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鄰里糾紛造成輕微傷,如何處理
解答如下:
一、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據是侵權法第6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依據是侵權法16條。
二、就本案而言,必須明確的是過錯程度,你砸傷對方肯定就是有過錯的,但是事情的起因是是對方拒不維修出口傷人並且砸出砧板並以菜刀威脅,就這個情節而言對方也是有過錯的。在雙方都有過錯的情況下是按照過錯的程度分攤損失,而不是由你一個人負責全部損失。
三、6000元損失的計算是否合理,鼻樑骨骨折後按照正常醫療程序去處理的基本都是合理損失,包括對方提供的醫葯費發票,護理費證明和交通費小票等等都可以認定損失。但是必須得對方提供了依據才算損失,沒有依據或者依據不合理的情況不能計入損失范圍。然後根據依據計算你的賠償數額,比如對方提出6000但是只有4000能證明並且其中只有2000是合理費用,那就以2000計算。然後再根據雙方過錯程度比如過錯相當就五五分之後實際你賠償的數額就是1000元而已。
四、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依據是治安處罰法43條第1款。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依據是治安處罰法第9條。也就是說你們雙方可以接受調解而避免受處罰,而一旦處罰至少就是罰款或者拘留並且實踐中趨向於罰款多一些。因此建議調解了事否則雙方都被罰,這樣對大家都不好。
五、目前的考研政策只要不是犯罪都不會剝奪資格,而本案僅僅是治安處罰因此不會對考研造成影響,除非剛好就是考研那兩天被行政拘留。
B. 我家親戚發生鄰里糾紛監控被人篡改了,怎麼才能識別哪裡作假,是否有鑒定監控真假的機構
一個鄰里糾紛去篡改監控?這可以神操作吧,反正辦了二十多年案件,我們所接觸到的還沒有監控被篡改的案例呢,有可能被刪除,但是篡改那肯定是需要專門的技術的。我覺得一般不會的。
C. 鄰里糾紛可不可以報警
鄰里糾紛如果復出現打架、嚴重影制響其他人生活等的情形時,屬於違反治安管理法的情形,當事人可以報警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條
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3)鄰里糾紛鑒定是否有假擴展閱讀:
《物權法》第七章規定:
第七章 相鄰關系
第八十四條 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第八十五條 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民法通則》第83條規定:
不動產的相鄰各方 ,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鄰方造成妨礙或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D. 鄰里糾紛,我未動手打人,但對方卻驗出來了傷,現在在做鑒定,我確實未打人,我該怎麼辦
你好,主張侵復權責任賠制償需要滿足幾個必要條件,即有侵權行為,有損害後果,侵權行為與損害後果存在因果關系。通過你的描述,即便對方鑒定出傷害結果,但對方也需要舉證證實你有打人行為,還要證實你的打人行為與他所受損傷存在因果關系。
因此,如果你確實沒有打人行為,對方也應該沒有相應證據證實,同時你也可以積極搜集證據,比如監控錄像,證人證言等,證實自己並沒有打人行為。
E. 鄰居糾紛案件中,我懷疑對方托關系做了虛假的傷情鑒定我應該怎麼辦呢
你拿出他們違規鑒定的證據,你可以向法院申請要求在第三方重新做鑒定,不過如果簽定一致,鑒定費由你承擔。
F. 因鄰里糾紛互毆,對方鑒定為輕微傷,我沒做鑒定,派出所拘留我五天罰款三百元,對方罰款五百元,之後對方
不會,因為已經處罰過了,問題已經解決了,他在糾纏不清法院也不會拘留你
G. 相鄰權糾紛屬於鄰里糾紛嗎,有哪些相關的法律規定
這種復情況你可以先與對方協制商處理,對方有義務採取措施將你家的排水問題解決好。
如果對方不接受,你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以相鄰權糾紛為由起訴對方,要求對方排除妨礙,因為對方的房子已經建好,不可能要對方將房屋拆掉。
相關的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H. 鄰里糾紛如何處理
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這是回清代禮答部尚書張英家書中的一首打油詩。原來,張英的家人修治府第,因地界的問題與鄰居發生了爭執,兩家在當地都是名門望族,誰也不甘示弱。張英知道此事後,修書一封勸解家人,內容只有上文的這首詩。張英的家人接信後依照他的意思,在原地界上讓出了三尺土地,以示不再相爭。鄰居看到張家這樣處理此事,自覺也有不妥之處,遂仿效張家又讓出了三尺土地。於是就盛開了六尺的巷道。一時間,兩家處理問題的做法傳為美談。
I. 相鄰權糾紛屬於鄰里糾紛嗎
鄰里糾紛應該包括相鄰權糾紛!
鄰里糾紛,可以是一般民事權利義務糾紛,也是可以是由回此產生的行政治答安糾紛或刑事糾紛;
相鄰權糾紛,在物權法上是相鄰關系糾紛,其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毗鄰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權利時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其僅指雙方在不動產上所發生的糾紛!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遵守相應的容忍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