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新華商標糾紛案

新華商標糾紛案

發布時間:2021-02-13 10:25:29

1. 有關商標侵權糾紛的案例分析

我們已經聯系過,這是第一個答案:
關於一審法院訴訟程序問題
1、一審法院按漢都公回司提供的 TCL 集團答公司地址,向 TCL 集團公司快遞送達應訴通知書、聽證會傳票、開庭傳票等,雖然郵寄地址為廣東省惠州市鵝嶺南路 6 號 TCL 工業大廈九層,是 TCL 集團公司的下屬二級企業法人銷售公司的地址,但兩公司在同一大樓辦公,只是樓層不同,而收信人為 TCL 集團公司的信件也並沒有因不能送達而被退回。
2、在原審法院審結前, TCL 集團公司在向一審法院提交了書面答辯狀,由此可以推定, TCL 集團公司已收到了一審法院寄送的應訴通知書、聽證會傳票、開庭傳票,但其無正當理由未到庭,一審法院缺席審理並不違法。上訴人 TCL 集團公司關於一審法院訴訟程序違法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

2. 侵犯商標專用權糾紛案,企業名稱與商標權沖突怎麼辦

一、商標專用權和企業名稱均是經法定程序確認的權利,分別受商標法律、法規和企業名稱登記管理法律、法規保護。
二、商標專用權和企業名稱權的取得,應當遵循《民法通則》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不得利用他人商標者企業名稱的信譽進行不正當競爭。
三、商標是區別不同商品或者服務來源的標志,由文字、圖形或者其組合構成;企業名稱是區別不同市場主體的標志,由行政區劃、字型大小、行業或者經營特點、組織形式構成,其中字型大小是區別不同企業的主要標志。
四、商標中的文字和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相同或者近似,使他人對市場主體及其商品或者服務的來源產生混淆(包括混淆的可能性,下同),從而構成不正當競爭的,應當依法予以制止。
五、前條所指混淆主要包括:
(一)將與他人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注冊為商標,引起相關公眾對企業名稱所有人與商標注冊人的誤認或者誤解的。
(二)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登記為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引起相關公眾對商標注冊人與企業名稱所有人的誤認或者誤解的。
六、處理商標與企業名稱的混淆,應當適用維護公平競爭和保護在先合法權利人利益的原則。
七、處理商標與企業名稱混淆的案件,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商標與企業名稱產生混淆,損害在先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二)商標已注冊和企業名稱已登記;
(三)自商標注冊之日或者企業名稱登記之日起五年內提出請求(含已提出請求但尚未處理的),但惡意注冊或者惡意登記的不受此限。
八、商標注冊人或者企業名稱所有人認為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書面形式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省級工商行政管理局投訴,並附送其權益被損害的相關證據材料。
九、商標與企業名稱混淆的案件,發生在同一省級行政區域內的,由省級工商行政管理局處理;跨省級行政區域的,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處理。
對要求保護商標專用權的案件,由省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企業登記部門承辦;對應當變更企業名稱的,承辦部門會同商標管理部門根據企業名稱核准機關執行,並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和企業注冊局備案。
對要求保護企業名稱權的案件,由省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商標管理部門承辦;對應當撤銷注冊商標的,由承辦部門提出意見後報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決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會同企業注冊局根據《商標法》及《商標法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十、違反商標管理和企業名稱登記有關規定使用商標或者企業名稱產生混淆的,由有管轄權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予以查處。

3. 新華字典糾紛案開庭 是未注冊馳名商標還是通用

案件來中的原告就是商務自印書館有限公司,而被告是華語教學出版社。原告未注冊商標,但是締造了馳名的「新華字典」。被告認為「新華字典」屬於辭書通用名稱,不存在侵權。根據被告提供的資料可以看到,原告方只享有作為出版者的專有權,版權是屬於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的。值得注意的是,早雙方提送的200多本字典中,有原告從1953年到而今出版的160本,由於原告被告都是字典且都叫「新華字典」,內容基本一致並不奇怪。但值得注意的是兩個出版社的《新華字典》,甚至連封面圖案設計都非常相近,很難看出區別。

4. 關於商標民事糾紛案件訴訟程序的幾個問題

你好,針對近幾年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總結審判經驗,對司法實踐中的許多重大、疑難問題提出了初步的解決意見。現就商標民事糾紛案件訴訟程序的幾個問題介紹如下:

一、商標受讓人未取得專用權之前提起侵權之訴的條件

商標轉讓合同生效後至轉讓公告前受讓人尚未實際取得注冊商標專用權,如果發生侵權行為,受讓人是否能夠起訴,以何種身份起訴在實踐上有爭論。依照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意見,注冊商標轉讓合同生效後,核准公告前,商標權仍然由轉讓人享有,受讓人對侵犯商標權的行為無權起訴。但轉讓合同約定受讓人在合同簽訂之日起可以使用該注冊商標,並授予受讓人對此後的侵犯商標權行為起訴權的,受讓人可以起訴。

二、侵犯商標權案件的中止問題

在侵犯商標權案件中,被控侵權人向商標行政主管機關請求撤銷注冊商標的並請求中止訴訟的,一般不中止訴訟,但被控侵權人依據商標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請求撤銷商標並有充分的證據或者理由的,可以中止訴訟。

三、商標普通使用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提起侵權之訴的條件

對於普通使用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經商標注冊人明確授權,可以提起訴訟中關於明確授權的認定,包括在許可合同中的明確授權和在合同之外另行出具的授權書授權兩種情況。

四、不當轉讓注冊商標的有關問題

近年來,不當轉讓權利人注冊商標的案件時有發生。實踐中對於這類爭議的處理有不同意見:有觀點認為這類爭議屬於侵權或權屬類民事爭議,不能提起行政訴訟;有的則認為這種不當轉讓行為的結果是由於商標主管機關審查核准程序不當造成,也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另外,對受讓人再次轉讓該商標並經核准公告的,再受讓人能否取得注冊商標專用權問題,也有不同觀點:有的認為核准轉讓公告作為商標主管機關發布的公示性商標權屬變更通告應當有公示、公信效力,因此善意再受讓人經核准公告可以取得商標權;有的則認為商標權畢竟與當事人的商業信譽緊密相連,僅從形式上承認公告效力是對原商標權人通過使用該注冊商標而建立的市場影響和信譽的漠視,將商標返還給原商標權人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

依照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意見,商標權人的法定代表人或代理人未經授權轉讓商標權人的注冊商標的,商標權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確認轉讓行為無效、返還注冊商標;他人擅自轉讓商標權人的注冊商標的,屬於侵犯商標權行為,商標權人可以針對此種行為向法院提起侵權之訴,請求返還注冊商標。對上述兩種情況也都可以對商標局核准轉讓注冊商標的行為提起行政訴訟。受讓人通過正常商業交易再將該注冊商標轉讓給第三人並經核准公告的,第三人亦不能因此取得該商標權。(以上內容由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提供)

網頁鏈接

5. 商標糾紛如何解決

新《商標法》規定了商標侵權糾紛自行協商解決的程序,其目的一版是鑒於有些侵權行為僅僅權侵犯了注冊人的利益,並未給他人帶來損害,注冊人自行協商,可化解因此產生的爭議。二是可適當減少商標糾紛當事人為解決糾紛所投入的精力。三是當事人通過協商減少商標案件數量,使執法部門更有效地利用好現有的執法資源。但應當注意,自行協商的商標侵權糾紛首先是未構成刑事犯罪行為的糾紛,對以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為主業且數額達到犯罪立案標準的行為人,必須追究刑事責任。其次,自行協商解決的糾紛案件,其侵權行為一般情節比較輕微,後果不嚴重,可以免予行政處罰,即行政責任可予以免除。第三,對侵權行為的查處主要目的是保護權利人的民事權益不受侵害,協商解決即意味著權利人自己已經認為未對本權利造成危害或者危害後果不嚴重,從而放棄了對侵權人追究民事責任的權利。

6. 侵犯商標專用權糾紛案,企業名稱與商標權沖突怎麼辦

不可來能的,口說無憑自,凡事都是需要證據的,而且必須取得他侵犯你的知識產權證據,1、自行取證。2、委託律師調查取證。由於知識產權案件專業性較強,由權利人自行取證,對取證的方向和范圍把握的十分准確會有一定的難度。律師是專門從事法律工作的,以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為職業。律師不僅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而且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和熟練的訴訟技巧,能在不同的訴訟階段為當事人作出適當的選擇。一般說來,律師調查取證要比當事人調查取證方便得多,收集證據的范圍也更加廣泛、精確。3、通過司法機關調查取證。公證機關的法定業務之一便是「保全證據」,法律對公證證據推定為真。充分運用公證機關收集、保全證據,是訴前准備工作的重要選擇。

7. 商標侵權糾紛屬於什麼糾紛

新《商標法》規定了商標侵權糾紛自行協商解決的程序,其目的一是鑒於有些侵權行為僅僅侵犯了注冊人的利益,並未給他人帶來損害,注冊人自行協商,可化解因此產生的爭議。二是可適當減少商標糾紛當事人為解決糾紛所投入的精力。三是當事人通過協商減少商標案件數量,使執法部門更有效地利用好現有的執法資源。但應當注意,自行協商的商標侵權糾紛首先是未構成刑事犯罪行為的糾紛,對以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為主業且數額達到犯罪立案標準的行為人,必須追究刑事責任。其次,自行協商解決的糾紛案件,其侵權行為一般情節比較輕微,後果不嚴重,可以免予行政處罰,即行政責任可予以免除。第三,對侵權行為的查處主要目的是保護權利人的民事權益不受侵害,協商解決即意味著權利人自己已經認為未對本權利造成危害或者危害後果不嚴重,從而放棄了對侵權人追究民事責任的權利。在執法實踐中可按如下原則掌握: 1、除商標注冊人投訴的案件外,一般情況下,工商機關查辦的商標侵權案件,不主動要求當事人進行協商。如果當事人主動要求協商,可給其一定的期限自行協商,到期未提供已經協商解決的證據,則宜按照商標侵權案件進行行政處理。 2、工商機關接受商標權利人投訴的案件,應當視為權利人已經放棄協商或者已經協商不成了,立案工商部門不再主動進行當事人之間的協商和解工作。 3、就商標糾紛已經立案的工商機關,應涉案當事人請求,在未就該案件做出行政處理決定之前,涉案當事人又經協商同意和解的,若其和解未危害社會公共利益,工商機關可以應其書面請求做出撤案(銷案)處理。

8. 由實際案例看商標侵權糾紛該如何處理

新《商標法》規定了商標侵權糾紛自行協商解決的程序,其目的一是鑒於有些侵權行為僅僅侵犯了注冊人的利益,並未給他人帶來損害,注冊人自行協商,可化解因此產生的爭議。二是可適當減少商標糾紛當事人為解決糾紛所投入的精力。三是當事人通過協商減少商標案件數量,使執法部門更有效地利用好現有的執法資源。但應當注意,自行協商的商標侵權糾紛首先是未構成刑事犯罪行為的糾紛,對以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為主業且數額達到犯罪立案標準的行為人,必須追究刑事責任。其次,自行協商解決的糾紛案件,其侵權行為一般情節比較輕微,後果不嚴重,可以免予行政處罰,即行政責任可予以免除。網路一品標局商標注冊第三,對侵權行為的查處主要目的是保護權利人的民事權益不受侵害,協商解決即意味著權利人自己已經認為未對本權利造成危害或者危害後果不嚴重,從而放棄了對侵權人追究民事責任的權利。在執法實踐中可按如下原則掌握:

1、除商標注冊人投訴的案件外,一般情況下,工商機關查辦的商標侵權案件,不主動要求當事人進行協商。如果當事人主動要求協商,可給其一定的期限自行協商,到期未提供已經協商解決的證據,則宜按照商標侵權案件進行行政處理。

2、工商機關接受商標權利人投訴的案件,應當視為權利人已經放棄協商或者已經協商不成了,立案工商部門不再主動進行當事人之間的協商和解工作。

3、就商標糾紛已經立案的工商機關,應涉案當事人請求,在未就該案件做出行政處理決定之前,涉案當事人又經協商同意和解的,若其和解未危害社會公共利益,工商機關可以應其書面請求做出撤案(銷案)處理。

閱讀全文

與新華商標糾紛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