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宅基地界限糾紛怎麼確權
宅基地有規劃,至少在一定范圍內實現橫成排豎成列的視覺效果,相信你能知道偏差多少會導致破壞效果,大致上不差就維持原狀
Ⅱ 因山林地界限不清造成的林地糾紛
前面既然說到了,是荒廢太久的荒山,就說明沒有經理事實,就不存在有經濟損失。既然是阻礙施工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肯定是要負責任的。
Ⅲ 耕地邊界糾紛,司法解決是按土地確權證的為准還是按第二輪承包時的為准
土地確權完成,已經發土地確權證的,應該按土地確權證為准,因為確權時,邊界都是從新指界的,有GpS坐標點,並經過公示、確認無誤後發的土地確權證。
Ⅳ 承包土地四至不清界限不明確屬於什麼糾紛
農村承包地的界限不明確。如果是與村集體發生爭議的,屬於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如果是與相鄰承包人之間發生爭議的,屬於相鄰關系糾紛。
Ⅳ 如何看待農村鄰里,土地邊界糾紛等小事
老百姓俗話說"不為房子,不為地的就不算個事"。可土地證登記的土地上發生重疊、土地侵權、土地違法問題引起的糾紛越來越多,這些還真的是來房子來地的,算是咱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那麼今天我來談一談啥算土地權屬爭議,以及因土地證涉及的土地發生糾紛後,是去法院提起訴訟還是去土地主管部門申請土地權屬爭議,那條途徑更合適從此心中有數,幫老百姓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綜上,老百姓鄰里之間因土地發生糾紛後,要先明確案件性質後再確定具體處理方向,如果是對持有土地證提出異議,可向原登記機關申請更正登記,也可向原登記機關的上級主管機關提出行政復議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而法院則不能以屬於土地權屬爭議為由裁定駁回訴訟請求。有「地」放矢才能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從而及時解決糾紛,以防糾紛升級,避免擴大傷害後果。
Ⅵ 耕地邊界糾紛,司法解決是按土地確權證的為准還是按第二輪承包時的為准
以土地確權證明為准,但不能超過所確權的使用權期。超過了土地確權證書載定的使用權期的,以第二輪承包合同為准。
Ⅶ 村民之間的土地邊界糾紛如何處理
我遇到一個土地邊界的老賴他硬把我的地說成他的以前曾多次請村委會的人調解並把界線劃好但他就耍賴我在地里種樹我在家他不去理等我出去做工又把樹拔掉我為這事來回都花了好多錢要跟他說他就走真的好頭疼
Ⅷ 辦理農用設施用地有權屬爭議是否可繼續辦手續
用地存在權屬有爭議的,自然是無法繼續辦理確權手續了,依法應當由政府先確權。
一、地類、權屬發生爭議如何處理?
1、地類和所有權權屬存在矛盾爭議。
主要表現為國有土地與集體土地、集體建設用地與農用地、耕地與林地等地類存在爭議,以及集體經濟組織之間權屬存在爭議等。國土部門是解決這類矛盾糾紛的主管理部門,同時,涉及農業、林業、水利、交通等部門。因此,農業部門作為牽頭部門,要主動協調這些部門妥善化解這類矛盾糾紛。對一時難以解決的,待爭議解決後再確權頒證。
2、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土地承包經營糾紛。
對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農戶之間的承包地「四至」界限不清的,要採取有效辦法,明確界限。對集體經濟組織與承包農戶之間、農戶與農戶之間的矛盾糾紛,屬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調節對象的,可通過調解、仲裁或者司法途徑等方式妥善化解。
3、承包地界限已消失的問題。
對土地流轉後實行規模經營、土地整治等使原有「四至」界限變動或者消失的,在尊重農戶意願的前提下,可採取按原經營權證記載面積的比例分攤法或其他有效方法,確權到農戶。此處的「比例分攤法」是指該地塊原經營權證書記載面積占各經營權證書面積之和的比例,再乘以該地塊「二調」面積或實測面積,來確認新的承包面積的方法。「其他有效方法」是指大家在工作中創新的,農民認可的方法,比如把該地塊按各經營權證書記載的面積,換算成股份的形式進行確權等方法。
二、政府不確權怎麼辦?
1、具體解析:
如果政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話,你可以行政不作為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你提起訴訟後,人民法院會組成合議庭對起訴進行審查。符合起訴條件的,會在7日內立案,法院會依法審理和判決,如果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法院會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2、 法條依據:
《行政訴訟法》
第十一條【受案范圍】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Ⅸ 我與鄰居有宅基地邊界糾紛,應該找哪些部門協調
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宅基地糾紛的解決辦法,主要有三種:
(1)協商解決《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1款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據此規定,公民之間發生的宅基地糾紛,應當先通過協商的方式加以解決。
(2)行政解決《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2款規定:」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該法還規定,侵犯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犯、賠償損失。
(3)司法解決《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這表明公民之間就土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發生的糾紛,只與按照《土地管理法》第16條和第53條的規定,先經過有關行政機關的處理,對於處理決定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否則,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對於侵犯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被侵權人可以不經行政機關的處理,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此外,宅基地糾紛還可以通過人民調解來解決。人民調解是指在調解委員會(包括城市的居民委員會和農村的村民委員會)的主持下,以國家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社會公德為依據,對民間糾紛當事人進行說服教育、規勸疏導,促進糾紛當事人互相諒解,平等協商。
(9)承包地界限糾紛擴展閱讀:
宅基地糾紛的處理原則:
實踐中,因宅基地使用權而發生的糾紛在民事糾紛中比較常見。對宅基地使用權糾紛應按下列原則妥善處理:
原則1、依法保護國家、集體的宅基地所有權。
原則2、依法保護公民、法人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權。
原則3、宅基地使用權隨房屋轉移的原則。
原則4、尊重歷史、面對現實,有利於生產、生活的原則。
原則5、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原則。
Ⅹ 農民土地兩家地邊界糾分歸什麼部門管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回理。土地兩答家的地邊界糾紛,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十一條 國務院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依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負責全國農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的指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林業等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依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
第五十一條 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
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對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