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門診診療過程中如與醫務人員發生糾紛,可通過正常途徑向醫院投訴。首先版,可向權醫療糾紛發生所在科室負責人投訴,由其科室進行調解;調解未成者,可向門診辦投訴,填寫投訴意見表,並由門診辦進一步調解;調解仍未成功者,可向醫院院醫患辦進行投訴。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解決醫療糾紛的方法有醫患雙方協商調解、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和向法院提起訴訟三種途徑。而現實中,訴訟往往是醫患雙方解決糾紛的首選途徑,患方在醫療糾紛中如何訴訟進行法律上的指導。
⑵ 醫療事故如何進行投訴
1、及時保留證據
醫療糾紛發生後,患者及家屬應及時向醫療單位或其主管部門投訴,提出查處要求,在此過程中,及時要求行為人及科室主任寫清事情經過,並將用過的醫療器械封存。如果病人死亡,及時保護屍體,並向所屬主管部門要求醫療鑒定。
2、處理過程
醫療單位或其主管部門接到投訴後會立即指派專人妥善保管原始資料,封存有關醫療物品,防止病程塗改、偽造、隱匿、銷毀。如病人死亡會主動提出屍體解剖,如果沒有,病人家屬應提醒。然後主管部門會組織醫療行政管理部門展開調查,並形成調查報告,必要時會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個體開業的醫務人員、鄉村醫生發生的醫療糾紛由批准開業的衛生行政部門組織調查、處理。
3、處理後果
如系一般醫療糾紛,在調查後,則可由醫務部(處,科)與病人協商解決。如病人或家屬不能接受,則將調查結果報醫療糾紛處理領導小組或醫療單位領導。一般醫院都有醫療投訴辦公室,可以向其反應,如其搪塞,應要求見醫院領導。
4、醫院會將醫療糾紛處理領導小組或醫療單位處理意見與病人或家屬商談,爭取協調解決
如確屬醫療單位問題,必要時予以經濟補償或賠償。醫療糾紛的發生和處理情況應報上級衛生行政部門。
5、如糾紛仍未能解決,建議患者或家屬進行醫療事故鑒定
⑶ 醫療糾紛投訴基本原則有哪些
你好,
一、醫療糾紛投訴基本原則
1、公開公平公正原則
公開、公平、公正三者而言,公開是公正的保障、公正是公平的基礎。公平首先體現在醫患雙方在處理過程中的地位平等,任何一方沒有額外的特權。
2、利與義務的統一
二、患方投訴程序
1、投訴渠道,患者及其家屬(以下簡稱為「患方」)對醫療過程、結果有異議時,可以與臨床醫師及科室領導溝通,也可以向門診部、醫務科、院辦、黨辦等職能部門,以及院領導投訴。臨床科室或職能部門接到患方投訴後,根據患方投訴內容可進行相關簡單處理。復雜或爭議較大的醫療糾紛,應及時向主管醫療糾紛處理工作的職能部門(以下簡稱為「職能部門」)移轉相關材料和投訴信息,使醫療糾紛進入規范的處理程序中。
2、投訴方式,患方的投訴方式可以是口頭或者書面,如:面談、電話、信訪以及電子郵件等。投訴電話4505409(工作時間內)
3、投訴接待時間,患方投訴一般應當在工作時間內,由相關職能部門接待,特殊情況在工作時間外,由醫療機構指定部門或總值班接待。
4、療投訴發生後,科室應立即向主管部門報告,隱匿不報者,將承擔可能引起的一切後果。
5、醫療問題所致的糾紛,科室應先調查,迅速採取積極有效的處理措施,控制事態,爭取科內解決,防止矛盾激化,並接待糾紛患者及家屬,認真聽取患者的意見,針對患者的意見解釋有關問題,如果患者能夠接受,投訴處理到此終止。
6、管部門接到科室報告或家屬投訴後,應立即向當事科室了解情況,與科主任共同協商解決辦法,如果患者能夠接受,投訴處理到此終止。如果患者不能接受,請患者就問題的認識和要求提供書面的材料;然後,找有關責任人調查了解問題的詳情,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向分管副院長匯報,與患者協商處理意見,如患者接受,處理到此終止。
7、主管部門已接待,但仍無法解決的醫療糾紛,建議患者或家屬按法定程序進行醫療鑒定。當事科室在一周內備齊所需病案摘要、原始病案、有關資料及科室意見。
8、事科室指定專人出席醫療事故鑒定會。
9、者及家屬向法院起訴後,當事科室指定專人和律師代表醫院出庭,必要時職能部門陪同。
10、主管部門根據醫療糾紛的性質對科室和個人提出行政處理意見,並提請院辦工會決定。
醫療糾紛投訴基本原則一般是公平公正公開,保證了投訴的正確性。而且患者的投訴方式有很多,可以選擇口頭或者是書面上的投訴。患者必須在相關部門的工作時間內進行投訴,投投訴後有關部門要先進行調查,對患者進行調解,聽取患者的建議。患者最好能接受醫院的賠償,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⑷ 醫療糾紛向衛生局哪個部門投訴,怎麼處理
可以去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或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進行投訴;可以進行調解或提起訴訟。
根據《醫院投訴管理辦法(試行)》:
第四條 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負責全國醫院投訴管理工作的監督指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含中醫葯管理部門,下同)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醫院投訴管理工作的監督指導。
根據《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第二十二條發生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雙方自願協商;
(二)申請人民調解;
(三)申請行政調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
(4)醫療糾紛投訴的處理方法擴展閱讀:
醫療糾紛包括醫療、護理服務及環境設施等方面,醫院一般都設有統一的投訴管理部門,因此發生醫療糾紛,可以先去本醫院的投訴管理相關部門進行投訴,並調解,調解不成的可去衛生局投訴部門進行投訴。
根據《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投訴,主要是指患者及其家屬等有關人員(以下統稱投訴人)對醫院提供的醫療、護理服務及環境設施等不滿意,以來信、來電、來訪等方式向醫院反映問題,提出意見和要求的行為。
第十八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健全投訴接待制度,設置統一的投訴管理部門或者配備專(兼)職人員,在醫療機構顯著位置公布醫療糾紛解決途徑、程序和聯系方式等,方便患者投訴或者咨詢。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網路
⑸ 出現醫療糾紛如何投訴
醫療糾紛處理流程:
發生醫療糾紛——向醫療機構投訴——復印封存病歷——向衛生行專政部門申請處理—屬—醫療事故鑒定——(不服)申請再次鑒定——衛生行政區部門作出處理決定——(不服)行政復議
訴訟處理流程:
發生醫療糾紛——向醫療機構投訴——復印封存病歷——提起訴訟——第一次開庭(質證病歷)——委託醫療事故鑒定——(不服)申請再次鑒定——司法鑒定——再次開庭——判決——(不服)上訴
⑹ 醫療糾紛投訴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患者在門診診療過程中如與醫務人員發生糾紛,可通過正常途徑向醫院投訴。首先,可向回醫療糾紛發生所在科答室負責人投訴,由其科室進行調解;調解未成者,可向門診辦投訴,填寫投訴意見表,並由門診辦進一步調解;調解仍未成功者,可向醫院院醫患辦進行投訴。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解決醫療糾紛的方法有醫患雙方協商調解、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和向法院提起訴訟三種途徑。而現實中,訴訟往往是醫患雙方解決糾紛的首選途徑,患方在醫療糾紛中如何訴訟進行法律上的指導。
⑺ 如何預防醫療糾紛和投訴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內守醫療服務職容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2、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4、改進服務作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5、實施知情同意,醫院在醫療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防範醫療爭議,自始至終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告知明確醫療服務合同的目的、疾病發展轉歸過程和醫療服務的損害特性,明確醫療服務合同履行的風險。
⑻ 醫療糾紛和醫療投訴的定義和區別是什麼
醫療糾紛走屬於醫患矛盾沒有定論的階段,而醫療投訴是有了基本結論,如醫院自己的結論,上級醫療機構的鑒定等並不符合患者的訴求而要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訴,是醫療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