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發布時間:2020-12-27 00:21:34

『壹』 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中,由哪一方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而承擔舉

醫療糾紛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證據規則:(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貳』 被打後被引致心臟病發作,如何證明傷人行為與人身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何某父親與人發生爭執,被打,鑒定結果為輕微傷。還沒等公安部門解決問題,打人事件發生的10天後,何某父親突發心肌梗塞住進醫院。何某認為,父親住院與被打有重要關系,請問,這種情況下,何某該怎樣繼續追究對方的責任?

依法分析

本案涉及對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因果關系的證明問題。侵權行為的因果關系,是侵權損害原因和結果之間的相互聯系。因果關系是各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之間所存在的一種內在的必然的聯系,原因是引起某一現象的現象,而被現象引起的某一現象是結果。在侵權損害賠償案件中,要讓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除了要有侵權行為存在、有損害結果發生、侵權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外,還要求損害結果的發生與侵權行為有因果關系。

對於一般的侵權行為,因果關系由受害人證明。除非法律規定應由加害人證明因果關系不存在的,如加害人不能證明因果關系不存在,則推定因果關系存在。

在侵權損害賠償案件中,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是否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應當是把握的重點。切不可把貌似原因的事件當成原因,起因不等於原因;也不可把另一結果的原因當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此法律關系不等於彼法律關系。由於法律上的因果關系經常是錯綜復雜的,有時很難區別,這就要求我們抓住因果關系的客觀必然性這一本質屬性。否則,由於錯誤認定因果關系,就可能導致在處理侵權損害賠償案件中民事責任的分擔上的不合理。

本案中,如果何某有確切證據(比如醫院出具的證明)可以證明何某父親突發心肌梗塞是由於其父親被毆打所引起的。那何某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行為人進行民事賠償。包括醫葯費、誤工費等等。

技巧提示

損傷與疾病的因果關系是客觀現象間一種聯系:表現為由損傷引起,產生或造成疾病的一種現象,即損傷為原因,疾病為結果,這就是因果關系的客觀性。因此,判定損傷與疾病之間是否存在著因果關系,一定要深入到客觀事物中進行調查研究,即了解案情,了解受害人損傷前的身體狀況等。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叄』 嚴格責任和無過錯責任之間是什麼關系

無過錯責任,英美法律中稱之為嚴格責任。所以嚴格責任即無過錯責任。

無過錯責任原則,也叫無過失責任原則,是指沒有過錯造成他人損害的依法律規定應由與造成損害原因有關的人承擔民事責任的確認責任的准則。是基於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的一種責任。

執行這一原則,主要不是根據行為人的過錯,而是基於損害的客觀存在,根據行為人的活動及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險性質與所造成損害後果的因果關系,而由法律規定的特別加重責任。學術上也把無過錯責任稱之為「客觀責任」或「危險責任」,英美法則稱之為「嚴格責任」。嚴格責任就是指無過錯責任。

(3)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擴展閱讀

一、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二、適用於無過錯責任的情況

1、《侵權責任法》第32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的,監護人承擔無過錯責任。

2、《侵權責任法》第34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致人損害的,用人單位承擔無過錯責任。

3、《侵權責任法》第35條 提供個人勞務一方因勞務致人損害的,接受勞務一方承擔無過錯責任。

4、《侵權責任法》第41-43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和銷售者承擔的不真正連帶責任,為無過錯責任。銷售者具有過錯的,承擔最終責任;銷售者無過錯的,生產者承擔最終責任。

5、《侵權責任法》第48條 機動車與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之間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機動車一方承擔無過錯責任。

6、《侵權責任法》第65—68條 因環境污染致人損害的,污染者承擔無過錯責任。

7、《侵權責任法》第69-77條 高度危險責任中,從事高度危險作業者,高度危險物品的經營者、佔有人承擔無過錯責任。

8、《侵權責任法》第78-80條 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無過錯責任(但動物園承擔過錯推定責任)。

9、《侵權責任法》第86條 建築物倒塌致人損害的,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無過錯責任。

10、《侵權責任法》第55條 醫療機構違反告知義務,給患者造成損害的,醫療機構承擔無過錯責任。

11、《侵權責任法》第59條 因醫療產品致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與產品提供者承擔不真正連帶責任的,為無過錯責任。

12、《侵權責任法》第89條 在道路上傾倒、堆放、遺撒妨礙通行物的,行為人承擔無過錯責任。

『肆』 法醫學鑒定中,如何判定傷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陳某在2006年10月19目被人用水果刀捅傷腹部後在當地縣醫院進行腹腔探查術,被診斷為「腸系膜破裂,第十一軟骨斷裂」,入院治療,一個月後病情加重,遂被考慮為「十二指腸瘺」,建議轉院。同年11月15日轉入市級醫院進行腹腔探查術,見腹腔內粘連明顯,膿腔形成,被診斷為「腹部刀刺傷,十二指腸瘺」,在該院經進一步治療,同年12月14日出現精神萎靡,症狀加重。家屬因經濟困難而要求出院,6日後陳某死亡。法醫病理屍檢報告:輕度腦水腫,重度肺水腫,右心室附壁血栓,冠狀動脈及主動粥樣硬化,輕度脂肪心,肝臟、腎臟、胰腺自溶,脂肪肝,小腸破裂縫合後與周圍組織廣泛粘連合並膽汁性炎症。分析說明:陳某被人用銳器刺傷右腹部,造成十二指腸破裂及結腸系膜破裂。傷後第一次進行剖腹探查術,術中未能發現十二指腸破裂,形成十二指腸瘺,因長時間十二指腸瘺並發電解質紊亂,腹腔嚴重感染,重度營養不良,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第一次手術探查未能發現十二指腸破裂,及其以後對腸瘺的處理不當,是造成陳某死亡的重要因素。從此案例看出,外傷引起十二指腸瘺,外傷是直接原因;腹腔嚴重感染,重度營養不良,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是結果。

依法分析

在損害案件的法醫學鑒定中,有時被鑒定人可能在受傷前患有某種疾病,而在受傷後誘發疾病;或受傷前雖是健康或不自覺有病,在受傷後也可發生疾病以及後遺症等。此時鑒定人需解決損害與疾病及其他之間的因果關系,為案件訴訟提供依據。

(一)損傷與疾病及其他的因果關系的判定原則

1.損傷與疾病的因果關系是客觀現象間一種聯系:表現為由損傷引起,產生或造成疾病的一種現象,即損傷為原因,疾病為結果,這就是因果關系的客觀性。因此,判定損傷與疾病之間是否存在著因果關系,一定要深人到客觀事物中進行調查研究,即了解案情,了解受害人損傷前的身體狀況等。

2.損傷為原因,疾病為結果的區別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只從損傷與疾病之間的一聯串鏈條中抽出其局部加以研究才能明確表示因果關系,這叫做直接因果關系。

3.損傷與疾病的表現在時間上有先後次序:損傷在前,疾病的出現在後,因此,必須從疾病出現以前所發生損傷中去尋找原因。

4.如果損傷是在多人多次的情況下形成,則就各人、各次個別地鑒別損傷的程度,而對疾病之發生分清哪個原因是主要的,哪個是次要的。從而確定某人、某次、某部位的損傷對引起疾病的主次問題。

(二)損傷與疾病的因果關系的類型:損傷與疾病之間沒有因果關系;損傷與疾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此時又可分為直接的與間接的因果關系。而此時兩者均有必然性與偶然性之分。

1.直接因果關系:這是指外力直接作用於人體的健康組織、器官,而加速破壞組織、器官解剖學結構的完整性,並出現功能障礙等臨床症狀。例如,顱腦損傷後發生損傷性癲癇,即顱腦損傷為原因,損傷性癲癇為結果,此兩者之問有著直接因果關系。

2.間接因果關系:這是指外力作用於人體原有的患病處,而在正常情況下,可不致於破壞組織、器官的連續性、完整性以及引起功能障礙,然而已有潛在性病變之基礎上,使其病變表面化或更加惡化。間接因果關系的基本表現形式:(1)誘因:由於損傷誘發潛在性病變加重。例如,頭部損傷後發生先天性或已有的動脈瘤等血管性病變破裂,致使蛛網膜下腔出血,即頭部損傷是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誘因。(2)輔因:損傷僅在疾病過程中起輔助作用。例如,右大腿被他人踢傷,傷後右大腿持續疼痛並伴有發熱,經x線攝片示骨肉瘤,即下肢損傷是顯示骨肉瘤的輔因。(3)損傷又介入第三人行為,或介入被害人本身的行為,或介入自然因素造成進一步損害。例如,某甲被某乙打傷,傷並不嚴重,然而在醫院診治過程中,由於醫生丙使用未消毒的器械擴創,致使某甲創口感染,並發膿毒敗血症。又例如,某甲把某乙打傷,其創口因細菌感染引起破傷風。上述二例原發的損傷與膿毒敗血症、破傷風之間存在著間接因果關系。(4)被害人的損害結果影響到第三人而發生損害。例如,汽車將小孩撞死,小孩的母親由於精神上的嚴重刺激,舊病復發或並發精神異常。

技巧提示

判定傷、病因果關系的方法:

1.仔細、認真地收集並觀察被害人本身的情況,損傷發生的時間、地點、外力作用的大小、方向、性狀、損傷部位、嚴重程度,以判定發生損傷的原因。

2.認真觀察繼發疾病的時間、臨床症狀以及各種醫學檢查等,用以正確診斷疾病的存在。

3.應用醫學和法醫學的理論和技術,探索從受傷到發生疾病的時間間隔的規律性和病理現象的連續性;損傷與疾病之間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聯系。總之,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必要時求助於專業醫師的協作,以診斷損傷與疾病的直接因果關系。例如,顱內晚期出血是否確系某種外力造成,此時應依據(1)有確鑿的頭部損傷史;(2)必須明確出血之存在,通過腦cT掃描、病理乃至臨床檢查(如鑽顱術、腰椎穿刺術)等來診斷;(3)頭部損傷與腦出血之間必須有較短的間隔期,一般不超過6—8周,但遇到更長的間隔期時,則需要研究後遺症等問題;(4)既往病史中未發現有腦出血的原因(腦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血管系統疾病等)。

4.損傷與疾病確有直接因果關系時,應依照《人體重傷鑒定標准》有關奈款,評定損傷程度,以及參照因傷、病喪失勞動能力鑒定標準的有關內容,認定由於損傷而致疾病,並評定喪失全部或者部分勞動能力。

5.損傷與疾病之間系間接因果關系時,一般不援引《人體重傷鑒定標准》有關條款。

6.損傷與疾病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時,則不援引《人體重傷鑒定標准》。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伍』 如何區分違法行為和損害後果之間因果關系與非因果關系

簡單來說,就是判斷罪與非罪、罰與非罰。因果關系看的是違法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回的聯系:答如果是違法行為導致了危害結果的話,明顯,成立了犯罪既遂。如果是違法行為沒有導致危害結果的話,那麼根據具體情況成立預備犯、未遂犯或者中止犯。最明顯的,舉個例子,我國的過失犯罪要求一定要發生了危害結果才能被認定。此時判斷因果關系就顯得意義重大了:有因果關系的話,行為人可能會成立犯罪;沒有因果關系的,行為人便不成立犯罪。當然,以上說法是一般情況下的,如果有客觀阻卻事件(如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發生的話,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陸』 怎樣認定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要求詳細一點的~

很難認定,那不算是合同上的要約,要約要有特定內容和條件,

『柒』 違法侵害行為和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如何證明

某日,姚某與蔣某因瑣事發生爭吵,姚某順手操起一根細木條打了蔣某頭部一下。蔣某當即蹲下,並稱頭暈及身體麻木,被他人扶送回家,經該市人民醫院診斷,原來是蔣某患有腦癌,病情已到晚期。後來,蔣某病死於家中,蔣某之妻邱某認為其夫之死系姚某打擊蔣某頭部引起,故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姚某賠償。那麼,姚某是否需要對蔣某的死亡負責?

依法分析

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侵權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存在違法侵害行為,致害人主觀上有過錯,造成了損害後果,違法侵害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系。其中,判斷違法侵害行為與損害後果的因果關系是司法實踐中的難點和重點。我們認為應採用相當因果關系標准來判斷——即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違法侵害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才具有因果關系。首先,如果沒有該行為,就不會出現損害後果,行為是損害後果的必要條件,即條件關系;其次,該行為具有極大增加損害後果發生可能性的性質,即相當性原則。因果關系應當由受害人證明,除非法律規定應由加害人證明因果關系不存在的,如果加害人不能證明因果關系不存在,則推定因果關系存在。

在本案中,表面上看,姚某用細木條打擊蔣某頭部,使蔣某頭暈及身體麻木,但蔣某致死的真正原因是其患腦癌晚期,即使姚某不用細木條打蔣某,蔣某的死亡也是不可避免、無法拖延的,因此,姚某的行為不是蔣某死亡的必要條件,與蔣某的死亡沒有因果關系,姚某對蔣某的死亡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技巧提示

法律中的因果關系是指行為人的不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具有直接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法律中因果關系的證明是非常復雜的,所以,對於人身損害案件,通常由當事人自己委託或法院依職權委託專門的鑒定機構來鑒定行為與損害之間有無因果關系。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捌』 作為侵權行為構成要件的因果關系和過錯的關系

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一般侵權責任所必需具備的條件。它包括:行為、過錯、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四個構成要件。
1、行為
這里所謂的行為是指侵犯他人權利或者合法利益的加害行為本身。若無行為人的行為,就不會產生侵權責任。
2、損害事實
損害事實是指他人財產或者人身權益所遭受的不利影響,包括財產損害、非財產損害,非財產損害又包括人身損害、精神損害。
3、因果關系
侵權法上的因果關系包括責任成立的因果關系和責任范圍的因果關系。責任成立的因果關系,是指行為與權益受侵害之間的因果關系,考量的問題是責任的成立。責任范圍的因果關系,是指權益受侵害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涉及的是責任成立後責任形式以及大小的問題。侵權法上因果關系的意義在於對侵權責任加以限定,一方面使受害人得到救濟,另一方面又不至於無限擴大責任范圍,限制行為自由。
4、過錯
過錯,是指行為人應受責難的主觀狀態。過錯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形式。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侵害他人權益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主觀狀態。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侵害他人權益的結果,但卻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的主觀狀態。

『玖』 如何認定環境侵權中的因果關系

因果來關系,是個邏輯概念,即因為源原因A所以結果B,即原因、結果二者的關系屬於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
環境侵權問題,即由受害者初步證明污染者污染行為導致自己損害結果的,之後由污染者證明其無污染行為或污染行為與受害者損害之間不存在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如果污染者不能證明證明其無污染行為或污染行為與受害者損害之間不存在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則法律推定污染者與受害者損害結果存在因果關系,承擔環境侵權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六十六條因污染環境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拾』 分析環境侵權案件中,損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因果關系如何確定

只要通過醫學化學鑒定證明損害(如人身體損害是由於長期飲用含有工廠排回放的污水污染的水答源)是由於環境破壞行為引起的,就具有因果關系——原告的初步證明責任

環境侵權承擔的是無過錯責任,如果侵權方沒有證據證明這一因果關系不成立(如人體損害是由於本人自己患有先天疾病等自身原因造成的),即使證明了自己的排污標准符合國家規定也要承擔民事責任,當然,此情況下可以不用承擔行政責任。

閱讀全文

與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