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民事糾紛和治安管理的案子有什麼區別
民事糾紛是處理平等主體間的民商事關系,如繼承、合同、遺囑、侵權等回。治安管理是答觸犯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但是治安管理的案子,很容易觸犯,民事糾紛中的侵權案件。就拿打人來說,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能管,這是行政處罰。你受傷了,能以侵權為由,提起民事訴訟,索賠醫葯費。
㈡ 什麼叫治安糾紛
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損毀他人財物的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從而導致雙方的糾紛。
㈢ 屬於治安隱患有哪些
屬於治安隱患有以下四類:
1、政治安全類
這種治安隱患主要包括國家安全領域和反恐怖領域風險隱患。
2、矛盾糾紛類
這種治安隱患主要包括「六大領域」(征地拆遷、村礦矛盾、勞動關系、環境保護、交通事故、醫患關系)矛盾糾紛,煤炭領域矛盾糾紛,農村領域矛盾糾紛,家庭情感領域矛盾糾紛,特殊利益群體矛盾糾紛,以及其他涉及群眾利益,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矛盾和苗頭隱患。
3、公共安全類
這種治安隱患主要包括金融安全、網路安全、寄遞物流安全、危爆物品管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葯安全、「城中村」治安管理、特殊人群管理九大領域風險隱患。
4、內部安全類
這種治安隱患需要在積極參加上述三類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的同時,在各系統內部開展行業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
(3)治安糾紛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治安隱患的注意事項
1、深入扎實開展排查,對重點區域、重點部位和重點群體的矛盾糾紛、安全隱患及治安問題開展全面排查,及時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
2、著力抓好矛盾化解、治安治理和隱患治理,堅持多管齊下、標本兼治,限期堵塞漏洞、清除隱患。
3、切實解決涉及職工群眾利益的問題,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4、健全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努力推動矛盾糾紛調處工作的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
5、大力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建立點線面相結合的多方位、全覆蓋、大防控的治安防範網路。
6、全面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加強突發事件、事故應急預案的演練,提高公共安全事故的預防和處理能力。
㈣ 《治安管理處罰法》中適合調解的案件都有哪些呢
公安機關的調解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條 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五十三條 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毆打他人、故意傷害、侮辱、誹謗、誣告陷害、故意損毀財物、干擾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隱私、非法侵入住宅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調解處理:
(一)親友、鄰里、同事、在校學生之間因瑣事發生糾紛引起的;
(二)行為人的侵害行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過錯行為引起的;
(三)其他適用調解處理更易化解矛盾的。
對不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民間糾紛,應當告知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調解組織申請處理。
對情節輕微、事實清楚、因果關系明確,不涉及醫療費用、物品損失或者雙方當事人對醫療費用和物品損失的賠付無爭議,符合治安調解條件,雙方當事人同意當場調解並當場履行的治安案件,可以當場調解,並製作調解協議書。
(4)治安糾紛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行政調解工作原則: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五十五條: 調解處理案件,應當查明事實,收集證據,並遵循合法、公正、自願、及時的原則,注重教育和疏導,化解矛盾。
《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行政調解工作的實施意見》第二章第(二)條:行政調解的原則:1、自願原則。充分尊重各方當事人意願,不得強迫當事人接受調解方式或調解結果。
2、合法原則。遵循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的規定,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3、公平公正原則。兼顧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平等協商處理利益糾紛,體現公平正義。行政機關作為當事人一方時,與行政相對人的地位平等。
4、注重效果原則。行政調解要提高工作效率,簡化調解程序,促成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事先定紛止爭、案結事了。
《宜春市行政調解工作規則》第四條:行政調解應當堅持屬地管理、自願平等、依法合理、公平公正、注重效果的原則。
㈤ 治安糾紛
你好
這個事情派出所不會再管的。要調解只能在派出所沒有作出治安處罰之前進行,現在都對對方作出了拘留罰款處罰,那派出所的職責已完成,民事賠償問題不屬於派出所管,協商不成,只能去法院起訴。
㈥ 治安案件中的四類案件是什麼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治安案件包括以下四類:
1、擾亂公共秩序類。
2、妨害公共安全內類。
3、侵犯人身權容利、財產權利類。
4、妨害社會管理類。
除具有下列情形的外,治安案件要公開處理:
1、涉及警務秘密的。
2、涉及個人隱私的。
3、當事人未滿18周歲的。
4、辦案單位認為不宜公開處理的其他情形。
(6)治安糾紛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查處原則:
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應當遵循「以事實為依據」、「錯罰相當」、「公開」、「公正」、「保障人權」、「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
(一)治安管理處罰依據公開。就是公安機關據以認定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和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規范和依據,應當公之於眾。
(二)治安管理處罰的程序、內容、結果公開:
第一、 實施治安管理處罰的人員身份要公開,即辦理治安案件的人民警察在調查和實施處罰時,應當向相對人出示證件,以表明其執法人員的身份;
第二、 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所依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要給當事人陳述和申辯的機會;
第三、 處罰決定公開,即決定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應當製作處罰決定書並向被處罰人宣布、送達,同時抄告被侵害人。
㈦ 民事糾紛和治安管理的案子有什麼區別
民事糾紛是處理平等主體間的民商事關系,如繼承、合同、遺囑、侵權等。治安回管理是觸犯了治答安管理處罰條例,但是治安管理的案子,很容易觸犯,民事糾紛中的侵權案件。就拿打人來說,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能管,這是行政處罰。你受傷了,能以侵權為由,提起民事訴訟,索賠醫葯費。
㈧ 治安那件類型有哪些常見的治安案件類型有那些
常見的治安案件類型有:
1、【行為】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行為。 【處罰】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2、【行為】飼養動物,干擾他人正常生活。【處罰】先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動物恐嚇他人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驅使動物傷害他人的,依照本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處罰。(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3、【行為】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行為。 【處罰】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4、【行為】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體的行為。【處罰】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5、【行為】在文化、體育等大型群眾性活動中,採取強行進入場內、違反規定,在場內燃放煙花爆竹或者其他物品的、展示侮辱性標語、條幅等物品,圍攻裁判員、運動員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向場內投擲雜物,不聽制止等擾亂大型群眾性活動秩序的行為。 【處罰】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因擾亂體育比賽秩序被處以拘留處罰的,可以同時責令其十二個月內不得進入體育場館觀看同類比賽;違反規定進入體育場館的,強行帶離現場。
6、【行為】脅迫、誘騙或者利用他人乞討的;反復糾纏、強行討要或者以其他滋擾他人的方式乞討的。 【處罰】前者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後者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8)治安糾紛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治安案件,是指違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規,依法應當受到治安行政處罰,由公安機關依法立案查處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治安案件與刑事案件相對應。兩者不可混合一體。
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應當遵循「以事實為依據」、「錯罰相當」、「公開」、「公正」、「保障人權」、「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
(一)治安管理處罰依據公開。就是公安機關據以認定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和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規范和依據,應當公之於眾。
(二)治安管理處罰的程序、內容、結果公開:
第一、 實施治安管理處罰的人員身份要公開,即辦理治安案件的人民警察在調查和實施處罰時,應當向相對人出示證件,以表明其執法人員的身份;
第二、 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所依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要給當事人陳述和申辯的機會;
第三、 處罰決定公開,即決定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應當製作處罰決定書並向被處罰人宣布、送達,同時抄告被侵害人。
㈨ 民事糾紛和治安管理的案子有什麼區別
1、所謂民事糾紛,是指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糾紛(可處專分屬性的),是處理平等主體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所以所有違反這一概念的行為就會引起民事糾紛 。民事糾紛分為兩大內容:一類是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另一類是人身關系的民事糾紛。其解決機制有自力救濟、社會救濟、公力救濟。
2、治安案件是指違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規依法應當受到治安行政處罰由公安機關依法立案查處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應當遵循「以事實為依據」、「錯罰相當」、「公開」、「公正」、「保障人權」、「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