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際貿易中的糾紛
在工廠做外貿,需要工廠各部門的配合,不能推諉,否則會造成很嚴回重的後果,
你所說的這個答案例的主要原因是客戶定購的與市場銷售不符,所以你們擔心客戶會找質量毛病而達到他們的目的,這時候你們一定要冷靜,一定要相互協商,加強溝通,找出一個讓大家都能接受的辦法。
先讓客戶驗貨,你們隨機應變,找出原因,才好處理,詳細情況只有你們當事人才清楚,總之雙方一定要友好協商,精心溝通,二敗俱傷,對大家都不好,在溝通的過程中找出一個切入點,讓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祝你好運!
⑵ 荷蘭對外貿易有哪些限制
對外貿易超市 荷蘭政府對大部分的進口商品不加限制,但對某些來專自非歐盟國家屬的產品實行許可證管理,荷蘭的中央進出口管理局負責發放進口許可證。這些限制措施主要是針對服裝、紡織品、鋼材、武器彈葯和一些農產品的 ,其中還包括動植物、瀕危物種和爆炸品。除此之外,來自中國和前蘇聯國家的某些產品也需要有許可證或履行特別的登記手續。荷蘭對產品的出口和來自歐盟國家的進口產品基本上沒有限制。 政府主管經濟的部門是經濟部。主要職責是:遵循歐盟有關的共同法規,對對外經貿活動進行管理和監督;通過各種經濟杠桿和鼓勵措施諸如,提供優惠貸款、出口信貸補貼,資助企業新技術、新產品研究、開發等,增強企業的產品競爭力,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向企業提供信息、咨詢、協調和指導;通過半官方的商會、貿易促進會、行業協會和各種中介組織溝通企業之間的聯系。 需要獲得出口許可證的產品主要包括戰略性物資、某些指定產品和一些享受歐盟出口補貼的農產品。荷蘭在某些特殊時期,也按照國際禁運或抵制協議,禁止或限制對個別國家的出口。
⑶ 求一個國際貿易中關於知識產權糾紛的案例
2004年是中國對外貿易的又一個快速增長年, 在2002年增長2118%、2003年增長3711%的基礎上, 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增長了3517%。進出口總額首次超過10000億美元, 達到11548億美元, 在世界貿易中的排名從2003 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年度進出口增量在2002 年超過1000 億美元、2003年超過2000億美元的基礎上, 超過了300O億美元。
知識產權保護業已成為當前社會的熱門話題,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似乎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然而, 制定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目的不是保護知識產權本身, 而是激勵創新, 維護社會公平, 進而推動社會經濟全面進步。恰恰是在達到上述目的方面, 片面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可能步入誤區, 反而不利於實現知識產權制度的初衷。
以上數據反映了中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的態勢, 但同時中國企業在海內外市場遭遇知識產權糾紛的消息此起彼伏, 知識產權已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過程中無法迴避的焦點。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知識產權與國際貿易的聯系日益密切。因此, 各國在大力鼓勵發展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同時, 十分關注出口商品和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 在一些企業看來已成為不可觸摸的禁區, 而在一般民眾眼裡, 則成為一種壟斷, 一種現代文明下的「弱肉強食」。但是, 不管怎樣, 國內企業因知識產權問題而蒙受經濟、名譽雙重損失現象已經屢見不鮮, 重視「知識產權」的警鍾已在我們耳邊敲響。
當中國加快融入全球經濟的時候, 知識產權危機卻給我們亮起了紅燈。2005 年1 月, 中國步入WTO後保護期不久, 國際巨頭英特爾起訴中國某企業生產的語音卡侵犯其專利, 間隔不久日本三洋開始了與深圳比亞迪關於電池專利的糾紛。在2 月, 美國電子娛樂協會( ESA) 向美國商務代表提交了一份來自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聯盟( International IntelllectualProperly A lliance簡稱IIPA) 的報告指出: 中國與馬來西亞、俄羅斯一道成為全球游戲軟體盜版最為嚴重的三個國家。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偽正版製造地, 消費國和輸出國。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以及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時候, 知識產權危機給這一全球化進程蒙上了一層陰影。來自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專利大國的知識產權壓力已經對中國構築了一道高高的門檻。通過知識產權來打壓中國企業和中國產品, 使中國企業進入一種國際化的怪圈循環: 生產———跨國公司專利限制———巨額專利許可費以及侵權費的支付———再生產。
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影響中國企業全球化過程, 是因為中國企業缺乏自主擁有的知識產權而必須支付的巨額專利費用, 或者因為知識產權訴訟所產生的巨額費用大大增加了企業的各種成本, 使中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顯著降低,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和跨國生產也受到影響。在微觀層面, 知識產權壁壘通過企業付出巨額專利使用費以及侵權費用, 降低其產品市場競爭力, 減少市場份額並壓縮了利潤空間, 這就是知識產權的短期效應; 而從長期來看, 由於企業利潤降低而減少的資本積累將導致企業對技術研發投入的不足, 無法從根本上改善企業的技術結構和產品結構, 這在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時代將使企業不可避免地走上絕境。在宏觀層面, 整個相關產業將會因為知識產權壁壘而在短期內減少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數量。在以市場為命脈的營銷時代, 該產業將無法抵制因為市場縮小而導致的產業萎縮, 如果這種局面持續較長時間, 產業將最終在競爭中消亡。這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國際經濟主權以及未來中國科技的世界地位問題都產生重大影響。毫無疑問, 在全球經濟進入產業結構重構的時代, 缺乏知識產權的中國企業將無力改變自己處在產業鏈末端和價值鏈下游的不利局面, 在全球化中受制於別人。
⑷ 荷蘭衰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過度依賴外界經濟 荷蘭走向衰敗的原因
在競爭中衰落
荷蘭經濟繁榮的基礎是商業,尤其是船運業,也就是對外轉口貿易。本身無資源的荷蘭過多的依賴於對外貿易,說明了其經濟基礎相當的脆弱。銀行的放貸對象多為各國君主,在戰亂頻生,各國經常入不敷出的情況下,貸款常常收不回來,這不能不深深地影響荷蘭的經濟,進而影響到其他方面。
脆弱的經濟基礎。荷蘭缺乏發展工業所需的資源以及廣袤的國土和眾多的人口,雖然它成為世界霸主,但發展後勁是不如英法的。它過於依賴外貿的脆弱的經濟基礎也十分容易受到打擊。當18世紀時,西歐各國逐漸從內部混亂中抽出身來,他們採取高關稅和對本國企業進行高額補貼的辦法與已佔據壟斷地位的荷蘭展開競爭。荷蘭的優勢被迅速削弱了。根據通過波羅的海門戶松德海峽松德海峽是波羅的海的門戶,荷蘭早期最有利可圖的生意是通過此將貨物運往歐洲各地。的記錄,1497年,通過的荷蘭船隻是567艘,1597年是3908艘,1697年超過了4000艘。從此以後就開始下降,1781年就只有11艘了,以後雖有好轉,但也不到先前數目的一半。這反映了商業全線的衰退。與南美洲的貿易也於1713年被英國壟斷。曾經非常賺錢的漁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衰退。在1736年有219艘漁船,10年後就只剩下144艘了,以後再也沒有恢復過。東印度公司的高股息政策也堅持不下去了,董事們採取金融欺詐的方式來使收支平衡。為了維持高股息,使股票保持高價位,公司往往寧可以3倍於國內的利息借債也不讓國內的人知道公司缺錢。1780年以後,它實際上已經破產了。
大量貸款成為壞賬。由於經濟的極度繁榮,18世紀的荷蘭成了全世界的大借貸國。有個形象的比喻說,荷蘭就是一個由艦隊守衛的帳房。但問題在於,荷蘭向每個國家貸款時,還意味著它必須和每個國家保持友好的關系。若與英國或法國開戰,則意味著這些國家將立即停止支付大部分的利息,因而對總體的繁榮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更糟糕的是,不管荷蘭捲入與誰的戰爭,將都意味著它在與自己的資本作戰。出於這個原因,與任何一個國家的戰爭都必須不借一切代價加以避免。但現實是,荷蘭不斷地捲入戰爭中,不僅支出大量軍費,也損失大筆的利息。法國大革命,也讓荷蘭損失了一大筆收入。
在國外大量的投資,對國內的產業而言就意味著直接的損失。生活費用在繁榮的尼德蘭要大大高於周邊國家。當各產業被迫與海運商船競爭時,產業主必須付更高的工資才能得到人手。所有這一切都意味著增加生產成本,也就意味著投入的資本只具有較低的利潤率。但是出於投資者的本能,當在國外十拿九穩可以得到6%或7%利潤的時候,便不會以4
⑸ 1. 荷蘭成為17世紀強國的原 因主要有哪些國際貿易起了哪些作用
額金鳳凰反方向哦下款的地方,交電費你發的啥叫什麼
⑹ 針對外貿跟單過程遇到的各種投訴和糾紛的處理:
哇,好難,感覺全回答出來了,可以成一篇論文了,很有用的論文。
⑺ 無合同的外貿糾紛,如何處理
我的幾點意見:
1、你抄們雙方沒有簽訂書面的合同,所以不能仲裁,仲裁的前提是合同中有仲裁條款或者有書面的仲裁協議,你們如果商議訂立書面仲裁協議的話,就可以仲裁,而仲裁機構的選擇,你們雙方可以自由選擇,因為仲裁案件沒有地域限制。
2、根據你們雙方長達3年的商業往來,不存在欺詐的情形,所謂的合同,也在你們雙方的電子郵件以及發票等間接證據中可以證明,所以電子郵件可以證明你們雙方的合同關系存在,因為,合同不一定需要書面的形式,實質上,你們雙方的這種關系就是要約與承諾,只是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表達出來而已。至於履行過程中產生的爭議,是B公司交付的標的物有瑕疵。
3、證據收集充分的話,應該很有勝算,不敢保證有幾成,但肯定能贏。
4、對方即就是離岸公司,其也有自己的股東,是有限責任公司的話,股東也要以其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
⑻ 如何處理國際(外貿事務的爭端)Case
一、有關適用的法律
1樓已經講了比較清楚,但是,具體適用什麼法律,首先要弄明白你們的sales contract上面有沒有講清楚如果發生爭議適用的法律,適用什麼法律,那怕是別國法律,只要在合同中說法,也可以適用。貝南沒有加入《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所以,如果沒有成文的說明,是不能引用的。
二、有關證據
1.簽板
正常情況下,是有簽板的(approval samples),這些樣板是你的客戶在樣板上面直接做說明,或者裝上吊牌,在上面說明,這個樣板是某個訂單項下生產大貨的標准。這個是你們生產大貨的標准,同時也是第三方驗貨的標准。在不知道具體情況下,第三方是有沒有根據說明,你們的貨是否達標,因為標准沒有具體化,就無標可達。
2.文件
有圖片,或者郵件說明你們生產大貨生產的標准具體是什麼。也可以做為標准。
有關服裝,具體的圖紙(服裝的尺寸圖)和文字說明,有關材料部分,比如說:100%純棉,80%滌綸,20%棉。這些都可以是標准,如果你的客戶的訂單有具體的這些要求,或者把標准獨立於合同之外,就是說有規格書。那就得把有他們核准過的文字作為你們的證據。
簡而言之,有客戶簽板,是對你們最有利的證據,如果沒有。則有關大貨的規格文字描述,或規格書之類的文件,只要能證明你客戶的要求的文字,都可以做為你們的證據。
3.其它文字
雙方的郵件往來,或會議記錄,只要記錄了你們雙方生產要求的資料都可以。
三、驗貨報告
你的客戶出貨之前沒有你們合格的報告?如果有,要保存好原件。
四、非洲客戶的一些心理
在你接到客戶「要求退貨」或「要求經濟賠償」這些通知的時候,先不要慌,有一些客戶在打心理戰,目的很簡單,就是想少付一點錢。所以,這個只是一場戲的「前戲」先把你說怕,最後再說,如果你能適當的賠點錢,或折一價,他們也就「勉強」接受。
所以,先不要太擔心,要跟客戶再溝通,了解他真正的想法。畢竟對薄公堂,除了生意沒得做了,大家的時間和成本都花出去,還不一定要得回相應的回報。
貝南,奈及利亞,這兩個地方的客戶,是有一些專業行騙的客戶的,所以,如果你們的款項已經收完,那就跟他們先打打心理戰吧。
五、對這些客戶有什麼遇防辦法
1、在合同階段
1.1.在訂立合同的時候,盡量去爭取把爭議的解決地,設為:中國。
1.2 在產品的描述上,要中性一些,有具體的標准,那些出現在廣告宣傳冊上面的描述盡量不要用到description上面來。比如:100% cotton men's T-shirt,如果能只寫 men's T-shirt,盡量簡化,因為100%這些具體的數量,可能會成比一個有爭議的講法。又比如:size方面,chest: 95cm,這樣不如:chest: 95, +/-2 CM,把誤差的范圍寫上去。就是在產品描述上,盡量寫上對自己有利的tolerance。
2、標准具體化
把尺寸,材料,誤差范圍,每一項一項的說明出來。特別要留意你這個行業的要求。
如果合同不夠寫,或者合同不宜過長,則可以考慮把驗貨標准,產品描述另作一份文件。並在該文件上面註明:該文件是某XXX合同項下的文件,與合同不可分割的成為一體。把雙方簽過的文件歸類做好。
3、樣板(approval samples)
在雙方成交的貨物中,除了一些大型的機器外。絕大多數時候,都需要有客戶的簽板(英文是approval sample,即:經客戶(合同中的買方)同意,可作為具體訂單生產標準的樣板。這些樣板是反映客戶具體要求的最好證明,所以這個一定要求客戶簽回來,再作大貨生產。
4、驗貨報告
如果訂單經驗到達2萬美金,或跟一個新客戶合作,在客戶付費的情況下,請SGS,天祥這些大公司來給你們的貨,在出貨前做一個驗貨,並給出驗貨報告。報告合格再出貨,是比較好的。
5、收全貨款再放提單。
總之,如果上面講的都准備好了。也不用太擔心,准備得越好,對你們按客戶的要求去生產的大貨,更能准確的符合客戶的要求。即使生產問題,也在可控制的范圍內。
最後,祝你好運吧。還有問題再HI我。
⑼ 國際貿易中具有爭議性的問題
國際貿易中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國際貿易壁壘
1、在國際貿易中,影響和制約著商品自由流通的各種手段和措施,稱之為貿易障礙或貿易壁壘。這種壁壘一般可分為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兩種。 所謂關稅壁壘,是指進出口商品經過一國關境時,由政府所設置海關向進出口商徵收關稅所形成的一種貿易障礙。按徵收關稅的目的來劃分,關稅有兩種:一是財政關稅,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二是保護關稅,其主要目的是為保護本國經濟發展而對外國商品的進口徵收高額關稅。保護關稅愈高,保護的作用就愈大,甚至實際上等於禁止進口。 非關稅壁壘,是指除關稅以外的一切限制進口措施所形成的貿易障礙,又可分為直接限制和間接限制兩類。直接限制是指進口國採取某些措施,直接限制進口商品的數量或金額,如進口配額制、進口許可證制、外匯管制、進口最低限價等。間接限制是通過對進口商品制訂嚴格的條例、法規等間接地限制商品進口,如歧視性的政府采購政策,苛刻的技術標准、衛生安全法規,檢查和包裝、標簽規定以及其他各種強制性的技術法規。
什麼是貿易技術壁壘?
貿易技術壁壘是以國家或地區的技術法規、協議、標准和認證體系(合格評定程序)等形式出現,涉及的內容廣泛,從科學技術、衛生、檢疫、安全、環保、產品質量和認證等技術性指標體系方面入手,施於國際貿易當中,呈現出靈活多變,名目繁多的規定,由於這類壁壘大量的以技術面目出現,因此常常會披上合法外衣,成為當前國際貿易中最為隱蔽、最難對付的非關稅壁壘。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關稅壁壘逐步被非關稅壁壘所取代,而其中的綠色壁壘更是以其鮮明的時代特徵日益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關卡。綠色壁壘的主要表現形式有:綠色關稅、綠色市場准入、環境貿易制裁、強制性綠色標志、強制要求ISO14000認證、繁瑣的進口檢驗程序和檢驗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購、押金制度等等。可以預測,綠色壁壘對未來國際貿易的影響將越來越大,由此而引起的貿易糾紛將成為國際貿易與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個新的焦點。和其他貿易壁壘相比,綠色壁壘具有更強的技術性、隱蔽性、靈活性和爭議性。正由於這些特點,綠色壁壘一旦形成,往往使出口方無可奈何,對出口方影響嚴重。
⑽ 在外貿領域,容易發生的法律糾紛類型有哪些
合同內容不詳細 不明確,貨物規格質量,件重尺,到貨時間,付款時間約定,船公司選擇,目的港免箱史等,歸根到底還是貨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