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可以通過訴訟確認繼承人嗎
可以通過訴訟來確認繼承人的。確認繼承人的目的在於取得對遺產的繼承權,可以通過以下二種方式進行:
1、單獨地向法院提起確認之訴,要求法院確認對某人的遺產享有繼承權。
2、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分割遺產。在遺產分割訴訟中,法院會首先確定是否享有繼承權、哪些人享有繼承權,然後才能對遺產進行分割。這樣通過法院分割到了遺產,自然也屬於有醫產繼承權了。
(1)繼承權確認糾紛擴展閱讀:
王先生和樊女士是夫妻關系,育有八個子女,分別是原告五個女兒和被告三個兒子。如今王先生和樊女士均已去世,三個兒子在隱瞞五姐妹的情況下,通過繼承公證和贈與等方式,將父母遺留的房屋產權過戶。現五姐妹訴至北京市西城法院,要求繼承父母遺產。
五原告起訴至法院稱:原被告的父親王先生先於母親樊女士去世。樊女士去世後,遺留有位於西城區私房三間。三被告在隱瞞還有其他繼承人的情況,通過繼承公證和贈與等方式,將上述房屋產權分別過戶至自己及子女名下。
原告發現後,採取撤銷公證和行政訴訟等方式,經過一系列訴訟程序,西城區人民法院先後作出了一系列行政判決書,最終將涉及上述房屋的全部所有權證書予以撤銷。現在訴爭房屋仍處於五姐妹與三兄弟等八人共同共有的狀態。
為明確產權關系,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故起訴至法院,請求法院依法判令由原被告繼承,確認繼承人每人享有八分之一的份額。
三被告辯稱,老太太生前曾口頭表示將訴爭房屋留給被告三人,但並未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經法院審理查明,被繼承人生前均未留有遺囑。
法院認為,三被告隱瞞其他繼承人取得的公證書以及依據公證書取得的房屋所有權證書均被生效的行政判決書予以撤銷,故被繼承人樊女士遺留的房產應由原被告八人共同依法平均分割。
三被告所述的樊女士將訴爭房屋分配給三人的意見,並未提供充分有效的證據予以證明,故法院對該抗辯意見不予採信。法院最終確定了原被告每人享有訴爭房屋八分之一的份額。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三兄弟隱瞞繼承人辦公證 五姐妹訴至法院要繼承
⑵ 無繼承權的人提出所有權確認之訴
一,確認繼承權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回定,只要當事人沒有做出答放棄遺產繼承權的書面證明,就視為接受繼承:
1,如果是接受遺贈的,需要在知道受贈之日起,二個月內,做出是否接受繼承的表示,逾期的,視為自動放棄;
2,如果發生遺產繼承糾紛,參照我國《繼承法》第八條處理。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相關規定:
第二十五條: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第八條 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二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⑶ 繼承人確認之訴
證據、證人你都要准備好,如被繼承人、繼承人(其子女)死亡證明,被繼承人專死亡時的婚姻屬狀況,被繼承人的胞妹的身份證明,有了這些證據的,寫一份民事起訴狀,到法院提起民事起訴。訴訟請求是,請求法院確認其胞妹是合同的、唯一的繼承人。
如果不懂,可以委託律師。
⑷ 案由中繼承權確認糾紛和遺囑繼承糾紛什麼區別
第一種情況沒有遺囑也可以訴。第二種當然是肯定有遺囑才能訴啊。
⑸ 確認祖房所有權屬於物權糾紛還是繼承糾紛
如果只來是想確定所有權自(這房子是不是你家的),那當然是所有權確認糾紛,如果還涉及繼承問題(是你家的,是老一輩的,現在需要分這個祖房),那就是還有繼承糾紛,繼承糾紛還可以細分,如果有遺囑就是遺囑繼承糾紛或者遺贈糾紛,沒有遺囑就可能是法定繼承糾紛。
⑹ 法定繼承和所有權確定糾紛是同一法律關系嗎
不是同一法律關系。
法定繼承是指在被繼承人沒有對其遺產的處理立有遺囑的情況下,由法律直接規定繼承人的范圍、繼承順序、遺產分配的原則的一種繼承形式。法定繼承又稱為無遺囑繼承,是相對於遺囑繼承而言的,語源自羅馬法的successio ab intesta,亦即非遺囑繼承。
法定繼承是遺囑繼承以外的依照法律的直接規定將遺產轉移給繼承人的一種遺產繼承方式。在法定繼承中,可參加繼承的繼承人、繼承人參加繼承的順序、繼承人應繼承的遺產份額以及遺產的分配原則,都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的。因而法定繼承並不直接體現被繼承人的意志,僅是法律依推定的被繼承人的意思將其遺產由其親近親屬繼承。
我國《民法通則》第78條第1款規定:財產可以由兩個以上的公民、法人共有。共有是指兩個以上的民事主體對於同一物享有所有權。共有的主體稱為共有人,客體稱為共有物。財產的單一所有是指一項財產的所有權的主體是單一的,某人對某項財產單獨享有所有權;財產的共同所有是指一項財產的所有權主體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不同的人。共有關系是指各共有人因對同一物共有而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房屋所有權是指房屋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房屋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房屋共有關系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民事主體對同一房屋都享有所有權,因此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房屋共有人對房屋按照各自的份額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或者平等地享有權利、承擔義務。每個房屋共有人對共有物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不受其他共有人的侵犯。
⑺ 確定繼承權法院要交多少訴訟費
公民進行民事訴訟,應當依法交納訴訟費用。
人民法院的案件受理費,分別按照下列標准交納:
(一)財產案件根據訴訟請求的金額或者價額,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計交納:
1.不超過1萬元的,每件交納50元;
2.超過1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2.5%交納;
3.超過10萬元至20萬元的部分,按照2%交納;
4.超過20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按照1.5%交納;
5.超過50萬元至10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
6.超過100萬元至200萬元的部分,按照0.9%交納;
7.超過200萬元至500萬元的部分,按照0.8%交納;
8.超過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7%交納;
9.超過1000萬元至2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6%交納;
10.超過2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二)非財產案件按照下列標准交納:
1.離婚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300元。涉及財產分割,財產總額不超過20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2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2.侵害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以及其他人格權的案件,每件交納100元至500元。涉及損害賠償,賠償金額不超過5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5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超過1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3.其他非財產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100元。
(三)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沒有爭議金額或者價額的,每件交納500元至1000元;有爭議金額或者價額的,按照財產案件的標准交納。
(四)勞動爭議案件每件交納10元。
(五)行政案件按照下列標准交納:
1.商標、專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納100元;
2.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納50元。
(六)當事人提出案件管轄權異議,異議不成立的,每件交納50元至100元。
遺產法司法解釋:
1、繼承從被繼承人生理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時開始。
失蹤人被宣告死亡的,以法院判決中確定的失蹤人的死亡日期,為繼承開始的時間。
2、相互有繼承關系的幾個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確定死亡先後時間的,推定沒有繼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繼承人的,如幾個死亡人輩份不同,推定長輩先死亡;幾個死亡人輩份相同,推定同時死亡,彼此不發生繼承,由他們各自的繼承人分別繼承。
3、公民可繼承的其他合法財產包括有價證券和履行標的為財物的債權等。
4、承包人死亡時尚未取得承包收益的,可把死者生前對承包所投入的資金和所付出的勞動及其增值和孳息,由發包單位或者接續承包合同的人合理折價、補償,其價額作為遺產。
5、被繼承人生前與他人訂有遺贈扶養協議,同時又立有遺囑的,繼承開始後,如果遺贈扶養協議與遺囑沒有抵觸,遺產分別按協議和遺囑處理;如果有抗觸,按協議處理,與協議抵觸的遺囑全部或部分無效。
6、遺囑繼承人依遺囑取得遺產後,仍有權依繼承法第十三條的規定取得遺囑未處分的遺產。
7、不滿六周歲的兒童、精神病患者,可以認定其為無行為能力人。已滿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應當認定其為限制行為能力人。
8、法定代理人代理被代理人行使繼承權、受遺贈權,不得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法定代理人一般不能代理被代理人放棄繼承權、受遺贈權。明顯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應認定其代理行為無效。
9、在遺產繼承中,繼承人之間因是否喪失繼承權發生糾紛,訴訟到人民法院的,由人民法院根據繼承法第七條的規定,判決確認其是否喪失繼承權。
10、繼承人虐待被繼承人情節是否嚴重,可以從實施虐待行為的時間、手段、後果和社會影響等方面認定。
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不論是否追究刑事責任,均可確認其喪失繼承權。
11、繼承人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不論是既遂還是未遂,均應確認其喪失繼承權。
12、繼承人有繼承法第七條第(一)項或第(二)項所列之行為,而被繼承人以遺囑將遺產指定由該繼承人繼承的,可確認遺囑無效,並按繼承法第七條的規定處理。
13、繼承人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或者遺棄被繼承人的,如以後確有悔改表現,而且被虐待人、被遺棄人生前又表示寬恕,可不確認其喪失繼承權。
14、繼承人偽造、篡改或者銷毀遺囑,侵害了缺乏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利益,並造成其生活困難的,應認定其行為情節嚴重。
15、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因不可抗拒的事由致繼承人無法主張繼承權利的,人民法院可按中止訴訟時效處理。
16、繼承人在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之日起的二年之內,其遺產繼承權糾紛確在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期間,可按中止訴訟時效處理。
17、繼承人因遺產繼承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時效即為中斷。
18、自繼承開始之日起的第18年後至第20年期間內,繼承人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犯的,其提起訴訟的權利,應當在繼承開始之日起的20年之內行使,超過20年的,不得再行提起訴訟。
⑻ 法定繼承權還能提起確認之訴嗎
一,確認繼來承權的,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只要當事人沒有做出放棄遺產繼承權的書面證明,就視為接受繼承:
1,如果是接受遺贈的,需要在知道受贈之日起,二個月內,做出是否接受繼承的表示,逾期的,視為自動放棄;
2,如果發生遺產繼承糾紛,參照我國《繼承法》第八條處理。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相關規定:
第二十五條: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來源找法網:網頁鏈接
第八條 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二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