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遺產糾紛怎麼辦
房租不能算,那個錢可以視為老人對你妹妹的贈予,房子屬於遺產,可以法定繼承。採納謝謝
㈡ 遺產糾紛如何處理,處理遺產糾紛注意什麼
遺產繼承糾紛,是指繼承人在被繼承人死亡之後對繼承權和遺產分割引起的爭執。如因繼承權、繼承順序、遺產分配份額等發生爭議,都屬於繼承糾紛。
遺產繼承糾紛主要包括:法定繼承糾紛(轉繼承糾紛、代位繼承糾紛)、遺囑繼承糾紛、繼承權確認糾紛、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遺贈糾紛、遺贈扶養協議糾紛。
如果遇到遺產繼承相關法律問題,可以免費咨詢我們的遺產繼承律師進行免費咨詢。
一旦發生糾紛可以用以下途徑解決:
1、自行協商
繼承糾紛發生後,相關當事人可以在完全自願的基礎上,通過互諒互讓,就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協商達成一個各繼承人都願接受的協議,然後按協議分割遺產。
2、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群眾性組織。在發生繼承糾紛後,如有關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以繼承法為依據,通過說服教育的方法來調解糾紛,促使當事人在自覺自願的基礎上,互相諒解,互相讓步,達成協議。
3、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繼承糾紛發生後,經協商不成時,可以不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過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不成協議的,任何一方也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
怎麼預防發生繼承糾紛
遺產繼承分為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兩種,對於法定繼承而言,還要特別強調一點,法定繼承是不分男女的,不是只有家中的男丁具有繼承權,所有的子女均具有繼承權,包括已經出嫁的女子一樣具有平等的繼承權,這一點在農村更應該引起注意,因為在農村有「出嫁女不產於繼承」的觀點。同時還要注意有部分財產不能納入遺產范圍,對於不能納入遺產范圍的財產不能繼承。
另外,如果繼承人為繼承遺產而謀害被繼承人或為爭奪遺產而謀害其他繼承人的,或是在被繼承人生前對被繼承人有虐待、遺棄等嚴重情節的,或是採取脅迫、欺騙被繼承人的方式設立遺囑,或者偽造、篡改遺囑的,按照法律規定均可以依法剝奪繼承人的繼承權。
遺產繼承糾紛的處理
(一)確定遺產范圍
公民死亡後遺留的個人財產轉移給他人所有稱為繼承。由於繼承是被繼承人個人財產的轉移,因此遺產范圍必須首先明確。遺產范圍應從以下四個方面理解:
(1)公民死亡時,其財產才是遺產。
(2)死亡公民生前的個人財產是遺產。
(3)公民死亡時尚存的財產是遺產。
(4)公民個人的合法財產是遺產。
(二)區分遺產范圍與家庭財產
遺產范圍往往與家庭財產混雜在一起,因此要作出正確的區分:
(1)被繼承人的遺產與共同財產的區分,如遺產與夫妻共同財產、遺產與家庭共有財產、被繼承人生前所欠的個人債務與家庭共同所欠的債務;
(2)被繼承人的遺產與被繼承人的人身權利或身份利益的區分,如遺產與被繼承人死亡後其家屬應得的撫恤金、被繼承人所有的房產權與被繼承人享有的公有房屋居住使用權、被繼承人承包經營的收益與被繼承人承包經營的權利等。
(三)遺產轉移的方式
由於繼承人繼承的是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財產,因此被繼承人是否在生前對個人財產進行處理,直接決定了遺產轉移的方式。具體分為三種不同的情況:
(1)法定繼承,即繼承人根據法定繼承順序取得遺產。
(2)遺囑繼承,即繼承人根據被繼承人生前訂立的遺囑取得遺產。
(3)遺贈扶養協議制度,即扶養人在承擔了對被扶養人生養死葬義務後根據協議取得遺產。
(四)遺產如何繼承
因此,實踐中遺產如何繼承,一般按照以下步驟予以確認:
(1)如被繼承人在生前與有關集體組織或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公民簽訂遺贈扶養協議,將自己的財產轉移給承擔其生養死葬義務的扶養人的,扶養人將根據雙方的協議取得遺產,即遺贈扶養協議排除了法定繼承人的繼承權。
(2)如被繼承人在生前依照法律規定的方式立下遺囑,指定自己的財產由繼承人中的一人或數人繼承,或將自己的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的,被指定的繼承人或受贈人將根據遺囑接受遺產,即遺囑排除了遺囑繼承人以外的法定繼承人的繼承權。
(3)如被繼承人生前未訂立遺囑或遺贈扶養協議處分自己的財產,其遺產將根據法律規定由其法定繼承人按法定順序繼承。
(五)分析遺囑是否有效
考慮到被繼承人生前一紙遺囑可能就要決定巨額的遺產流向,同時還涉及死者遺願和生者感情等復雜因素,遺囑應當符合法律嚴格規定的以下兩方面的條件:
(1)各種遺囑的相應形式要件。如公證遺囑應當具備公證申請、公證事項的審查和製作公證書等程序;自書遺囑應當是遺囑人自己書寫(包括電腦列印)、親筆簽名、註明書寫時間;代書遺囑應當有遺囑人、代書人和證明人簽名,並註明代書和簽名時間;錄音遺囑要有兩個以上在錄音製作現場的見證人的證明;口頭遺囑是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口授,並有兩個以上見證人見證,遺囑人後來未恢復訂立書面遺囑的能力。其中,所有見證人必須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與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不存在利害關系。
(2)遺囑的實質要件。如遺囑人在設立遺囑時應當具有民事行為能力,遺囑體現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保留了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必要的遺產份額,沒有處分他人的財產。
15081236
㈢ 沒有房產證的遺產糾紛怎麼分
聽說過弟兄們分家嗎?分家的一個規矩是分徹底,即老人不保留任何由其掌控版的東西,當然可以不權一次性分徹底,以後合適的時候才分,分家方式方法包括父母直接給一個兒子,一家人掌握合理公平尺度。一個兒子的用不著分家,直接得到父母的東西。這么想怎麼就有遺產了,何談繼承啊。老人在有生之年不把東西分完,是對孩子們不負責任,欠妥,有長輩非得批評教育一番
㈣ 老人去世後遺產怎麼分配,遺產分割發生糾紛如何解決
有遺囑按遺囑沒有遺囑自己商量,這個沒有具體法律規定,也不可能制定出公平公正的法規。
㈤ 生下龍鳳胎 遺產應該怎麼分才沒糾紛
《繼承法》第十條規定: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回母。
第二順序:兄弟答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㈥ 簽訂了沒有任何經濟糾紛還可以起訴分割遺產嗎
定了沒有任何經濟糾紛,還可以起訴分割遺產嗎?不可以的。瑞麗經切了沒有任何糾紛了。那不是出爾反爾嗎?法律是對允許。
㈦ 遺產房糾紛如何處理
首先要確認老人沒有工作,就沒有經濟來源,怎麼買的房子。老二出的錢,可以提供版銀行轉賬憑據。照顧權老人多,可以多分財產,照顧少的,可以不分遺產。
繼承法
第十三條 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
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
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
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㈧ 遺產繼承分配糾紛如何處理
解決途徑: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發生了繼承糾紛,可以通過如下途徑加以解決:
1.自行協商
繼承糾紛發生後,相關當事人可以在完全自願的基礎上,通過互諒互讓,就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協商達成一個各繼承人都願接受的協議,然後按協議分割遺產。協商雖然是在產生糾紛的當事人雙方之間進行,但也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平等自願原則。協商不是法定的解決民事糾紛的必經程序,所以,必須在雙方當事人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適用這種方式.再者,協商後達成的協議也必須是在雙方當事人都自願的基礎上達成。
(2)合法原則。分清是非是協商解決的前提,衡量是非的標準是繼承方面的法律、政策的規定。經協商達成的協議本身也要合法,否則無效。值得注意的是,當事人在協商處理繼承糾紛時,可以放棄自己的權利,對此不能按違法對待。
(3)不損害國家、社會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原則。當事人不得為達成協議,為了各自的利益而損害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或者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否則,這種協商便失去了公正性和合理性,因此,也不受法律保護。
以協商方式處理遺產糾紛有利於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團結,由協商解決完全基於有關當事人的自願行為,因此處理後不會傷害彼此之間的親情,也有利於糾紛的迅速、徹底解決。由於以協商方式處理遺產糾紛,不需經過別人的調解,更無須訴諸法院,節省了當事人的人力、財力和時間。同時,由於協議是當事人自行協商達成的,因而能夠使糾紛得到徹底解決。
2.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群眾性組織。在發生繼承糾紛後,如有關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以繼承法為依據,通過說服教育的方法來調解糾紛,促使當事人在自覺自願的基礎上,互相諒解,互相讓步,達成協議。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協議達成以後,各當事人都應當自覺遵守和履行。
3.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繼承糾紛發生後,經協商不成時,可以不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過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不成協議的,任何一方也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應當注意的是,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3條的規定,繼承糾紛不能仲裁。因此,有關當事人之間因繼承發生糾紛後,不能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㈨ 遺產糾紛,該不該分,怎麼才算有沒有盡贍養義務,應該怎麼分配財產
平分不可能,既然沒有遺囑,那就只能走法定繼承的路子,照你所說的情況看,你母親是唯一的法定繼承人。你外婆說你母親沒養過老人,她得拿出證據。同樣你母親也必須出示其與過世老人的關系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