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際法 誰可以教教我..
1、國際法的性質與特徵。
答⑴國際法的主體主要是國家,國內法的主體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⑵國際法是國家以協議的方式來制定的,國內法是由國家立法機關依一定程序來制定的;⑶國際法採取與國內法不同的強制方式,國際法主要是依靠有組織的國際強制機關加以維護,保證實施,而國內法的強制方式主要依靠國家的本身的行動。
但國際法仍然是法律:⑴國際法為國家規定了一整套處理其對外關系的行為規則,為國家規定了國際法上的權利和義務;⑵國際法具有強制性,只不過與國內法的強制方式不同而已,但是,特殊的強制方式仍然是強制方式;⑶一些重要的國際條約都明確規定了國際法的效力;⑷國際實踐證明,國際法作為國家之間的法律,不僅為世界各國所公認,而且各國也是遵守的。
2、難民:是「由於1951年1月1日以前發生的事情並因有正當理由畏懼由於種族、宗教、國籍、屬於某一社會團體或具有某種政治見解的原因遭受迫害留在其本國之外,並由於此項畏懼而不能或不願受該國保護的人;或者不具有國籍並由於上述事情留在他以前經常居住國以外而現在不能或由於上述畏懼不願返回該國的人。」
難民分為經濟難民、戰爭難民、種族與宗教難民、政治難民、自然災害難民等。經濟難民是為了改善生活而「自願」背井離鄉的人,也稱「非法移民」。自然災害難民是因地震、嚴重的水旱災害等原因被迫離開家園的人,往往能通過臨時救濟返回來源國。戰爭難民是為躲避戰亂而逃離家園的人。每一類難民的屬性又不是單一的,有時戰爭難民同時又是政治難民,災害難民同時又是環境難民等。目前,國際上解決難民問題一般採用3種辦法:自願遣返、就地融合和第三國安置。
聯合國《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規定締約國應給予其領土上的難民一定的待遇,其中包括,在初級教育、公共救濟、勞動和社會安全等方面給以國民待遇;在動產和不動產、自由職業、房屋等方面給以至少不低於一般外國人並盡可能優惠的待遇;各國應尊重難民取得個人身份的權利,給予難民身份證件和保護他們不被驅逐出境,並盡可能便利難民的入籍和同化。
3、國家管轄權發生沖突的解決:A.國內立法中採用多種管轄權相互配合制定沖突適用規則 B.通過多邊國際公約劃定締約國之間某此管轄權或協調管轄權沖突,包括確立有關國家專屬管轄權。 C.通過有關國家間的協商調整。
4、大陸架劃界原則:大陸架又叫「陸棚」或「大陸淺灘」,是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是陸地的一部分。對大陸架的劃分和主權的擁有,一直是國際上十分重視和爭議激烈的問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規定,沿海國的大陸架包括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其范圍擴展到大陸邊緣的海底區域,如果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起,到大陸邊緣外界不到200海里,陸架寬度可擴展到200海里;如果到大陸邊緣超過200海里,則最多可擴展到350海里。大陸架上的自然資源主權,歸屬沿海國所有,但在相鄰和相對沿海國間,存有具體劃界問題。這就是大陸架劃界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