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新婚姻法,財產糾紛,很糾結的一個案例,幫幫忙給點建議,可能太激動了寫的有點亂
如在離婚前李未死亡:以王先生名義買的那套房子,如果是王先生婚前購買,則屬於王先生的個人財產,共同經營的餐館屬於夫妻共有財產,以單位一朋友的戶頭買的,協議5年以後過戶為王先生的房子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如果你實在要幫王的話,可以讓其朋友寫一份贈予合同,約定是贈予王先生個人的,因為法律規定贈予人明確表示贈予財產是夫妻一方的因該尊重贈予人的意願判定為夫妻一方所有,但你這案例里沒闡述關於這套房子的具體情況,我也不能確定是否可行)同時,王先生在婚前所得的所有財產以及專屬於其自身的財產都是屬於其個人的。
如離婚前李死亡:關於李死亡後的財產分配問題,在沒有遺囑遺贈的情況下,由其女兒和王先生按份繼承(王先生的兒子是否有繼承權,因為他和李的關系是繼子女關系所以就要看他們之間有無實質的撫養關系,如有,則王先生,王兒,李女分別繼承3分之1,同樣,李的女兒有無繼承王先生財產的權利也是看雙方有無實質撫養關系)。
關於王先生遺囑的問題,王先生隨時可以再寫一份,後遺囑優於先遺囑,公證遺囑優於未公證遺囑。
關於,李把財產轉移到其女兒帳戶的問題,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本人在您闡述中了解的信息有限無法給予您更多的幫助(這里可以參考一下物權的追及力)
2. 婚外情經濟糾紛
這個恐怕很難追回了,首先你們夫妻雙方的財產為你們雙方共同擁有,你和你的妻子都有權使用家裡的錢財而無需對方同意,你妻子是在她自願的情況下給她情人的錢,當然這樣做是不對的,但從法理上來說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出在你妻子身上。如果真想要回這筆錢,只有你們和對方商量了,走法律途徑要回這筆錢的可能性很小。
3. 家庭財產糾紛案例
原告:杜海生,男,30歲,山西省平定縣人,農民。原告:杜滿生,男,27歲,山西省平定縣人,農民。被告:杜喜生,男,35歲,山西省平定縣人,農民。第三人:杜永生,男,45歲,山西省平定縣人,農民。第三人:杜海魚,女,21歲,山西省平定縣人,農民。原告杜海生、杜滿生因與被告杜喜生發生房產確權糾紛,向山西省平定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杜海生、杜滿生訴稱:爭議的平房三間、馬棚一間,是第三人杜永生為全家人購買的,有宅基地使用證為憑。現被告杜喜生准備將此房據為己有。請求依法確認爭議房屋的產權為全家人共有。被告杜喜生辯稱:爭議房屋是第三人杜永生買下後准備以原價轉讓給我的,故在宅基地使用證上寫明戶主是我。既然原告想爭此房產,我可以不要,但須物歸原主杜永生。第三人杜永生稱:被告杜喜生所辯屬實,因杜喜生身有殘疾,故我買下此房後准備以原價轉讓給他一人所有,並不包括其他家庭成員。平定縣人民法院經公開審理查明:本案當事人系同胞兄妹。他們的父親於1977年去世後,第三人杜永生即成家另過,只留母親楊三妮和被告杜喜生、原告杜海生和杜滿生以及第三人杜海魚在一起生活。1984年,杜永生以700元價款買下村裡的平房三間、馬棚一間。1986年,杜永生出面為此房產申領了 「宅基地使用征」,證內填明戶主是杜喜生,家庭成員為五口人。該村的宅基地清查登記表上記載,宅基地使用證上所填的五口人,是戶主杜喜生和家庭成員楊三妮、杜海生、杜滿生、杜海魚。這五口人曾對此房產管理使用過一段時間。1987年楊三妮去世。1992年4月原告、被告之間因家務發生糾紛,杜永生在此時聲稱爭議房產只轉讓給杜喜生一人所有,並將他保存的宅基地使用證上所填的「五口」人改為「一口」人。同年7月,杜喜生以1800元價款將爭議房產出租給鄰居盧維柱使用。杜海生、杜滿生以房產是全家共有財產為由,提起確權訴訟。平定縣人民法院認為:第三人杜永生以700元價款購得爭議房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一條、第七十二條的規定,是該房產的合法所有權人,依法享有對該房產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杜永生在自己申辦的宅基地使用證上已經聲明戶主是杜喜生,家庭成員是杜喜生、楊三妮、杜海生、杜滿生、杜海魚五口人,這是杜永生對自己所有的財產行使處分權的行為,意思表示真實,實屬自願轉讓。宅基地使用證是合法有效的證件,應當予以保護。以杜喜生為戶主的全家五口人,在杜永生申辦了宅基地使用證後,已經對此房產進行管理使用,至此,杜永生對爭議財產的所有權,已合法轉讓給以杜喜生為戶主的五口人共有。在家庭發生糾紛後,杜永生對自願轉讓產權的行為翻悔,私自塗改宅基地使用證上的記載事項,聲稱只轉讓給杜喜生一人所有。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85條「財產所有權合法轉移後,一方翻悔的,不予支持」的規定,對杜永生的翻悔行為,不予支持。據此,平定縣人民法院於1994年7月18日判決:訟爭之平房三間、馬棚一間屬杜喜生、杜滿生、杜海生、杜海魚及其母楊三妮五人共同所有。第一審宣判後,被告杜喜生、第三人杜水生不服,以杜喜生、杜永生之間是准備以原價轉讓房屋。至今房產證仍在杜永生手中,一審認定所有權已經合法轉讓與事實不符為由,向山西省陽泉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陽泉市中級人民法院在二審期間查明:上訴人杜永生僅在1986年口頭答應過將爭議房產以原買價出賣給上訴人杜喜生,但雙方至今未交付房產和價款,也未辦理房屋買賣契稅及書面合同,房屋產權證明仍在杜永生手中,一審認定的五口人曾對此房產管理使用過一段時間,是指五口人在無房屋產權證明的情況下在此房中居住過一段時間這一事實。一審認定的杜喜生將此房以1800元價出租給鄰居使用一節,事實是出租房屋是由杜喜生聯系的,但承租人所交的房屋租金卻是由杜永生收取的,且最後議定房屋出租價是900元。陽泉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宅基地使用證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對農村居民建築住宅使用土地的合法狀況予以確認的證件。只有持有宅基地使用證的人,才能在其合法使用的宅基范圍內建房,因此,宅基地使用權人應當與房屋所有權人一致。房屋產權證書是確認房屋產權的合法證據,其他證件不能代替房屋產權證書確權的效力。被上訴人杜海生、杜滿生以宅基地使用證上的記載內容要求確認房屋產權的歸屬,是不妥的。房屋所有權的轉讓,分無償轉讓(即贈與)和有償轉讓(即買賣)。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28條規定:「·······贈與房屋,如根據書面贈與合同辦理了過戶手續的,應當認定贈與關系成立;未辦理過戶手續,但贈與人根據書面贈與合同已將產權證書交與受贈人,受贈人根據贈與合同已佔有、使用該房屋的,可以認定贈與有效,但應令其補辦過戶手續。」一審判決既然認定杜永生已將房產所有權轉讓、又沒有查明受讓人有給付對價的事實,就應當對本案適用贈與房屋的規定。但是,房屋產權證書至今仍在上訴人杜永生手中。上訴人杜喜生和被上訴人杜海生、杜滿生等人雖在此房中居住過,卻並不是根據贈與合同佔有、使用該房屋。一審判決以宅基地使用證上的記載和杜喜生等曾在此房中居住過的事實,就認定杜永生已將房產所有權合法轉讓,於法不符。杜永生雖然口頭上說過要將此房以原價轉讓給杜喜生,但從未交出過產權證書,也未收取過杜喜生給付的房價,更沒有實際將房產交付給杜喜生使用,卻收取了鄰居盧維柱交納的900元房租,這些事實都說明,爭議房屋的產權既沒有發生過無償的轉讓,也沒有發生過有償的轉讓,一直控制在產權人杜永生手中。據此,陽泉市中組人民法院依照民法通則第七十二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於1994年11月9日判決: 一、撤銷平定縣人民法院(1994)平民初字第23號民事判決。二、雙方所爭之平房三間、馬棚一間歸杜永生所有。
4. 婚外情期間給予情人的財物怎麼處理
伴侶不可能十全十美,當人對伴侶的某一缺陷感到不滿時,就容易對具備伴侶缺乏優點的異性產生獵奇的心理而步入「婚外情」。獵奇過後,一切如常,但在婚外戀的「感情甜蜜」期給予情人的金錢、財物,往往會因二人關系的結束而被索要回來,由此引發出的財產糾紛日漸增多。 司法界的不同觀點 目前,司法界處理這類案件主要有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在婚外戀期間,為了維護雙方的不正當關系給予情人的財物,實質上屬於贈與。根據我國合同法的有關規定,贈與合同是無償、不要式、諾成合同。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合同即依法生效。在贈與財產轉移前,贈與人可依法行使任意撤銷權,但若財產已經給付並為對方實際接受,除法定情形外,贈與人無權請求返還贈與財產。 另一種觀點認為,這種給付財物的行為應屬無效民事行為,財物應予返還。因為財物通常是在未徵得合法配偶同意的情況下給付的,它侵犯了合法配偶對共同共有財產的所有權。 對不同情況應區別認定給予情人財物行為的性質 筆者認為,在約定夫妻財產制下,夫或妻有權將約定屬於自己的財產給予他人而無需徵得配偶的同意。據此,給予婚外情人的財物如果沒有充分證據證明存在如借貸等關系,應屬於贈與。該贈與行為因對方實際接受財物而完成,贈與人事後無權請求返還。 在法定夫妻財產制下,依據我國婚姻法的有關規定,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任何一方所得財產,原則上均屬夫妻共同共有財產。夫妻作為共同財產的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平等的處分權。根據民法的一般原理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意見》的規定,在共同共有關系存續期間,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一般認定無效。其他共有人明知而未提出異議的,視為同意,可認定有效。由此可見,夫或妻有權處分共同財產的前提是徵得對方同意或取得對方默認,否則,其擅自處分的行為應認定無效,婚外情人據此取得的財物也沒有了合法根據,應屬不當得利予以返還。 在返還財產的范圍上,筆者認為應綜合考慮「第三者」的主觀善惡。如果「第三者」是在不知情人已有配偶的情況下接受財物,其主觀是善意的,其僅負「現存利益」的返還義務,已不存在的利益可不予返還,即善意「第三者」不必返還已消耗掉的接受財物,僅返還現存的接受財物即可。
5. 婚外戀的案例
你好,法律只保護合法有效的婚姻關系。而案件中的小雯是處於第三者即破壞他人婚姻的位置,而他要提起訴訟法院是不予支持的,但建議可以以債權人的身份進行訴訟就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
6. 婚外情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外遇離婚財產怎麼分割
當夫妻因外遇導致離婚分割財產時,如果無專法通過協議分割屬予以解決,那就只能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分割。法院在審理外遇離婚財產分割時,主要考慮以下三種因素:
(一)照顧子女和女方原則
按照《婚姻法》的規定,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這是因為子女和女方一般屬於弱勢群體,一旦離婚會對其造成極大的精神打擊和物質壓力。
(二)照顧無過錯方原則
夫妻外遇離婚時,一方的過錯行為給另一方帶來極大的身體及心理傷害,也嚴重破壞了夫妻情感。在做離婚財產分割時,無論是無過錯方主動要求離婚,還是被起訴要求離婚,都應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得到照顧以彌補其所受到的身心傷害。
(三)要求損害賠償
按照《婚姻法》的規定,一方有重婚、姘居、家庭暴力、虐待和遺棄行為而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因此,夫妻因外遇離婚時,如果有外遇一方的行為構成了重婚、姘居,或者在離婚前存在家庭暴力、虐待和遺棄行為,那麼無過錯的一方在離婚時可以要求損害賠償。
7. 非法同居財產分割有案例
沒有經過登記的婚姻(94年以後的同居),不被法律承認和保護,所以雙回方當事人也不是合答法的婚姻關系。雙方之間沒有婚姻法所規定的夫妻忠誠義務等法律義務。
如分手,雙方直接分開即可。
當然,如果對同居期間子女撫養和財產分割有爭議的,可以另外以同居期間析產糾紛或者撫養權糾紛起訴至法院,單純起訴解除同居關系,法院是不會受理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一條 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於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依法予以解除。
當事人因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