當考慮請求保護注冊商標的顯著性和知名度。
(一)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准,對訴爭商標進行整體比對和主要部分比對。在商標侵權糾紛案件中,認定被控侵權商標與主張權利的注冊商標是否近似,應當視所涉商標或其構成要素的顯著程度、市場知名度等具體情況,在考慮和對比文字的字形、讀音和含義,圖形的構圖和顏色,或者各構成要素的組合結構等基礎上,對其整體或者主要部分是否具有市場混淆的可能性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二)判斷商標是否近似,應當考慮請求保護注冊商標的顯著性和知名度。顯著性越強、知名度越高的商標,被混淆誤認的可能性越大,因而對其保護的強度亦越大。這是因為對於在特定市場范圍內具有馳名度的注冊商標,給予與其馳名度相適應的強度較大的法律保護,有利於激勵市場競爭的優勝者、鼓勵正當競爭和凈化市場秩序,防止他人不正當地攀附其商業聲譽,從而可以有效地促進市場經濟有序和健康地發展。
相關法律法規:《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九條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規定的商標相同,是指被控侵權的商標與原告的注冊商標相比較,二者在視覺上基本無差別。
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規定的商標近似,是指被控侵權的商標與原告的注冊商標相比較,其文字的字形、讀音、含義或者圖形的構圖及顏色,或者其各要素組合後的整體結構相似,或者其立體形狀、顏色組合近似,易使相關公眾對商品的來源產生誤認或者認為其來源與原告注冊商標的商品有特定的聯系。
第十條人民法院依據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的規定,認定商標相同或者近似按照以下原則進行:
(一)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准;
(二)既要進行對商標的整體比對,又要進行對商標主要部分的比對,比對應當在比對對象隔離的狀態下分別進行;
(三)判斷商標是否近似,應當考慮請求保護注冊商標的顯著性和知名度。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肆』 在阿聯酋注冊商標發生商標侵權的必須要素是什麼
1. 人為的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行為。
2. 在銷售假冒商標的商品的過程中造成了商版標權人的損害,權給商標注冊人或者商標機構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或者名譽上的損失。
3. 侵權人明知道銷售的商品商標是別人已經注冊並且實際使用的。
『伍』 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侵權行為要包含什麼要素
具備下述四個構成要件的,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侵權行為:
1)必須有違專法行為存在,即指行屬為人實施了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行為;
2)必須有損害事實發生,即指行為人實施的銷售假冒商標商品的行為造成了商標權人的損害後果。銷售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會給權利人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同時也會給享有注冊商標權的單位等帶來商譽損害。無論是財產損失還是商譽損害都屬損害事實。
3〕違法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即指行為人對所銷售的商品屬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事實系已經知道或者應當知道。
4)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即指不法行為人的銷售行為與造成商標權人的損害結果存在前因後果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