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環境檢測投訴

環境檢測投訴

發布時間:2021-01-16 01:55:26

A. 後建居民房投訴工廠擾民,環保要求停廠或辦廠,請問我們工廠是不是沒辦法維權噪音測試距離正常多少

你應該可以看到雜訊監測報告吧,標準的話晝間和夜間是不同的,一般來說22時以後的夜間標准比晝間降低10個分貝,具體的標准你要看雜訊監測報告上你所在的區域屬於幾類雜訊功能區然後對照《工業企業環境雜訊排放標准》就查到了。
雜訊測點一般都是選擇廠界圍牆外一米處,以廠界雜訊對照排放標准判斷是否超標。
你這種問題不僅在農村,在城市中發生的更多,主要還是規劃上的問題,但依照目前國家的法律來說,你企業不管是先建還是後建的,作為雜訊排放單位對你廠的要求就是達標排放。一切以檢測報告為准,工廠能夠達標排放的即使雜訊還是有影響但是也不能對你廠採取強制措施,最多就是協商處理,如果不能達標排放的,首先是給你發限期治理決定,規定一個時限給你整改時間,到期還是無法達標排放的按照國家雜訊法規定可以罰款及提請地方人民政府責令停產的。
所以說達標排放是重點,如果你廠雜訊超標,要麼採取隔聲降噪措施做到達標排放,要麼22時以後夜間時段停產以確保夜間時段不超標,或者自己去做投訴人的工作,沒人投訴的話即使超標也不構成雜訊污染也能解決問題。不然投訴人如果堅持投訴的話環保部門不予處理也是會被人告行政不作為的。
另外你也可以委託其他有認證資格的雜訊監測機構測試一下看看是不是有問題,看看環保部門告訴你超標是不是事實,監測報告只要有資質的都能測,一測就知道了,耍不出什麼手段的。

B. 據用戶投訴及騰訊手機雲網址檢測,該網頁包含不安全內容,為維護綠色上網環境,已停訪問

我看了看,寫的是安全性未知。。。
TX的官網說,原因如下
1
網站在最近的一段時間內專曾經被惡意屬利用;
2
這可能是一個新的網址,10分鍾後再次查詢會返回檢測結果;
3
查詢超時,請檢查您的網路,稍後再試;
4
網站不具備企業ICP備案;
5
經營類網站沒有提交相關資質進行審核。
其實是TX想坑錢,和品牌寶簽協議,要品牌寶認證才能消掉這個東西。。。而品牌寶認證最低也要3000一年。。。最好的方法是乾脆不要用TX的瀏覽器。。。
望採納

C. 辦理衛生許可過程中環境檢測的遲遲不來導致沒有微商許可開不了業可以投訴嗎

徽商是自發團體不是管理機構,你可以通過商會幫你解決問題。

D. 環保局投訴電話是多少

1、直接撥打(如跨地區需要加區號),接通的將是撥打電話時所在地的環保部門。

2、如果打內不通可以向上一容級進行投訴,或者向本地環保局查詢其他投訴。

舉報的程序:

1、看到污染拍照留下證據。

2、撥打12369。

3、向接線員說清楚所舉報污染事件的時間、地點(參考物或地理坐標)、排污情況描述(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描述周邊有哪些生產企業,告知企業名稱)。

4、跟接線員確認舉報污染信息。

5、向接線員索要接收照片的電子郵箱或告訴接線員可以登錄指定網路地址查看。

6、向接線員提出希望在15個工作日內回復處理結果的要求。

E. 裝修擾民的投訴電話是多少

如果周圍居民在節假日進行有噪音的施工作業的,這種雜訊屬當地行政區的環保局管。可以撥打12369進行投訴。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辦法規定:「法定休息日、節假日全天,及工作日12時至14時、18時至次日8時,禁止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內進行產生雜訊的裝修等擾民作業。在其他時段內作業的,應當採取雜訊控制措施,減輕對周圍居民的干擾。」

環境雜訊對人們的工作和休息危害較大,當人們遇到雜訊問題困擾時,可以先請具有國家資質的相關檢測機構對環境雜訊或者室內雜訊進行系統、科學地檢測。

在拿到具有法律效力的檢測報告後,如果發現其雜訊確實超標,便可向物業管理公司或當地專門處理雜訊污染的部門(如環保部)進行投訴,環保部門會按照國家的環保標准和有關法律對雜訊超標事件依法進行處理。

國家法定計量技術研究機構、擁有多項國家聲學基準、四川省內最早申請到低頻噪音檢測資質的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聲學研究所對廣大公民提倡。

國家標准對環境雜訊的檢測控制提供了標准支撐,一旦人們遇到環境噪音困擾,或者感覺自己的居所可能超過規定的分貝值時,廣大業主應當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可向相關具備檢測仲裁資格的單位提出檢測申請,相關單位也將依據國家標准參照檢測,還大家一個寧靜環境。

(5)環境檢測投訴擴展閱讀:

較強的雜訊對人的生理與心理會產生不良影響。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環境中,雜訊主要造成聽力損失,干擾談話、思考、休息和睡眠。

根據國際標准化組織(ISO)的調查,在雜訊級85分貝和90分貝的環境中工作30年,耳聾的可能性分別為8%和18%。在雜訊級70分貝的環境中,談話就感到困難。對工廠周圍居民的調查結果認為,干擾睡眠、休息的雜訊級閾值,白天為50分貝,夜間為45分貝。

環境雜訊檢測:

環境雜訊檢測測量儀器精度為 2 型及2 型以上的積分平均聲級計或環境雜訊自動監測儀器,其性能需符合GB3785 和GB/T 17181 的規定,並定期校驗。測量前後使用聲校準器校準測量儀器的示值偏差不得大於0.5 dB,否則測量無效。

聲校準器應滿足GB/T 15173 對1 級或2 級聲校準器的要求。測量時傳聲器應加防風罩。

根據監測對象和目的,可選擇以下三種測點條件(指傳聲器所置位置)進行環境雜訊的測量:

a)一般戶外

距離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 m 外測量,距地面高度1.2 m 以上。必要時可置於高層建築

上,以擴大監測受聲范圍。使用監測車輛測量,傳聲器應固定在車頂部1.2m 高度處。

b)雜訊敏感建築物戶外

在雜訊敏感建築物外,距牆壁或窗戶1 m 處,距地面高度1.2 m 以上。

c)雜訊敏感建築物室內

距離牆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 1 m,距窗約1.5 m 處,距地面1.2 m~1.5 m 高。




F. 實驗室對申訴和投訴的處理程序一般有哪些內容

1.總則 1.1為貫徹實施《實驗室和檢查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確保科學、規范地實施實驗室資質認定(計量認證/審查認可)評審,為實驗室資質行政許可提供可靠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准則。 1.2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對從事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和結果的實驗室資質認定(計量認證、授權、驗收)的評審應當遵守本准則。 1.3本准則所稱的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是指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對實驗室的基本條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以及相關技術規范或者標准實施的評價和承認活動。 1.4實驗室的資質認定評審,應當遵循客觀公正、科學准確、統一規范、有利於檢測資源共享和避免不必要重復的原則。 1.5對取得國家認監委確定的認可機構認可的實驗室進行資質認定,只對本准則特定條款(黑體字部分)進行評審。同時申請實驗室認可和資質認定的,應按實 驗室認可准則和本准則的特定條款進行評審。 2.參考文件 GB/T15481:2000《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ISO/IEC17025:200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實驗室和檢查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第86號局長令) 《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計量認證/審查認可(驗收)評審准則》(試行)(質技監認實函[2000]046號) 3.術語和定義 本准則使用《實驗室和檢查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和GB/T15481:1999《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給出的相關術語和定義。 4.管理要求 4.1組織 實驗室應依法設立或注冊,能夠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保證客觀、公正和獨立地從事檢測或校準活動。 4.1.1實驗室一般為獨立法人;非獨立法人的實驗室需經法人授權,能獨立承擔第三方公正檢驗,獨立對外行文和開展業務活動,有獨立帳目和獨立核算。 4.1.2實驗室應具備固定的工作場所,應具備正確進行檢測和/或校準所需要的並且能夠獨立調配使用的固定、臨時和可移動檢測和/或校準設備設施。 4.1.3實驗室管理體系應覆蓋其所有場所進行的工作。 4.1.4實驗室應有與其從事檢測和/或校準活動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4.1.5實驗室及其人員不得與其從事的檢測和/或校準活動以及出具的數據和結果存在利益關系;不得參與任何有損於檢測和/或校準判斷的獨立性和誠信度的活動;不得參與和檢測和/或校準項目或者類似的競爭性項目有關系的產品設計、研製、生產、供應、安裝、使用或者維護活動。 實驗室應有措施確保其人員不受任何來自內外部的不正當的商業、財務和其他方面的壓力和影響,並防止商業賄賂。 4.1.6實驗室及其人員對其在檢測和/或校準活動中所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技術秘密負有保密義務,並有相應措施。 4.1.7實驗室應明確其組織和管理結構、在母體組織中的地位,以及質量管理、技術運作和支持服務之間的關系。 4.1.8實驗室最高管理者、技術管理者、質量主管及各部門主管應有任命文件,獨立法人實驗室最高管理者應由其上級單位任命;最高管理者和技術管理者的變更需報發證機關或其授權的部門確認。 4.1.9實驗室應規定對檢測和/或校準質量有影響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員的職責、權力和相互關系。必要時,指定關鍵管理人員的代理人。 4.1.10實驗室應由熟悉各項檢測和/或校準方法、程序、目的和結果評價的人員對檢測和/或校準的關鍵環節進行監督。 4.1.11實驗室應由技術管理者全面負責技術運作,並指定一名質量主管,賦予其能夠保證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職責和權力。 4.1.12對政府下達的指令性檢驗任務,應編制計劃並保質保量按時完成(適用於授權/驗收的實驗室)。 4.2管理體系 實驗室應按照本准則建立和保持能夠保證其公正性、獨立性並與其檢測和/或校準活動相適應的管理體系。管理體系應形成文件,闡明與質量有關的政策,包括質量方針、目標和承諾,使所有相關人員理解並有效實施。 4.3文件控制 實驗室應建立並保持文件編制、審核、批准、標識、發放、保管、修訂和廢止等的控製程序,確保文件現行有效。 4.4檢測和/或校準分包 如果實驗室將檢測和/或校準工作的一部分分包,接受分包的實驗室一定要符合本准則的要求;分包比例必須予以控制(限儀器設備使用頻次低、價格昂貴及特種項目)。實驗室應確保並證實分包方有能力完成分包任務。實驗室應將分包事項以書面形式徵得客戶同意後方可分包。 4.5服務和供應品的采購 實驗室應建立並保持對檢測和/或校準質量有影響的服務和供應品的選擇、購買、驗收和儲存等的程序,以確保服務和供應品的質量。 4.6合同評審 實驗室應建立並保持評審客戶要求、標書和合同的程序,明確客戶的要求。4.7申訴和投訴 實驗室應建立完善的申訴和投訴處理機制,處理相關方對其檢測和/或校準結論提出的異議。應保存所有申訴和投訴及處理結果的記錄。 4.8糾正措施、預防措施及改進 實驗室在確認了不符合工作時,應採取糾正措施;在確定了潛在不符合的原因時,應採取預防措施,以減少類似不符合工作發生的可能性。實驗室應通過實施糾正措施、預防措施等持續改進其管理體系。 4.9記錄 實驗室應有適合自身具體情況並符合現行質量體系的記錄制度。實驗室質量記錄的編制、填寫、更改、識別、收集、索引、存檔、維護和清理等應當按照適當程序規范進行。 所有工作應當時予以記錄。對電子存儲的記錄也應採取有效措施,避免原始信息或數據的丟失或改動。所有質量記錄和原始觀測記錄、計算和導出數據、記錄、以及證書/證書副 本等技術記錄均應歸檔並按適當的期限保存。每次檢測和/或校準的記錄應包含足夠的信息以保證其能夠再現。記錄應包括參與抽樣、樣品准備、檢測和/校準人員的標識。所有記錄、證書和報告都應安全儲存、妥善保管並為客戶保密。 4.10內部審核 實驗室應定期地對其質量活動進行內部審核,以驗證其運作持續符合管理體系和本准則的要求。每年度的內部審核活動應覆蓋管理體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活動。審核人員應經過培訓並確認其資格,只要資源允許,審核人員應獨立於被審核的工作。 4.11管理評審 實驗室最高管理者應根據預定的計劃和程序,定期地對管理體系和檢測和/或校準活動進行評審,以確保其持續適用和有效,並進行必要的改進。 管理評審應考慮到:政策和程序的適應性;管理和監督人員的報告;近期內部審核的結果;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由外部機構進行的評審;實驗室間比對和能力驗證的結果;工作量和工作類型的變化;申訴、投訴及客戶反饋;改進的建議;質量控制活動、資源以及人員培訓情況等。 5.技術要求 5.1人員 5.1.1實驗室應有與其從事檢測和/或校準活動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實驗室應使用正式人員或合同制人員。使用合同制人員及其他的技術人員及關鍵支持人員時,實驗室應確保這些人員勝任工作且受到監督,並按照實驗室管理體系要求工作。 5.1.2對所有從事抽樣、檢測和/或校準、簽發檢測/校準報告以及操作設備等工作的人員,應按要求根據相應的教育、培訓、經驗和/或可證明的技能進行資格確認並持證上崗。從事特殊產品的檢測和/或校準活動的實驗室,其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還應符合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要求。 5.1.3實驗室應確定培訓需求,建立並保持人員培訓程序和計劃。實驗室人員應經過與其承擔的任務相適應的教育、培訓,並有相應的技術知識和經驗。 5.1.4使用培訓中的人員時,應對其進行適當的監督。 5.1.5實驗室應保存人員的資格、培訓、技能和經歷等的檔案。 5.1.6實驗室技術主管、授權簽字人應具有工程師以上(含工程師)技術職稱,熟悉業務,經考核合格。 5.1.7依法設置和依法授權的質量監督檢驗機構,其授權簽字人應具有工程師以上(含工程師)技術職稱,熟悉業務,在本專業領域從業3年以上。 5.2設施和環境條件 5.2.1實驗室的檢測和校準設施以及環境條件應滿足相關法律法規、技術規范或標準的要求。 5.2.2設施和環境條件對結果的質量有影響時,實驗室應監測、控制和記錄環境條件。在非固定場所進行檢測時應特別注意環境條件的影響。 5.2.3實驗室應建立並保持安全作業管理程序,確保化學危險品、毒品、有害生物、電離輻射、高溫、高電壓、撞擊、以及水、氣、火、電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環境得以有效控制,並有相應的應急處理措施。 5.2.4實驗室應建立並保持環境保護程序,具備相應的設施設備,確保檢測/校準產生的廢氣、廢液、粉塵、雜訊、固廢物等的處理符合環境和健康的要求,並有相應的應急處理措施。 5.2.5區域間的工作相互之間有不利影響時,應採取有效的隔離措施。 5.2.6對影響工作質量和涉及安全的區域和設施應有效控制並正確標識。 5.3檢測和校準方法 5.3.1實驗室應按照相關技術規范或者標准,使用適合的方法和程序實施檢測和/或校準活動。實驗室應優先選擇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如果缺少指導書可能影響檢測和/或校準結果,實驗室應制定相應的作業指導書。 5.3.2實驗室應確認能否正確使用所選用的新方法。如果方法發生了變化,應重新進行確認。實驗室應確保使用標準的最新有效版本。 5.3.3與實驗室工作有關的標准、手冊、指導書等都應現行有效並便於工作人員使用。 5.3.4需要時,實驗室可以採用國際標准,但僅限特定委託方的委託檢測。 5.3.5實驗室自行制訂的非標方法,經確認後,可以作為資質認定項目,但僅限特定委託方的檢測。 5.3.6檢測和校準方法的偏離須有相關技術單位驗證其可靠性或經有關主管部門核准後,由實驗室負責人批准和客戶接受,並將該方法偏離進行文件規定。 5.3.7實驗室應有適當的計算和數據轉換及處理規定,並有效實施。當利用計算機或自動設備對檢測或校準數據進行採集、處理、記錄、報告、存儲或檢索時,實驗室應建立並實施數據保護的程序。該程序應包括(但不限於):數據輸入或採集、數據存儲、數據轉移和數據處理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5.4設備和標准物質 5.4.1實驗室應配備正確進行檢測和/或校準(包括抽樣、樣品制備、數據處理與分析)所需的抽樣、測量和檢測設備(包括軟體)及標准物質,並對所有儀器設備進行正常維護。 5.4.2如果儀器設備有過載或錯誤操作、或顯示的結果可疑、或通過其他方式表明有缺陷時,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加以明顯標識,如可能應將其儲存在規定的地方直至修復;修復的儀器設備必須經檢定、校準等方式證明其功能指標已恢復。 實驗室應檢查這種缺陷對過去進行的檢測和/或校準所造成的影響。 5.4.3如果要使用實驗室永久控制范圍以外的儀器設備(租用、借用、使用客戶的設備),限於某些使用頻次低、價格昂貴或特定的檢測設施設備,且應保證符合本准則的相關要求。 5.4.4設備應由經過授權的人員操作。設備使用和維護的有關技術資料應便於有關人員取用。 5.4.5實驗室應保存對檢測和/或校準具有重要影響的設備及其軟體的檔案。該檔案至少應包括: a)設備及其軟體的名稱; b)製造商名稱、型式標識、系列號或其他唯一性標識; c)對設備符合規范的核查記錄(如果適用); d)當前的位置(如果適用); e)製造商的說明書(如果有),或指明其地點; f)所有檢定/校準報告或證書; g)設備接收/啟用日期和驗收記錄; h)設備使用和維護記錄(適當時); i)設備的任何損壞、故障、改裝或修理記錄。 5.4.6所有儀器設備(包括標准物質)都應有明顯的標識來表明其狀態。 5.4.7若設備脫離了實驗室的直接控制,實驗室應確保該設備返回後,在使用前對其功能和校準狀態進行檢查並能顯示滿意結果。 5.4.8當需要利用期間核查以保持設備校準狀態的可信度時,應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 5.4.9當校準產生了一組修正因子時,實驗室應確保其得到正確應用。 5.4.10未經定型的專用檢測儀器設備需提供相關技術單位的驗證證明。 5.5量值溯源 5.5.1實驗室應確保其相關檢測和/或校準結果能夠溯源至國家基標准。實驗室應制定和實施儀器設備的校準和/或檢定(驗證)、確認的總體要求。對於設備校準,應繪制能溯源到國家計量基準的量值傳遞方框圖(適用時),以確保在用的測量儀器設備量值符合計量法制規定。 5.5.2檢測結果不能溯源到國家基標準的,實驗室應提供設備比對、能力驗證結果的滿意證據。 5.5.3實驗室應制定設備檢定/校準的計劃。在使用對檢測、校準的准確性產生影響的測量、檢測設備之前,應按照國家相關技術規范或者標准進行檢定/校準, 以保證結果的准確性。 5.5.4實驗室應有參考標準的檢定/校準計劃。參考標准在任何調整之前和之後均應校準。實驗室持有的測量參考標准應僅用於校準而不用於其他目的,除非能證明作為參考標準的性能不會失效。 5.5.5可能時,實驗室應使用有證標准物質(參考物質)。沒有有證標准物質(參考物質)時,實驗室應確保量值的准確性。 5.5.6實驗室應根據規定的程序對參考標准和標准物質(參考物質)進行期間核查,以保持其校準狀態的置信度。 5.5.7實驗室應有程序來安全處置、運輸、存儲和使用參考標准和標准物質(參考物質),以防止污染或損壞,確保其完整性。 5.6抽樣和樣品處置 5.6.1實驗室應有用於檢測和/或校準樣品的抽取、運輸、接收、處置、保護、存儲、保留和/或清理的程序,確保檢測和/或校準樣品的完整性。 5.6.2實驗室應按照相關技術規范或者標准實施樣品的抽取、制備、傳送、貯存、處置等。沒有相關的技術規范或者標準的,實驗室應根據適當的統計方法制定抽樣計劃。抽樣過程應注意需要控制的因素,以確保檢測和/或校準結果的有效性。 5.6.3實驗室抽樣記錄應包括所用的抽樣計劃、抽樣人、環境條件、必要時有抽樣位置的圖示或其他等效方法,如可能,還應包括抽樣計劃所依據的統計方法。 5.6.4實驗室應詳細記錄客戶對抽樣計劃的偏離、添加或刪節的要求,並告知相關人員。 5.6.5實驗室應記錄接收檢測或校準樣品的狀態,包括與正常(或規定)條件的偏離。 5.6.6實驗室應具有檢測和/或校準樣品的標識系統,避免樣品或記錄中的混淆。 5.6.7實驗室應有適當的設備設施貯存、處理樣品,確保樣品不受損壞。實驗室應保持樣品的流轉記錄。 5.7結果質量控制 5.7.1實驗室應有質量控製程序和質量控制計劃以監控檢測和校準結果的有效性,可包括(但不限於)下列內容: a)定期使用有證標准物質(參考物質)進行監控和/或使用次級標准物質(參考物質)開展內部質量控制; b)參加實驗室間的比對或能力驗證; c)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進行重復檢測或校準; d)對存留樣品進行再檢測或再校準; e)分析一個樣品不同特性結果的相關性。 5.7.2實驗室應分析質量控制的數據,當發現質量控制數據將要超出預先確定的判斷依據時,應採取有計劃的措施來糾正出現的問題,並防止報告錯誤的結果。 5.8結果報告 5.8.1實驗室應按照相關技術規范或者標准要求和規定的程序,及時出具檢測和/或校準數據和結果,並保證數據和結果准確、客觀、真實。報告應使用法定計量 單位。 5.8.2檢測和/或校準報告應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a)標題; b)實驗室的名稱和地址,以及與實驗室地址不同的檢測和/或校準的地點; c)檢測和/或校準報告的唯一性標識(如系列號)和每一頁上的標識,以及 報告結束的清晰標識; d)客戶的名稱和地址(必要時); e)所用標准或方法的識別; f)樣品的狀態描述和標識; g)樣品接收日期和進行檢測和/或校準的日期(必要時); h)如與結果的有效性或應用相關時,所用抽樣計劃的說明; i)檢測和/或校準的結果; j)檢測和/或校準人員及其報告批准人簽字或等效的標識; k)必要時,結果僅與被檢測和/或校準樣品有關的聲明。 5.8.3需對檢測和/或校準結果做出說明的,報告中還可包括下列內容: a)對檢測和/或校準方法的偏離、增添或刪節,以及特定檢測和/或校準條件信息; b)符合(或不符合)要求和/或規范的聲明; c)當不確定度與檢測和/或校準結果的有效性或應用有關,或客戶有要求,或不確定度影響到對結果符合性的判定時,報告中還需要包括不確定度的信息; d)特定方法、客戶或客戶群體要求的附加信息。 5.8.4對含抽樣的檢測報告,還應包括下列內容: a)抽樣日期; b)與抽樣方法或程序有關的標准或規范,以及對這些規范的偏離、增添或刪節; c)抽樣位置,包括任何簡圖、草圖或照片; d)抽樣人; e)列出所用的抽樣計劃; f)抽樣過程中可能影響檢測結果解釋的環境條件的詳細信息。 5.8.5檢測報告中含分包結果的,這些結果應予清晰標明。分包方應以書面或電子方式報告結果。 5.8.6當用電話、電傳、傳真或其他電子/電磁方式傳送檢測和/或校準結果時,應滿足本准則的要求。 5.8.7對已發出報告的實質性修改,應以追加文件或更換報告的形式實施;並應包括如下聲明:「對報告的補充,系列號……(或其他標識)」,或其他等效的文 字形式。報告修改應滿足本准則的所有要求,若有必要發新報告時,應有唯一性

G. 環境雜訊標準的環境雜訊檢測及投訴

環境雜訊檢測測量儀器精度為 2 型及2 型以上的積分平均聲級計或環境雜訊自動監測儀器,其性能需符合GB3785 和GB/T 17181 的規定,並定期校驗。測量前後使用聲校準器校準測量儀器的示值偏差不得大於0.5 dB,否則測量無效。聲校準器應滿足GB/T 15173 對1 級或2 級聲校準器的要求。測量時傳聲器應加防風罩 。
根據監測對象和目的,可選擇以下三種測點條件(指傳聲器所置位置)進行環境雜訊的測量:
a)一般戶外
距離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 m 外測量,距地面高度1.2 m 以上。必要時可置於高層建築
上,以擴大監測受聲范圍。使用監測車輛測量,傳聲器應固定在車頂部1.2m 高度處。
b)雜訊敏感建築物戶外
在雜訊敏感建築物外,距牆壁或窗戶1 m 處,距地面高度1.2 m 以上。
c)雜訊敏感建築物室內
距離牆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 1 m,距窗約1.5 m 處,距地面1.2 m~1.5 m 高。
環境雜訊對人們的工作和休息危害較大,當人們遇到雜訊問題困擾時,可以先請具有國家資質的相關檢測機構對環境雜訊或者室內雜訊進行系統、科學地檢測,在拿到具有法律效力的檢測報告後,如果發現其雜訊確實超標,便可向物業管理公司或當地專門處理雜訊污染的部門(如環保部)進行投訴,環保部門會按照國家的環保標准和有關法律對雜訊超標事件依法進行處理。國家法定計量技術研究機構、擁有多項國家聲學基準、四川省內最早申請到低頻噪音檢測資質的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聲學研究所對廣大公民提倡,國家標准對環境雜訊的檢測控制提供了標准支撐,一旦人們遇到環境噪音困擾,或者感覺自己的居所可能超過規定的分貝值時,廣大業主應當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可向相關具備檢測仲裁資格的單位提出檢測申請,相關單位也將依據國家標准參照檢測,還大家一個寧靜環境。

H. 據用戶投訴及騰訊手機管家雲網址檢測,該網頁包含惡意欺詐內容。為維護綠色上網環境,已停止訪問。

安全起見,就取消訪問吧!

I. 居民投訴工廠噪音擾民,環保局來檢測事先通知了工廠屬於什麼行為

雜訊擾民應當按照其分類,向不同的管理部門投訴,當然,直接向環保部門版反應,環保部門會權告訴你是否接受你的投訴,或者建議你向相關管理部門反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環境雜訊污染防治 第三章工業雜訊污染防治 第四章建築施工雜訊污染防治 第五章交通運輸雜訊污染防治 第六章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 下面是條文「 第六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各級公安、交通、鐵路、民航等主管部門和港務監督機構,根據各自的職責,對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很清楚,環保部門總負責,公安、交通、鐵路、民航等主管部門和港務監督機構,各司其責。 所以一般工業企業、建築工地施工、KTV音響歸環保管。這裡面有個問題,就是KTV、商店等的雜訊,按照規定,放在店外(或者向店外播放)招攬顧客的喇叭產生的雜訊歸公安部門管理。店內雜訊由環保部門管理。

J. 被工廠噪音污染的投訴人有權象環保部門索要檢測報告嗎如果有權請寫明具體法律條款

有權投訴,根據環境保護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及民法回通則 的規定,答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
第十三條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設單位必須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規定環境雜訊污染的防治措施,並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應當有該建設項目所在地單位和居民的意見。
第十四條建設項目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建設項目在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之前,其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達不到國家規定要求的,該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投訴人是否是代表周邊居民集體的一致意見嗎?
那投訴人就是代表人,寫一份代表書叫周邊居民都簽字,那麼就應該可以向環保部門查看檢測報告。

閱讀全文

與環境檢測投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