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參加展會怎麼避免侵權
展覽會展台搭建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些糾紛,尤其是在知識產權方面,可能涉及的知識產權糾紛主要涉及專利和商標方面,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排他性。無論是專利還是商標,都是通過法定程序取得的,受法律保護,所有者享有專有權利,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生產、銷售、進出口具有同一商標的專利產品或者產品,否則構成侵權,依法處罰。
1,企業要注意商標使用過程中的地域和時間問題。一些商標的使用是有地區限制的,比如某種產品的商標可以在美國使用,但在義大利卻不行,因為在某一地區使用一種商標需要商標所有者的授權。另外還有商標的期限規定。一種商標的規定期限可能是10年或20年,超過這個期限仍然使用的就有可能被訴侵權。,
2,展台搭建專利權具有更強的獨占性,實行專利制度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國家以授予發明人專有權利為條件而換取其對社會公開技術細節。作為回報,國家授予專利權人一種獨占的權利,即只有權利人自己才能實施或許可他人實施該項專利。因此,除專利權人以外的任何人要實施專利技術,必須事先取得專利人的同意,在法律上稱為專利許可。這種許可一般通過專利權人與被許可人簽訂書面專利許可協議來完成,其主要內容是被許可人向專利權人支付費用而有償獲得該專利的使用權。專利保護主要包括產品結構、顏色配比、外觀形狀等方面。
3,商標的主要功能在於區分不同的商品生產者或經營者所生產或經營的同一或者類似商品之間的製造差別,便於消費者區分商品的生產廠家和經營單位。商標經申請注冊後,所有權人也享有排他的專用權,其它人未經許可不得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專用權受到一定限制,即只限於相同或類似的產品。換言之,不同行業或產業的生產商或銷售商可在某種范圍內分享某一商標。例如,長城牌葡萄酒和長城牌潤滑油即可同時存在,而互不構成侵權。但在酒類或潤滑油行業中,不得再有其它廠家使用長城品牌。如果再有白酒生產廠家未經授權使用長城商標,即構成侵權。
4,在參加出境展覽時,參展企業不僅要注意審查參展商品,還要注意展出的圖片和樣本。
眾所周知,專利權或商標是一種知識產權,對於這一種知識產權來說它還具有許多其他特徵,各國的法律規定也不盡相同。但一般來說,事先許可和有償使用是統一的原則。生產者、銷售者使用、生產、銷售專利產品或者品牌產品的,必須事先取得權利人的許可,否則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Ⅱ 如何避免侵權發生
律師解答:
你的問題比較籠統,所以只能概括的回答您。
首先,明確自己的權回益,知道自己享有答哪些民事權利。其次知曉相關法律規定,在自己的權利受到損失時,可以維護自己的權利。另外需要知道哪些不能做,哪些能做。
再次,三思而後行。
Ⅲ 關於奧運侵權
雖然是無新的,但確實構成了侵權.
根據《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第五條規定
本條例所稱為商業目的使用,是指以營利為目的,以下列方式利用奧林匹克標志:
(一)將奧林匹克標志用於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書上;
(二)將奧林匹克標志用於服務項目中;
(三)將奧林匹克標志用於廣告宣傳、商業展覽、營業性演出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
(四)銷售、進口、出口含有奧林匹克標志的商品;
(五)製造或者銷售奧林匹克標志;
(六)可能使人認為行為人與奧林匹克標志權利人之間有贊助或者其他支持關系而使用奧林匹克標志的其他行為。
(您違反了第3條和第6條.屬於無意中進行宣傳和隱性市場行為)
要想使用奧林匹克標志,首先你就必須得到奧林匹克標志三個權利人的許可和授權,它們分別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第29屆奧林匹克組織委員會,也就是北京奧組委。如果沒有得到權利人的許可,你將不能使用以下奧林匹克標志.屬於圖案的有:奧林匹克五環標志、中國奧委會會徽、中國奧委會商用標志、中國體育代表團專用標志、北京2008年奧運申辦標志、第29屆奧林匹克委員會徽記、吉祥物、以及火炬;屬於專有名稱的有:奧林匹克、奧林匹亞、奧林匹克運動會及其簡稱;屬於文字類的有:更高、更快、更強;新北京,新奧運;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北京2008。其他的還有:奧林匹克會旗、奧林匹克會歌、北京奧運會主題歌等也不能隨便使用。
特別要注意的是 與奧運有關的東西不能與其他商標挨在一起(是指沒有授權的).也不能使用與奧運文字,圖片等相似的東西.
但是罰款兩萬元是不是太多了.
Ⅳ 奧運會吉祥物怎麼做不侵權
不抄襲剽竊他人的創意
Ⅳ 奧運標志侵權
北京市版權局副局長王野霏5月8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過「判斷涉奧標志侵權行為,不以是否贏利作為衡量標准」。
即使你購買的是正版的奧運特許商品,也不能在未經奧林匹克標志權利人許可的情況下為商業目的(含潛在商業目的)使用奧林匹克標志。
此前也發生過很多類似案件,《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北京市奧林匹克知識產權保護規定》對此均有相關規定。
根據《北京市奧林匹克知識產權保護規定》第十四條規定:侵犯奧林匹克知識產權,屬違反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依法處理;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沒有規定的,處1千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對涉及商標、特殊標志、廣告、企業注冊、網站名稱的侵權行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查處;對專利侵權行為,由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查處;對版權侵權行為,由版權行政管理部門查處;對在其他領域的侵權行為,由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會同有關行業行政主管部門查處。
《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詳見http://www.beijing2008.cn/bocog/ipr/n214047929.shtml
《北京市奧林匹克知識產權保護規定》詳見http://www.beijing2008.cn/bocog/ipr/n214047880.shtml
回答:奧運文化傳播使者 郝涌智
Ⅵ 如何避免專利侵權
1. 保密性
企業在開發新產品時,應將項目組的人員減少到最低限度,並要求其承擔保密義務。項目的名稱可採用代號。在申請專利之前不召開任何形式的發布會,不發表論文,也不召開鑒定會。這樣做的目的是不讓競爭對手了解本企業的開發動向和意圖,特別是新產品的技術方案,以避免競爭對手先申請專利,從而造成本企業的侵權行為。
2.專利調查
發展日新月異,專利文獻也以每年100萬件的速度增長,而且絕大部分的創造發明都屬於改進型發明,所以在申請專利和實施專利之前必須進行查新,避免落入他人專利的保護范圍。那種未經過查新就認為自己的發明屬於率先創新的樂觀態度和不會有相同發明存在的僥幸心理是萬萬要不得的。未經過查新的創造發明即使能夠取得專利權,那麼它的法律穩定性也是不牢固的。有可能得而復失,並因涉嫌侵權而受到法律的追究。
3.搶先申請
專利申請必須先發制人,特別是在採用先申請原則的國家。我國專利法第九條規定: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分別就同樣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專利權授予最先申請的人。因此企業在制訂專利申請戰略時,不僅要採取預防措施,而且更重要的是應主動出擊、搶占制高點。這樣就會使相同的發明創造不會再被授予專利權。因此就會大大降低本企業侵犯他人專利權的概率。
Ⅶ 如何避免侵權
>>>點擊查看各國知識產權查詢方法 二、做好在線店鋪管理: 1、設置店鋪名時:需要注意店鋪名中是否有涉及他人注冊商標的單詞,若單詞涉及他人注冊商標且出售的產品與注冊商標保護類別的商品相近似,則不要使用該單詞在店鋪名中,避免受到知識產權侵權投訴,承擔不必要的法律風險。 2、裝修店鋪或者發布產品時: ①不要使用或是對他人原創的圖片,文字,視頻進行二次剪輯; ②若要發布品牌信息,則先提供授權證明到[email protected],註明Member ID; ③不要使用圖片處理工具遮掩全部或部分logo,不要使用品牌的變形詞/衍生詞,也不要發布模仿知名品牌代表性圖案,底紋或款式的疑似產品。 3、產品因為可能涉及品牌而被審核退回時:請您確認自己銷售的產品品牌是不是涉及他人的注冊商標,如果是的話,請您確定自己是否獲得商標所有人的授權或者您的供貨方是否獲得商標所有人的授權的,若沒有獲得商標所有人的授權,則請刪除這類產品,不再發布,並刪除已發布上網的類似產品,因為發布上網後,不排除會收到知識產權所有人的投訴,承擔一定的法律風險,若您是獲得了授權的,請提供授權證明至[email protected],且註明您的Member ID,若您的供貨商是獲得了授權的,則提供供貨方的授權證明以及您的進貨憑證至[email protected],且註明您的Member ID。如果您銷售的產品品牌不涉及他人的注冊商標,請您重新修改信息,避免造成他人誤解,誤以為您銷售的產品品牌涉及他人注冊商標或者您和品牌所有人之間存在合作關系。 4、產品被知識產權侵權投訴時,積極處理:如果確實存在侵權,請刪除被投訴產品,並且不要忘記對前台類似產品進行刪除,以免被再次投訴;如果認為產品不侵權,請積極提起反通知;或者也可以積極與投訴方聯系,說明情況,爭取投訴方撤訴。
Ⅷ 如何避免侵權行為的發生
侵權行為有很多種,一般來說無法避免,別人要侵權你無法阻止的。還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Ⅸ 在網路上如何避免侵權
越來越多的人在網上看視頻、玩游戲、讀小說、聽音樂,傳統文化產業也正在積極擁抱互聯網,加快數字轉型。在此情形下,網路版權產業也得到快速增長。
據國家版權局日前發布的《中國網路版權產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去年我國的網路版權產業的市場規模為6365億元,較2016年增長27.2%。網路視頻用戶付費市場規模同比增長翻番,網路游戲市場規模達2355億元,網路直播異軍突起,網路音樂、網路新聞資訊、數字閱讀等產值都有所增長。
不過,有關著作權的案件也大幅增長。據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017年,在我國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中,著作權案件達137267件,同比上升57.80%,而商標和專利案件分別為37946件、16010件,同比上升39.58%、29.56%。
如擅自修改甚至篡改他人作品並重新傳播,可能會侵害作者的修改權或保護作品完整權;將他人作品中的署名去掉重新傳播可能會侵害他人的署名權;個人在直播網站中演唱某首音樂作品賺取「打賞」的,可能會侵害音樂作品著作權人的表演權等。
Ⅹ 如何防止侵犯版權
要防止侵犯復版權,至少應制該做到如下幾點:
要學習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只有具有強烈的法律意識,才能時時刻刻避免違法行為。
要尊重別人的辛勤勞動成果,不走捷徑和投機取巧,踏踏實實製作、出品、開發自己的版權產品或者作品。
在投入或者轉化為商業化之前,了解當前的版權情況,嚴格把關,特別是對借用、引用或者旁證的內容的核實,以免侵犯他人版權。
侵犯版權屬於違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並可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還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